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五章 所謂帝王心術

“棟兒,這寬甸衛的蕭伯芝去建州的事情,你知道麼?”

“嗯?皇爺爺在說什麼?哦,這個事情啊,孫兒不知道。”

又是臨近一年春節,朱由棟再次回到京師。在見到萬曆後不久,萬曆就向他提出了這個問題。

這是建州衛養的那幾個御史在折騰吧?MD這些傢伙效率要不要再高一點?也沒見你們爲百姓伸冤啥的有這麼積極啊。

“嗯,寬甸那邊這幾年都是你在出錢供應,主事的熊廷弼又是你的老師。你空了寫信去告誡他們一下,國家現在仍然是入不敷出,邊境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勘界是很必要的,我大明的官去了建州也該享受。但不能像這個蕭伯芝這樣,跋扈得過份。”

萬曆這意思就是說寬甸跟他朱由棟聯繫如此緊密,不管朱由棟事先知不知道此事,其他人都會聯繫上他。就算此事朱由棟事先不知曉,那也該好好管教一下你的手下。對此朱由棟也不想辯解什麼,只能低頭應是。

“棟兒啊,你是不是在想,爲什麼這麼一點小事,爺爺要單獨的拿出來,鄭重其事的跟你講?”

“孫兒是有點疑惑,畢竟,遼東衛所與鄰近的蒙古、女真諸部勘界,那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下面的人有時候稍微鬧出格了一些,也不是沒有過啊。”

“哎……”長嘆了一口氣,萬曆揮揮手,自有小宦官把一疊奏章給捧了過來。

“你自己看看吧,蕭伯芝那個事情其實只是個由頭。”

朱由棟仔細的翻看這些奏章後,心裡樂得差點笑出聲來。

以建州女真此時的財力和地位,頂多也就收買幾個家裡比較差錢,而且仕途也比較灰暗的御史。這幾個御史對寬甸衛的彈劾,也就是那麼回事,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但是,這幾個御史開了頭後,大批的御史緊跟着開炮:他們的目標就不是蕭伯芝這樣的小角色了,而是對準了遼東總兵李成樑。

說什麼老李御下不嚴還算有理有據,說老李年事已高,所行多有昏聵之舉倒也算是空穴來風。但緊接着就是歷數李成樑多年來在遼東飛揚跋扈,無限擴張土地,私養家丁上萬人,加之此人在遼東坐鎮的時間實在是太長,威望極高不說,遼東的各方將領,幾乎都是他提拔起來的。更有御史在奏本里誅心的說,皇上要是還不撤換李成樑,乾脆直接冊封他爲遼東國王算求了。

這樣整個朝廷大多數御史集體上奏彈劾李成樑,絕對不是建州衛可以發動的。事實上按照努爾哈赤的本心,他自己都還想再猥瑣發育幾年呢。把老李這樣的熟人弄走?這絕不是他的本意。

按現在的話說便是:我本來只是往下水道扔個炮仗想聽個響,誰知道遇上沼氣爆炸,把整個下水道都掀翻了!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局面,一方面確實是李成樑在遼東的時間太長,威望太高。真的已經是一手遮天了。另一方面則是,遼東因爲現在是大明邊防最重的地方,每年過手的銀子多,軍功多。文臣們可是盯着這裡很久了:去了遼東,雖說那裡的氣候不太友好,但是一方面可以撈錢,一方面可以撈軍功。辛苦一兩年之後,這仕途就會進入快車道啊!

可是老李在遼東一手遮天,別說遼東巡撫這個職位時有時無了,就算是有遼東巡撫吧,在這個有爵位的實權總兵面前,巡撫還不是弱雞!整個遼東,無論軍民,都只認老帥。巡撫是什麼玩意兒?可以吃嗎?所以,文臣們想把老李搞下去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現在碰上這麼一個小事情,大家卻都無比重視的全情投入了進來。

“皇爺爺。”藉着慢慢翻閱奏章的時間,朱由棟在心裡認真的思考後,緩緩的開了口:“要說李帥有不臣之心,孫兒是絕對不信的。自古以來,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其登基之日,從未有人年齡超過六十歲,這不是沒有道理的。李帥今年都八十四歲了,還有幾年能活?這樣的年齡,怎麼可能還有造反的想法?”

