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嚴寒減員

林成庭這個人也是的確有兩把刷子,每次失敗後都能重新站起來,並且每次東山再起的時間頂多也就幾個月而已,比如天京內訌的時候他也是隻剩下萬人不到狼狽逃亡江西,但是沒多大一會功夫就是來了個回馬槍,大敗追擊進入江西的太平軍,挽回了敗局,然後兩年功夫就是又拉出來了一支六萬多人的鎮胡軍,其中將近三萬人還是新軍。

這用後世的話來說就是打不死的小強!

估計現在的林成庭就算是把江西丟了了,把好幾萬大軍折損了,估計不用幾個月就會不知道從那個角落重新冒出來,然後拉出幾萬人的大軍。

林成庭的難纏石達開是領略過的了,林哲也是知道的,不過在中華軍的諸多將領們,尤其是高級將領們卻是大多沒把他當回事。

拿下湖口後,受限於鎮胡軍用沉船以及鐵索等把進入潘陽湖的入口徹底封鎖,雖然以鎮胡軍的水面力量無法阻擋中華軍的海軍清理航道,但是就算是任憑中華軍海軍清理航道,這個過程也不是一天兩天能夠辦到的。

按照中華帝國皇家海軍方面的預計,即便是海軍方面派出專門的工程船隻以及技術人員清理航道,但是至少也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才能夠把航道清理出來,拆除鐵索簡單,但是要把沉船打撈出來就不容易了,因爲這些沉船可都是滿載砂石一起沉江的,這如其說是清理沉船呢,倒不如直接再挖一條航道出來。

海軍方面無法直接進入潘陽湖。這樣也就代表着陸軍無法通過海軍運輸從潘陽湖的西岸地區登陸。

後續中華軍如果要登陸並進攻九江的話,那麼直接從長江登陸。而長江沿岸地區不用說也是鎮胡軍的嚴防把守地區,同時還需要面臨九江方向長江沿岸炮臺的炮火威脅。

尤其是當中華軍第四師拿下湖口的第三天。鎮胡軍那邊也是通過大規模的進攻攻克九江,城內死守的太平軍四萬餘守軍被全殲。

佔據了九江後,鎮胡軍第一時間不是休整,而是修復並加固九江的沿江炮臺。

鎮胡軍往炮臺上安裝了諸多自造的大口徑前裝滑膛炮,把原有以及臨時趕造出來的三千斤、五千斤甚至八千斤的重炮都是一股腦的搬上了九江炮臺。

鎮胡軍以及國內的其他勢力雖然無法制造線膛炮,也沒有技術能力生產線膛步槍,但是不代表他們連幾百年前的滑膛前裝炮都製造不了啊。

шшш▪ttκΛ n▪C ○

即便是無法用機器設備量產,但就算是手工一門一門生產,也能夠讓他們擠出來幾十門大口徑火炮出來。

再加上之前太平軍爲了守住九江。並封鎖長江航道,原本就修築有堅固的炮臺,上頭原本就有不少的大口徑火炮,如今被鎮胡軍加強了後,這九江方面的幾個沿江炮臺的火炮總數已經是超過了五十門,而且基本清一色是三千斤以上的重炮。

面對這些重炮,哪怕他們只是前裝滑膛火炮,但是也不能隨便輕視的,這等岸防火力如果是讓英法聯軍的艦隊來對抗。那問題不大,但是中華軍的海軍又不是英法聯軍的艦隊啊。

中華帝國皇家海軍派遣到九江方向作戰的第二炮艦支隊一共也就十來艘炮艦,搭載的火炮總數也就六七十門左右,而十二磅以上口徑的艦炮也就三十門上下。

某種程度上來說。帝國海軍後續如果和九江的炮臺進行對戰的話,還真不好取得太大的戰術優勢。

爲此,第二炮艦支隊已經是向海軍部緊急請求增援。以求獲得更多的戰艦支援。

要登陸九江作戰,就得讓海軍方面準備好並有了把握才能行動。所以陸軍方面的第四軍雖然心裡着急,但也只能是乾等着了。

不過乾等着不代表第四軍什麼都不做了。第四軍已經是在整個西線發動了進攻,除了第四師進軍湖口外,其他部隊已經是從長江北岸,贛北的東南部地區向江西腹地挺進。

同時也在囤積更多的彈藥補給,爲後續的九江戰役做準備。

就當第四軍的石琅翼籌劃着九江戰役的時候,身在直隸的第六軍軍長施清瑄也是帶着麾下大軍抵達了滄州城下。

然後沒有和古代演義小說裡那樣有什麼主將的對話或者單挑,第六軍的第八師以及第九師就是對滄州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

滄州城頭,史榮椿看着城外幾乎漫山遍野的中華軍士兵,其臉色雖然平靜但是眼神卻是出現了一絲茫然。

面對城外如狼似虎一般的第六軍,自己能夠守住滄州嗎?

