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帷幕徐徐拉開(中)

“先皇的幾個兒子個個都非易於之輩,皆有一批追隨者。比較起來,咱們陛下當時反倒有些不顯山露水,是以沒有摻和進奪嫡,而是在京裡笑看風雲。”

秦雷輕笑道:“想必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了。”

沈老爺子頷首道:“說得好,這八個字形象啊。幾位殿下協商不成,便各自領軍廝殺起來。那些門閥有的參與進去,有的冷眼旁觀。一時間大秦境內烽煙四起,一片狼藉。”

秦雷有些鬱悶道:“然後東齊南楚便聯手伐秦,是嗎?”

老爺子點頭道:“現在看來,當初陛下離奇駕崩的背後,就有南楚密諜的影子,趙無咎和諸烈乃是虎狼之輩,一直就在等待我大秦內亂的那一天,豈能錯過。兩國傾盡全力,試圖畢其功於一役。”

雖然是十幾年前的事情,秦雷還是有些後怕道:“當時我大秦面臨的可謂是滅頂之災啊。”

老爺子喝口茶水,有些激動道:“對幾位殿下的行爲,世家們終於憤怒了。一直隱忍不發的李家和皇甫家此時登高一呼,自然應者雲集。大秦門閥積攢二百年的力量在那一刻爆發,瞬間湮沒了幾位兀自爭鬥不休的殿下,結束了這場紛爭。”

秦雷知道他也是沈閥之主,如此描述正反兩方也算合情合理。

沈老太爺繼續感慨道:“幾位殿下兵敗被俘後,皇甫家和李家都有問鼎之心。當時處於最衰弱狀態的皇家眼看要遭受滅頂之災,此時文莊皇太后、當時的莊賢妃站了出來,她老人家敏銳的察覺到皇甫與李家不可能短時間決出勝負,在外敵壓境下只能勉強並存。於是她找到當時兩方爭相拉攏的文官領袖文彥博,對他說了一句:‘二婦之間難爲姑’。就讓這位所謂的大秦第一智者佩服的五體投地,從而沒有投向任何一方,而是提出擁立當時勢單力孤的信郡王殿下繼位。”

“此時兩國聯軍兵臨城下,兩家誰也不肯相讓,也只能如此權宜。然後便開始攜手退敵,那種在自己地盤上打的仗,損失極大。等到解了中都之圍、又逼退兩國聯軍。我大秦世家也幾乎精銳盡失。而在此次抵禦外辱中,文莊太后先是杖殺了欲棄城出逃的一百名士族貴戚,穩定了軍心民心。然後在守城的幾個月裡,親自帶領着幾萬婦女救治傷患、送水送飯,爲原本民心盡喪的大秦皇室挽回了不少人氣。”

秦雷這纔有些明白,爲什麼老二他們如此畏懼看上去和藹可親的文莊皇太后。隨着沈老爺子緩緩講講,那段危機四伏的崢嶸歲月,在秦雷心中越來越清晰起來……

在這次決定國運的戰役中,因爲文莊太后表現出來的睿智果敢、寬容仁慈,甚至是狠辣堅決,一些擔憂戰後國家陷入分裂、從而影響既得利益的門閥,紛紛加入皇家的營陣,而當時,皇甫東進、李渾南下,中都城內沒有人能鎮得住場面。等到三國罷兵,兩人迴轉中都時,在文莊太后這面大旗下,已經聚集了足以抗衡兩方的力量。

而且經過此次亡國之危,大秦上下對內戰深惡痛絕,此時誰若是挑起紛爭,必然淪爲千夫所指,永世不得翻身。皇甫家與李家也只得暫時休養生息,等待時機。

之後乃是李家與皇甫家對峙的十年。這十年裡最大的受益者,卻是因擁立之功,位居左相的文彥博,他用文莊太后那套‘二婦之間難爲姑’的理論,統合了首鼠兩端的文官系統,真正成爲說一不二的百官座師。

