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糧食危機

導致中美在菲律賓問題上久拖不決的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即二零三八年春季,印度的全國性大饑荒。

根據前面的分析,中美爭奪的主要國家不是菲律賓,而是印度。

作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具有幾乎無限的“潛力”,不管是加入哪一方,都將徹底改變中美的戰略平衡。同樣重要的是,作爲受災最嚴重的國家,印度也是一箇中國與美國都難以揹負的負擔。

二零三七年夏季,恆河流域發生了千年一遇的洪災,洪水淹沒了數百座城鎮,奪走了成千上萬條性命。根據印度官方公佈的統計結果,這場洪災至少導致十八萬人喪生,近三億人淪爲難民。更嚴重的是,洪水沖毀了恆河流域百分之七十的農田,導致印度當年的秋糧收成銳減百分之五十五。

這意味着什麼?

作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能夠對生育不加以限制,關鍵就是擁有世界上最爲肥沃、也是最具有開墾價值的恆河平原。站在傳統農業的角度上,恆河平原的價值相當於中國全部農業用地!在這裡,有充足的光照與水資源,水稻一年能夠種三季。因爲河水從喜馬拉雅山帶來的淤泥厚達數公里,所以恆河平原非常肥沃,在不使用化肥的情況下,水稻產量能夠達到最大值的八成左右。如果全部種植中國培育的高產雜交水稻,且沒有自然災害,恆河平原能夠養活十億人。

要知道,在二零三四年之前,中國生產的糧食也就只能養活十億人。

可以說,恆河平原養育了整個印度。

顯然,當恆河平原的糧食產量在一個季度降低百分之五十五的情況下,印度不鬧糧食危機纔是怪事。

根據印度政府在年底公佈的數據,印度在二零三八年的糧食缺口將達到兩億噸。

毫無疑問,這遠遠超過了中國、或者美國的援助能力。

事實上,情況更加糟糕。

二零三八年初,印度北部地區遭遇了非常罕見的暴風雪,新德里在二十四小時之內的積雪厚度達到了一百八十毫米。

這場暴風雪,奪走了近十萬人的性命。

更嚴重的是,極端的低溫氣候,導致印度北部地區的農業生產遭受重創,幾乎所有農田都絕收。

可以說,兩億噸的缺口只是一個開始。

如果再次遭遇大範圍自然災害,印度在二零三八年的糧食缺口在三億到四億噸之間。

這就意味着,即便按照正常成年人一天活動所必須的最低限度的熱量計算,也有將近七億人在這一年內別想獲得一顆大米。更重要的是,中國與美國在二零三八年度的對外援助總兩隻有兩億多噸,把另外四個國家算上,也不到三億噸。因此就算全世界把富裕的糧食全部拿出來,也無法堵上印度的糧食缺口。

可以說,印度就是一個巨大的無底洞。

在有足夠的能力補上這個無底洞之前,中國與美國都非常清楚,誰在這個時候去搭上印度,誰就會被印度拖垮。

問題是,迴避不等於解決了問題。

二零三八年二月,印度在全球氣候事務組織發起緊急會議,向其他十四個成員國提出緊急援助請求。

當時,印度總理幾乎聲淚俱下,懇請其他國家幫助印度渡過難關。

在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印度總理在抽泣中提到,印度不需要足額援助,只是希望其他國家領導人爲印度的孩子考慮,爲印度提供援助,到印度開設兒童救助院,幫助印度的下一代渡過難關。

問題是,即便只針對未成年人,援助份額也足夠巨大。

要知道,印度在二零三四年有十七億人,保守估計到二零三八年初,人口總量也在十四億左右,其中十六歲以下的未成年人佔到了百分之三十八,也就是大約五億三千萬。如果哪個國家開口答應爲印度提供援助,等於養活五億三千萬張只吃飯、不勞作的嘴,相當於要在二零三八年拿出大約一億五千萬噸糧食。

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以當時的情況,別說一億五千萬噸糧食,即便是一千五百萬噸也很困難。

要知道,印度當局在二零三七年就向中國發出請求,希望在二零三八年援助一千五百萬噸糧食,而中國全體代表大會在經過十多次審議與爭論之後,最終只批准了一百五十萬噸的援助配額,而且明確要求把這些糧食分配給孤兒。

在印度再次發出請求的時候,中國剩下的配額只有一百五十萬噸了,而美國早就用光了全部援助配額,另外四個國家剩下的援助配額總量也不到兩百萬噸,而非組織成員國也只有大概一百多萬噸的援助能力。

