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回 袁世凱小站練精兵

公韌和馮國璋結拜爲兄弟後,在馬上談論軍事的時間更多了,都有些相見恨晚的感覺。公韌在馬上談論了一番軍事後,又下馬行軍,也想看一看自己的身體是否能堅持到最後,倒也覺得時間過得飛快,一天一天非常充實。

部隊經過7日的急行軍,到達了天津的小站,一排排也舊也新的營房出現在面前。這200人從徐州出來的新兵,又被淘汰了不少,到目前也就剩下了100餘人。還好,三合會的10個人由於都是事先精心挑選,個個都是身體健康,意志堅決,倒是十分齊整沒有落下一人。

清朝在袁世凱小站練兵以前,有過三種軍制:最早的是“旗兵”和“綠營”,到了曾國藩組織鄉團後,所謂湘軍、淮軍,官式名稱叫做“勇營”。

旗兵是清王朝的原始軍制。最初只有四旗,以旗的顏色別類,分黃旗、白旗、紅旗、藍旗;以後增加了四旗,爲鑲黃旗,鑲白旗、鑲紅旗、鑲藍旗。乃把原來的黃、白、紅、藍稱爲正黃旗、正白旗、正紅旗、正藍旗編爲左翼,鑲黃等四旗編爲右翼,這就是清入關前的原始兵力,總稱“兩翼八旗”。後來由於蒙古的歸附,又縮了“蒙古八旗”,原有的則稱“滿州八旗”。入關後因明軍投降和整編,復有“漢軍八旗”。這24旗總兵數共28萬人。

清統一中國後,把旗兵中最基本的部隊編爲“禁旗”,禁旗都是在長白山下打天下的子弟兵,他們負責北京警衛和國防責任,等於是中央軍。其餘漢、蒙、滿等24旗約20萬人,則分別駐防於各省及重要城鎮,以爲鎮伏漢族的武力,稱爲“駐防八旗”。

旗營的官兵是世襲制度,生而食糧,數傳之後,腐敗已極,竟有列名行伍而不識弓弩爲何物。光緒中葉,外侮日亟,滿族有遠見的王公大臣,乃有整頓旗營之議,派遣八旗子弟出洋留學,如蔭昌、良弼等都是。同時積極整理各省駐防旗兵,挑選精壯編成“八旗練營”;有“洋槍兵隊”、“洋槍馬隊”、“備練馬隊”、“洋槍步隊”等編制,聘任教官爲新式的訓練。可是八旗子弟嬌養已慣,滿洲人當年勇武矯健的風氣已經完全喪失,所以整頓歸整頓,旗營的腐化已至不可救藥的程度。

比“旗營”稍後組成的清軍是“綠營”,綠營和旗營同稱爲“經制兵”,也就是國家的軍隊。綠營的制度完全仿照明代,官兵全部是漢族,因爲所用的旗子顏色是綠的,所以稱爲綠營。

綠營歸兵部所轄,全國兵營可分爲“在京”和“在外”兩種。“在京綠營”由步軍統領(即九門提督)統轄;下分左右兩翼,各設總兵,總兵之下則爲城防營,有副將、參將、遊擊、都司、守備等官。另有一部分在京綠營,分屬於漕運總督,專任護漕之責,其職務等於護路警察。至於“在外綠營”則直屬各省,由總督或巡撫節制調遣,所以各省督撫的官銜有“節制軍務兼理糧餉”一項,就是指綠營。綠營統兵的軍官有提督、總兵、副將、參將、遊擊、都司、守備、千總、百總、外委等。軍隊編制以營爲單位,設管帶一人,每營500人。全國的綠營總數共約50萬人。綠營到了清末,餉給過薄,乃多虛額,檢閱時則以僱傭市井無賴充數,武官由捐納出身,軍隊缺額在半數以上,腐化已極,以致太平天國軍興,勢若破竹,綠營乃遭淘汰。

