第327章 傾巢而出

八月六號,這個時節正是一年之中最爲炎熱的一段時期,吳淞炮臺外圍的壕溝內,諸多士兵穿着單薄的夏季軍服,但是一個個依舊被曬得不行(清末梟雄327章)。

而在要塞的上方,一大票高級將領們也是冒着赤日作者最後的臨戰安排!

自從上午時分發現英法聯軍所有異動的時候,中華軍就是進入了響應的備戰狀態,諸多原本儲存於彈藥庫內的炮彈被緊急搬運到了火炮陣地旁邊,蓋着火炮的炮衣被掀了出來,更多的步兵們從營房內快速沿着交通戰壕進入預定陣地(清末梟雄327章)。

當吳淞炮臺內的中華軍做着臨戰準備的時候,位於吳淞炮臺北方大約十公里的羅店方向,施清瑄也是得到了前方聯軍大規模出動的消息,迅速召集了高級將領進行了戰前動員會議後,他就是做出了相關的戰術安排。

在這種雙方對持的戰場上,任何一方的異動都不可能瞞過敵人,英法聯軍剛動起來呢,中華軍就是做起了戰備準備。

那邊的吳淞炮臺方向的第七軍,距離炮臺大約三公里外的第二軍,以及羅店方向的第六軍都是做好了準備。

不管英法聯軍是要南下還是北上,一場大戰都是不可避免了!

距離聯軍登陸營地的一個小高地上,幾個穿着中華軍軍服的騎兵遠遠的觀察着遠方的聯軍士兵,視線中大量的聯軍士兵從營地內出發,然後在營外列出了一個個整齊的方陣,僅僅是目視過去,就會發現這出戰的聯軍有將近兩萬之數。

“快看,他們分出隊形了!”隨着其中一名偵騎的說話聲,其他幾人也是擡頭看去。

只見原本還在列隊的聯軍士兵開始緩緩移動起來,而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朝着北方而來,也有一部分留住在那邊。

“他們是要來我們這裡,快,你立即回去情況彙報上去!”

那幾個偵騎看到這個情況後,當即就有一個偵查翻身上馬,然後快速的奔向北方數公里外的第六軍陣地,而其他幾個人則是留着繼續觀察着。

不過他們並沒能停留多久,因爲他們很快就是發現有着數隊聯軍的騎兵正在向外圍搜索而來,由於來的聯軍騎兵人數衆多,他們區區幾個偵騎自然是不會硬抗,而是快速向後退去。

不過在他們的後邊,一隊中華軍的騎兵也是緩緩上來,這是嫡屬於第八步兵師的騎兵連。

中華軍在今年的擴編計劃中,雖然有籌建兩個騎兵團的計劃,但實際上受困於馬匹不足,新編的騎兵部隊大多隻能按照一個連一個連的編,這能夠給新編的幾個步兵師配屬足夠的騎兵連就非常不容易了。

第六軍作爲新編部隊,目前一共也就三個騎兵連而已,分別是第八步兵師和第九步兵師的師屬騎兵連,另外軍部直轄一個騎兵連。

這個數量自然無法和第五軍、第二軍這種老部隊相比較,要知道第二軍不僅僅有着兩個師屬騎兵連,還有着一個第二騎兵團呢,而第二騎兵團作爲目前中華軍內僅有的三個騎兵團之一,從餘勝軍時代開始就是主力騎兵部隊,其戰鬥力是不容置疑的。

不過第六軍所屬的騎兵部隊雖然不算多,不過在這片戰場上可不只有第六軍的騎兵部隊呢,第二軍以及第七軍的騎兵部隊大多已經出動,現在是遊走在戰場的外圍,一旦有機會的話他們就會毫不猶豫的發起衝鋒。

也就是說今天參戰的中華軍騎兵部隊中,以第二騎兵團爲絕對主力,另外尚有六個師屬騎兵連,一共有十個騎兵連,騎兵總數接近一千八百人。

不過對面的聯軍騎兵也不少,之前的戰鬥中,雙方的騎兵大規模交戰並不多,只是在當初的吳淞攻防戰中,雙方的騎兵有過一次短暫,最後兩敗俱傷的戰鬥,但是後續聯軍又是陸續增援了部分騎兵。

