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廢立興】 【第6?12章】宮宴羣臣

楊云云對李隆基此刻對自己的心思還不完全明瞭,懷着一顆忐忑的心,隨着高力士進了大明宮,一路之上遇到不少長安的官員,而這些官員都是五品以上的,即便是有些同級,甚至更高品級的官員見了楊雲楓都主動上前拱手打招呼,楊雲楓一一拱手還禮。

到了宮宴大廳中,不少官員已經到了,李適之與李林甫也在其中,各自身邊都圍着不少官員,顯然張九齡不在之後,相位之爭已經白熱化了,楊雲楓這時卻見李林甫的一側,坐着一個女子,正是蜀中綁架自己的李三小姐,李三小姐今日穿的格外的淑女,文文靜靜地坐在那裡,若不是楊雲楓知道她的品性,還真被她的外表所迷惑了。

李適之見楊雲楓來了,率先迎了上來,拱手道:“雲楓,你來的可早啊”

李林甫聽到這邊李適之的聲音,面無表情的磚頭看來,李三小姐這時也看向了楊雲楓,臉上的神色特異,楊雲楓卻沒細看,與在場的諸位官員一一拱手致意後,這才與李適之坐到一邊,李適之這時低聲對楊雲楓道:“今日皇上宴請的主要功臣是雲楓你,我等不過是陪客罷了”

楊雲楓微微一笑,眼神卻落在了對面坐着的李林甫身上,只見李林甫父女也不時地瞥向楊雲楓,李林甫剛纔還相談甚歡,此時坐在位置上,遇到與自己打招呼的官員,只是微微點了點頭,不再說話,這時卻見李三小姐在李林甫身邊不知道在說些什麼,李林甫不時地看向楊雲楓,冷冷一哼。

這時殿外一個小監扯着嗓子高聲道:“太子殿下到”所有官員聞聲都起身都走到了大殿的門前,恭候着太子李琮,不是卻見一個年過四旬,身寬體胖的黑鬚大漢走了進來,若不是他穿着一身的明黃服飾,楊雲楓還真認不出他就是太子,衆官員見李琮來了,紛紛跪倒給李琮請安道:“太子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李琮微微一笑,隨口道:“又不是在朝堂之上,都免禮起來說說話吧”說着看向楊雲楓,連忙快步走了過來,笑道:“楊大人真是風采不改,銳氣依舊啊”

楊雲楓心中一動,連忙拱手道:“太子殿下謬讚了”揮着李琮的話,眼神卻撇着李琮身後的李林甫,見李林甫一臉的不快之色,心中暗自好笑。

李琮這時拉着楊雲楓的手,走到一旁的座位,坐下後,這才吩咐衆人落座,隨即對楊雲楓道:“楊大人在西南揚我大唐國威,真是英雄出少年,後生可畏啊”

楊雲楓連連自謙,傻子現在都看的出來,如今就連太子李琮都在巴結楊雲楓了,李林甫那邊的人小聲議論着,李林甫聽在耳內,默不作聲,嘴角冷冷一笑。

李適之見李林甫如此,心中也是好笑,這時對李琮道:“太子殿下,雲楓爲我大唐揚威,到時候聖上面前,可要爲雲楓美言幾句啊”

李琮聞言微微一笑,道:“楊大人的功勞有目共睹,又豈需我來美言父皇聖明獨照,只怕心中早有打算了”說着乾笑兩聲,言下之意,這個太子在李隆基面前也說不上什麼話,只不過是憑藉着皇長子的身份坐上去的罷了。

李適之與楊雲楓心下都明白,李適之也不過是隨口說的客套話,不禁如此,只怕出了李適之與楊雲楓之外,滿朝的文武百官都能看出來,李琮不過是一個過渡太子,太子之位遲早還是其他幌子來競爭,這完全還是因爲李琮爲人中庸,沒有什麼傑出的表現,楊雲楓看在眼裡,心中不禁也有點同情李琮了,心想聽李琮這句話,只怕他自己也明白自己的地位吧