旗營、綠營既成廢物,曾國藩招募土著編練“勇營”,就是後來名重一時,鎮壓太平天國的湘軍和淮軍。由於這場戰爭的表現,勇營竟取得國軍的地位,加以旗營形成虛設,綠營僅存形式,所以勇營就成爲清廷鎮內御外的唯一武力。勇營的裝備以弓矢刀矛爲武器主力,鳥槍火統爲輔助。淮軍李鴻章找英人戈登編練洋槍隊,是爲中國採用新式軍械的開始。

勇營軍紀很壞,擄掠姦殺,視爲慣常,曾國荃所統之兵尤甚,攻入南京時竟至全城爲廢墟,一個小兵都身懷鉅萬;而清廷當時爵賞太濫,所以太平天國戰事結束後,勇營之腐敗,至於不堪言狀。而湘、淮兩軍將領也都恃功而驕,數次對外戰爭,一敗塗地,尤其是甲午戰爭,淮軍衛汝貴全軍覆沒,舊軍之劣點,完全暴露,於是清廷才下決心汰除舊軍編練新軍。

甲午戰爭,在聞清軍敗訊後,袁世凱連續致電盛宣懷,指出舊式軍隊遠遠不能適應近代戰爭的要求,建議亟練新軍,改革軍制、操法、裝備。他說:清“各軍皆不知槍炮”,天津運來的快炮沒有鞍套、馬匹及炮油,所配炮彈不足10分鐘之用,放炮時“門澀”,“一敗即棄”;士兵用槍“不瞄準星”,只知託平亂打,難以命中,“何能禦敵”?!又分析雙方優劣,“寇練兵純用西法,能習西式武器,用又內外協同,賞罰明,號令嚴,事權一,不惜費。我皆反之,且各軍敢戰者共計不過六七千人,分守各路,實嫌太單,恐愈戰愈糟,愈難結束”。向盛宣懷建議:如籌得有款,宜速請名教習,募學徒千人,教兵官認真講究西法,另改軍制。爲將來計,此軍情絕非老軍務所能得手,槍炮全不知用,何能哉?他最後還毛遂自薦:如練新軍,“弟願任監督,必有以報”。

袁世凱不僅通過盛宣懷、胡燏棻等人將他編練新軍的觀點轉呈、上達軍事統帥,而且多方活動,直接向上呼籲編練新軍。他多次致電欽差大臣劉坤一,提出整頓軍隊的建議。

甲午戰爭中陸軍的慘敗和北洋水師的全軍覆沒,使清朝上下痛切領略了外國堅船利炮、新式軍隊的厲害,看清了中國舊有軍隊的腐敗無能,感悟到必須迅速改革舊軍隊,編練新軍隊的重要。光緒20年(1894年),清廷開始着手籌建新式陸軍,選派青年出洋學習軍事;設立武備學堂;派長蘆鹽運使、廣西按察使胡燏棻編練定武軍10營,署兩江總督張之洞編練自強軍13營。其中定武軍部分採用西法;自強軍聘用德國教官,悉仿德制,全部新式裝備。

光緒20年7月,光緒帝召見袁世凱。袁世凱抓住機會,慷慨奏聞舊有軍隊的弊病及練兵、制械諸法,力陳非改弦更張無法抵禦外患,受到光緒帝稱許,將他派到負責整頓舊軍、改練新軍的重要機構督辦軍務處差委。袁世凱第一個目標達到了。

然而,袁世凱在督辦軍務處擔任的是可有可無的閒差,難以施展他的抱負及多年曆練而來的治軍之才。袁世凱諳熟清朝官場積習,他動員叔祖袁甲三、堂叔袁保恆、袁保齡、養父袁保慶在京時的幾乎全部舊關係,四處活動,八方鑽營,請客送禮,重金賄賂,拜師請託,義結金蘭……打通進入上層集團的門徑。後黨核心人物、帝黨核心人物、西太后慈禧的心腹、光緒帝的師傅、滿族親貴、清流黨首領,諸如兵部尚書榮祿、恭親王奕訢、慶親王奕劻、軍機大臣兼戶部尚書翁同龢及軍機大臣李鴻藻等,竟全部被袁世凱搞掂。李鴻藻“激賞”袁世凱,認爲他“家世將才,嫺熟兵略”,如令他特練一軍,“必能矯中國綠、防務營之弊”,而“亟言於朝”。翁同龢稱袁世凱“不滑,可任也”。榮祿具體指示袁世凱,“於暇時擬練洋操各種辦法”呈上,然後保舉他的軍事才幹。後來著名的“東南三督”劉坤一、張之洞、李鴻章,也都上書爲袁世凱說好話。上述這些人黨派森嚴,相互之間矛盾極深,但卻衆**贊,一致舉薦袁世凱這位小小的前駐朝商務委員。這其中固然有袁世凱逢迎拍馬、攀援權貴的因素起作用,但是他如果本身沒有兩手,那也是不成的!

