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大陸軍政策

ps.奉上今天的更新,順便給『起點』515粉絲節拉一下票,每個人都有8張票,投票還送起點幣,跪求大家支持讚賞!

執行大陸軍政策的帝國,其常備陸軍(包括一線野戰部隊、地方守備部隊、近衛軍)數量就接近百萬之巨,這數量堪比普法戰爭兩國的前期參戰兵力總數,如果是帝國進入戰爭狀態,經過動員和擴展到,武裝起兩三百萬數量的陸軍並不是什麼問題。

要知道美國內戰時期,三千萬人口的美國的南北雙方都能夠武裝起來總數超過兩百萬的陸軍呢,更何況是已經初步工業規模和龐大人口的帝國。

怎麼說呢,玩海軍的話,帝國海軍只能是喊出追趕英法海軍強國的口號,實行戰略防禦,但是陸軍的話,自打中華帝國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沒有怕過誰。

有這麼一支強大的陸軍,能夠阻擋帝國的除了距離外,已經是沒有其他什麼可以阻擋帝國陸軍的推進了。

帝國成立多年,雖然海軍擴張看似熱鬧,每年都能夠下水好幾艘戰艦,但實際上帝國的整體戰略核心,依舊是大陸軍策略。

一支強大的陸軍,纔是帝國的根基,這是林哲乃至國內大部分人士的核心觀點。

這從帝國的中央財政支出預算中就可以看得出來,1870年,帝國的中央財政支出預算總額約爲六億六千七百萬圓,相對於1869年增長了九個百分點。

其中軍費支出達到了一億三千三百四十五萬圓,佔據財政支出的二十個百分點。

這龐大的軍費支出中,海軍只佔據了相當少的一部分,大約是兩千萬圓左右,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被陸軍系統所佔據。

最近五六年來。帝國的軍費支出整體呈現比較平穩的態勢,保持在大約每年一億三千萬左右,當然具體年份會少一些。有時候會多一些,由於軍費總額已經很少大幅度增長。同時財政收入卻是穩步增長中,因此帝國的財政支出中,軍費所佔比例是逐年下降,從六十年代早期的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三十,最後到現在的百分之二十。

而且如果不出現意外,即沒有大規模戰爭爆發或者嚴峻的外部威脅下,帝國的軍費依舊不可能得到大幅度的增長,因此隨着帝國的經濟持續發展。軍費開支所佔的財政支出比例,將會持續下降。

內閣方面最近兩年的目標,是爭霸把軍費開支壓縮到財政支出的百分之十五左右,當然這種壓縮並不是說直接通過削減軍費,因爲這是不現實的,帝國養着百萬陸軍呢,僅僅是人員的薪資就是一個龐大無比的數目。

內閣方面想要的並不是說直接削減軍費,而是想要遏制軍費開支的總額,也就是死死的把軍費總額釘在一億三千萬了,不再隨着帝國財政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每年上億的軍費所維持的百萬大軍。這就是帝國對抗各國列強的底氣所在!

相對來說,對海軍的信心就是沒那麼足了,雖然說1870年度也是投入了兩千多萬的海軍軍費。摺合英鎊的話大約五百五十萬英鎊,而同樣是1870年英國皇家海軍的軍費開支也不過九百多萬英鎊而已。

這錢花出去了,但是帝國海軍絕對無法得到相對於英國皇家海軍的一半實力!

因爲海軍是一個吃老本的軍種,需要的不是一年兩年的投入,而是持續數十年的投入,這一年幾百萬英鎊看上去很多,但是隨便造幾艘戰艦也就花的差不多了。

然後維持一支艦隊的花費其實比造艦更加昂貴的。

除了戰艦以及艦隊自身外,各項設施的投入也是非常巨大,海軍最近十年來爲了修建各大的海軍基地。基本上是每年都需要幾百萬砸下去,這些錢比採購戰列艦都要多了。

此外帝國海軍雖然拿着不少的經費。但實際上花錢的地方也多,首先帝國的優軍政策。導致軍人的待遇是普遍偏高的,不管是軍官還是士兵,其人員的薪資是非常高昂的。

對於帝國的海陸兩軍來說,其實最花錢的不是採購槍支火炮戰艦之類的,而是軍人的薪資。

人員薪資的開支,一直都是帝國海陸兩軍的最大項開支!