史榮椿問着自己,但是他卻是無法回答自己的這個問題,因爲他害怕一旦給了自己的回答,將會徹底失去抵抗的信心。

兩個月前山東那邊的一連串慘敗還彷佛曆歷在目,當初自家大軍主動出擊長清城外的中華軍第一師,但是奈何打了兩天都是沒能拿下來,最後不得不重新退守濟南。

然而原本以爲能夠在濟南守上三五個月甚至半年以上,但是那裡能夠想到一個月沒到就被人家攻克了濟南城。

接下來就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撤退,都興阿帶着他們一路向北狂奔,在德州停留了不到五天時間後,施清瑄又是追了上來,而那一次都興阿相當乾脆,只做了象徵性的抵抗後就是再一次率領大軍退回直隸。

所幸的是施清瑄的第六軍也是在拿下德州後因爲損害過大,而被迫進入休整時期,後來又是趕上了大雪天氣,大雪封地下,這才讓清軍獲得了一絲喘息之機。

讓都興阿有時間重新整編、補充部隊,同時也讓清軍有時間構築滄州爲核心的新防線。

然而這種和平並沒有持續多久,一月初,趁着風雪稍停,雖然大地依舊嚴寒,但是第六軍就已經正式大規模北上,並在九號順利進抵滄州。

於是乎,現在就出現了穿着厚厚棉襖的雙方士兵們一邊瑟瑟發抖一邊作戰!

天寒地凍下對雙方士兵的戰鬥力造成了嚴重的下降,不管是中華軍還是清軍,都有大量的士兵被凍傷,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傷病減員。

史榮椿麾下的第二鎮,這些天來已經因爲天氣嚴寒減員了至少上千人,而整個滄州防線上的清軍,因爲嚴寒而傷病的減員至少超過三千人。

當然了,因爲嚴寒而出現減員絕對不是清軍的專利,實際上第六軍這邊也好不到那裡去。

“雖然我軍已經提前準備了大量冬裝,但是長途行軍和作戰的情況下,部隊依舊出現了一定的傷病減員,目前第八師和第九師一起,已經有超過千人出現傷病情況!”第六軍的參謀長戴石恩少將此時是面露困難之色道:“儘管其中大部分通過治療以及休養後可以歸隊,但是短時間內對部隊的戰鬥力卻是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削弱!”

聽到這些話,施清瑄也是有些鬱悶,如果是堂堂正正打仗的話,但是現在僅僅是因爲天氣原因就讓部隊造成這麼大的減員,這是他有些難以接受的。

要知道當初攻克濟南的時候,他的第六軍一共也沒傷亡千人。

但是心裡鬱悶歸鬱悶,他實際上也沒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

別說在當代了,就算是百年以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裡,那些準現代部隊一樣難以解決北方嚴寒,熱帶酷熱等氣候、地理因素所造成的麻煩。

而中華軍這幾年的作戰裡,其實也是遭遇過氣候以及疾病的困擾,比如說當初進攻皖北六安的時候,第一軍方面就是飽受傳染病的困擾,導致當時的主力部隊第三師嚴重減員。

同時南下廣東作戰的第三軍以及第二軍,由於部分士兵不適應當地的氣候,飽受疾病的困擾,一直到上述兩支部隊加入了大量福建、廣東等當地南方省份的新兵補充後,這才緩解了這種情況。

這種水土不服的問題,對於四處征戰,戰線綿延千里之廣的中華軍來說其實很難徹底解決,尤其是目前中華軍的主要兵員都是來自於浙江、江蘇兩省的時候。

士兵的來源太過於侷限在特地地區,同時當代的醫療水平極爲有限,這稍微受了風寒,再加上對氣候的不適應,就會讓士兵病倒,而一旦爆發病毒性感冒之類的傳染性疾病時,基本上隨隨便便都是幾百上千人的減員。

如今第六軍遇上的不是傳染疾病問題,而是氣候問題!

第六軍的士兵都是來自江南地區的士兵,這些南方士兵在蘇北甚至山東、河南作戰的時候都還好,但是過了黃河進入直隸後,面臨長時間的零度左右,甚至在夜晚的時候零下十幾度的低溫,這讓第六軍的將士們相當不適應。

即便是統帥部方面已經充分考慮到了北方冬季作戰的時候所面臨的一些麻煩,並提前爲第六軍準備了大量的冬裝甚至手套等冬季裝備,但依舊是不太夠。

如果是普通人面對這些低溫的時候,只要有足夠的衣服穿其實也沒有什麼,大不了躲在家裡不出來就是了,但是軍隊卻是不一樣。

嚴寒天氣給部隊帶來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ps:寫這章的時候越發覺得冷了,手指跟冰塊似的。