目前來說聯軍方面的騎兵部隊有剛增援抵達的近衛軍第1龍騎兵團,該部隊也俗稱國王的龍騎兵團、另外還有錫克人組成的普羅比騎兵團,另外有印度人組成的費恩騎兵團、帕坦騎兵團,法屬北非殖民地徵召的西帕希騎兵團,另外尚有一些零散的非正規建制的騎兵部隊數百騎。

上述聯軍的騎兵總兵力大約在一千六百騎左右。

其中戰鬥力最強悍的自然是來之於英國本土的近衛軍第一龍騎兵團了,然後再過來應該是法屬北非的阿拉伯騎兵還有錫克人的騎兵,這兩者不管是北非騎兵還是錫克騎兵都是當代最頂尖的騎兵之一,北非的阿拉伯騎兵不用說,素來以彪悍著稱。

而錫克騎兵則是南亞地區最優秀的騎兵!

印度騎兵雖然差一些,但也是經過正規訓練的近代騎兵。

歷史上,英法聯軍就是靠着這區區一千多人的騎兵把上萬滿蒙騎兵打的大敗,粉碎了傳統東方騎兵的最後一絲驕傲,自八里橋之戰後,中國的騎兵則是徹底拋棄了傳統模式,進而學習西方的近代騎兵,一直到北洋新軍時代才略微恢復了元氣,編成了北洋六鎮中的師屬騎兵標,騎兵總數大約七千人,可惜也是曇花一現,很快就是泯滅在民初混戰中。

如今在這片戰場,雙方的騎兵總數大約相當,聯軍有一千六百騎,而中華軍則是有一千八百騎。

不過雙方的騎兵多少有些差別,比如說中華軍基本是清一色帶有濃厚中華軍特色的輕騎兵,裝備米尼步槍或者後裝步槍,然後裝備了仿效法國驃騎兵,但是後續改良,減少了騎刀的彎度,形成了和後世騎刀非常相似的1856年式騎刀,然後還配屬有騎兵左`輪手槍。

不過這些步槍大部分都是擺設,中華軍騎兵在絕大部分戰鬥中都是直接拔刀發起衝鋒的,大規模使用步槍作戰的戰例是一次都沒有。

中華軍的騎兵不太好用近代騎兵的分類來規劃,因爲他不是屬於龍騎兵,也不算驃騎兵,更不是手槍騎兵,糅合了太多東西的中華軍騎兵非要分類的話,只能是籠統的稱呼爲:輕騎兵!

而對面聯軍中的近衛軍第一騎兵團就是非常標準的龍騎兵,嗯,英軍中的龍騎兵可不是什麼騎馬步兵,而是重騎兵的一種,乃是手持長槍衝擊敵陣的主力兵種。該騎兵團在歷史上的數百年征戰歷史上,可謂是戰功顯赫,基本上英國的任何一場大規模戰爭都可以看見他們的身影,其人數雖然只有幾百名,但是戰鬥力非常強悍。

然後錫克人的普羅比騎兵團以及印度騎兵還有北非騎兵,都是屬於非正規騎兵,使用長毛或者彎刀,但是都經過了系統化的近代騎兵訓練。

如果只從書面數據來對比,那麼中華軍的騎兵其實是落了下風,雙方的馬匹質量差距很大,雙方的訓練也有一定的差距。

不過中華軍騎兵也不是沒有優勢的,這個優勢就是中華軍騎兵雖然不使用騎槍、長矛等長兵器進行衝鋒,也沒有胸甲之類的防護手段,但是歷史已經無情的證明,使用馬刀發起衝鋒的作戰效能要遠遠超過其他武器,更不要說中華軍騎兵還大規模運用騎兵左`輪手槍,一旦陷入混戰後,中華軍的騎兵手槍內的六法子彈足以讓他們在混戰中取得巨大的戰術優勢。

而這種情況在之前的吳淞之戰中已經得到了證明。

六月份雙方的那場參戰兵力超過一千多人的騎兵交戰中,雙方對衝的剛接觸階段裡中華軍騎兵損失慘重,但是陷入混戰後卻是連接殺傷聯軍騎兵,最後形成了兩敗俱傷的局面。

因此,雙方騎兵之間的交戰勝負如何,現在還不好判斷!