根據榮祿的授意,袁世凱立即擬訂了全套編練新軍的計劃書,包括擬建新式陸軍的營制、餉章、聘請外國軍官的合同,上呈督辦軍務處,並強調指出: 甲午戰爭,清軍屢戰屢敗,“雖由調度之無方,實亦軍制之未善”。“若不權時度勢、掃除更張、參用西法、認真訓練,則前車之鑑,殊足寒心”。因“誠如憲臺原奏,不得不爲易轍之圖,作補牢之計也”。

光緒21年(1895年)年末,督辦軍務處奕劻、李鴻藻、長麟、翁同龢等議定三事:一、原駐小站編練定武軍10營的胡燏棻改任津蘆鐵路督辦;二、由袁世凱接任訓練新軍;三、命蔭昌挑選八旗兵丁入武備學堂。隨之,各親王、軍機大臣正式向朝廷奏請變通軍制,在天津創建新式陸軍,派員督練。其奏如下:

中國自粵、捻(指太平軍和捻軍)削平以後,相沿舊法,習氣漸深,百弊叢生,多難得力。現欲講求自強之道,固必首重練兵;而欲期兵力之強,尤必革新舊制。

查有軍務處差委浙江溫處道袁世凱,樸實勇敢,曉暢戎機,前駐朝鮮頗有聲望。因令詳擬改練洋隊辦法,旋據擬呈聘請洋員合同及新建陸軍營制、餉章,臣等復加詳核,甚屬周妥。相應請旨飭派袁世凱督練新建陸軍,假以事權,俾專責任。現在先就定武十營,步隊三千人、炮隊一千人、馬隊二百五十人、工程隊五百人,以爲根本;並加募步隊二千人、馬隊二百五十人,共足七千人之數,即照該道所擬營制、餉章編伍辦理。

清廷批准此奏,即命袁世凱赴天津接管胡燏棻定武軍10營,以爲改練新軍的基礎,並叮囑袁世凱:該道當思籌餉甚難,變法匪易,其嚴加訓練,事事覈實。倘仍蹈勇營習氣,唯該道是問!

袁世凱取得了督練新軍的實權,8天后前往小站接管定武軍。他的第二個目標達到了。

小站鎮又稱新農鎮,東臨渤海,位於大沽要塞通往天津的中途,距天津僅60餘里,離北京也不過300裡,是京津南大門。其地交通便利,地域遼闊,人煙稀少,宜於屯田養兵。因此歷史上於小站練兵早已有之。

清同治13年(1874年),李鴻章奉慈禧太后之命,派淮軍將領周盛傳率“盛軍7000餘人由安徽合肥至天津小站地區,鎮守大沽要塞,軍屯、練兵達20年之久。當地人稱“老盛軍”,設有7個營盤——盛字營、傳字營(以周盛傳名取名)、正營、老左營、後營、前營、副營。

光緒20年(1894年)甲午戰爭,盛軍奉調東北與日軍作戰,全軍覆滅,小站營房空無一卒。長蘆鹽運使、廣西按察使胡燏棻奉命編練定武新軍,原駐天津馬場,因營房不夠移駐此地。胡燏棻的定武軍在小站附近設有10個營盤,裝備洋槍洋炮,分步、炮、工、騎四個兵種。有步兵3000人、炮兵1000人、工兵500人、騎兵250人,共計4750人。聘請德國教官漢納根主持訓練。