第192章 選秀和國本第279章 洋人出兵第544章 女蝸號戰沉第429章 緬甸局勢第24章 新軍服和軍銜第506章 寧滬線試運營第244章 線膛火炮第364章 視察帝國大學第412章 英俄威脅第86章 企業式政府第239章 獅子大張口第604章 北海國第45章 南撤湖州第317章 紡織產業第467章 天津北方鋼鐵廠第55章 輕鬆勝利第317章 紡織產業第17章 長興初戰第32章 大戰前夕第492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第478章 密室會談第156章 圍點打援第350章 降臣李鴻章第170章 整編擴軍會議第418章 紙幣發行第309章 殉國名單第333章 帝國在行動第15章 公然敲詐第713章 英國的退縮第313章 籌款國宴第173章 馮寶才第4章 擴張護院第584章 二等鐵甲艦的爭論第317章 紡織產業第670章 帝國炮兵第425章 提親第588章 畸形的社會第514章 快速發展的1865年第81章 林德1854步槍第429章 緬甸局勢第221章 騎兵之衝鋒第470章 派系之爭第163章 鎮江兵變第608章 南美的戰艦市場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190章 預算赤字第396章 咸豐身死第439章 財政和軍費第330章 後裝步槍的時代第231章 吏治突顯第44章 傷亡名單第553章 爭鋒相對的談判第272章 初步方案第492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第436章 鐵路發展計劃第148章 悍卒李阿大第534章 進駐九龍第165章 石達開的艱難抉擇第205章 四省巡撫第107章 城破殉國第446章 龐大訂單第31章 謹慎東進第24章 新軍服和軍銜第525章 夏威夷戰爭第147章 圍攻杭州第11章 山陰陳家第567章 他們的戰爭(一)第526章 登陸進攻第670章 帝國炮兵第674章 圍殲俄軍第84章 水師初成第492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第101章 壓制和進攻第32章 大戰前夕第652章 120毫米重炮第8章 營制第624章 婆羅洲第581章 中寧密約第274章 應對第642章 重設經濟大臣第299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一)第420章 東北設省第341章 辦學難第349章 官督商辦第317章 紡織產業第336章 新戰略計劃第171章 整編擴充計劃第350章 降臣李鴻章第235章 督察院風暴第506章 寧滬線試運營第561章 阿拉斯加特遣艦隊第270章 戰爭通牒第623章 後裝野戰炮第3章 比爛的戰爭第433章 皇家科學院第333章 帝國在行動第77章 商貿區風雲第629章 當塗之發展第643章 培養體系第119章 寒冬將臨
第192章 選秀和國本第279章 洋人出兵第544章 女蝸號戰沉第429章 緬甸局勢第24章 新軍服和軍銜第506章 寧滬線試運營第244章 線膛火炮第364章 視察帝國大學第412章 英俄威脅第86章 企業式政府第239章 獅子大張口第604章 北海國第45章 南撤湖州第317章 紡織產業第467章 天津北方鋼鐵廠第55章 輕鬆勝利第317章 紡織產業第17章 長興初戰第32章 大戰前夕第492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第478章 密室會談第156章 圍點打援第350章 降臣李鴻章第170章 整編擴軍會議第418章 紙幣發行第309章 殉國名單第333章 帝國在行動第15章 公然敲詐第713章 英國的退縮第313章 籌款國宴第173章 馮寶才第4章 擴張護院第584章 二等鐵甲艦的爭論第317章 紡織產業第670章 帝國炮兵第425章 提親第588章 畸形的社會第514章 快速發展的1865年第81章 林德1854步槍第429章 緬甸局勢第221章 騎兵之衝鋒第470章 派系之爭第163章 鎮江兵變第608章 南美的戰艦市場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190章 預算赤字第396章 咸豐身死第439章 財政和軍費第330章 後裝步槍的時代第231章 吏治突顯第44章 傷亡名單第553章 爭鋒相對的談判第272章 初步方案第492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第436章 鐵路發展計劃第148章 悍卒李阿大第534章 進駐九龍第165章 石達開的艱難抉擇第205章 四省巡撫第107章 城破殉國第446章 龐大訂單第31章 謹慎東進第24章 新軍服和軍銜第525章 夏威夷戰爭第147章 圍攻杭州第11章 山陰陳家第567章 他們的戰爭(一)第526章 登陸進攻第670章 帝國炮兵第674章 圍殲俄軍第84章 水師初成第492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第101章 壓制和進攻第32章 大戰前夕第652章 120毫米重炮第8章 營制第624章 婆羅洲第581章 中寧密約第274章 應對第642章 重設經濟大臣第299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一)第420章 東北設省第341章 辦學難第349章 官督商辦第317章 紡織產業第336章 新戰略計劃第171章 整編擴充計劃第350章 降臣李鴻章第235章 督察院風暴第506章 寧滬線試運營第561章 阿拉斯加特遣艦隊第270章 戰爭通牒第623章 後裝野戰炮第3章 比爛的戰爭第433章 皇家科學院第333章 帝國在行動第77章 商貿區風雲第629章 當塗之發展第643章 培養體系第119章 寒冬將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