而即位之後的昭武帝一直表現平庸、甚至可以說是昏庸。沒有淪爲傀儡,全靠文莊皇太后在戰爭中攢下的威望,以及那些不希望兩家上位的門閥的鼎力支持。

當時有個說法,文莊太后駕鶴西遊之日,便是大秦改朝換代之時。是以爭鬥中的兩方都沒有把正統皇室看在眼裡,認爲在雙方決出雌雄後,自然能仿效曹魏代西漢之事,問鼎成功。

在這十年間,恢復國力,復仇齊楚乃是主題,就連‘大秦第一聰明人’文丞相也認爲勢均力敵的兩方不會輕易動手,這種均勢應該會長期持續下去。

但是在六年前,李家的‘血殺’在一次沒抱多大希望的刺殺中,意外擊殺了皇甫閥主皇甫旦。隨即,有些準備不足的李家向更是猝不及防的皇甫家發動了猛烈但明顯缺乏後勁的攻勢。

雙方的爭奪焦點乃是軍隊控制權。

大秦分御禁邊衛四大軍種。其中衛軍皆爲州府護軍以及預備役,除了抵禦外辱時,戰鬥力了了。邊軍戰鬥力雖然強悍,但要鎮守東南兩條漫長的國境線,在趙無咎和諸烈的窺伺下,誰也不敢調動邊軍的一兵一卒。而且嚴格說來,御林軍也是禁軍八大軍之一,只不過其負有拱衛帝都重任,才被單獨列了出來。是以在大秦國內,真正有決定意義的,乃是禁軍序列的八支強軍。

這八支軍,除了皇家掌御林之外,李家掌三支、皇甫家掌着四支。因而皇甫家原本還佔着優勢。

但正如先帝去後,大秦羣龍無首一樣,皇甫家也是亂做一團。四大軍中的將軍校尉們得不到明確的指示,不得不各自爲戰。皇甫家趁機威逼利誘、拉攏分化。又派出士氣大振的‘血殺’,頻繁刺殺死忠於皇甫家的將校。‘血殺’的赫赫兇名也是在那個年代鑄就的。

若不是李家倉促間後手不足,致使別的門閥也或明或暗的插手其中,皇甫家就要徹底退出一流門閥的行列。但除了子弟兵虎賁軍之外,其餘三軍易主是早晚的事。

此時,之前一直被人輕視的昭武帝站了出來,他如自己母親般,僅帶着一名老太監,悄悄來到皇甫家中,與新任家主皇甫顯深談一晚,並指出了皇甫家化解危急的唯一途徑——散功。

沉浸在刻骨仇恨中的皇甫家,思考一夜後,採納了這一方案。第二日,皇甫顯拜訪了肅國公徐繼,將神武軍送給了徐家;又見了沈老爺子,將鐵甲軍送給了沈家。自己僅留下虎賁與鷹揚兩軍。當時昭武帝直白的告訴皇甫顯,除了虎賁,他一支也保不住。但爲了家族,皇甫顯還想搏一下。

最終,沈家與徐家在皇甫家的支持下分別奪了鐵甲神武兩軍,而貪多嚼不爛的李家,僅僅搶到一支,就是皇甫顯想要搏一下的鷹揚軍。皇甫顯最終還是沒有成功,也許這就是他與那死鬼哥哥的最大不同:皇甫旦一生沒敗過,而皇甫顯第一次當上閥主,便敗了。

因而昭武帝說李家佔天下兵鋒七分,是算上所有的軍隊,但真正管用的禁御兩軍,李家只佔了一半。

令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之前因爲‘五皇子出質’事件,與天家反目成仇的沈家,居然在昭武帝與徐家聯姻後,搖身變成了保皇派,將已經控在手中的鐵甲軍拱手讓給了皇家,自己安心替皇上管起了御林軍。

再加上與李家誓不兩立的‘虎賁’,那位貌似無能的昭武皇帝居然在舉手投足之間,完成了與李家勢均力敵的局面。

而曾經輝煌的皇甫家不可避免的走向敗落,已經甚少被人提及過去的豐功偉績了。現實就是這樣殘酷,只爲競爭者矚目、只爲勝利者歡呼,與失敗者無關。

沈老太爺把這段歷史娓娓道來,一直到天擦黑,精神旺健的老人終於感到有些累了。卻依然強撐精神繼續道:“陛下的翻雲覆雨,讓文官們終於明白‘二婦’之間爲什麼難爲‘姑’——在底牌沒有掀開之前,你根本不知道誰會是最終的勝利者。是以更緊密的團結在文彥博的身邊,一時竟成三足鼎立之勢。”