“嗯……”萬曆點點頭:“棟兒你繼續說。”

“至於說李帥在遼東坐鎮時間很長,這個確實是實情。若是撤換李帥,短期內遼東可能多事。”

“是啊,這纔是爺爺感到舉棋不定的原因啊。”

站在朱由棟的立場,他對這個時候朝官們集體彈劾李成樑,其實是樂見其成的。

因爲李成樑不離開遼東,努爾哈赤絕對不會豎旗。事實上,在歷史本位面,李成樑於1608年從遼東總兵任上卸任,一直在北京賦閒到1615年去世。在這七年的時間裡努爾哈赤仍然沒有豎旗。一直到老李去世後的第二年,努爾哈赤才正式建國號大金。

因爲努爾哈赤很清楚:只要老李在,振臂一呼下,遼東就是鐵板一塊。對上這樣的鐵板,建州的勝算微乎其微。

而朱由棟呢,對他來說,如果這個位面只有他一個穿越者當然沒啥。你努爾哈赤猥瑣發育,我就不會埋頭種田麼?只怕我這個穿越者種田的速度比你快十倍都不止,時間越長,我的優勢越大。

可問題是,這個位面有七個穿越者啊。

南亞、中東、歐洲這會兒太遠且不去說,就說東亞和東南亞吧。日本的德川家康會在1616年去世,在那之後,日本國內再也無人能夠壓制那位竹千代。而泰國那位已經上位這麼多年了,馬上就要開始擴張,朱由棟如果不趁着這個時間差先把建州這個毒瘤給挖掉,等日本、泰國在大明周邊搞事情的時候,建州又蹦出來打一個薩爾滸?那真的就別玩了。

所以,必須逼迫建州提前豎旗造反!

而要實現這個目標,老李的去職是必須的。

但是呢,遼東李家和太孫的利益牽扯極深,朱由棟在這個事情上保持中立都是說不過去的,更不用說推一把了。所以在這個事情上,得講究技巧。

“所以啊,皇爺爺,李帥這個時候不能撤,雖說李帥年紀很大了,但孫兒看他的身體還是不錯,怎麼也能再撐個幾年……”

“唔~不對!棟兒,你剛纔說的話不對!”

“皇爺爺,孫兒哪裡說得不對?”

“你說李成樑還能再撐個幾年,幾年之後呢?”

“呃……”

“哈哈哈,看吧,你還是有思慮不周的時候。棟兒啊,你這麼一說,倒是提醒了爺爺。李成樑的年紀實在是太大了,就算他能活百歲吧,也不過就十幾年的事情。要是我們不趁着他還在的時候,抓緊時間培養新的遼東總兵,萬一哪天李成樑突然倒在任上,那纔是要出大問題!”

“皇爺爺,這時候撤了李帥,遼東可能會多事啊。”

“無妨,到底李成樑人還在嘛,實在不行又換回去就是了。再說了,因爲你的關係,爺爺的內庫這會兒存銀充足得很,就算是遼東有事,爺爺也有錢打仗!”

“呃……皇爺爺……”

“好了,就這樣吧,爺爺知道你和李家牽扯很深。你可以把這消息放出去,讓李成樑早點把遼東的一些事情首尾處理乾淨,免得到時候不好看。”

“是,孫兒曉得了。”

走出乾清宮,朱由棟仰天長嘆了一口氣:似乎,自己變得越來越卑鄙了?

