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無法無念

直到如今,陳金蟬方纔確信無疑,瓢裡真的是裝了很多水,唯一不明白的是,小小的瓢如何能裝下如此海量的弱水,當他想到這個問題時,腦海中浮現出了答案——‘納須彌於芥子’。

並很快他領略了這句話的意思,意思是有一種手段,可以將比鐘山還要大的須彌山裝進芥子一樣大小的容器裡,他明白了意思,卻沒法理解這種手段究竟是如何用出來的。

但不妨礙沈煉在他心中的地位升到如神明一般的位置。

至於他如何能拿起水瓢,心中只能歸結於另外一種神異了,這些東西,都是他想要探索的,甚至他天生就該去學習這些手段一樣。

雖千言萬語,不足以讓陳金蟬道出對沈煉的感謝,沈煉也阻止了他俗套的感謝,如非沈煉右手殘缺,露出森森白骨,陳金蟬幾乎以爲他隨時都會乘風飛去,消失在天地間。

那種脫離天地又悠遊其中的特質,當陳金蟬在沈煉面前時,他會愈發感到明顯。

他腦海中冒出另外一個詞——‘飛仙’。

陳金蟬道:“老師還需要我做什麼?”

沈煉微微笑道:“我說過幫你取了水,然後你就可以回去覆命。”

陳金蟬覺得這樣走了,頗有些不對勁,可看沈煉也不像是要留下他的樣子,況且就算他脫胎換骨,要想在明日午時之前趕到山神廟,怕也幾乎不可能。

每多耽誤一會,準時抵達的希望就愈加渺茫。

因此他還是決定告辭了,同時回去後哪怕是冒着山神的怒火,也要向山神爺問一問沈煉的來歷。

陳金蟬於是向沈煉告辭,隨後四肢百骸充盈起熱氣,他突然發覺自己骨折的手不知何時已經復位了,隨着熱氣充盈,連疼痛感都消減了很多。

其實從前他也有類似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因爲每一次不小心受傷,睡過一覺後,那些傷勢和疼痛都會消失,只是這一次他沒有睡過一覺,而傷勢在短短時間就恢復了,比過往要快上很多。

這隻能歸結於他體內熱氣的緣故,或者說真氣。他發現自己體內那些真氣,即使不主動催發,也會無時無刻不在經脈竅穴中游走,同時吸納血肉中的精氣,以他可以覺察的速度壯大。

他沒有修行過,不明白這種驚世駭俗的真氣累積,足以讓世間九成九的修士恨不得一頭撞死。畢竟每一個人的經脈承受力是有限度,每一天修行的時光也是有限度的,更何況打坐練氣,首先就得摒除雜念,方能不走火入魔。

而陳金蟬直接沒有這些顧慮,真氣自發壯大,絕不消耗心神。甚至他自己的呼吸,自然就改變成了沈煉睡覺時的呼吸,心中卻沒有刻意去運行。

沈煉更清楚此種境地,有一種準確的描述,叫做‘無法無念’。當初老狐仙看出他自己的肉~身和神魂不契合,說他需要‘無法無念’的境界,才能消除弊端,後來沈煉進入青玄,得到掌教張若虛指點,在幽河忍受了十五年的苦楚,方纔邁入這境界,解決了自己的困境,也爲他後來成道,打下堅實的基礎。

可是曾經沈煉費盡努力才能做到的事,陳金蟬一夜就做到了,且沒有絲毫勉強,非常自然。

如果沈煉的嫉妒心稍稍重一些,此刻已經有心火外放。畢竟向來只有他在修行上遠超別人,別人能在修行上的天分超過他,還是頭一遭。

沈煉很明白,自己的修行速度冠絕古今,其實是有多種因素的,絕非是因爲自己的天資,所以是真有些讚歎陳金蟬如天工造物一樣的完美道體。

世間生靈嚮往的長生,於他而言,只需要時間和修行的法門,就可以輕易得到,期間絕不會有什麼難以跨越的阻礙。

陳金蟬鼓盪真氣,身輕如燕,往山上而去,才離開十數丈距離,沈煉就當空出現在他面前,他一頭撞去,還未及身,就被一層無形柔軟的力道托住身體。

沈煉道:“忘了一件事,這個石牌你拿着,然後朝着山神廟一直走,無論誰叫你,都不要回應,更不要停,直到看到了山神廟爲止。”

石牌上面還有清新的草木和泥土氣息,顯然是新鮮出爐,陳金蟬心裡略有些哭笑不得,又不敢大意,收下了石牌。

他拿着石牌,也拿着水瓢,往山神廟方向去,鐘山有許多險峻的山路,更多的地方沒有路,只有飛鳥能夠渡過。奇怪的是,石牌有一股特殊的力量,讓陳金蟬一步踏出,就能越過很長一段的距離,或者說明明很長的距離,直接被縮減到一步之中。

周遭的景物不斷倒退,他越走越是悠然自得,直到月上中天,羣星璀璨,偶有狼嘯的深夜,他看到了有一名絕美的女子,從月光中走出來。

陳金蟬除了巫尊和陳村的女子外,並沒有見過人世間其他的女子,可是他明白一點,人世間其他女子,要比這女子還美的,怕是很少。

她的美源於一種特質,如天上的一隻孤雁,在月光中風姿清絕。

女子背上負着一把劍,陳金蟬看不清全貌,只看到有五彩光暈流淌,像極了白日裡沈煉施法時的五彩,只是其中一股鋒銳之氣,迫住他的心神,令他呼吸都好似停滯。

他依舊在走着,興許是因爲石牌中奇異力量帶來的慣性。

“陳金蟬。”幽冷如雪谷空蘭的女聲直接鑽入他耳朵,他一度就要回應了,可是想到沈煉的話,他忍住了。

他盡力不去看女子,強自抑制住自己的心潮波動,往前方走去。

這一走,就從深夜走到了晨曦,耳邊一直縈繞的女子喊他名字的聲音,或清幽,或孤冷,或高絕,每一聲,都讓他本當平靜的心湖,泛起漣漪。

他幾度沒忍住答應一聲,後來還是忍住了。直到他看見了山神廟,方纔一個踉蹌,到了山崖上,幾乎跪倒在地。

女子在他見到山神廟時,便離開了。

(。)