楊雲楓正暗暗對李琮表示同情,卻聽殿外的小監又高呼道:“豐王殿下到”

所有官員這時又紛紛起身,不過畢竟只是一個王爺,也就不用迎到殿門口了,只是站在原地,待豐王李澄路過之時,拱手致意就行。

楊雲楓起身見李澄一路拱手過來,這時看向自己,李澄面色微微一變,隨即笑着走來,先是給李琮這個太子請安,李琮淡淡一笑,沒有多說話,李澄起身後看着楊雲楓笑道:“雲楓,多月不見,清瘦了嘛”

楊雲楓微微一笑道:“蜀中不必京城,到處都是災荒,人自然是要瘦的”說着與李澄調侃了一句,楊雲楓見李澄似乎比自己離開長安時開朗了許多,本來還以爲李澄的脾性變了,但是事後一想,只怕這李澄知道李琮太子之位就要不保,自己又有希望了,所以才如此開心吧

李適之坐在楊雲楓與太子李琮、豐王李澄與楊雲楓之間,他好像生怕冷場,楊雲楓與李澄每每沒有話說了,他就立刻找一個話題聊開,楊雲楓從李澄的話中,也看出來李澄對自己絕對是心有餘悸的,只怕心中還是嫉恨自己投靠了蜀王李琦,不過表面又強裝作滿不在乎之狀,更是讓楊雲楓知道李澄此人只怕是個記仇小人,從他暗殺羅冬林就可以看出了,若是讓這種人坐上了皇位,只怕天下難以安身啊不過這李隆基的兒子們,只怕都不是什麼好鳥,看上去這個太子李琮雖然是個庸才,但是至少要比這些皇子們要好的多了,心下對李琮的同情又多了幾分。

大殿中的官員越來越多,有些官員如同李林甫一般,都是帶着子女前來的,也許是李隆基特許吧,其實楊雲楓不知道,李隆基允許衆官員待自詡赴宴,卻是想讓這些大唐的未來主人們,以楊雲楓作爲榜樣,日後好爲大唐朝廷好好的效力,自然另外還有一件事,不可言表。

不多時又來了幾個皇子,進殿後一路拱手作揖與衆官員道好後,走到李琮面前請安,又與楊雲楓說了一些客套話,本來與楊雲楓就不熟,所以說的客套之言,看上去更假,楊雲楓心中是嗤之以鼻,連忙卻要保持着一臉笑容,一一還禮迴應。

這時殿外傳來了高力士的聲音道:“皇上駕到”大殿中人,聞言紛紛起身走到中間,跪倒迎接李隆基,不時殿外傳來了李隆基爽朗地笑聲,一路走到大殿之上,落座之後,這才伸手到:“衆愛卿平身吧”

楊雲楓等人起身回座後,這才注意到,李隆基身邊坐着的正是公主李穎,今日的李穎似乎刻意打扮過了,顯得格外的明豔照人。就連李三小姐都不禁多看了李穎幾眼,李隆基待衆人坐下之後,這纔看向楊雲楓,微微一笑,撫須道:“楊雲楓”

楊雲楓剛剛坐下,立刻又起身走到大殿中之中,拱手道:“微臣在”

李隆基笑道:“諸位愛卿,這位就是我大唐的英雄,楊雲楓”衆官員立刻異口同聲的發出了一聲虛假的讚賞笑聲。

楊雲楓聞言連忙拱手道:“微臣未立存功,不敢以英雄居”說着跪倒在地,道:“微臣從蜀中回長安,一路之上所欲之人,都說微臣是英雄,微臣自己不敢居之,此次西南戰事完全是皇上聖明獨照,仁德四方,郭子儀郭元帥領導有方,將士們視死如歸,纔有今日之勝利,微臣不知何功之有”

