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戰術偵察

二十九日上午,只發生了一場小規模戰鬥,由-31對陣F-15J。

因爲-31執行的是偵察任務,而F-15J在最大升限與最大速度上又差得太大,所以雙方均沒有損失戰鬥機。

與其說是空戰,不如說是防空截擊作戰。

早在二十世紀九零年代,前蘇聯解體之後,隨着中俄關系改善,俄羅斯就向中國大力推銷過-31,只是當時中國空軍沒有看起這種完全用來對付戰略轟炸機的重型截擊機,而是選擇了性能更加均衡的S-27。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中國空軍的選擇沒有錯。

雖然-31用有出色的高空高速性能,是世界上性能最出色的防空截擊機,但是在國家安全形勢得到改善後,中國空軍最需要的不是笨重的截擊機,而是能夠與周邊國家數量衆多的第三代戰鬥機抗衡的制空戰鬥機,而且是一種航程與改進餘地都足夠大,能夠執行多種作戰任務的戰鬥機。

顯然,S-27纔是理想選擇。

只是,也不能因此把-31說得一無是處。

第二次朝鮮戰爭中,緊急採購的幾架-31用行動證明了自身價值,不但擊落了一架聯軍的預警機,還在接下來的戰鬥中,迫使聯軍把預警機部署區域往後撤了上百公里,爲志願軍打開了局面。

戰爭結束後,中國空軍用返購的方式得到了這幾架-31。

當時,空軍希望通過掌握-31的技術,開發出一種高空高速截擊機,專門用來對付敵人的戰略飛機。

這個想法很好,可是很難實現。

原因很簡單,就算中國空軍認識到了高空高速截擊機在現代制空作戰中的重要性,也不可能大量裝備。更重要的是,這種性能單一的重型戰鬥機很難獲得打開國際市場,因此中國空軍得承擔全部研製經費。爲了幾十架、最多上百架戰鬥機投入鉅額研製經費,而且很多工作得從頭做起,顯然不大划算。

緊接着,中俄的軍事合作全面展開。

利用這個機會,中國空軍不但從俄羅斯採購了十二架-31,還以合作的方式與俄羅斯共同改進-31。

名爲改進,實際上是藉此機會獲取關鍵技術。

可以說,就算中國空軍暫時放棄了發展高空高速截擊機的想法,在未來某個時候,也不見得會上馬類似項目。

當然,隨着技術進步,未來的高空高速截擊機也許就是空天飛機了。

只是,中國在相關領域幾乎沒有技術積累,需要俄羅斯的關鍵技術,也就有理由爲共同開發投資。

當時,十二架-31全部裝備空軍的戰術實驗部隊,用來探索高空截擊戰術。

至於從朝鮮獲得的四架-31,在此之前就移交給了沈飛與成飛,被航空工程師拆成了零件。

現在,這些戰鬥機派上了用場。

-31不但是性能出色的高空高速截擊機,憑藉其超羣的飛行高度與速度,特別是超音速巡航能力,也是一種理想的戰術偵察機。

事實上,-31並不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

依靠巨大的機內載油量,-31能在打開發動機加力燃燒室的情況下,以兩馬赫的速度飛行兩千公里。

這個能力,連F-22都比不上。

如果以二點七五馬赫的速度衝刺,-31能夠持續飛行十五分鐘,足以橫跨戰場。

更重要的是,其超過二萬七千五百米的最大巡航飛行高度,足以讓所有防空戰鬥機望空興嘆。如果遭到防空戰鬥機攔截,-31甚至能在短時間內爬升到三萬米的超高空,以三馬赫的速度揚長而去。

面對這樣的偵察機,別說防空戰鬥機,連絕大多數防空導彈也望塵莫及。

拿“愛國者3”來說,即便在攔截戰鬥機的時候,最大理論射高達到四十公里,射程更是在一百二十公里以上,可是在實戰中,受戰場情況限制,對戰鬥機的攔截斜距很難超過四十公里。

執行偵察任務的時候,-31不用飛到目標上空,從目標附近掠過就行了。

在攔截-31的時候,日本空中自衛隊的F-15J提前爬升到兩萬米高空,而且以全速衝刺,都沒能夠到偵察機。即便追了上去,F-15J也很難進行攔截,因爲配備的兩種對空導彈的最大作戰高度都沒達到二萬五千米。

用戰鬥機上的機關炮攔截以接近三馬赫速度飛行的偵察機,幾乎是癡人說夢。

這場空戰,再次證明了-31的戰術價值。

此後,十二架-31輪番上陣,每隔兩個小時就有一架飛臨沖繩,用安裝在機首整流罩裡的高分辨率照相機拍下嘉手納空軍基地的照片,然後用衛星數據鏈發送給後方,供指揮人員判斷敵情。