心情低落的先去了慈寧宮給李太后請安,照例送上二十萬兩銀子。然後又到了慈慶宮。

看着又大了一歲,更加調皮搗蛋的朱由校。看着挺着一個大肚子,即將誕下朱由檢的劉姨娘。看着明顯不給自己好臉色,身體已經越來越空的朱常洛,朱由棟一點都沒有感受到家的溫暖。

說真的,朱常洛不待見他,他也越來越對這位生父不爽。若不是這裡還有他的母親和同母妹妹,他真的不想過來!

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去休去休,不如歸去!

第七二二章 大明造艦計劃第四九七章 鐵甲艦的戰鬥(二)第一零零章 我們的海賊王(二)第五七一章 除惡必須務盡第七三五章 子彈是公平的第六零二章 奧朗則布代位第三九三章 無敵朝陽羣衆第一六五章 山海關定方略(三)第四四二章 最好的投名狀第四七二章 晉商開始轉型第一三九章 是蹂躪非戰鬥第四五零章 歐洲恢復和平第七五四章 殷地安新史觀第六九四章 宗室也有血性第六三二章 文臣們的作用第五一六章 對奧全面戰爭第六一四章 莫臥兒的炮擊第四七五章 甘青遼湘建省第四十七章 打臉就要打痛(八)(加更)第三六三章 朱由棟的殺招第五六三章 李自成的方略第六三六章 帝國開始崩潰第一零三章 我們的海賊王(五)第六六一章 貴公子的改變第三四一章 海上決戰想定(一)第四六零章 人口的大遷徙第三八四章 無所謂的擔憂第七十四章 要走就走遠點第七六七章 大海戰的序幕第三五二章 登基年號選擇第二八六章 易普拉欣崛起(三)第四十五章 打臉就要打痛(六)第六五六章 鄭芝龍的奮戰第六二七章 知進退的少年第二一七章 對法戰前準備(二)第六七零章 大戰一觸即發第五二一章 朱家的男人們第七十四章 要走就走遠點第二十四章 泰西今夕何年(一)第五四一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六三五章 冷熱混雜戰鬥第五二一章 朱家的男人們第四二一章 易普拉欣野望第四零六章 幕府垂死掙扎第四四七章 海外州的發展(一)第四四一章 王在晉的決心(爲盟主逐日2005加更1/2)第七九八章 歐洲的商人們第一四八章 明日和平條約第七零一章 美洲即將爆發第四四零章 理學搖搖欲墜第七九九章 絞索緩緩拉緊第二章 爺爺你辛苦了第六二五章 阿格納的和談第四三二章 朱徽娟的婚事第三五五章 好大一堆殿下第九十四章 國家根基已朽(六)(收藏滿四千加更)第二七六章 方山的進士們第一四五章 先定規後開營第二五二章 山西的掌控者第五五八章 進化論的萌芽第五九四章 搭建地方機構第二二四章 土著不可小覷第六六七章 西班牙的優勢第一零零章 我們的海賊王(二)第三七七章 王與王的對話第六零一章 極低概率事件第一零七章 現在開始起航(二)第一五八章 這絕不是挑釁第六八四章 屹立的張巡寨第五零二章 軍備協調會議(二)第三十章 原始資本積累(五)第四零八章 朝鮮需要內附第二九二章 進擊的新人們第三六四章 衆狗聽令出征第二十八章 原始資本積累(三)第三八一章 爲何是分封制(二)第七六一章 大明作戰計劃第七二零章 重兵投放美洲第六二零章 這是赤色黎明第一四一章 所謂借殼上市第四二七章 三萬裡的返航第五六三章 李自成的方略第七三九章 美洲戰後安排第四一九章 民族文明根性第六章 礦稅很有意義第七七八章 大明皇帝板載第七四二章 歐洲經濟隱患第七五八章 魚餌已經放下第一六零章 太孫殿下出徵(一)第四十三章 打臉就要打痛(四)第三七八章 中南總督人選第六三二章 文臣們的作用第三三五章 日本的新策略(一)第七一一章 歐洲人撤退了第四章 坑子孫的太祖第二六一章 大阪的夏之陣(七)第四九五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十八章 狗屎般的財政(三)第一七三章 宿命的薩爾滸(三)