新建陸軍採取德國和日本建制,分步、炮、馬、工程、輜重各兵種。以步隊爲主,炮隊爲輔,馬隊巡護,工程隊供臨時調遣。其中步隊5000人,分左右兩翼,設統領2人。左翼2營,右翼3營。翼下有營、隊、哨、棚;步隊每營1000人,設統帶1員,幫統1員,下分4隊;每隊250人,4隊共設領官4員,哨官12員,哨長24員,督排哨長4員。左翼由重炮隊接應,右翼由快炮隊接應。炮隊1營共1000人,設統帶1員,分右翼快炮隊、左翼重炮隊和接應馬炮隊3隊。馬隊1營共500人,設統帶1員,幫統1員,下分4隊;工程隊1營共500人,設管帶1員,幫帶1員,委員1員,下分橋樑、地壘、電雷、修械、測繪、電報6司隊。

新建陸軍的武器裝備全部採用從德國購置的新式劃一的曼利夏步槍、馬槍、手槍和格魯森速射炮;全軍配備外國帆布製造的帳篷2400頂;每二營配備行軍電臺;每哨配備洋表、雙筒望遠鏡和指南針;每位官長配備督隊腰刀一把、手槍一柄;每名兵士配備洋制雨衣、雨帽和洋毯。新建陸軍在軍事組織機構方面,成立了新建陸軍督練處,袁世凱自任督練官。下設參謀、執法、督操三個營務處,以及糧餉局、軍械局、轉運局、軍醫局、教習處(後改爲洋務局)等,負責訓練、運輸、軍械、輜重、軍法和研究西方軍事等,並制定了各種章程,使軍隊的組織、制度和規模逐漸完備。

新建陸軍聘請了10多名德國軍事教官,還有日本、美國軍事教官。其中巴森斯負責全軍訓練,伯羅恩爲德操教官,祁開芬爲炮隊教官,曼德(挪威人)爲馬隊教官,慕興禮、魏貝爾爲德文教官。全軍一律習洋操,按照德國陸軍教條進行訓練。由於新軍訓練仍以德國軍事教官爲主,袁世凱又在軍營中設立德語學堂教授德語。此外,還在小站營盤設立速成武備軍官學校,後改爲講武堂,聘請德國人漢納根爲教官;另設步兵、炮兵、工程兵等隨營軍事學堂及學兵營,教授兵法、槍炮、算學、測繪、地理、戰陣攻守等,培養新的軍事人才。

新建陸軍的軍官骨幹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袁世凱個人的親信,如參謀營務處總辦徐世昌,是袁世凱年輕時在老家河南的故交,得袁世凱資助進京應試,連中舉人、進士,授翰林院編修,袁世凱督練新軍時其母病故,丁憂在籍,袁世凱奏請將他調來,贊劃一切,成爲袁世凱最得力的智囊和軍師,人稱“水晶狐狸”。二是有不少袁世凱在慶軍駐朝鮮時的老部下。三是有是袁世凱爲了消除清廷滿族權貴的疑忌,特請陸軍大臣蔭昌推薦的軍事骨幹。蔭昌推薦了武備學堂畢業生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等人。袁世凱委任王士珍爲工兵學堂總辦兼炮兵統帶,段祺瑞爲炮兵學堂總辦兼工兵統帶,馮國璋爲步兵學堂總辦兼督練營總辦。步、炮、工兵三個學堂隨軍建立,邊操練,邊培養親信。王、段、馮三人後來成爲袁的得力干將,人稱“北洋三傑”,得了“龍”、“虎”、“狗”三個綽號。四是袁世凱請李鴻章推薦的部分軍事人才。不管來自哪一方面的軍事骨幹,袁世凱均通過拜把兄弟、收義子門生、搞政治聯姻、進行金錢收買等手段,建立類似湘淮軍、勇營防軍內部的緊密的宗法式關係。袁世凱與徐世昌結爲盟兄弟,段祺瑞成了袁的乾女婿,段芝貴是袁的乾兒子,他還說合家庭教師周某當了馮國璋的繼配夫人。

新兵進入小站的當天,每人發給了新軍裝、又發給了一杆木槍,以備訓練之用。這新軍裝爲草綠色,是短打扮,新式制服,穿在身上渾身舒服,比旗營、綠營的袍子馬褂強多了,再配上大蓋帽、黑色的登山靴,渾身顯得精幹利索,每個軍官肩上有紅色官階標誌,通紅的軍銜,也預示着它是由士兵的鮮血染紅的。