直到戰爭結束,-31的偵察行動才終止。

在此期間,日本空中自衛隊想盡辦法攔截這些討厭的偵察機,可是均沒取得戰果。

整個戰爭期間,只有一架-31因爲機械故障在東海墜毀,還有四架因爲零備件告罄而停飛。

雖然可靠性並不高,但是-31爲中**隊提供了最爲可靠的戰術情報。

這些情報,成爲了取勝的關鍵因素。

在二十九日夜間的戰鬥中,-31提供的戰術情報就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雖然當時二部也全力以赴,力所能及的蒐集日本軍事力量的部署與活動信息,但是諜報人員不是萬能的,而且諜報人員得在安全的情況下發出情報,往往會耽擱很多時間,從而錯過交戰時機。

至於偵察衛星,因爲數量有限,還得經過情報機構處理,提供的戰術情報也不夠及時。

在絕大部分時候,偵察衛星提供的是戰略情報,而不是戰術情報。

此外,負責蒐集戰術情報的還有前進部署的潛艇,只是潛艇監視的主要目標是艦隊,而不是空軍基地裡的戰鬥機。

從某種意義上講,戰術偵察機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其他偵察力量,只能起到輔助作用,比如伴隨東海艦隊活動的戰略電子偵察機,只能蒐集敵方的通信情報,如果敵方機羣保持無線電靜默,全程由預警機提供引導,就很難被探測到。

戰術偵察機如此重要,日本空中自衛隊自然不會忽略。

在日本空中自衛隊中,也有戰術偵察機,只是遠遠比不上-31。

二十九日傍晚,日本空中自衛隊的RF-4對東海艦隊進行了第一次戰術偵察,以確定艦隊所在海域與大致航向。

只是,這架偵察機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在飛到東海艦隊上空之前,日本偵察機就遭到了J-11的攔截。雖然在被擊落前,偵察機及時發回了偵察情報,確認東海艦隊仍然在釣魚島西北海域,但是偵察機上的兩名飛行員均沒能及時跳傘逃生。

這場防空截擊作戰,在戰術上沒有什麼特點可言。

與-31相比,RF-4不但速度更慢,最大飛行高度也很低,沒有超出J-11的攔截範圍。

對日本飛行員來說,執行偵察任務,等於自尋死路。

戰爭期間,所有日本空中自衛隊的偵察機飛行員在登機出發前留下的遺囑,幾乎無一例外的都發揮了“積極”作用。

可以說,這是日本空中自衛隊的一塊短板。

雖然依靠其他手段,特別是美國提供的幫助,日本能夠獲得足夠多的戰略情報,甚至能夠掌握中國空軍的調動與部署情況,但是戰略情報的戰術價值非常有限,特別是在支持戰術行動時,無法取代戰術情報。

比如說,要想掌握東海艦隊的行蹤,戰略情報就遠遠不夠。

日本空中自衛隊不是不知道這個問題,而是沒有下力氣解決。

RF-4是在F-4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屬於第二代戰鬥機,性能遠遠比不上第三代戰鬥機,更別說與第四代戰鬥機相提並論了。這種飛機,在日本空中自衛隊服役了四十年,早已落後。雖然日本空中自衛隊已經決定用F-15J改裝的偵察機取代RF-4,但是在F-22挑起大梁之前,F-15J仍然是空中自衛隊的主力戰鬥機,因此RF-4還得服役到F-22J大規模列裝之前。

事實上,即便是F-15J改裝的偵察機也不太先進。

真正的解決辦法,還是把F-22改裝成戰術偵察機。只是F-22的數量很少,連制空作戰都滿足不了,哪有改裝成偵察機的多餘呢?

只是,日本飛行員自殺式的戰術偵察行動,確實收到了成效,至少爲執行攻擊任務的戰鬥機提供了至關重要的前期情報。

從戰術上講,只有確定了東海艦隊的活動區域,才能發起攻擊。

入夜後,RF-4再次出擊,對東海艦隊進行第二次戰術偵察。

這次,日本偵察機的命運更加悲慘,不但被及時趕到的防空戰鬥機擊落,甚至還沒能發現東海艦隊!

夜間九點左右,日本空中自衛隊的偵察機進行了第三次,也是發起攻擊之前的最後一次戰術偵察。

結果一樣,RF-4進入東海上空後就被KJ-2000發現,隨即遭到前出的J-20攔截。

此時,離RF-4的第一次偵察行動已經過去了三個小時。

日本空中自衛隊只能確定東海艦隊還在釣魚島西北海域活動,但是無法肯定東海艦隊是否改變了航向。

這個時候,荒川太郎猶豫了。

不管怎麼說,三個小時,足夠艦隊航行八十多海里,離開戰術機羣的攻擊範圍。沒有足夠準確的戰術情報,出動再多的戰鬥機都沒用。

問題是,拖下去能解決問題嗎?