李隆基聞言哈哈一笑道:“楊雲楓,你也太多自謙了,朕雖然不在前線,但是前線的事,朕也是瞭如指掌,郭子儀本是一介囚犯,是你慧眼識珠,大膽啓用此人,從偷襲吐蕃邏些城,到收復安戎城,再到收復六昭失地,郭子儀功不可沒,但若沒有楊雲楓你薦人在前,又豈會有郭子儀威名在後況且據朕所知,在安戎城戰役,與六昭戰役之中,你一直也是運籌帷幄,爲郭子儀出謀劃策,我大唐才能如此完勝特別是利用六昭奴隸起義這一招,實在是妙不可言哪朕一向主張以蠻治蠻,沒想到楊雲楓你與朕的想法一致啊哈哈”

楊雲楓聽到以蠻治蠻四個字,心中微微一顫,連忙道:“微臣不敢當,這完全是滿軍將士之勞,他們纔是我大唐的英雄”

李隆基撫須微笑,伸手道:“平身吧”待楊雲楓起身之後,這才道:“前線將士浴血殺敵的功勞,朕自然不會忘記,不過千金易得,一將難求,今日朕不但得到了郭子儀這樣的千古良將,還有楊雲楓這樣的軍師,實在是我大唐之幸事啊”

李林甫這時起身走到大殿之上,站到楊雲楓的身側,拱手道:“皇上,楊大人的確是可造之材,西南治蠻有功,皇上應該加以表彰與獎賞才行啊”

楊雲楓轉頭看了一眼李林甫,心中奇道:“這李林甫是不是吃錯藥了竟然替老子請功了”不過他也知道李林甫絕對不會有什麼好意,他如此做,定然還有什麼下文。

李隆基看了一眼李林甫,臉色微微一邊,輕咳了幾聲,李隆基自然知道就是楊雲楓尚未會長安之時,他還來向自己參奏楊雲楓呢,如今卻出來爲楊雲楓請功,心中暗想着李林甫想說什麼

李隆基不及細想,這時笑道:“這個自然,朕如何能虧待自己的功臣表彰嘛,朕已經讓人貼榜文公告天下,一來可以宣揚楊雲楓與郭子儀之壯舉,二來也可以爲我大唐吸引更多的文才武略之士至於這個獎賞嘛,朕已經升了楊雲楓爲三品官銜,不過李林甫你說,還應該賞楊雲楓些什麼爲好”

李林甫這時上前一步,拱手道:“皇上,楊大人在西南征蠻有功,天下有目共睹,而且無論對吐蕃,還是六昭,我大唐都幾乎是完勝,由此可見,楊雲楓對蠻夷自是瞭解甚多事不湊巧,皇上也知道,此時遼東蠻夷頻頻生事,滋擾我大唐甚久,微臣以爲,可拍楊大人前去遼東,商議對遼蠻夷的戰事”

楊雲楓聞言心中一凜,自己剛與自己的老丈人宗武御商議過此事,還準備自動請纓呢,不想着李林甫卻搶先了一步,不過李林甫如此希望自己去遼東,當中是不是由什麼陰謀這一點其實也不用懷疑了,肯定是有什麼詭計,不過自己卻一時看不透而已。

李林甫一系的官員聽李林甫如此說,紛紛符合響應,李隆基這時心中也是一動,這時微微一笑道:“李林甫所言極是,朕也正有此意”

李林甫聽李隆基這麼一說,立刻拱手退回了原位坐下,卻聽李隆基這時道:“可惜啊,郭子儀如今在西南鎮守,分身乏術,如果將郭子儀調往遼東,只怕西南吐蕃與六昭餘孽得知郭子儀不在,又會生事,但光是拍楊雲楓去,沒有良將相輔,只怕也難成事”

楊雲楓心道,本來自己就準備去遼東的,李林甫如此說了,倒是省了自己一番口舌,且不管他有什麼陰謀,先爭取了再說,想至此,立刻拱手道:“爲皇上,爲大唐社稷,爲遼東我大唐受苦百姓,微臣在所不辭,即便是沒有郭子儀,微臣也決意去遼東”

李隆基本來就有外調楊雲楓之意,正不知道如何向楊雲楓開口,此時李林甫提議出來了,而楊雲楓竟然也是一副自信滿滿的摸樣,不過本來李隆基是想將楊雲楓調往三晉的,此時要真是去遼東的話,那邊沒有良將的確也是問題,沉吟了半晌後,看着楊雲楓道:“哦楊雲楓你如此想,朕很欣慰,不過你畢竟只是一介文人,可有把握退敵”

