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昭早已經習慣了崔文卿嘴裡不時冒出的新詞彙,略帶責怪的嬌聲言道:“夫君,大事當前,你就不要賣關子了,究竟何爲福利彩票?”
此話隱隱有着幾分嬌嗔意味,使得崔文卿渾身上下的骨頭止不住爲之一酥,連忙微笑解釋道:“你們可以將福利彩票理解爲一種以救濟救災爲目的的獎券,它主要是以抽籤給獎方式向所有百姓進行籌款,所籌來的金錢除了用於兌現獎勵資金外,其餘部分就可以用作福利救濟,若能實行,朝廷就可以一文錢也不用出,通過民間籌款的方式,輕而易舉的解決江南水災用度。
富弼想了半天,也沒能聽懂崔文卿話中的意思,半信半疑的問道:“崔行長,不知能否請你還說得具體一點。”
崔文卿略加思忖,輕笑道:“我這樣來解釋吧,就是以朝廷的名義,面向全天下所有的百姓發行一種可以兌獎的獎券,獎券採用組合式玩法,從一至三十共三十個號碼中選擇七個號碼組合爲一注投注號碼,而朝廷則隨意從三十個數字當中抽出七個數字,只要數字點數順序一致,便是中獎,可以兌換相應大獎。
童州沉吟半響,這才恍然言道:“這福利彩票似乎與賭坊中買大小點差不多啊。”
崔文卿搖頭笑道:“兩者雖然有異曲同工之處,但賭坊乃是爲了牟利賺錢,而朝廷則是爲了救災救濟,出發點不同,自然不能相提並論。”
富弼捋須思忖良久,不解詢問道:“依照崔行長的方法,朝廷要如何在福利彩票當中賺錢呢?”
崔文卿成算在胸的言道:“富尚書,我給你舉個例子,假設朝廷每三天售出一期福利彩票,每張彩票售價一百文,如果全國能賣出去一千萬張,那就是一百萬兩,到時候朝廷再拿出二十萬兩銀子來用作兌獎,百姓購買的號碼點數順序與朝廷所開出的點數一般無二,就算中獎,若中獎者唯一人,則獨分二十萬兩,若中獎者爲兩人,則對半分二十萬兩,中獎者爲三人則三人分領,從而以此類推,不管如何朝廷都會得到八十萬兩結餘。”
一席話聽來,富弼頓時目瞪口呆,暗暗驚歎此人的想法之新穎大膽。
如此一來,崔文卿豈不是要以天下爲賭桌,朝廷作東家,百姓爲賭客,來一場前所未有的博彩?實在太過駭然聽聞了。
然而細細算來,富弼卻發現了這其中所隱含的暴利。
若能真如崔文卿所言這麼去作,豈不是三天就能賺上八十萬兩?一年算下去,那就是將近一個億的銀子了,平白無故的得來一個億啊!
心念及此,富弼心跳不禁有些加快了,呼吸也忍不住急促了,整個身子都是不可遏止的顫抖了起來。
這時,折昭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夫君,國朝目前總人口也不過八千萬左右,許多都是窮苦百姓,你如何能夠每三天就賣出一千萬張每張價值一百文的彩票?”
崔文卿輕笑言道:“娘子想得太簡單了,許多人正是因爲窮,纔會幻想能夠一夜暴富,成爲人上之人,一百文銅錢不算多也不算少,卻能給貧困之人一個希望,儘管這個希望很渺小,但他們也會拼命去抓去,難道娘子不知現在賭坊中許多常客,都是窮困的百姓麼?”
折昭一陣默然,顯然認可了崔文卿的話。
崔文卿繼續言道:“再說彩票數量的問題,並非規定每個人只能買一張彩票,而是可以多買,數字選擇也是不同,這樣中獎的機率會大上不少。我相信許多大商們,一次性購買彩票都會數十張,甚至是上百張的那麼買的。”
崔文卿此話倒也有所根據,畢竟在他穿越之前的那個世界,福利彩票的成功運營乃是有目共睹的,照搬到大齊雖則會面臨一些新的問題,但大方向上面應該無差。
童州也想到了一個疑問,出言開口道:“文卿賢侄,本官還有一個問題,若是三天發行一期彩票,朝廷即便是開獎,也無法在三天之內將彩票號數傳遍天下啊,這又該如何解決?”
崔文卿也明白這個問題不太好辦,正容言道:“以在下之間,可用飛鴿傳信的方式使彩票中獎號碼能夠及時傳遍天下,若這期間當真有所延誤,致使中獎者兌獎不及時,朝廷也會承認中獎號碼,總之一點,只要是中獎,朝廷都會予以承認。”
富弼聽得怦然心動,那可是一年一個億的大手筆啊,豈會讓他這個戶部尚書不動心?相信即便是官家,得知後也會大喜過望啊
心念及此,富弼明白此事不容拖延,連忙正色言道:“折大都督,童經略使,以本官之見,我們三人不妨共同草擬奏摺,向朝廷稟告福利彩票之事,以容官家和相公們定奪,不知你們意下如何?”
聞言,折昭心內微微有些不悅。
這個辦法明明是崔文卿所想到的,爲何富弼卻要來橫插一腳,從而分其功勞?這對崔文卿也太不公平了。
似乎看出了折昭的不悅,富弼正容言道:“折都督,非是本官厚顏無恥予以爭功,乃是因爲崔行長所提的這福利彩票實在太重要了,甚至能夠爲國朝帶來不菲的錢財收入,必須得由吾等聯名上奏,方能引起相公們的重視,而且推行的阻力也會小上不少。”
崔文卿頷首言道:“都督娘子,我覺得富尚書此話不錯,還是以你們三人的名義上奏爲妥。”
見到崔文卿到這麼說了,折昭不好再多說寫什麼,只得悶悶不樂的點頭言是。
商議完畢直呼,富弼拉着童州一併去草擬奏摺,而折昭則與崔文卿坐上馬車返回驛館。
馬車剛剛使出經略府,折昭便蹙着眉頭一臉不滿的言道:“夫君,富弼擺明了就是要來搶功,你當時爲何還要選擇忍讓同意?只要你那時候提出反對意見,我和童州都會支持你,打消富弼那個老狐狸的爭功之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