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_禹陵

禹陵

概況

禹陵位於浙江省紹興城東南會稽山麓,是中國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葬地。禹陵區由禹陵、禹廟、禹祠三大部分組成。1997年6月,禹陵被中宣部公佈爲首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禹陵的入口處爲一青石碑坊,其後是一條長100餘米的神道,神道兩側立有石刻神獸5對。神道盡頭爲大禹陵碑亭,亭內立有由明代紹興知府南大吉所書的“大禹陵”石碑。陵前還遍植槐樹、松柏、綠竹等植物。

禹祠位於禹陵的左側,相傳始建於夏代少康之時,以後曾多次毀廢又多次興建。現存的禹祠是近年來重建的,共兩進院落,中間以天井相隔,極富江南民間建築特色。“禹祠”匾由著名畫家吳作人題寫。前進的左右兩側有“大禹治水”、“計功封賞”磚雕,後進內立有大禹塑像。

禹王廟位於禹陵的右側,始建於南朝梁大同十一年(公元545年),以後歷代均有所修建。廟內自南向北依次分佈有轅門、照壁、岣嶁碑亭、櫺星門、午門、祭廳、大殿等建築。其中明代翻刻的岣嶁碑,文字奇古,記述了大禹治水的經過和功績,又名“禹王碑”。禹王廟的午門寬11.6米,進深約7米,其後爲祭廳。祭廳是歷代祭禹的場所,建築結構與午門相似。祭廳東、西兩側爲配殿,其中東配殿內放置有明、清時祭禹的碑刻30餘尊。

大禹治水

禹,姒姓,名文命,夏后氏首領,傳說爲顓頊帝的曾孫。他的父親名鯀,母親爲有莘氏女修己。相傳禹治黃河水患有功,受舜禪讓繼帝位。禹之子啓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禹是中國傳說時代與堯、舜齊名的賢聖帝王,最卓著的功績是傳頌千古的治理滔天洪水,及劃定中國國土爲九州。因治水有功,後人稱他爲“大禹”,是偉大的禹的意思。後來,大禹的兒子啓創建了夏朝,這是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因此,後人也稱大禹爲夏禹。

大約在四千餘年前,黃河流域發生了一次特大的洪水災害。當時正處於原始社會末期,生產力極端低下,生活非常困難。面對到處是茫茫一片的洪水,人們只得逃到山上

去躲避。堯帝命令鯀治理水患。鯀用堵塞圍截的方法,用了九年時間,沒有能夠制服洪水。舜巡視天下,發現鯀沒有一點成績,就在羽山將其處死,接着命鯀的兒子禹繼任治水之事。

禹接受任務以後,立即請來了過去治水的長者和曾同他父親鯀一道治過水害的人,總結過去失敗的原因,尋找根治洪水的辦法。他經過實地考察,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方案:一方面要加固和繼續修築堤壩,另一方面,改變了他父親的做法,用開渠排水、疏通河道的辦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用“疏導”的辦法來根治水患。

爲了便於治水,大禹還把整個地域劃分爲九個大州,即冀、兗、青、徐、揚、荊、豫、樑、雍等州。從此,一場規模浩大的治水工程便展開了。

禹親自率領20多萬治水羣衆,浩浩蕩蕩地展開了疏導洪水的艱苦勞動。大禹除了指揮外,還親自參加勞動,爲羣衆做出了榜樣。在治理洪水中,大禹曾三過家門而不入。第一次路過時,他的妻子剛剛生下兒子不久,恰好從家裡傳來嬰兒的啼哭聲,他怕延誤治水,沒有進去。第二次路過家門,兒子已經會叫爸爸了,但工程正是緊張的時候,他還是沒有進去。第三次過家門,兒子已長到10多歲了,使勁把他往家裡拉。大禹深情地撫摸着兒子的頭,告訴他治水工作很忙,又匆忙離開,依然沒進家門。

禹對百姓的疾苦也很關心。有一次,看見一個人窮得賣掉了孩子,禹就把孩子贖了回來。見有的百姓沒有吃的,他就讓后稷把僅有的糧食分給百姓。禹穿着破爛的衣服,吃粗劣的食物,住簡陋的席篷,每天親自手持耒鍤,帶頭幹最苦最髒的活。

幾年下來,他的手掌和腳掌結了厚厚的老繭,軀體乾枯,臉龐黧黑,腿上和胳膊上的汗毛也都脫光了。經過十三年的努力,他們開闢了無數的山,疏浚了無數的河,修築了無數的堤壩,使天下的河川都流向大海,治水終於成功。剛退去洪水的土地過於潮溼,禹讓益發給民衆種子,教他們種水稻。