楊雲楓這時對李隆基道:“皇上,如果沒有郭子儀,皇上可有把握收回安戎城”

李隆基聞言一鄂,沒有說話,卻聽楊雲楓繼續道:“人才是靠發掘的,大唐能有一個郭子儀,就絕對還有第二個,第三個,我大唐千里江山,人才濟濟,只要有心,總是能找到可用之人,這一點微臣倒是不擔心,微臣唯一擔心的是”

李隆基本來對遼東之事也甚是頭疼,這個奏章已經送來半月有餘了,至今還無決斷,如果放任不管,又怕遼東百姓寒心,如果真是要與遼東蠻夷開戰,又沒有什麼能一戰定勝負的大將,聽楊雲楓這般一說,李隆基頓時來了精神,笑道:“楊雲楓,你果真有次信心不成”

楊雲楓上前一步,對李隆基拱手道:“回稟皇上,微臣的信心完全取決於皇上對微臣是否有信心,對我大唐還有沒有信心”

楊雲楓這一句回答的實在是妙,李隆基聞言心中大悅,連忙道:“好,好朕對楊雲楓你,對我大唐自然都是信心十足既然如此楊雲楓聽封”

楊雲楓聞言立刻跪倒在地,卻聽李隆基道:“朕命你爲遼東巡撫使,領欽差銜,統領遼東一切事務,可便宜行事,賞從二品銜”

楊雲楓聞言立刻叩首高呼道:“微臣領旨”心下卻在暗道:“老子回趟長安就又升了一級”

李林甫身旁一個官員這時低聲問李林甫道:“大人,你如此推薦楊雲楓,此刻卻是便宜了楊雲楓,立刻三品變成從二品了,大人究竟是何打算”

李林甫這時冷哼一聲,低聲道:“即便是正一品,也不過是個外官,天下百官,還是以長安爲首”說完這句看向楊雲楓,悶哼一聲,不再說話了,而那官員沉吟了片刻後,立刻伸出拇指道:“高啊,大人,如此一來,李適之在京師就少了一個幫手了”

李三小姐坐在一旁停在耳內,眼神也看向了楊雲楓,臉上卻沒有半點表情。

這時楊雲楓已經起身,卻聽李隆基這時又是哈哈一笑,道:“乘着今日高興,朕還有一事,想向衆位愛卿宣佈”見在場衆官員都看向自己之後,李隆基卻看向楊雲楓道:“其實也不是宣佈,是朕有一事要與楊雲楓商議”

楊雲楓聞言心下一動,連忙做出一副惶恐狀,連聲道:“微臣不敢,皇上折煞微臣了”

李隆基這時呵呵一笑,道:“朕的女兒李穎,年以十八,如今也到了出格之時,朕今日當着滿朝文武的面前,向楊雲楓你提親,朕要將李穎下嫁給你,你意下如何”

楊雲楓心下一凜,擡頭看了一眼李穎,只見李穎此時雙頰微紅,與自己四目相接,連忙避開了自己的眼神,楊雲楓連忙跪倒在地,道:“皇上厚愛,臣只怕”

楊雲楓話還沒有說話,卻聽李林甫這時起身道:“皇上,微臣以爲不可”

李隆基聞言皺眉,這次不是楊雲楓拒絕,倒是李林甫出來生事了,連忙詫異道:“有何不妥”

李林甫走入大唐,跪倒在地,拱手道:“皇上,楊雲楓早有妻室,如果將公主下嫁,豈不是委屈了公主千歲之軀”

