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三國領事來訪

齊宣浩提交的農業稅改革方案核心要素爲三點:第一點就是廢除任何形式之徭役,第二點是廢除任何正稅外之雜稅,第三點就是農民相關稅收一律由財務部徵收。

前面兩點是爲了減輕農民的負擔,避免各種亂七八糟的苛捐雜稅,但是任何統治機構都不是什麼慈善機構,所以自然別指望政府真正的給農民減稅,因爲雖然取消了徭役和雜稅,但是農業稅卻是有着一定的提升,因此和前秦時代相比,農民的正稅負擔要更重一些。

而第三點嘛,一方面是爲了收攏中央財政權力,剝奪地方政府的直接徵稅權力,同時也可以避免地方政府搞出什麼亂七八糟的苛捐雜稅來。

上述三點的核心目標是減輕農民負擔和收攏中央財政權力。

林哲看過後並沒有第一時間就確定下來,而是下發內閣討論,讓政府方面討論充分後再做決定。

農業稅作爲中華帝國稅制改革的一個核心要素,自然是不能隨意決斷的,雖然說把農業稅已經不是中國帝國的第一大稅種,但是影響卻是要比商業稅更加大,必須慎之又慎。

相對而言,商業稅的改革要顯得容易的多,中華帝國的商業稅改革是從前清的厘金轉化而來,而前清的厘金制度也是剛剛實施,各地的厘金制度大不相同,也沒有比較統一的規範制度,所以財務部整合厘金爲統一的營業稅時也沒有遇到太大的阻礙,相反還獲得了商家們的支持。

主要是收取‘營業稅’,而這個營業稅除了對生產企業收取外,還對運輸。零售企業進行徵收,因此在生產、運輸、零售三個環節上,都會對商品進行徵稅,由此導致整個商業體系裡的稅收是比較重的。

工商稅和農業稅等,就爲目前的帝國提供了維持行政以及軍隊的費用。在源源不斷的稅收支持下,中華軍才能夠源源不斷的擴充。

各師的持續補充,第七步兵師和第十步兵師從混成旅擴張爲步兵師,新建近衛師這些都是需要花費大量軍費的。

其他補充擴編所需的花費還好一些,但是完全新建的近衛師就花費驚人了。

根據目前皇家陸軍的建軍標準,新建一個近衛師大約需要八千名將士。需要七千五百支米尼步槍,三百支軍官型手槍,十八門十二磅野戰炮,六門六磅騎兵炮,十二門二十四磅或者三十二磅臼炮。

騎兵方面。按照其他部隊標準則是轄有一個騎兵連。騎兵連和軍官用馬加起來,還需要乘騎戰馬五百匹。

役用馬大約需要一千兩百匹!

上述武器、馬匹、馬車等裝具費用就得將近三十萬兩銀子,此外還有給士兵的安家費,軍餉費用,其中八千人光光是安家費就得八萬兩銀子,而人員薪資每月大約需要五萬兩左右,前三個月的薪資就得十五萬兩銀子。

要建立一個近衛師,開始三個月需要投入的資金大約是五十三萬兩銀子起步。而且這還沒算訓練費用,以及給士兵們額外補充伙食的費用,這些都算上的話。前期至少得拿出六十萬兩銀子來。

別看如今中華帝國的稅收已經好幾千萬了,用作軍費的也有千萬之多,但這些軍費絕大部分都是戰爭費用,也就是說這些錢是用來維持戰爭的進行的,至於說額外擴軍的錢是另外一碼事。

由於中華軍持續不斷進行戰爭,戰爭花銷巨大。這能夠擠出來擴軍的錢自然也就沒有多少了。

今年滿打滿算,純新編的部隊也就只有一個近衛師而已。其他的第七師和第十師都是在混成旅的基礎上擴編的,而且現在還沒能滿編。

但是近衛師還沒編練完成。另外兩個師也沒滿編呢,參謀部那邊就已經是向林哲提出了再新建若干皇家陸軍步兵師的計劃。

“之前的一系列作戰裡,安和安慶戰役進展遲緩,而蘇北那邊清軍已經越來越多,我們兵力不足的劣勢越來越明顯的!”石琅翼如此對林哲道:

“雖然說有着協防軍輔助作戰,但是過往的戰事都表明,協防軍的戰鬥力羸弱,是無法滿足我們對前線兵力的要求的!”

石琅翼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爲儘管中華軍裡的協防師越來越多,但是數量的變多並沒有根本性的加大中華軍的戰鬥力,打仗還得依靠數量較少的皇家陸軍。

林哲也是深感爲難,由於多線作戰,陸軍方面兵力不足,尤其是皇家陸軍的兵力不足他是知道的,但是要想大規模擴編卻是嘴巴上說說就行的。

錢方面倒沒有太大的問題,勒緊褲帶的話百來萬兩銀子還是能夠擠出來的,但現在影響皇家陸軍擴編的因素卻不是軍費,而是軍械啊!