經過持續一週的緊張討論,全球氣候事務組織最終決定援助印度一千萬噸糧食。

問題是,如何分配這一千萬噸援助配額,成爲了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當時,美國主張按照年度對外援助總量來分攤援助配額,即中國承擔五百萬噸,美國與另外四個國家各承擔二百五十萬噸。中國明確反對這個分配方式,因爲中國已經在援助他國的行動中做出了最大的貢獻,還嚴格限制了本國的糧食消耗,而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根本沒有對糧食消費進行有效管制,存在嚴重的浪費現象,卻要求已經勒緊褲腰帶的中國人繼續節省口糧,明顯說不過去,因此中國最多隻能承擔與美國同等的援助配額。當時,中國代表還明確提出,不管美國提供多少援助配合,中國都將提供同樣多的援助,如果美國自己都不能辦到,就別來要求中國做着做那。

這下,美國成了衆矢之的。

當然,歐盟也沒好到哪裡去。

在激烈的辯論中,組織裡的幾個非西方國家都把美國、歐盟、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存在的嚴重浪費現象當成主要問題,要求西方發達國家進行嚴厲的糧食管制,減少浪費。

只是,這個世界上合理而不合法的事情太多了。

鬧到最後,美國不得不做出讓步,而最終得出的結論是,中國、美國與四個糧食輸出國各承擔三百萬噸的援助配額,組織其他成員國則從受援助配額中擠出一百萬噸,成立聯合人道主義救助機構,在印度開設一千二百座孤兒救濟院,重點救助孤兒,以及因自然災害殘廢的兒童。

問題是,這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印度的糧食問題。

事實上,在操作層面上也存在問題,比如根本無法鑑別接受救濟的是否是孤兒。更嚴重的是,爲了得到救濟,一些印度家長甚至採取了極端手段,比如讓子女變成殘疾人,或者是拋棄子女。

更要命的是,一千萬噸救濟糧在不到三個月內就耗光了。

到了五月份,印度再次向全球氣候事務組織求援,希望能夠提供更多的糧食。

這個時候,印度國內的糧食危機已經變成了人道主義危機。

雖然印度人的忍耐力非常驚人,但是在誰也填不飽肚皮的情況下,或者說在每一個人都面臨着死亡威脅的時候,再強的忍耐力都沒有用。更重要的是,並非所有印度人都存在吃不飽的問題,比如印度的政府官員、軍事人員、大企業家等等,都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他們有足夠的糧食填飽肚皮,而真正在忍飢挨餓的只有平民,特別是生活在貧民窟裡的社會最底層的貧民。

當時,印度各地、特別是人口集中的大城市都爆發了動亂。

在一些地區,印度當局甚至不得不派遣軍隊守衛糧倉,用軍隊押送糧食。

只是,這仍然阻止不了那些飢餓的平民。

五月三日,一支負責押送糧食的印度軍隊就在新德里附近向哄搶糧食的平民開火,造成數千人傷亡。

因爲糧食危機,還導致數億印度人淪爲難民。

根據巴基斯坦官方消息,到二零三八年五月份,涌入巴基斯坦境內的印度難民就超過了一千三百萬。因爲無法爲難民提供基本生存保障,所以巴基斯坦當局不得不驅逐了大約八百萬難民,只有大約五百萬信仰伊斯蘭教的難民獲准留下來。當時,巴基斯坦已經全面加強了邊境巡邏,而且巴基斯坦議會通過了一項決議:在印巴邊境線上設置隔離帶,准許邊境守備部隊向越境難民開火。

可以說,巴基斯坦也是不得已而爲之。

要知道,印度有一億八千萬伊斯蘭教徒,相當於巴基斯坦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如果這些人全部涌入巴基斯坦,絕對是一場災難。