李林甫一言說完,他身後的衆官員也紛紛起身走入大殿之中,跪倒一片,附和李林甫的話,表示反對。

這一點倒是李隆基始料未及的,或者說是失策之處,轉頭看向李穎,卻見李穎也是眉頭微皺。

第二卷【洛陽賦】 【第2?13章】皇室宗親第七卷【遼東行】 【第7?36章】姐妹重逢第七卷【遼東行】 【第9?14章】長安突變第二卷【洛陽賦】 【第2?32章】各懷鬼胎第七卷【遼東行】 【第7?45章】近在咫尺第七卷【遼東行】 【第9?09章】皇室恥辱第七卷【遼東行】 【第8?10章】深謀遠慮第五卷【南詔撫】 【第5?06章】戎州之變第二卷【洛陽賦】 【第2?08章】價高者得第五卷【南詔撫】 【第5?23章】神秘女子第七卷【遼東行】 【第7?45章】爾虞我詐第七卷【遼東行】 【第8?15章】宮殿踐行第二卷【洛陽賦】 【第2?14章】元宵佳節第五卷【南詔撫】 【第5?10章】兵發安戎第四卷【蜀道難】 【第4?20章】樹林受阻第三卷【長安曲】 【第3?18章】三百狀紙第五卷【南詔撫】 【第5?08章】誰留誰走第三卷【長安曲】 【第3?19章】玄宗之威第七卷【遼東行】 【第8?30章】酒精作用第五卷【南詔撫】 【第5?29章】張九齡甕第七卷【遼東行】 【第8?52章】再往丹東第三卷【長安曲】 【第3?25章】張伯高策第三卷【長安曲】 【第3?30章】臨行前夕第四卷【蜀道難】 【第4?24章】審訊開始第七卷【遼東行】 【第9?19章】巴州老友第二卷【洛陽賦】 【第2?22章】雲楓週刊第三卷【長安曲】 【第3?02章】長安形勢第七卷【遼東行】 【第7?47章】剛聚便離第三卷【長安曲】 【第3?20章】外調賜婚第二卷【洛陽賦】 【第2?05章】欲擒故縱第七卷【遼東行】 【第7?33章】再回遼城第七卷【遼東行】 【第7?03章】遼東後院第三卷【長安曲】 【第3?30章】臨行前夕第七卷【遼東行】 【第7?43章】刺客行動第六卷【廢立興】 【第6?25章】意外被擒第七卷【遼東行】 【第8?02章】吳氏之謀第四卷【蜀道難】 【第4?07章】俠女鞭法第六卷【廢立興】 【第6?10章】接風洗塵第五卷【南詔撫】 【第5?16章】難以捉摸第七卷【遼東行】 【第8?33章】厲兵秣馬第六卷【廢立興】 【第6?28章】病之希望第二卷【洛陽賦】 【第2?03章】名動洛陽第七卷【遼東行】 【第8?49章】爲伊憔悴第七卷【遼東行】 【第7?39章】奇貨可居第七卷【遼東行】 【第7?01章】遼東雪景第七卷【遼東行】 【第7?20章】燥熱難耐第五卷【南詔撫】 【第5?07章】益州喜訊第六卷【廢立興】 【第6?43章】貝兒之願第五卷【南詔撫】 【第5?28章】一統六昭第四卷【蜀道難】 【第4?34章】益州一夜第三卷【長安曲】 【第3?13章】奉命徵糧第一卷【蒲州起】 【第1?09章】欽差大人第六卷【廢立興】 【第6?20章】安排副使第七卷【遼東行】 【第7?22章】帥臺掌印第七卷【遼東行】 【第7?45章】爾虞我詐第二卷【洛陽賦】 【第2?32章】各懷鬼胎第七卷【遼東行】 【第7?04章】前線來人第七卷【遼東行】 【第8?09章】蛇蠍心腸第六卷【廢立興】 【第6?13章】招爲駙馬第七卷【遼東行】 【第8?20章】遼城一日第四卷【蜀道難】 【第4?04章】將門虎女第二卷【洛陽賦】 【第2?45章】豐王秘密第六卷【廢立興】 【第6?28章】病之希望第二卷【洛陽賦】 【第2?23章】販賣考題第四卷【蜀道難】 