皇家陸軍是要用米尼步槍的,是要用新式洋炮的,而這兩樣武器目前都只能由林德機器廠生產,產量儘管已經攀升到了月產步槍一千六百多支,但是依舊無法滿足皇家陸軍的需求。

這槍都沒有,怎麼擴軍?

所以林哲直接問了很關鍵的問題:“槍炮,軍械部那邊有什麼解決方法?”

石琅翼道:“我們的打算是先把人員招募了,一邊進行訓練一邊等待軍械到位!”

林哲沉默着,半響後才道:“既然這樣,那麼可以先按照章程來辦,不過也不用三個師那麼多,先練個第六師吧!”

軍械緊張,沒有槍炮的話,先練哪怕是十個師也沒有什麼用,反正一時半會也拿不出多少槍炮了,先連着一個師,至於後續擴軍嘛,等槍炮的產量提高了以後再說。

石琅翼前頭剛走,後頭林哲就是接見了另外幾個人。

這三個人並不是中華帝國的軍政官員,而都是洋人,準確的說是英國駐上海領事阿禮國和法國駐上海領事愛棠以及美國駐上海領事馬輝三人。

這三個人數天前從上海抵達南京。請求面見林哲,商討貿易事務。

對於這三個外國領事的到來,林哲並不感到意外,自己自從率軍造反後,可以說是中外矚目。國內的關注不說了,外國方面也是對自己關係密切,當時還在上海的時候,這些外國領事就是頻繁和自己接觸,瞭解中華帝國的一些政治綱領,瞭解中華帝國對洋人的態度。瞭解中華帝國對通商港口以及進出口貿易的態度。

當時的林哲也是一一解釋,以求爭取各國對自己的支持。

不過那些個時候各國領事的態度比較統一,那就是中立。

當初太平天國崛起的時候也是這樣,各國都是宣稱了中立,但是這種中立的背後卻是有着偏袒的。

比如說之前洋人們都是偏向於支持清廷。但是現在的話,各國似乎對林哲也有着極大的好感,這從他們雖然宣佈了中立,但卻沒有命令禁制各國國民爲中華軍效力就可以看得出來。

要知道現在中華軍的兩所軍校裡,海關機構裡可是有着大量洋人僱員的存在,而對於他們各國領事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爲什麼?

因爲林哲採取的開放通商態度!

和前清以及太平天國不同,林哲是一個後來者,他並不畏懼和洋人打交道。甚至爲了發展工商業,可以進口到先進的機器設備,出口更多的商鋪獲得資金。他是積極和洋人打交道的。

因此在林哲造反之前,時任江蘇布政使的林哲是洋人在中華唯一能夠正常交流的高級官員,各國領事對林哲的態度是非常重視的。

而接觸的多了,各國洋人也都發現,林哲比其他清廷官員更加喜歡對外貿易,更加支持工商業。而這對於採取貿易自由政策的英國人來說非常重要。

所以中立的背後,英國人對林哲還是有些偏袒的。比如說並沒有嚴厲禁止英國國民爲中華帝國效力,更加沒有禁止雙方的貿易行爲。就連軍械貿易都沒有停止。

這一次阿禮國等人到南京來,主要還是考察中華帝國的情況,他們需要知道一切和他們有關的東西,比如中華帝國對待洋人的態度,對待雙方貿易的態度,甚至是對待宗教的態度。

當然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需要知道中華帝國能不能擊敗太平天國以及滿清,進而統一中國。

對於這些洋人的意圖,林哲多少也能夠猜測一二!

這年頭國人和洋人之間的相互瞭解是極低的,國人把洋人當成了蠻夷,洋人把國人當成了野蠻人,而這些都是因爲對彼此缺乏深入瞭解所造成的情況。

而這一次接見,林哲算是非常有耐心,詳細的對他們重申了帝國以及他本人對待西洋各國的態度,那就是歡迎各國洋人到華經商貿易!

別看這句話似乎很簡單,但實際上卻非常重要,人家英國佬爲什麼大老遠跑到中國來,還不是爲了利益。

而利益是什麼?無非白銀和黃金而已!

只要能夠做生意,賺大錢,人家英國佬纔不管中國的內戰裡誰勝誰敗,戰爭死了多少人呢!

但是這些洋人似乎大老遠跑到南京來並不僅僅是爲了林哲的這一句歡迎,因爲他們很快就是提出了另外一個要求,那就是要求增加在中華帝國境內的貿易城市,不僅僅在上海、寧波、福州。同時還希望能夠在南京、杭州通商,並提出希望讓英國商船在長江自由往來。

聽到這些要求,林哲的臉色一下子就變了,這第二次鴉`片戰爭還沒正式開打呢,你就想要獲得長江通航權,想要把觸角延伸到南京來?