也就在這個時候,發生的一件事情促使荒川太郎做出發起攻擊的決定。

第72章 對峙第171章 大規模投降第139章 豪爽軍人第37章 刺刀見紅第79章 另闢蹊徑第62章 戰略意第61章 動力革命第20章 剋制第292章 量子理論第34章 炮戰第70章 重擊落空第105章 完美伏擊第31章 接觸第41章 求生第33章 引流疏導第154章 特種戰鬥第33章 孤注一擲第15章 全面展開第156章 量力而行第317章 文明的上帝第98章 大規模佯攻第82章 戰火再起第237章 最後的反擊第197章 僅此一回第51章 時間點第6章 軍事化第12章 絕命之行第60章 精銳之師第52章 預料成真第7章 關聯性第7章 機關算盡第15章 全面展開第17章 新的選擇第73章 外交戰果第49章 拋開幻想第73章 關鍵裝備第76章 作戰策劃第87章 人挪活第7章 機關算盡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87章 最後的機會第3章 大難不死第94章 技術軍官第193章 單刀直入第210章 甕中之鱉第277章 小心爲上第91章 勇敢的代價第118章 軟磨硬泡第126章 內訌第80章 另尋出路第58章 海航突擊第209章 裝甲會戰第37章 遠洋護衛第38章 戰前會議第16章 陰差陽錯第77章 誘餌第268章 光速第94章 J-20突擊第18章 畫蛇添足第12章 漸行漸遠第47章 金蟬脫殼第66章 真假英雄第71章 新理論第267章 文明的飛躍第18章 左右逢源第220章 布里斯班第193章 單刀直入第26章 逐步推進第44章 艦炮怒吼第84章 轟炸機登場第76章 水下力量第82章 歐盟的機會第53章 巧合第60章 精銳之師第76章 水下力量第146章 最後的錯誤第42章 分兵合進第224章 內耗第26章 戰略空運第43章 薄弱環節第45章 深海猛龍第237章 攻堅戰第59章 空戰新面貌第198章 追趕第28章 直升機空戰第112章 和平第26章 戰略空運第77章 針鋒相對第2章 利益交換第87章 地區軍備競賽第58章 功虧一簣第78章 廣泛動員第6章 點火第6章 第一步第183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48章 戰爭準備第38章 合作愉快第21章 慘敗第13章 分外事第129章 準備進攻
第72章 對峙第171章 大規模投降第139章 豪爽軍人第37章 刺刀見紅第79章 另闢蹊徑第62章 戰略意第61章 動力革命第20章 剋制第292章 量子理論第34章 炮戰第70章 重擊落空第105章 完美伏擊第31章 接觸第41章 求生第33章 引流疏導第154章 特種戰鬥第33章 孤注一擲第15章 全面展開第156章 量力而行第317章 文明的上帝第98章 大規模佯攻第82章 戰火再起第237章 最後的反擊第197章 僅此一回第51章 時間點第6章 軍事化第12章 絕命之行第60章 精銳之師第52章 預料成真第7章 關聯性第7章 機關算盡第15章 全面展開第17章 新的選擇第73章 外交戰果第49章 拋開幻想第73章 關鍵裝備第76章 作戰策劃第87章 人挪活第7章 機關算盡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87章 最後的機會第3章 大難不死第94章 技術軍官第193章 單刀直入第210章 甕中之鱉第277章 小心爲上第91章 勇敢的代價第118章 軟磨硬泡第126章 內訌第80章 另尋出路第58章 海航突擊第209章 裝甲會戰第37章 遠洋護衛第38章 戰前會議第16章 陰差陽錯第77章 誘餌第268章 光速第94章 J-20突擊第18章 畫蛇添足第12章 漸行漸遠第47章 金蟬脫殼第66章 真假英雄第71章 新理論第267章 文明的飛躍第18章 左右逢源第220章 布里斯班第193章 單刀直入第26章 逐步推進第44章 艦炮怒吼第84章 轟炸機登場第76章 水下力量第82章 歐盟的機會第53章 巧合第60章 精銳之師第76章 水下力量第146章 最後的錯誤第42章 分兵合進第224章 內耗第26章 戰略空運第43章 薄弱環節第45章 深海猛龍第237章 攻堅戰第59章 空戰新面貌第198章 追趕第28章 直升機空戰第112章 和平第26章 戰略空運第77章 針鋒相對第2章 利益交換第87章 地區軍備競賽第58章 功虧一簣第78章 廣泛動員第6章 點火第6章 第一步第183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48章 戰爭準備第38章 合作愉快第21章 慘敗第13章 分外事第129章 準備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