秦雷有些不忍的起身道:“今日晚了,孩兒聽得有些乏了,不如明日外公再接着講。”

沈老太爺喝口蔘湯,搖頭道:“不礙事,外公我壯實着呢。你必須在風雨來臨前做好準備,時間對你來說太珍貴了。”

秦雷感激的點點頭,不再言語。

沈老太爺抖擻精神,提高聲調道:“我秦國在平靜六年後,一次新的混亂又要來了,這次不知把我秦國帶向何方。”

秦雷有些明白了,輕聲道:“可是文丞相……”

沈老太爺狠狠點頭,嘶聲道:“文彥博這個假聰明、真蠢蛋,達到今天這個高度,靠得把一個個官員拖下水,再拉到自己船上。同舟共濟的人越多,他的實力也就越強。可是現在……”

秦雷沉聲接道:“船要沉了。”他心中清楚,在外部壓力不大的情況下,若是文彥博的船沉了,大秦的均勢被打破,皇帝與太尉之間沒了緩衝,定是個不死不休的局面。而且,若是支撐國家運行的文官系統一旦癱瘓,誰也不知大秦會走向何方。

第624章 灰黑色的回憶(中)第131章 帷幕徐徐拉開(中)第99章 人中呂布大皇子第178章 強權第393章 千里孤墳 無處話淒涼第328章 倪巴倪大爺第519章 血戰第408章 皇榜傳臚第344章 牆裡鞦韆牆外道第83章 各懷心思皇家人第687章 衝!衝!衝!第439章 如玉君子第543章 一曲鳳求凰,再奏待雲裳!第134章 是否每個羽扇綸巾都會吐血第494章 愛江山還是愛美人第453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109章 昭武訓子論英雄第51章 說吧,都想扁誰?第401章 鑽石恆久遠,牛人就是牛第496章 最後的時光第526章 迷第586章 男人要忍;男人更要狠!!第六五二章第564章 丞相、親王與老和尚第1章 秦少爺初臨寶地 防狼術小試牛刀第475章 憤青過年第430章 比想象的還要糟第30章 祈我公孫,佑吾平安第244章 菊花園中,玄德孔明初相會; 柿子樹下,雨田布衣品香茗第497章 是迷信還是命運?第103章 出其東門 有女如雲第610章 搬家第286章 隆郡王勉勵子弟兵 京水河畫舫菁英會第564章 丞相、親王與老和尚第552章 東狩的皇帝第171章 榴蓮將軍和板栗將軍第638章 王者之心第200章 我們的王爺第637章 巡視第273章 太子爺雄姿英發 秦雨田獒口奪食第503章 王爺,您太矯情了!第664章 誰敢橫刀立馬?第318章 斟酌第363章 京都變奏曲之狹路第102章 昭武帝的態度第479章 上元夜月色撩人第507章 戰爭的陰雲第678章 漿輪神舟第155章 江北遍地狼煙起第282章 路漫漫沈青終折返 悲壯兮勾忌述征途第10章 落魄白衣相 糞土千金裘第223章 爲理想而犧牲的王爺第209章 小三和小四第438章 衝突第560章 圍城第210章 父女第254章 秦雨田智激老宗親 秦玄仩憤聲話龍起第134章 是否每個羽扇綸巾都會吐血第25章 過河!過河!!第649章 天佑之治(下)第693章 扞衛者和背叛者第699章 奪宮之變第290章 畏刑偵秦霖走京山 動真火秦雷厭鬩牆第59章 圈禁也是一種愛第82章 朝天子第267章 仇太監贈建城銀 昭武帝聽長生經第128章 明月別枝驚鵲第334章 很倒黴的秦府尹第26章 出人意料的一箭第670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258章 甘裡良獻瓜 隆郡王上山第228章 焦尾琴與水晶球第363章 京都變奏曲之狹路第530章 如山倒第26章 出人意料的一箭第596章 鳴金!第597章 爲山九仞第525章 雄關漫道真如鐵第172章 習慣嘔吐第157章 四大家第318章 斟酌第275章 鍾離坎斷指明志 秦雨田啼笑點兵第459章 寂寞沙洲冷第640章 武成王新政第335章 別有一番滋味上心頭第284章 倚天拔劍觀滄海 胤國江上說文宇第516章 兩場軍議第278章 隆郡王拐人 秦球球跳水第263章 秦雷縱論天下事 布衣巧燒城牆磚第17章 突襲齊營第482章 送送,送送第565章 化干戈爲玉帛第317章 同進士第233章 願王爺笑口常開強推了說兩句第537章 牧野血戰第624章 灰黑色的回憶(中)第695章 天下雖安,忘戰必危第4章 武瘋子暴起傷人 新三國紛爭不休第58章 若有閒事掛心頭