軍樂隊的軍官又來教唱歌,那歌是《勸兵歌》:歌中唱道:爲子當盡孝,爲臣當盡忠。朝廷出利借國債,不惜重餉來養兵。一兵吃穿百十兩,六品官俸一般同。如再不爲國出力,天地神鬼必不容。

自古將相多行伍,休把當兵自看輕。一要用心學操練,學了本事好立功。二要打仗真奮勇,命該不死自然生。

你若常記此等話,必然就把頭目升;如果全然不經意,輕打重殺不容情。

伙食還算不錯,有菜有肉,菜只有一碗,饅頭隨便吃,這對於好吃米飯的南方人來說,吃饅頭確實有些不大習慣,但也只好將就着點兒。

晚上吃完了飯,一聲號響,隊伍集合在了一起,由執法處軍官宣讀了袁世凱制定的《簡明軍律》規定了18條斬罪,這軍紀爲:“臨陣進退不候號令及戰後不歸伍者斬;臨陣回顧、退縮及交頭接耳私語者斬;臨陣探報不實、詐功冒賞者斬;遇差逃亡、臨陣詐病者斬;守卡不嚴、敵得偷過及稟報遲誤、先自驚走者斬;臨陣奉命怠慢、有誤戎機者斬;長官陣歿,首領屬官援護不力、無一傷亡及頭目戰死、本棚兵丁並無傷亡者悉斬以徇;臨陣失火誤事者斬;行隊遺失軍械及臨陣未經受傷拋棄軍器者斬;泄露密令、有心增減傳諭及竊聽密議者斬;騷擾居民、搶掠財物、奸**女者斬;結盟立會、造言惑衆者斬;黑夜驚呼、疾走亂伍者斬;持械鬥毆及聚衆鬨鬧者斬;有意違抗軍令及**本管官長者斬;夤夜竊出、離營浪遊者斬;官弁有意縱兵擾民者並斬;在軍營吸食洋菸者斬。”

新兵們聽完了這18條斬,個個臉上露出了驚恐之色。公韌心想:“這比三合會的紀律厲害多了,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貫徹執行。”

剛開完了會,執法官拖過來一個新兵說:“這個兵剛來,但是有人發現在營房內偷食鴉片,因爲不知道軍令,不知道是不是按軍法從事,請馮總管定奪。”

馮國璋的臉上平靜自然,問執法官:“這18條斬罪是怎麼說的?”執法官說:“在軍營吸食洋菸者斬。”

這個新兵嚇得渾身哆哆嗦嗦,腿一軟,跪下了說:“小的確實不知道不讓吸食鴉片,小的確實不知道不讓吸食鴉片,請大人饒命,小的再也不敢了。”

(欲知這個新兵的性命如何,且聽下回分解。感謝各位朋友的大力支持,請收藏,請評論,請投花,請投凸票,請動一下金手指,點一下頂或者踩。)

