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唯一方案

這份文件不是在預測災難,而是提出如何化解災難。

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阻止全球氣溫急劇升高,導致北極冰蓋融化,從而使環繞全球的洋流系統消失。也就是說,重點不是讓全球降溫,而是如何在今後兩年之內,阻止北極冰蓋消融。

相對而言,這麼做更加簡單。

也許,這麼做無法徹底消除自然災害,比如北非的撒哈拉沙漠、中亞地區、印度半島南部地區、墨西哥高原、美國中西部地區會出現嚴重乾旱,導致當地的生態系統遭到毀滅‘性’破壞,但是卻能阻止災難蔓延,從根本上保證維持地球生物圈正常運轉的關鍵因素,即洋流系統保持正常。

要知道,洋流不但決定了海洋環境,也決定了陸地環境。

比如,在同一緯度上,挪威與俄羅斯的北部地區的平均氣溫比加拿大的哈德孫灣與美國的阿拉斯加高几度,主要就是北大西洋暖流送去了熱量。又比如,西南非洲的納米比亞緊鄰大西洋,卻是世界上最乾旱的地方,主要就是大西洋洋流在該地造成了局部高壓,導致積雨雲層無法到達。再比如,中國東北地區與日本要比美國同緯度地區暖和得多,與流經的黑‘潮’不無關係。

如果洋流消失,地球生態圈必然改頭換貌。

事實上,環繞地球的洋流,正是最重要的熱量輸送通道,即把赤道附近的熱量輸送到兩極地區。洋流的運動,直接影響了氣候環境,比如大氣層中的水蒸氣輸送通道,而降雨又是維持各個生態圈的主要支柱。

科學家對小冰河期的預測,正是基於洋流消失得出的結論。

那麼,如何才能確保洋流不消失呢?

辦法只有一個,即阻止北極冰蓋融化,避免大量冰水注入北大西洋。

爲了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給北半球、準確的說是北極地區與北大西洋降溫,確保在冬季到來的時候,北極冰蓋的規模達到往年的正常水平,甚至得超過正常水平,凍結更多的低溫海水。

按照科學家估算,冰蓋的總容量必須比二零三四年冬季多出百分之十五,才能確保在二零三六年夏季,北極冰蓋不會完全融化。

顯然,僅靠人類的力量,根本辦不到。

說得直接一些,就算有足夠多的製冷設備,而且把所有電力都用於製冷,也不可能使北極地區正常結冰。

當然,這是一個非常荒謬的假設。

人類獲得的能源,不是創造出來的,而是轉變獲得的,比如電能都是由其他能量轉變而來的。在地球的這個封閉系統中,人類所做的一切,只是把一處的能量轉移到另外一處,或者轉變成其他形式。也就是說,就算人類有能力凍結北極地區,也會向其他地區釋放同等規模的能量,同樣會導致全球升溫。

針對這個問題,科學家提出了真正的解決辦法:減少地球獲得的能量。

地球上的所有能量,都來自太陽,因此就得阻止太陽向地球輸送能量,也就是阻止太陽光到達地球。準確的說,是把到達地球的太陽光反‘射’回去,降低地球吸收的光能總量,從而降低氣溫。

這就等於爲地球裹上一層“隔熱外衣”。

顯然,人類的能力根本辦不到。科學家提到的辦法相對簡單得多:利用人力引發地球的自然力量來達到目的。

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引發一次超大規模的火山噴發。

爲了儘可能降低火山噴發對全球生態環境的影響,應該儘可能的在靠近北極、最好是在北大西洋上進行。

顯然,冰島是最理想的選擇。

冰島本身就是一座火山島,有數十座活火山。準確的說,冰島本身就在一座巨大的火山口上。如果能夠在冰島引發一場大規模的火山噴發,釋放到大氣層中微塵就能阻擋百分之七十的太陽光,反‘射’其中百分之四十的太陽光,使北半球的光輻‘射’熱量降低百分之三十,讓北半球的氣溫降低三到五攝氏度。

僅此一點,就能確保北極地區在冬季正常結冰。

當然,如何引發火山噴發,科學家也提出了建議,即在冰島下面埋放一千枚當量爲一百萬噸級的氫彈,在同一時間引爆這些氫彈,就能炸開火山口,由熔岩噴發,把整個冰島送入平流層。