第624章 灰黑色的回憶(中)第131章 帷幕徐徐拉開(中)第99章 人中呂布大皇子第178章 強權第393章 千里孤墳 無處話淒涼第328章 倪巴倪大爺第519章 血戰第408章 皇榜傳臚第344章 牆裡鞦韆牆外道第83章 各懷心思皇家人第687章 衝!衝!衝!第439章 如玉君子第543章 一曲鳳求凰,再奏待雲裳!第134章 是否每個羽扇綸巾都會吐血第494章 愛江山還是愛美人第453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109章 昭武訓子論英雄第51章 說吧,都想扁誰?第401章 鑽石恆久遠,牛人就是牛第496章 最後的時光第526章 迷第586章 男人要忍;男人更要狠!!第六五二章第564章 丞相、親王與老和尚第1章 秦少爺初臨寶地 防狼術小試牛刀第475章 憤青過年第430章 比想象的還要糟第30章 祈我公孫,佑吾平安第244章 菊花園中,玄德孔明初相會; 柿子樹下,雨田布衣品香茗第497章 是迷信還是命運?第103章 出其東門 有女如雲第610章 搬家第286章 隆郡王勉勵子弟兵 京水河畫舫菁英會第564章 丞相、親王與老和尚第552章 東狩的皇帝第171章 榴蓮將軍和板栗將軍第638章 王者之心第200章 我們的王爺第637章 巡視第273章 太子爺雄姿英發 秦雨田獒口奪食第503章 王爺,您太矯情了!第664章 誰敢橫刀立馬?第318章 斟酌第363章 京都變奏曲之狹路第102章 昭武帝的態度第479章 上元夜月色撩人第507章 戰爭的陰雲第678章 漿輪神舟第155章 江北遍地狼煙起第282章 路漫漫沈青終折返 悲壯兮勾忌述征途第10章 落魄白衣相 糞土千金裘第223章 爲理想而犧牲的王爺第209章 小三和小四第438章 衝突第560章 圍城第210章 父女第254章 秦雨田智激老宗親 秦玄仩憤聲話龍起第134章 是否每個羽扇綸巾都會吐血第25章 過河!過河!!第649章 天佑之治(下)第693章 扞衛者和背叛者第699章 奪宮之變第290章 畏刑偵秦霖走京山 動真火秦雷厭鬩牆第59章 圈禁也是一種愛第82章 朝天子第267章 仇太監贈建城銀 昭武帝聽長生經第128章 明月別枝驚鵲第334章 很倒黴的秦府尹第26章 出人意料的一箭第670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258章 甘裡良獻瓜 隆郡王上山第228章 焦尾琴與水晶球第363章 京都變奏曲之狹路第530章 如山倒第26章 出人意料的一箭第596章 鳴金!第597章 爲山九仞第525章 雄關漫道真如鐵第172章 習慣嘔吐第157章 四大家第318章 斟酌第275章 鍾離坎斷指明志 秦雨田啼笑點兵第459章 寂寞沙洲冷第640章 武成王新政第335章 別有一番滋味上心頭第284章 倚天拔劍觀滄海 胤國江上說文宇第516章 兩場軍議第278章 隆郡王拐人 秦球球跳水第263章 秦雷縱論天下事 布衣巧燒城牆磚第17章 突襲齊營第482章 送送,送送第565章 化干戈爲玉帛第317章 同進士第233章 願王爺笑口常開強推了說兩句第537章 牧野血戰第624章 灰黑色的回憶(中)第695章 天下雖安,忘戰必危第4章 武瘋子暴起傷人 新三國紛爭不休第58章 若有閒事掛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