【第4?30章】替人做媒第二卷【洛陽賦】 【第2?30章】千人上書第六卷【廢立興】 【第6?16章】中秋佳節第四卷【蜀道難】 【第4?09章】發財之道第四卷【蜀道難】 【第4?13章】飄香樓宴第六卷【廢立興】 【第6?23章】金屋藏嬌第五卷【南詔撫】 【第5?19章】險種已深第二卷【洛陽賦】 【第2?29章】洞房花燭第六卷【廢立興】 【第6?04章】以身試毒第七卷【遼東行】 【第7?41章】酒樓小別第六卷【廢立興】 【第6?40章】大明宮變第三卷【長安曲】 【第3?18章】三百狀紙第三卷【長安曲】 【第3?04章】紫宸宮內第七卷【遼東行】 【第7?38章】真愛之辯第四卷【蜀道難】 【第4?39章】皇上有旨第六卷【廢立興】 【第6?30章】詐死之計第六卷【廢立興】 【第6?13章】招爲駙馬第一卷【蒲州起】 【第1?11章】監牢若市第七卷【遼東行】 【第8?06章】政治交易第五卷【南詔撫】 【第5?10章】兵發安戎第四卷【蜀道難】 【第4?20章】樹林受阻第三卷【長安曲】 【第3?17章】陽奉陰違第七卷【遼東行】 【第7?38章】真愛之辯第七卷【遼東行】 【第7?46章】借酒澆愁第三卷【長安曲】 【第3?30章】臨行前夕第七卷【遼東行】 【第8?19章】登門拜訪第六卷【廢立興】 【第6?45章】塵埃落定第六卷【廢立興】 【第6?18章】賓客滿至第四卷【蜀道難】 【第4?05章】巴州救災第七卷【遼東行】 【第9?12章】孤殿殘影第七卷【遼東行】 【第7?25章】康阿犖山第七卷【遼東行】 【第8?50章】美人之計第七卷【遼東行】 【第7?02章】趕赴薊州第六卷【廢立興】 【第6?17章】大婚之日第二卷【洛陽賦】 【第2?10章】公孫大娘第七卷【遼東行】 【第7?26章】欲殺路安
第二卷【洛陽賦】 【第2?13章】皇室宗親第七卷【遼東行】 【第7?36章】姐妹重逢第七卷【遼東行】 【第9?14章】長安突變第二卷【洛陽賦】 【第2?32章】各懷鬼胎第七卷【遼東行】 【第7?45章】近在咫尺第七卷【遼東行】 【第9?09章】皇室恥辱第七卷【遼東行】 【第8?10章】深謀遠慮第五卷【南詔撫】 【第5?06章】戎州之變第二卷【洛陽賦】 【第2?08章】價高者得第五卷【南詔撫】 【第5?23章】神秘女子第七卷【遼東行】 【第7?45章】爾虞我詐第七卷【遼東行】 【第8?15章】宮殿踐行第二卷【洛陽賦】 【第2?14章】元宵佳節第五卷【南詔撫】 【第5?10章】兵發安戎第四卷【蜀道難】 【第4?20章】樹林受阻第三卷【長安曲】 【第3?18章】三百狀紙第五卷【南詔撫】 【第5?08章】誰留誰走第三卷【長安曲】 【第3?19章】玄宗之威第七卷【遼東行】 【第8?30章】酒精作用第五卷【南詔撫】 【第5?29章】張九齡甕第七卷【遼東行】 【第8?52章】再往丹東第三卷【長安曲】 【第3?25章】張伯高策第三卷【長安曲】 【第3?30章】臨行前夕第四卷【蜀道難】 【第4?24章】審訊開始第七卷【遼東行】 【第9?19章】巴州老友第二卷【洛陽賦】 【第2?22章】雲楓週刊第三卷【長安曲】 【第3?02章】長安形勢第七卷【遼東行】 【第7?47章】剛聚便離第三卷【長安曲】 【第3?20章】外調賜婚第二卷【洛陽賦】 【第2?05章】欲擒故縱第七卷【遼東行】 【第7?33章】再回遼城第七卷【遼東行】 【第7?03章】遼東後院第三卷【長安曲】 【第3?30章】臨行前夕第七卷【遼東行】 