毫無疑問,這在人類的能力範圍之內。

在這裡,科學家提到了一個關鍵因素:時間。

最遲在二零三六年一月上旬,就得采取行動,不然在接下來四個月之內,北極地區不可能完全冰凍。到了夏季,即便有微塵遮擋太陽光,北極地區的溫度也將上升到冰點以上,海面就無法凍結。

爲了確保北極地區凍結,在火山噴發之後,還要人爲向北冰洋拋灑凝凍劑。

要知道,按照北極冰蓋的消融速度,在冬季到來之前,北極冰蓋很有可能完全消失,也就無法像正常年份那樣在冬季凍結。

只是,這麼做的話,後果也非常嚴重。

原因很簡單,火山噴發的微塵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才能自然沉降,而在此期間,北半球都不可能得到充足的陽光。暫且不說北半球的植被會受到多大的破壞,僅僅是持續的降溫就能造成嚴重的自然災害。

如果北極冰蓋持續擴張,全球海平面就會降低,意味着將提前進入小冰河期。

爲此,在火山噴發後的第二年,也就是二零三七年,必須設法清除大氣層中的微塵,避免持續降溫。按照科學家預測,最遲到二零三八年夏季,必須完成這一項艱鉅工程,不然前面作對所有努力都將白費。

說得直接一些,如果到了二零三八年夏季,氣溫仍然沒有升高,北極冰蓋的容量將在二零三九年夏季超過極限,並且在融化之後注入北大西洋,導致全球洋流消失,後果比什麼都不做還要嚴重。

那麼,人類有能力在一年半的時間內完成這項極爲艱鉅的工程嗎?

對此,科學家也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行動方案,即製造大量高空氣球與能夠到達平流層的飛機,用靜電吸附的方式,清除掉平流層裡的微塵。此外,還可以通過向平流層投‘射’有助於降雨的化學物質,通過降雨的方式消除微塵。如果有必要,甚至可以向近地軌道發‘射’一些巨型光線反‘射’膜,以光壓的方式讓平流層裡的微塵進入對流層,然後通過對流層的降雨回到地面。

雖然這些辦法都可行,但是工程量絕對驚人。

如果採用靜電吸附方式,至少需要製造一千萬只大型氣球、或者是二十萬架飛行速度爲每小時八百公里的大型飛機,纔有望在一年半的時間內,把平流層裡的微塵含量降低到不對氣溫產生影響的程度。

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這都是一項無法完成的工程。

要知道,即便在全面戰爭狀態下,中國、美國、俄羅斯與歐盟在一年之內最多隻能生產十萬架飛機,而且都是普通飛機。如果按照科學家提出的標準,製造能夠在平流層內長期飛行的大型飛機,產量至少降低五分之四。

更重要的是,這肯定會打‘亂’所有國家的經濟秩序。

在沒有確鑿的證據,即證明科學家的災難預測之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政治家會採取如此瘋狂的行動。

這樣一來,證明科學家的災難預測,成爲重中之重。

當然,對牧浩洋來說,這不是什麼問題,因爲他根本就不懷疑科學家的災難預測,騰耀輝與黎平寇也沒有懷疑。

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有沒有比這更好的替代方案?

答案是否定的,這已經是科學家能夠想到的最簡單、最直接、代價最小、最有可能實現的方案了。

雖然有一些科學家提出了備用方案,但是基本上沒有可行‘性’,或者無法及時實現。

比如,幾名核能科學家就提出,製造足夠多的可控聚變核反應堆與製冷設備,以人爲的方式使北冰洋凍結。因爲可控聚變核電站利用的是原子能,而且製冷設備產生的熱能將通過深層海水進入北大西洋,等於增強了北大西洋暖流,所以有可能降低災害風險,達到阻止北極冰蓋融化。問題是,可控核聚變技術剛剛起步,商業應用也處於測試階段,根本沒有可能在一年之內製造出足夠多的反應堆。

又比如,還有幾名宇航科學家提出,在北半球上空部署陽光反‘射’膜,遮擋住大約百分之三十的陽光,就能保住北極冰蓋。問題是,這項工程的難度更大,而且要到二零三七年六月底才能向近地軌道發‘射’航天器。

顯然,文件中提到的辦法,是唯一選擇。

問題是,這絕非中國能夠辦到的。別的不說,冰島是一個國家,有一百多萬人口,如何安置這些人,將是該項目的最大問題。中國無法單獨解決這個問題,必須獲得美國與歐盟的支持。

騰耀輝回來的時候,牧浩洋也看完了。

顯然,騰耀輝沒有上廁所,而是給了牧浩洋單獨思考的時間。

“怎麼樣?”