第117章 性似浮雲意似風第55章 三才第66章 神威滔天第48章 莫把金丹作等閒第9章 黃粱一夢,三生浮屠第207章 飛仙圖第195章 萬星飛仙術第18章 此去東海伏妖波第25章 歸順第72章 玄德劍第19章 慾望似海,難以伏波第256章 因爲存在,方能被消滅第115章 煮海第41章 不知修行很長的卷末感言第134章 頑石點頭第88章 太昊之法第163章 不朽的神人屍體第100章 先果後因第238章 你若死了,我葬你在月光中第133章 爭奪地府第242章 塵埃落定第74章 大勢第74章 靈寶龍蹺經第60章 道法無常第14章 美好的現在第46章 問答第163章 不朽的神人屍體第116章 位列仙班第207章 飛仙圖第45章 蠱第103章 易第34章 太乙道主第4章 沈家第124章 神遊太虛第3章 緣由第51章 修行第3章 燕不歸第178章 當時年少春衫薄第20章 趕屍人第39章 老狐有心求庇護第59章 神蹟第110章 何方妖孽第248章 撒豆成兵第48章 莫把金丹作等閒第38章 不滅第261章 法如流水第167章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第90章 本是自在人第58章 只因流雲便不同第86章 出征第16章 少年掌教第65章 翰旋造化第60章 即墨峰上羽化臺,王母初會阿羅訶第84章 終見第81章 幽篁第16章 此夢無痕跡第128章 封國有莘第269章 決定歷史的一戰第23章 聖雄第148章 從山裡來,白雲深處第220章 大戰碧遊宮第247章 漫空烏雲第132章 江山如畫,自是豪傑第49章 昆吾石第144章 等你一萬年第191章 沈煉說法第43章 大智若愚第33章 情絲到處幽然第84章 技窮第4章 秋風起第68章 少主第63章 最初你我不相識,而今一念斷前生第212章 往生第28章 修行本末第52章 前面的路第78章 浮生如夢,歲月成癡第201章 入冥第31章 從來修行難第252章 條件第11章 法像第21章 此劍可爲靈引第118章 飄流四海不停蹤第151章 摩訶第5章 太陰玄光第108章 送上門的徒弟第240章 清水道君第140章 俗情第199章 大道如青天第36章 再入紅塵第141章 家國天下第22章 雁蝶爲雙翼第2章 天變第50章 前因後果第100章 不沾法第175章 沒有前生第166章 藏經第53章 可曾聽過“青玄”二字第140章 俗情第149章 山河大地已屬微塵,而況塵中之塵
第117章 性似浮雲意似風第55章 三才第66章 神威滔天第48章 莫把金丹作等閒第9章 黃粱一夢,三生浮屠第207章 飛仙圖第195章 萬星飛仙術第18章 此去東海伏妖波第25章 歸順第72章 玄德劍第19章 慾望似海,難以伏波第256章 因爲存在,方能被消滅第115章 煮海第41章 不知修行很長的卷末感言第134章 頑石點頭第88章 太昊之法第163章 不朽的神人屍體第100章 先果後因第238章 你若死了,我葬你在月光中第133章 爭奪地府第242章 塵埃落定第74章 大勢第74章 靈寶龍蹺經第60章 道法無常第14章 美好的現在第46章 問答第163章 不朽的神人屍體第116章 位列仙班第207章 飛仙圖第45章 蠱第103章 易第34章 太乙道主第4章 沈家第124章 神遊太虛第3章 緣由第51章 修行第3章 燕不歸第178章 當時年少春衫薄第20章 趕屍人第39章 老狐有心求庇護第59章 神蹟第110章 何方妖孽第248章 撒豆成兵第48章 莫把金丹作等閒第38章 不滅第261章 法如流水第167章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第90章 本是自在人第58章 只因流雲便不同第86章 出征第16章 少年掌教第65章 翰旋造化第60章 即墨峰上羽化臺,王母初會阿羅訶第84章 終見第81章 幽篁第16章 此夢無痕跡第128章 封國有莘第269章 決定歷史的一戰第23章 聖雄第148章 從山裡來,白雲深處第220章 大戰碧遊宮第247章 漫空烏雲第132章 江山如畫,自是豪傑第49章 昆吾石第144章 等你一萬年第191章 沈煉說法第43章 大智若愚第33章 情絲到處幽然第84章 技窮第4章 秋風起第68章 少主第63章 最初你我不相識,而今一念斷前生第212章 往生第28章 修行本末第52章 前面的路第78章 浮生如夢,歲月成癡第201章 入冥第31章 從來修行難第252章 條件第11章 法像第21章 此劍可爲靈引第118章 飄流四海不停蹤第151章 摩訶第5章 太陰玄光第108章 送上門的徒弟第240章 清水道君第140章 俗情第199章 大道如青天第36章 再入紅塵第141章 家國天下第22章 雁蝶爲雙翼第2章 天變第50章 前因後果第100章 不沾法第175章 沒有前生第166章 藏經第53章 可曾聽過“青玄”二字第140章 俗情第149章 山河大地已屬微塵,而況塵中之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