此外,軍方爲了扶持國防企業發展新式技術,經常以研發合同的模式向各大企業下訂單,然後撥付款項扶持企業進行技術升級,比如說艦炮這東西,海軍要爲了能夠獲得威力龐大的艦炮,往往會提前向各大兵工發去研發合同,以降低企業進行新式技術研發的巨大風險。

換句話來說,就會軍方代替企業承擔了新式武器裝備的研發風險,而研發技術可是非常花錢的。

各方面的因素加起來,實際導致帝國的諸多軍費利用效能上,要比同時期的西方各國低一些,或者說低很多。

因爲西方國家他們可以不願不顧那麼多,直接把錢用在採購武器和打仗上面,但是帝國軍方所承擔的責任就要更加沉重一些。

不過有利有弊,這些軍費開支實際上最後還是會流向社會的,軍人們拿了薪水,要養家到時候也是要花出去的,軍人以及其家屬手裡有了錢,才能夠購買各項工業產品。

軍方給企業研發經費,向他們採購武器裝備,這軍費就是流向了各大國防企業,然後再流向國防企業的工人以及國防企業的各大供應商手中,那些鋼鐵、煤炭、機械、化工等供應商手裡的資金又會流向工人。

大體上可以這麼形容,龐大的軍費,直接提供了超過百萬個軍人就業崗位,並通過直接採購的模式,尤爲國防企業以及相關聯的企業提供了百萬個就業崗位,如果繼續向外部延伸的,那麼間接提供的就業崗位將會達到數百萬個。

就業崗位裡的工作人員拿到工資後,就會進行消費,最後帶動內需市場,在市場的經濟流動中,又被政府進行收稅。

如此就形成了收稅、軍費、就業崗位等一個完整的循環。

同樣道理,帝國中央財政的其他大項支出,也都是待有這種經濟循環作用。

對於一個工業化國家而言,財政收支不僅僅是對普通民衆的剝削,實際上更重要的承擔起金融流通的重要一環。

畢竟對於統治者或者國家而言,錢就不是錢,只是一種金融工具而已,他們關注的是經濟體系的穩定發展。

對於林哲來說,如果他加大稅收的同時,壓縮財政的話,最後在國庫裡囤積了一大堆的白銀黃金啊什麼的,這些對於他?對於帝國而言有用?

屁用都沒有!

這黃金白銀不能吃不能喝的,不花出去進入經濟循環體系的話,其價值並不會比一堆黃土多多少。

隨着帝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尤其是工業經濟的持續發展,收上來的稅收也是越來越多,所以帝國花錢也是越來越大方,除了維持一支龐大的陸軍外,其他方面的財政支出也是越來越大,比如佔據財政支出比較重要的財務開支、教育開支等。

要知道1870年的時候,帝國中央財政支出預算裡,教育教育高達一億圓之巨,佔據財政總支出預算的百分之十五,一舉超過了稅務系統,成爲了國內僅次於軍費的第二大開支。

大量的教育經費投下去,所代表的就是大量的官辦學校的開設,更多的學子可以獲得相對廉價的受教育機會。

1870年的帝國,是處於蒸蒸日上的時期,國力相對於1857年建國時期,膨脹了數倍不止。

如果這個時候歐洲身處帝國邊上,估計早就被帝國平推了。

但是現實沒有如果,歐洲距離帝國太遠了,所以想要進攻歐洲或者軍事幹涉歐洲局勢,可能性都是不大。

至於外交干涉,雖然帝國國內的自信比較大了,但是也都知道,現在帝國的國際影響力也就比美國強那麼一點點,甚至都不如西班牙、意大利這些歐洲國家。

除了亞洲範圍外,其他地區的國際事務上,很多國家都是無視了帝國的意見的。

這沒辦法,誰讓帝國距離歐洲那麼遠呢!

而帝國的外交官們也是有着自知之明,在美洲、非洲、歐洲這些地區,帝國的外交官們一般都是隻看不說,反正到最後和帝國也沒有什麼直接的利益關係。

因此普法戰爭爆發後,帝國上下沒有什麼大的反應,只有外務部和軍方那邊陸續派遣了外交官以及觀察武官進入普魯士以及法國,不過目的也不是爲了插手干涉普法戰爭,而是爲了儘可能的收集這場戰爭的情報,爲帝國的後續戰略發展提供建議,爲此,軍方還特地派遣了一支大約二十多人的觀察團奔赴歐洲,考察普法兩國的戰爭

不過有意思的是,還沒有等帝國軍方的觀察團抵達歐洲呢,巴黎就是傳來消息,拿破崙三世已經戰敗投降了!

獲知這個消息後,讓林哲頗爲無語!

他雖然知道法國會戰敗,但是也沒有想到法國竟然會敗的這麼快,這前後才幾個月啊,自己派出來的觀察團還沒有抵達歐洲呢,這戰爭就結束了?

這還不算,沒兩天時間,帝國駐巴黎的外交人員又是傳來消息,自拿破崙三世戰敗投降的消息傳到巴黎後,法國人直接把怒氣對準了拿破崙皇室,直接玩起了革命。

法國共和了!