除了巴基斯坦,與印度接壤的國家都採取了類似的政策。

即便是不接壤的國家,也嚴厲禁止印度難民入境。

當時,斯里蘭卡海軍就封鎖了保克海峽與馬納爾灣,海軍巡邏艦被授權向任何爲經許可進入斯里蘭卡領海的船隻開火。

爲了擋住印度難民,緬甸軍方甚至出動戰鬥機轟炸了進入境內的難民隊伍。

在吃飯成爲普遍問題的情況下,任何國家都會把印度巨大的人口當成洪水猛獸,誰也不願意爲了印度而犧牲自己。

問題是,誰也不能否認十多億人的能量。

與印度的災難相比,菲律賓的那點事情就算不了什麼了。

第170章 崩潰第86章 戰術偵察第30章 周旋第97章 戰前會議第88章 進退維谷第5章 鐵娘子第51章 中東轉折點第60章 陌生的戰場第112章 和平第50章 重創第54章 生於憂患第26章 轉折點第71章 拼盡全力第29章 爲下一場戰爭第142章 防空火網第55章 墳墓第54章 反擊第74章 迴歸第92章 怎麼打第186章 拼命的動力第50章 沉默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104章 猛然覺悟第11章 打擊利器第60章 艦隊北上第284章 轉變第13章 周密計劃第72章 炮擊第84章 戰略平衡第4章 艦隊出港第34章 炮戰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第7章 實幹階段第87章 人挪活第265章 末日計劃第81章 屏障第82章 理論突破第9章 進軍神速第67章 後勤大總管第240章 涉險過關第25章 第一個轉折點第73章 餘波六十五章 過分自信第18章 畫蛇添足第1章 收假第52章 統一意見第97章 戰略分歧第44章 加速追擊第49章 第二戰場第100章 恐懼第68章 搶任務第83章 空中遭遇第39章 積極備戰第42章 第五代第17章 打與不打第111章 臨機應變第198章 暫定十月十五第34章 空軍出擊第1章 極限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79章 撲火第97章 針鋒相對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146章 時間窗口第323章 基因裡的秘密第66章 真假英雄第214章 小國的立場第46章 海軍新銳第63章 誤打誤撞第83章 一錯再錯第19章 核戰爭第46章 不確定因素第111章 臨機應變第50章 關鍵技術第149章 海蛇的毒牙第310章 政治矛盾第232章 晚打不如早打第19章 伏擊第191章 艦隊出動第69章 惡仗第71章 打撈沉船第60章 海蛇之吻第8章 高歌猛進第259章 遺贈第89章 虛與委蛇第135章 全局第195章 關鍵電報第86章 戰術偵察第80章 另尋出路第57章 爭論第74章 交易第164章 全力反撲第129章 積極外交第209章 裝甲會戰第3章 演習第226章 戰略進攻第26章 逐步推進第70章 後果第106章 利益決定一切第16章 陰差陽錯
第170章 崩潰第86章 戰術偵察第30章 周旋第97章 戰前會議第88章 進退維谷第5章 鐵娘子第51章 中東轉折點第60章 陌生的戰場第112章 和平第50章 重創第54章 生於憂患第26章 轉折點第71章 拼盡全力第29章 爲下一場戰爭第142章 防空火網第55章 墳墓第54章 反擊第74章 迴歸第92章 怎麼打第186章 拼命的動力第50章 沉默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104章 猛然覺悟第11章 打擊利器第60章 艦隊北上第284章 轉變第13章 周密計劃第72章 炮擊第84章 戰略平衡第4章 艦隊出港第34章 炮戰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第7章 實幹階段第87章 人挪活第265章 末日計劃第81章 屏障第82章 理論突破第9章 進軍神速第67章 後勤大總管第240章 涉險過關第25章 第一個轉折點第73章 餘波六十五章 過分自信第18章 畫蛇添足第1章 收假第52章 統一意見第97章 戰略分歧第44章 加速追擊第49章 第二戰場第100章 恐懼第68章 搶任務第83章 空中遭遇第39章 積極備戰第42章 第五代第17章 打與不打第111章 臨機應變第198章 暫定十月十五第34章 空軍出擊第1章 極限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79章 撲火第97章 針鋒相對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146章 時間窗口第323章 基因裡的秘密第66章 真假英雄第214章 小國的立場第46章 海軍新銳第63章 誤打誤撞第83章 一錯再錯第19章 核戰爭第46章 不確定因素第111章 臨機應變第50章 關鍵技術第149章 海蛇的毒牙第310章 政治矛盾第232章 晚打不如早打第19章 伏擊第191章 艦隊出動第69章 惡仗第71章 打撈沉船第60章 海蛇之吻第8章 高歌猛進第259章 遺贈第89章 虛與委蛇第135章 全局第195章 關鍵電報第86章 戰術偵察第80章 另尋出路第57章 爭論第74章 交易第164章 全力反撲第129章 積極外交第209章 裝甲會戰第3章 演習第226章 戰略進攻第26章 逐步推進第70章 後果第106章 利益決定一切第16章 陰差陽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