如今雙方的騎兵作爲前鋒已經是活動了起來,雙方都沒有派出大規模的騎兵部隊,而是派出數十騎或者百餘騎爲標準,然後在戰場的雙方交匯點裡來回奔跑,一方面是試圖靠近敵軍的步兵方陣獲得更多情報消息,另外一方面也是通過小規模的騎兵交戰攔截敵軍對己方的偵查。

這也就造成了雙方的主力部隊進行大規模交戰之前,雙方的騎兵部隊發生了零散但是非常頻繁的交戰,雙方基本都是一觸即走,不給敵人召喚友軍騎兵增援的機會。

而這種零散的騎兵交戰也許單個看沒有什麼,但是如果放到整個戰場上,就會發現戰場的外圍角落裡幾乎每時每刻都有雙方的騎兵正在追逐交戰。

雙方三千多名騎兵彙集在這片狹小區域裡,不知道的人還以爲雙方的騎兵已經彙集起來進行大規模決戰了呢。

之所以有這種假象,是因爲上海這邊的戰場還是比較狹窄的,從吳淞炮臺到羅店,直線距離也就十公里左右,而在這片狹小區域裡,卻是彙集中華軍超過三個軍,總數大約五萬人的皇家陸軍兵力。對面的英法聯軍經過增援後,也已經是突破了兩萬人,如果包括他們的海軍派遣上岸的水兵,那麼是有可能超過兩萬五千人的。

在二戰期間,一個步兵師的防線有可能超過十公里,這雙方加起來七八萬人的大規模戰役少說也會波及五十六公里的戰場寬度。

然而在這個時代裡,雙方七八萬人的兵力卻是擁擠在這片只有長不過十公里,寬不過五公里的狹小區域了。

主力部隊都是擁擠在一起,這騎兵部隊自然也不能例外!

隨着雙方騎兵進行着持續、消耗性的接觸戰,聯軍的主力部隊也是緩慢北上,他們的方向不是那邊的吳淞炮臺,而是北邊位於羅店方向的第六軍。

看着遠方數千米外朝着己方陣地過來的英法聯軍,施清瑄略微眯起了眼打量着,這看上去敵軍至少也有一萬三四千人以上啊,再加上留守在南邊的七八千人,估計這聯軍是陸軍以及海軍的水兵是加在一起傾巢而出了。

面對強敵來襲,施清瑄就算表現的滿臉自信,但是也是忍不住有些忐忑,這是第六軍第一次上戰場,不僅僅士兵是新兵,就連武器以及戰術都是全新的。

從上到下,從裡到位都是新的第六軍能夠擋住來襲的英法聯軍主力部隊嗎?(。)