【馬上就要515了,希望繼續能衝擊515紅包榜,到5月15日當天紅包雨能回饋讀者外加宣傳作品。一塊也是愛,肯定好好更!】(。)

第561章 阿拉斯加特遣艦隊第39章 董陽紅的衝鋒第472章 工業井噴第93章 逃兵和恐慌第633章 內閣紛爭第575章 交通和工業第500章 八年甲艦試驗艦第251章 望風而逃第318章 面聖第686章 陸軍革新第232章 奏摺第476章 炮擊下關第68章 十萬兩第238章 財政預算第342章 林成庭的擔憂第387章 咸豐東狩第295章 炮臺和火炮第255章 近代騎兵的對決第667章 俄土戰爭的連鎖反應第488章 所謂治國第168章 宮務廳情報處第332章 捷報東來第708章 鉅艦對決(一)第379章 爭論和妥協第502章 戰爭一觸即發第265章 施清瑄回京第490章 檢閱海軍第26章 退無可退的衝鋒第128章 跋扈和自傲的對決第372章 利者欲也第440章 散兵編制第181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59章 炮擊上海第607章 北海國購艦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37章 遭襲第27章 刺刀肉搏第148章 悍卒李阿大第125章 林成庭東進第207章 激戰六安第367章 戰略調動第680章 不同尋常的御前會議第566章 戰艦和炮臺的較量第238章 財政預算第201章 兵員匱乏第154章 戰火再燃第647章 皇子所第261章 李鴻章的戰俘生涯第334章 談判指示第358章 第六軍渡江第357章 當塗級和浮橋第145章 南下浙江第469章 秘書處改革第406章 長沙春寒第470章 派系之爭第674章 圍殲俄軍第270章 戰爭通牒第182章 驚天巨響第73章 設卡收稅第248章 平淮安進桃源第357章 當塗級和浮橋第690章 蘭港國朝貢第317章 紡織產業第77章 商貿區風雲第156章 圍點打援第367章 戰略調動第432章 新舊更替(二)第423章 北岸工業區第348章 對策第72章 吳健彰進營第331章 噩夢般的慘敗第696章 太子出訪第138章 敗退和首秀第555章 新版紙幣第138章 敗退和首秀第607章 北海國購艦第568章 迷茫的六十年代第382章 武重文輕第445章 對美軍售第246章 軍法之苛第295章 炮臺和火炮第486章 齊琳的目光第586章 騰飛中的海軍第346章 李鴻章的好奇第377章 都興阿的擔憂第156章 圍點打援第428章 林成庭入緬第706章 凌晨海戰第410章 海陸分家第116章 彈劾和防備第479章 華盛頓號首秀第646章 皇子獨立第643章 方家第138章 敗退和首秀第649章 海軍革新第506章 寧滬線試運營第314章 妄談國事第103章 黑夜混亂第550章 夏威夷戰事再起
第561章 阿拉斯加特遣艦隊第39章 董陽紅的衝鋒第472章 工業井噴第93章 逃兵和恐慌第633章 內閣紛爭第575章 交通和工業第500章 八年甲艦試驗艦第251章 望風而逃第318章 面聖第686章 陸軍革新第232章 奏摺第476章 炮擊下關第68章 十萬兩第238章 財政預算第342章 林成庭的擔憂第387章 咸豐東狩第295章 炮臺和火炮第255章 近代騎兵的對決第667章 俄土戰爭的連鎖反應第488章 所謂治國第168章 宮務廳情報處第332章 捷報東來第708章 鉅艦對決(一)第379章 爭論和妥協第502章 戰爭一觸即發第265章 施清瑄回京第490章 檢閱海軍第26章 退無可退的衝鋒第128章 跋扈和自傲的對決第372章 利者欲也第440章 散兵編制第181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59章 炮擊上海第607章 北海國購艦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37章 遭襲第27章 刺刀肉搏第148章 悍卒李阿大第125章 林成庭東進第207章 激戰六安第367章 戰略調動第680章 不同尋常的御前會議第566章 戰艦和炮臺的較量第238章 財政預算第201章 兵員匱乏第154章 戰火再燃第647章 皇子所第261章 李鴻章的戰俘生涯第334章 談判指示第358章 第六軍渡江第357章 當塗級和浮橋第145章 南下浙江第469章 秘書處改革第406章 長沙春寒第470章 派系之爭第674章 圍殲俄軍第270章 戰爭通牒第182章 驚天巨響第73章 設卡收稅第248章 平淮安進桃源第357章 當塗級和浮橋第690章 蘭港國朝貢第317章 紡織產業第77章 商貿區風雲第156章 圍點打援第367章 戰略調動第432章 新舊更替(二)第423章 北岸工業區第348章 對策第72章 吳健彰進營第331章 噩夢般的慘敗第696章 太子出訪第138章 敗退和首秀第555章 新版紙幣第138章 敗退和首秀第607章 北海國購艦第568章 迷茫的六十年代第382章 武重文輕第445章 對美軍售第246章 軍法之苛第295章 炮臺和火炮第486章 齊琳的目光第586章 騰飛中的海軍第346章 李鴻章的好奇第377章 都興阿的擔憂第156章 圍點打援第428章 林成庭入緬第706章 凌晨海戰第410章 海陸分家第116章 彈劾和防備第479章 華盛頓號首秀第646章 皇子獨立第643章 方家第138章 敗退和首秀第649章 海軍革新第506章 寧滬線試運營第314章 妄談國事第103章 黑夜混亂第550章 夏威夷戰事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