在治水的過程中,禹走遍天下,對各地的地形、習俗、物產都熟稔於心。禹重新將天下規劃爲九

個州,並制定了各州的貢物品種。禹還規定: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區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綏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甸、侯、綏三服,進納不同的物品或負擔不同的勞務。要服,不納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荒服,則根據其習俗進行管理,不強制推行中朝政教。

祭禹之典

自古以來,大禹同炎黃二帝一樣,是華夏兒女一直遵奉和祭祀的祖先。大禹死後葬會稽後,就開始有了守禹陵、奉禹祀等活動,以後歷時數千年,承傳不絕。

祭禹之典,發端於夏王啓,公元前2059年左右,大禹之子夏王啓,祭會稽大禹陵,啓這一祭禹方式,首創祭禹祀典的先例,是國家祭典的雛形。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到大禹墓地親祭大禹,“上會稽、祭大禹”,開啓了祭禹祀典的最高禮儀。至今,大禹陵有秦國丞相李斯用小篆記載秦始皇東巡祭禹經過的石碑。

此後,歷代都有帝王或他們派遣的大臣到紹興祭禹。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宋太祖頒詔保護禹陵,開始將祭禹正式列爲國家常典。最爲完備的是明清兩朝的祭禹儀式和制度,典禮也最爲隆重。明代,遣使特祭成爲制度。清代,康熙帝、乾隆帝又親臨紹興祭禹。民國時改爲特祭,每年9月19日舉行,一年一祭。

1995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和紹興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行了公祭大禹陵典禮。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對大禹陵的第一祭,也是20世紀30年代後期停祭以後的第一祭。此後,紹興市本着“每年一小祭、五年一公祭、十年一大祭”的原則,採取公祭與民祭相結合的方式,每年舉行祭祀活動。2006年,祭祀大禹陵典禮被國務院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使祭禹與祭黃(公祭黃帝陵)一同成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國家文化部正式與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2007年公祭大禹陵典禮,使祭禹典禮成爲新中國成立以後的國家級祭祀活動,也是祭祀大禹陵典禮成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後的首次祭祀活動。

(本章完)