第432章 新舊更替(二)第57章 一路橫掃第546章 戰後封賞第98章 都是瘋子第118章 擴軍再擴軍!第357章 當塗級和浮橋第378章 石琅翼求援第22章 改裝褐貝斯第524章 英法美關注第435章 江道泉的野望第519章 三流工業國第1章 餘姚林家第341章 辦學難第84章 水師初成第193章 混戰皖北第338章 科舉改革第617章 出巡第339章 私營教育第297章 廣州失陷第68章 十萬兩第227章 捷傳江寧第518章 工商稅務改革第409章 林哲的召見第436章 鐵路發展計劃第78章 各方利弊第620章 租借橫須賀第264章 十二月調整第305章 聯軍總攻第272章 初步方案第217章 北上迎敵第7章 募兵買槍第179章 渡江北上第703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326章 夏稅和鐵路第472章 工業井噴第298章 進犯上海第265章 施清瑄回京第643章 培養體系第191章 清軍南援第478章 密室會談第307章 騎兵出擊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524章 英法美關注第395章 分兵而逃第108章 主動出擊第510章 扶爛泥上牆第131章 敵騎來襲第265章 施清瑄回京第535章 香港登陸戰第413章 巡視當塗第425章 提親第181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329章 最好的步兵第254章 一夜寒風起第691章 中美密謀第477章 日`本內戰第317章 紡織產業第40章 五十對八百第247章 沈馳雲的野望第651章 十四年式75野戰炮第261章 李鴻章的戰俘生涯第642章 重設經濟大臣第123章 井噴式發展第480章 炎帝號鐵甲艦第318章 面聖第166章 盡佔江南第691章 中美密謀第506章 寧滬線試運營第371章 近衛師參戰第644章 他必須死第603章 傾銷地第362章 中英上海條約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342章 林成庭的擔憂第15章 公然敲詐第372章 利者欲也第28章 太平軍的反擊第236章 腥風血雨第417章 經濟大臣第628章 蘭港大統制共和國第43章 慘勝第432章 新舊更替(二)第86章 企業式政府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356章 新軍之間的廝殺第40章 五十對八百第207章 激戰六安第454章 大封功臣(一)第642章 重設經濟大臣第425章 提親第634章 情報處調查第416章 外憂內困第581章 中寧密約第599章 雙方的糾結第668章 布拉鎮第276章 戰前準備第163章 鎮江兵變第520章 夏威夷第698章 摩天大廈第127章 步步緊逼
第432章 新舊更替(二)第57章 一路橫掃第546章 戰後封賞第98章 都是瘋子第118章 擴軍再擴軍!第357章 當塗級和浮橋第378章 石琅翼求援第22章 改裝褐貝斯第524章 英法美關注第435章 江道泉的野望第519章 三流工業國第1章 餘姚林家第341章 辦學難第84章 水師初成第193章 混戰皖北第338章 科舉改革第617章 出巡第339章 私營教育第297章 廣州失陷第68章 十萬兩第227章 捷傳江寧第518章 工商稅務改革第409章 林哲的召見第436章 鐵路發展計劃第78章 各方利弊第620章 租借橫須賀第264章 十二月調整第305章 聯軍總攻第272章 初步方案第217章 北上迎敵第7章 募兵買槍第179章 渡江北上第703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326章 夏稅和鐵路第472章 工業井噴第298章 進犯上海第265章 施清瑄回京第643章 培養體系第191章 清軍南援第478章 密室會談第307章 騎兵出擊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524章 英法美關注第395章 分兵而逃第108章 主動出擊第510章 扶爛泥上牆第131章 敵騎來襲第265章 施清瑄回京第535章 香港登陸戰第413章 巡視當塗第425章 提親第181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329章 最好的步兵第254章 一夜寒風起第691章 中美密謀第477章 日`本內戰第317章 紡織產業第40章 五十對八百第247章 沈馳雲的野望第651章 十四年式75野戰炮第261章 李鴻章的戰俘生涯第642章 重設經濟大臣第123章 井噴式發展第480章 炎帝號鐵甲艦第318章 面聖第166章 盡佔江南第691章 中美密謀第506章 寧滬線試運營第371章 近衛師參戰第644章 他必須死第603章 傾銷地第362章 中英上海條約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342章 林成庭的擔憂第15章 公然敲詐第372章 利者欲也第28章 太平軍的反擊第236章 腥風血雨第417章 經濟大臣第628章 蘭港大統制共和國第43章 慘勝第432章 新舊更替(二)第86章 企業式政府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356章 新軍之間的廝殺第40章 五十對八百第207章 激戰六安第454章 大封功臣(一)第642章 重設經濟大臣第425章 提親第634章 情報處調查第416章 外憂內困第581章 中寧密約第599章 雙方的糾結第668章 布拉鎮第276章 戰前準備第163章 鎮江兵變第520章 夏威夷第698章 摩天大廈第127章 步步緊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