【第7?43章】刺客行動第六卷【廢立興】 【第6?25章】意外被擒第七卷【遼東行】 【第8?02章】吳氏之謀第四卷【蜀道難】 【第4?07章】俠女鞭法第六卷【廢立興】 【第6?10章】接風洗塵第五卷【南詔撫】 【第5?16章】難以捉摸第七卷【遼東行】 【第8?33章】厲兵秣馬第六卷【廢立興】 【第6?28章】病之希望第二卷【洛陽賦】 【第2?03章】名動洛陽第七卷【遼東行】 【第8?49章】爲伊憔悴第七卷【遼東行】 【第7?39章】奇貨可居第七卷【遼東行】 【第7?01章】遼東雪景第七卷【遼東行】 【第7?20章】燥熱難耐第五卷【南詔撫】 【第5?07章】益州喜訊第六卷【廢立興】 【第6?43章】貝兒之願第五卷【南詔撫】 【第5?28章】一統六昭第四卷【蜀道難】 【第4?34章】益州一夜第三卷【長安曲】 【第3?13章】奉命徵糧第一卷【蒲州起】 【第1?09章】欽差大人第六卷【廢立興】 【第6?20章】安排副使第七卷【遼東行】 【第7?22章】帥臺掌印第七卷【遼東行】 【第7?45章】爾虞我詐第二卷【洛陽賦】 【第2?32章】各懷鬼胎第七卷【遼東行】 【第7?04章】前線來人第七卷【遼東行】 【第8?09章】蛇蠍心腸第六卷【廢立興】 【第6?13章】招爲駙馬第七卷【遼東行】 【第8?20章】遼城一日第四卷【蜀道難】 【第4?04章】將門虎女第二卷【洛陽賦】 【第2?45章】豐王秘密第六卷【廢立興】 【第6?28章】病之希望第二卷【洛陽賦】 【第2?23章】販賣考題第四卷【蜀道難】 【第4?30章】替人做媒第二卷【洛陽賦】 【第2?30章】千人上書第六卷【廢立興】 【第6?16章】中秋佳節第四卷【蜀道難】 【第4?09章】發財之道第四卷【蜀道難】 【第4?13章】飄香樓宴第六卷【廢立興】 【第6?23章】金屋藏嬌第五卷【南詔撫】 【第5?19章】險種已深第二卷【洛陽賦】 【第2?29章】洞房花燭第六卷【廢立興】 【第6?04章】以身試毒第七卷【遼東行】 【第7?41章】酒樓小別第六卷【廢立興】 【第6?40章】大明宮變第三卷【長安曲】 【第3?18章】三百狀紙第三卷【長安曲】 【第3?04章】紫宸宮內第七卷【遼東行】 【第7?38章】真愛之辯第四卷【蜀道難】 【第4?39章】皇上有旨第六卷【廢立興】 【第6?30章】詐死之計第六卷【廢立興】 【第6?13章】招爲駙馬第一卷【蒲州起】 【第1?11章】監牢若市第七卷【遼東行】 【第8?06章】政治交易第五卷【南詔撫】 【第5?10章】兵發安戎第四卷【蜀道難】 【第4?20章】樹林受阻第三卷【長安曲】 【第3?17章】陽奉陰違第七卷【遼東行】 【第7?38章】真愛之辯第七卷【遼東行】 【第7?46章】借酒澆愁第三卷【長安曲】 【第3?30章】臨行前夕第七卷【遼東行】 【第8?19章】登門拜訪第六卷【廢立興】 【第6?45章】塵埃落定第六卷【廢立興】 【第6?18章】賓客滿至第四卷【蜀道難】 【第4?05章】巴州救災第七卷【遼東行】 【第9?12章】孤殿殘影第七卷【遼東行】 【第7?25章】康阿犖山第七卷【遼東行】 【第8?50章】美人之計第七卷【遼東行】 【第7?02章】趕赴薊州第六卷【廢立興】 【第6?17章】大婚之日第二卷【洛陽賦】 【第2?10章】公孫大娘第七卷【遼東行】 【第7?26章】欲殺路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