第一百六十一回 唐青盈戲弄齊管帶第九十二回 離奸死黨拉攏老四第二百零四回 張彪拒降頑抗到底第一百三十一回 洪江會寺廟擴會員第一百二十二回 孫文館內討論義地第五十一回 革命黨全力救王照第一百八十六回 保機關劉復基被捕第十六回 公韌被救墳頭悼父第一百八十三回 迫形勢兩派大聯合第二十八回 降兵領着詐開城門第一百八十一回 店老闆窮得赤裸身第八十五回 半夜查牌李紅被查第一百二十三回 華興會長沙謀大舉第二十九回 縣城裡公審劉扒皮第一百零六回 接天佈道信徒洗腦第三十九回 孫文問計於智公韌第一百一十回 紅金樓巧碰癡西品第一百三十回 衆豪傑成立洪江會第五十一回 革命黨全力救王照第一百三十二回 中秋節血灑麻石街第十回 縱論天下三人相左第七十八回 殺向安徽衆起紛爭第八十三回 黑鍋頭耍流氓行徑主要情節第一百零七回 地接天欲收買公韌第十二回  遇血災探密進深山第九十九回 小青盈平潭獲彎刀第十五回 遭冤屈公韌下死牢第三十六回 四龍頭藏匿花船上第一百七十二回 韋金珊突到雜貨鋪第七十七回 唐才常漢口難決斷第一百七十五回 勇黃興突圍避香港第一百四十八回 譚人鳳勸降郭人漳第一百三十八回 汀福鋪遇雨誤軍事第三十八回 衆英雄齊集總機關第八十九回 四龍頭興兵滅丐國第一百二十五回 劉道一激怒馬福益第三回 惡少逞兇羣蛇亂舞第二百一十一回 劉斜眼夜劫持西品第一百三十四回 沈益古戰死萬壽宮第一百八十一回 店老闆窮得赤裸身第五十回 譚嗣同血灑菜市口第一百三十五回 廖叔寶猛攻瀏陽城第四十八回 公韌定下三條計策第一百二十回 西品受刺激猛甦醒第二百零一回 居正糊塗假傳聖旨第二百零二回 乞丐國徵兵敢死隊第二百回 湯化龍祭天碰了壁第一百三十一回 洪江會寺廟擴會員第二百一十八回 黎元洪出逃武昌城第九十七回  韋金珊武戲四堂主第一百七十八回 西品逃到溪峽機關第十四回 貪官暴吏沆瀣一氣第一百八十八回 蔣翊武落魄小船上第五十四回 文武闖堂大殺四方第一百零七回 地接天欲收買公韌第五十回 譚嗣同血灑菜市口第十二回  遇血災探密進深山第二百一十八回 黎元洪出逃武昌城第七十一回 唐才常更換富有票第八十一回 智公韌試探蔡廷幹第一百零五回 胖團做菜灌醉義軍第五十回 譚嗣同血灑菜市口第七十七回 唐才常漢口難決斷第二十八回 降兵領着詐開城門第一百六十六回 西品中邪誤入魔教第二百一十八回 黎元洪出逃武昌城第二百一十一回 劉斜眼夜劫持西品第一百零六回 接天佈道信徒洗腦第一百三十五回 廖叔寶猛攻瀏陽城第一百四十五回 誤軍情陳發初被斃第一百五十二回 公韌說起西莊財富第八十回 劉學詢與保皇結仇第一百六十九回 公韌深入邪教巢穴第八十七回 乞丐國裡來雲中遊第九十二回 離奸死黨拉攏老四第一百四十九回 河口炮臺熊通起義第十八回  政不同兄弟迫分離第七十回 二位乞丐前來攪局第一百三十五回 廖叔寶猛攻瀏陽城第六十七回 事情緊急被迫起義第五十回 譚嗣同血灑菜市口第一百四十回 三合會欲殺衆乞丐第一百三十二回 中秋節血灑麻石街第二十三回 公韌定下皮囊之計第九十五回 哥老會再戰乞丐幫第一百一十一回 救西品求助昔義兄第六十三回 世凱督餉懷疑公韌第一百零八回 四堂主爲錢來相救第九十六回 三洲田秘密舉義旗第五十六回 火場裡驚現美州獅第一百六十一回 唐青盈戲弄齊管帶第一百一十七回 橫桂鳳找人欺桂蟬第一百一十一回 救西品求助昔義兄第一百五十三回 士兵無餉中途潰散第二百零八回 黃興職務再起波瀾第六十一回 公韌馬上縱論兵事第二百一十二回 勇公韌入虎穴救人第二百零四回 張彪拒降頑抗到底第二百一十五回 對醉漢三人起爭執