第七二二章 大明造艦計劃第四九七章 鐵甲艦的戰鬥(二)第一零零章 我們的海賊王(二)第五七一章 除惡必須務盡第七三五章 子彈是公平的第六零二章 奧朗則布代位第三九三章 無敵朝陽羣衆第一六五章 山海關定方略(三)第四四二章 最好的投名狀第四七二章 晉商開始轉型第一三九章 是蹂躪非戰鬥第四五零章 歐洲恢復和平第七五四章 殷地安新史觀第六九四章 宗室也有血性第六三二章 文臣們的作用第五一六章 對奧全面戰爭第六一四章 莫臥兒的炮擊第四七五章 甘青遼湘建省第四十七章 打臉就要打痛(八)(加更)第三六三章 朱由棟的殺招第五六三章 李自成的方略第六三六章 帝國開始崩潰第一零三章 我們的海賊王(五)第六六一章 貴公子的改變第三四一章 海上決戰想定(一)第四六零章 人口的大遷徙第三八四章 無所謂的擔憂第七十四章 要走就走遠點第七六七章 大海戰的序幕第三五二章 登基年號選擇第二八六章 易普拉欣崛起(三)第四十五章 打臉就要打痛(六)第六五六章 鄭芝龍的奮戰第六二七章 知進退的少年第二一七章 對法戰前準備(二)第六七零章 大戰一觸即發第五二一章 朱家的男人們第七十四章 要走就走遠點第二十四章 泰西今夕何年(一)第五四一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六三五章 冷熱混雜戰鬥第五二一章 朱家的男人們第四二一章 易普拉欣野望第四零六章 幕府垂死掙扎第四四七章 海外州的發展(一)第四四一章 王在晉的決心(爲盟主逐日2005加更1/2)第七九八章 歐洲的商人們第一四八章 明日和平條約第七零一章 美洲即將爆發第四四零章 理學搖搖欲墜第七九九章 絞索緩緩拉緊第二章 爺爺你辛苦了第六二五章 阿格納的和談第四三二章 朱徽娟的婚事第三五五章 好大一堆殿下第九十四章 國家根基已朽(六)(收藏滿四千加更)第二七六章 方山的進士們第一四五章 先定規後開營第二五二章 山西的掌控者第五五八章 進化論的萌芽第五九四章 搭建地方機構第二二四章 土著不可小覷第六六七章 西班牙的優勢第一零零章 我們的海賊王(二)第三七七章 王與王的對話第六零一章 極低概率事件第一零七章 現在開始起航(二)第一五八章 這絕不是挑釁第六八四章 屹立的張巡寨第五零二章 軍備協調會議(二)第三十章 原始資本積累(五)第四零八章 朝鮮需要內附第二九二章 進擊的新人們第三六四章 衆狗聽令出征第二十八章 原始資本積累(三)第三八一章 爲何是分封制(二)第七六一章 大明作戰計劃第七二零章 重兵投放美洲第六二零章 這是赤色黎明第一四一章 所謂借殼上市第四二七章 三萬裡的返航第五六三章 李自成的方略第七三九章 美洲戰後安排第四一九章 民族文明根性第六章 礦稅很有意義第七七八章 大明皇帝板載第七四二章 歐洲經濟隱患第七五八章 魚餌已經放下第一六零章 太孫殿下出徵(一)第四十三章 打臉就要打痛(四)第三七八章 中南總督人選第六三二章 文臣們的作用第三三五章 日本的新策略(一)第七一一章 歐洲人撤退了第四章 坑子孫的太祖第二六一章 大阪的夏之陣(七)第四九五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十八章 狗屎般的財政(三)第一七三章 宿命的薩爾滸(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