第103章 黑夜混亂第514章 快速發展的1865年第66章 許乃釗之邀第53章 東進上海第454章 大封功臣(一)第641章 勢均力敵第285章 勢均力敵第110章 崩潰和追擊第34章 危機!第101章 壓制和進攻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583章 防護巡洋艦第151章 三拒勸進第175章 生絲產業鏈第546章 戰後封賞第336章 新戰略計劃第230章 阿來,放狗第326章 夏稅和鐵路第591章 元宵國宴第16章 賊軍來襲第488章 所謂治國第206章 六安總攻第699章 海軍軍備競賽第403章 大勢所趨第275章 嚴陣以待第498章 湘潭起義第534章 進駐九龍第462章 隆豐收購案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704章 世界大戰的邊緣第695章 現代文明推廣運動第398章 橫掃北方第447章 產業整合第270章 戰爭通牒第281章 黃以典再現第506章 寧滬線試運營第470章 派系之爭第625章 陰謀在行動第63章 神經病和偉人第452章 演習和變革第442章 女蝸號鐵甲艦第376章 第九協防師改革第72章 吳健彰進營第323章 聯軍增援抵達第654章 火藥第499章 帝召民女第426章 昆明激戰第328章 後裝步槍的首秀第500章 八年甲艦試驗艦第54章 兵指青浦第408章 文武之爭第401章 與民同樂第580章 帝王寂寞第493章 初臨北平第701章 戰艦雲集第169章 定都大典第541章 鋼鐵鉅艦的對決第487章 報童賣報第373章 軍官缺口第366章 北上直隸第296章 無法避免的戰爭第44章 傷亡名單第94章 狂傲第296章 無法避免的戰爭第670章 帝國炮兵第190章 預算赤字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捨第446章 龐大訂單第650章 超前的設計第兩百零九 漲當塗工業區第691章 中美密謀第574章 趙大黑闖關東第650章 超前的設計第306章 壕溝防禦式第494章 研發機槍第590章 海關艦隊第186章 黃宗漢的選擇第637章 驚天大秘密第566章 戰艦和炮臺的較量第219章 桃源大決戰(二)第2章 土匪危機第647章 皇子所第555章 新版紙幣第521章 裕祥號事件第406章 長沙春寒第383章 我還會再回來的第677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117章 他不敢開槍第469章 秘書處改革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557章 海軍五年計劃第31章 謹慎東進第272章 初步方案第55章 輕鬆勝利第107章 城破殉國第527章 佔據珍珠港第123章 井噴式發展第411章 陝甘動亂第5章 縣令相邀第328章 後裝步槍的首秀
第103章 黑夜混亂第514章 快速發展的1865年第66章 許乃釗之邀第53章 東進上海第454章 大封功臣(一)第641章 勢均力敵第285章 勢均力敵第110章 崩潰和追擊第34章 危機!第101章 壓制和進攻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583章 防護巡洋艦第151章 三拒勸進第175章 生絲產業鏈第546章 戰後封賞第336章 新戰略計劃第230章 阿來,放狗第326章 夏稅和鐵路第591章 元宵國宴第16章 賊軍來襲第488章 所謂治國第206章 六安總攻第699章 海軍軍備競賽第403章 大勢所趨第275章 嚴陣以待第498章 湘潭起義第534章 進駐九龍第462章 隆豐收購案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704章 世界大戰的邊緣第695章 現代文明推廣運動第398章 橫掃北方第447章 產業整合第270章 戰爭通牒第281章 黃以典再現第506章 寧滬線試運營第470章 派系之爭第625章 陰謀在行動第63章 神經病和偉人第452章 演習和變革第442章 女蝸號鐵甲艦第376章 第九協防師改革第72章 吳健彰進營第323章 聯軍增援抵達第654章 火藥第499章 帝召民女第426章 昆明激戰第328章 後裝步槍的首秀第500章 八年甲艦試驗艦第54章 兵指青浦第408章 文武之爭第401章 與民同樂第580章 帝王寂寞第493章 初臨北平第701章 戰艦雲集第169章 定都大典第541章 鋼鐵鉅艦的對決第487章 報童賣報第373章 軍官缺口第366章 北上直隸第296章 無法避免的戰爭第44章 傷亡名單第94章 狂傲第296章 無法避免的戰爭第670章 帝國炮兵第190章 預算赤字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捨第446章 龐大訂單第650章 超前的設計第兩百零九 漲當塗工業區第691章 中美密謀第574章 趙大黑闖關東第650章 超前的設計第306章 壕溝防禦式第494章 研發機槍第590章 海關艦隊第186章 黃宗漢的選擇第637章 驚天大秘密第566章 戰艦和炮臺的較量第219章 桃源大決戰(二)第2章 土匪危機第647章 皇子所第555章 新版紙幣第521章 裕祥號事件第406章 長沙春寒第383章 我還會再回來的第677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117章 他不敢開槍第469章 秘書處改革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557章 海軍五年計劃第31章 謹慎東進第272章 初步方案第55章 輕鬆勝利第107章 城破殉國第527章 佔據珍珠港第123章 井噴式發展第411章 陝甘動亂第5章 縣令相邀第328章 後裝步槍的首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