第一百六十一回 唐青盈戲弄齊管帶第九十二回 離奸死黨拉攏老四第二百零四回 張彪拒降頑抗到底第一百三十一回 洪江會寺廟擴會員第一百二十二回 孫文館內討論義地第五十一回 革命黨全力救王照第一百八十六回 保機關劉復基被捕第十六回 公韌被救墳頭悼父第一百八十三回 迫形勢兩派大聯合第二十八回 降兵領着詐開城門第一百八十一回 店老闆窮得赤裸身第八十五回 半夜查牌李紅被查第一百二十三回 華興會長沙謀大舉第二十九回 縣城裡公審劉扒皮第一百零六回 接天佈道信徒洗腦第三十九回 孫文問計於智公韌第一百一十回 紅金樓巧碰癡西品第一百三十回 衆豪傑成立洪江會第五十一回 革命黨全力救王照第一百三十二回 中秋節血灑麻石街第十回 縱論天下三人相左第七十八回 殺向安徽衆起紛爭第八十三回 黑鍋頭耍流氓行徑主要情節第一百零七回 地接天欲收買公韌第十二回  遇血災探密進深山第九十九回 小青盈平潭獲彎刀第十五回 遭冤屈公韌下死牢第三十六回 四龍頭藏匿花船上第一百七十二回 韋金珊突到雜貨鋪第七十七回 唐才常漢口難決斷第一百七十五回 勇黃興突圍避香港第一百四十八回 譚人鳳勸降郭人漳第一百三十八回 汀福鋪遇雨誤軍事第三十八回 衆英雄齊集總機關第八十九回 四龍頭興兵滅丐國第一百二十五回 劉道一激怒馬福益第三回 惡少逞兇羣蛇亂舞第二百一十一回 劉斜眼夜劫持西品第一百三十四回 沈益古戰死萬壽宮第一百八十一回 店老闆窮得赤裸身第五十回 譚嗣同血灑菜市口第一百三十五回 廖叔寶猛攻瀏陽城第四十八回 公韌定下三條計策第一百二十回 西品受刺激猛甦醒第二百零一回 居正糊塗假傳聖旨第二百零二回 乞丐國徵兵敢死隊第二百回 湯化龍祭天碰了壁第一百三十一回 洪江會寺廟擴會員第二百一十八回 黎元洪出逃武昌城第九十七回  韋金珊武戲四堂主第一百七十八回 西品逃到溪峽機關第十四回 貪官暴吏沆瀣一氣第一百八十八回 蔣翊武落魄小船上第五十四回 文武闖堂大殺四方第一百零七回 地接天欲收買公韌第五十回 譚嗣同血灑菜市口第十二回  遇血災探密進深山第二百一十八回 黎元洪出逃武昌城第七十一回 唐才常更換富有票第八十一回 智公韌試探蔡廷幹第一百零五回 胖團做菜灌醉義軍第五十回 譚嗣同血灑菜市口第七十七回 唐才常漢口難決斷第二十八回 降兵領着詐開城門第一百六十六回 西品中邪誤入魔教第二百一十八回 黎元洪出逃武昌城第二百一十一回 劉斜眼夜劫持西品第一百零六回 接天佈道信徒洗腦第一百三十五回 廖叔寶猛攻瀏陽城第一百四十五回 誤軍情陳發初被斃第一百五十二回 公韌說起西莊財富第八十回 劉學詢與保皇結仇第一百六十九回 公韌深入邪教巢穴第八十七回 乞丐國裡來雲中遊第九十二回 離奸死黨拉攏老四第一百四十九回 河口炮臺熊通起義第十八回  政不同兄弟迫分離第七十回 二位乞丐前來攪局第一百三十五回 廖叔寶猛攻瀏陽城第六十七回 事情緊急被迫起義第五十回 譚嗣同血灑菜市口第一百四十回 三合會欲殺衆乞丐第一百三十二回 中秋節血灑麻石街第二十三回 公韌定下皮囊之計第九十五回 哥老會再戰乞丐幫第一百一十一回 救西品求助昔義兄第六十三回 世凱督餉懷疑公韌第一百零八回 四堂主爲錢來相救第九十六回 三洲田秘密舉義旗第五十六回 火場裡驚現美州獅第一百六十一回 唐青盈戲弄齊管帶第一百一十七回 橫桂鳳找人欺桂蟬第一百一十一回 救西品求助昔義兄第一百五十三回 士兵無餉中途潰散第二百零八回 黃興職務再起波瀾第六十一回 公韌馬上縱論兵事第二百一十二回 勇公韌入虎穴救人第二百零四回 張彪拒降頑抗到底第二百一十五回 對醉漢三人起爭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