浙江省_侵浙日軍投降儀式舊址江蘇省_贛榆抗日山烈士陵園江蘇省_南京雲錦博物館浙江省_舟山鴉片戰爭紀念館江蘇省_周恩來紀念館江蘇省_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浙江省_禹陵浙江省_侵浙日軍投降儀式舊址浙江省_魯迅故居及紀念館江蘇省_泰興黃橋革命歷史紀念地江蘇省_雨花臺烈士陵園江蘇省_泰興黃橋革命歷史紀念地浙江省_河姆渡遺址博物館江蘇省_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江蘇省_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江蘇省_贛榆抗日山烈士陵園浙江省_侵浙日軍投降儀式舊址浙江省_解放一江山島烈士陵園浙江省_舟山鴉片戰爭紀念館江蘇省_雨花臺烈士陵園江蘇省_贛榆抗日山烈士陵園江蘇省_泰興黃橋革命歷史紀念地江蘇省_中山陵江蘇省_泰興黃橋革命歷史紀念地江蘇省_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浙江省_浙江省博物館浙江省_南湖革命紀念館浙江省_浙江省博物館浙江省_新四軍蘇浙軍區紀念館江蘇省_南京博物院浙江省_侵浙日軍投降儀式舊址江蘇省_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浙江省_魯迅故居及紀念館江蘇省_中山陵江蘇省_梅園新村紀念館江蘇省_南京博物院江蘇省_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江蘇省_南京博物院浙江省_新四軍蘇浙軍區紀念館江蘇省_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浙江省_魯迅故居及紀念館浙江省_河姆渡遺址博物館浙江省_南湖革命紀念館浙江省_浙江省博物館江蘇省_泰興黃橋革命歷史紀念地江蘇省_茅山新四軍紀念館浙江省_鄞縣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園浙江省_河姆渡遺址博物館浙江省_禹陵江蘇省_南京博物院浙江省_禹陵浙江省_河姆渡遺址博物館浙江省_新四軍蘇浙軍區紀念館江蘇省_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江蘇省_梅園新村紀念館浙江省_鄞縣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園江蘇省_南京雲錦博物館浙江省_禹陵浙江省_鄞縣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園江蘇省_新四軍紀念館江蘇省_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江蘇省_雨花臺烈士陵園浙江省_新四軍蘇浙軍區紀念館浙江省_魯迅故居及紀念館浙江省_南湖革命紀念館浙江省_南湖革命紀念館江蘇省_茅山新四軍紀念館浙江省_鎮海口海防遺址江蘇省_中山陵江蘇省_周恩來紀念館浙江省_新四軍蘇浙軍區紀念館江蘇省_泰興黃橋革命歷史紀念地浙江省_鎮海口海防遺址浙江省_南湖革命紀念館江蘇省_贛榆抗日山烈士陵園浙江省_舟山鴉片戰爭紀念館江蘇省_顧炎武紀念館浙江省_解放一江山島烈士陵園浙江省_解放一江山島烈士陵園江蘇省_泰興黃橋革命歷史紀念地浙江省_河姆渡遺址博物館江蘇省_中山陵江蘇省_茅山新四軍紀念館江蘇省_雨花臺烈士陵園江蘇省_南京博物院江蘇省_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江蘇省_南京雲錦博物館江蘇省_南京雲錦博物館江蘇省_雨花臺烈士陵園江蘇省_茅山新四軍紀念館江蘇省_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江蘇省_南京雲錦博物館浙江省_禹陵浙江省_鎮海口海防遺址浙江省_侵浙日軍投降儀式舊址江蘇省_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浙江省_解放一江山島烈士陵園江蘇省_雨花臺烈士陵園浙江省_舟山鴉片戰爭紀念館
浙江省_侵浙日軍投降儀式舊址江蘇省_贛榆抗日山烈士陵園江蘇省_南京雲錦博物館浙江省_舟山鴉片戰爭紀念館江蘇省_周恩來紀念館江蘇省_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浙江省_禹陵浙江省_侵浙日軍投降儀式舊址浙江省_魯迅故居及紀念館江蘇省_泰興黃橋革命歷史紀念地江蘇省_雨花臺烈士陵園江蘇省_泰興黃橋革命歷史紀念地浙江省_河姆渡遺址博物館江蘇省_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江蘇省_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江蘇省_贛榆抗日山烈士陵園浙江省_侵浙日軍投降儀式舊址浙江省_解放一江山島烈士陵園浙江省_舟山鴉片戰爭紀念館江蘇省_雨花臺烈士陵園江蘇省_贛榆抗日山烈士陵園江蘇省_泰興黃橋革命歷史紀念地江蘇省_中山陵江蘇省_泰興黃橋革命歷史紀念地江蘇省_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浙江省_浙江省博物館浙江省_南湖革命紀念館浙江省_浙江省博物館浙江省_新四軍蘇浙軍區紀念館江蘇省_南京博物院浙江省_侵浙日軍投降儀式舊址江蘇省_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浙江省_魯迅故居及紀念館江蘇省_中山陵江蘇省_梅園新村紀念館江蘇省_南京博物院江蘇省_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江蘇省_南京博物院浙江省_新四軍蘇浙軍區紀念館江蘇省_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浙江省_魯迅故居及紀念館浙江省_河姆渡遺址博物館浙江省_南湖革命紀念館浙江省_浙江省博物館江蘇省_泰興黃橋革命歷史紀念地江蘇省_茅山新四軍紀念館浙江省_鄞縣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園浙江省_河姆渡遺址博物館浙江省_禹陵江蘇省_南京博物院浙江省_禹陵浙江省_河姆渡遺址博物館浙江省_新四軍蘇浙軍區紀念館江蘇省_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江蘇省_梅園新村紀念館浙江省_鄞縣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園江蘇省_南京雲錦博物館浙江省_禹陵浙江省_鄞縣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園江蘇省_新四軍紀念館江蘇省_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江蘇省_雨花臺烈士陵園浙江省_新四軍蘇浙軍區紀念館浙江省_魯迅故居及紀念館浙江省_南湖革命紀念館浙江省_南湖革命紀念館江蘇省_茅山新四軍紀念館浙江省_鎮海口海防遺址江蘇省_中山陵江蘇省_周恩來紀念館浙江省_新四軍蘇浙軍區紀念館江蘇省_泰興黃橋革命歷史紀念地浙江省_鎮海口海防遺址浙江省_南湖革命紀念館江蘇省_贛榆抗日山烈士陵園浙江省_舟山鴉片戰爭紀念館江蘇省_顧炎武紀念館浙江省_解放一江山島烈士陵園浙江省_解放一江山島烈士陵園江蘇省_泰興黃橋革命歷史紀念地浙江省_河姆渡遺址博物館江蘇省_中山陵江蘇省_茅山新四軍紀念館江蘇省_雨花臺烈士陵園江蘇省_南京博物院江蘇省_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江蘇省_南京雲錦博物館江蘇省_南京雲錦博物館江蘇省_雨花臺烈士陵園江蘇省_茅山新四軍紀念館江蘇省_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江蘇省_南京雲錦博物館浙江省_禹陵浙江省_鎮海口海防遺址浙江省_侵浙日軍投降儀式舊址江蘇省_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浙江省_解放一江山島烈士陵園江蘇省_雨花臺烈士陵園浙江省_舟山鴉片戰爭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