牧浩洋合上文件,長出口氣後,說道:“如果該方案可行的話,我得首先搞清楚核武庫的情況。”

“這麼說,你也認爲這是唯一的解決方案?”

牧浩洋點了點頭,沒有多說什麼。

“行,我給你安排專機。搞清楚核武庫的狀況後,你直接去上海。不用急着向美國軍方代表攤牌,但是得主動提出來。”

“還有別的吩咐嗎?”

騰耀輝搖了搖頭,說道:“不管怎麼樣,年底必須說服美國。”

牧浩洋勉強笑了笑,能夠說服美國的不是他,而是那些正在做實事的科學家。

第88章 最後關頭第207章 黔驢技窮第20章 混戰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242章 第一宇宙條約第7章 突然襲擊第217章 乘勝追擊第1章 扶桑的自救第9章 進軍神速第26章 理由第70章 內部矛盾第217章 乘勝追擊第58章 邁向戰爭第228章 導火索第176章 硬碰硬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67章 外行看熱鬧第89章 一枚導彈第296章 能量假說第18章 坦克戰第14章 戰爭前奏第63章 毀滅第277章 小心爲上第35章 軍事政變第14章 拉力賽第32章 針鋒相對第320章 宗教干預第174章 反擊第72章 新崗位第243章 狂妄自大第48章 全身而退第103章 戰場外的問題第116章 幸運之神第46章 預料之外第78章 兩強標準第58章 戰爭餘燼第66章 分工合作第18章 猛然覺醒第12章 措手不及第52章 空中力量第55章 積極外交第185章 關鍵事件第7章 直覺第46章 海軍新銳第94章 J-20突擊第35章 孤注一擲第46章 全速北上第211章 宣傳榜樣第1章 千錘百煉第76章 新機會第90章 突發奇想第64章 孤注一擲第46章 決策點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17章 經貿競爭第99章 妥協第158章 二虎相爭第12章 封鎖第42章 四個小時第54章 軍人的歸屬第121章 高歌猛進第23章 戰略誤判第27章 樹梢優勢第16章 中東戰爭第300章 瘋狂的頂點第151章 人盡其用第307章 壁壘第36章 急轉直下第56章 家宴第91章 勇敢的代價第77章 誘餌第100章 戰略大調整第23章 多活三十秒第31章 風捲殘雲第208章 東線起波瀾第9章 備戰第196章 以談備戰第23章 敵後營救第6章 定論第9章 備戰第74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第25章 走投無路第186章 拼命的動力第73章 外交戰果第33章 拉幫結派第118章 海上巨無霸第280章 誕生之地第95章 快馬加鞭第12章 技術工作者第196章 以談備戰第224章 內耗第80章 另尋出路第34章 同程不同心第14章 合作與矛盾第181章 最後的頑抗第208章 毀滅之路第218章 政治決策第60章 集體智慧第48章 虛張聲勢第238章 不歸路
第88章 最後關頭第207章 黔驢技窮第20章 混戰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242章 第一宇宙條約第7章 突然襲擊第217章 乘勝追擊第1章 扶桑的自救第9章 進軍神速第26章 理由第70章 內部矛盾第217章 乘勝追擊第58章 邁向戰爭第228章 導火索第176章 硬碰硬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67章 外行看熱鬧第89章 一枚導彈第296章 能量假說第18章 坦克戰第14章 戰爭前奏第63章 毀滅第277章 小心爲上第35章 軍事政變第14章 拉力賽第32章 針鋒相對第320章 宗教干預第174章 反擊第72章 新崗位第243章 狂妄自大第48章 全身而退第103章 戰場外的問題第116章 幸運之神第46章 預料之外第78章 兩強標準第58章 戰爭餘燼第66章 分工合作第18章 猛然覺醒第12章 措手不及第52章 空中力量第55章 積極外交第185章 關鍵事件第7章 直覺第46章 海軍新銳第94章 J-20突擊第35章 孤注一擲第46章 全速北上第211章 宣傳榜樣第1章 千錘百煉第76章 新機會第90章 突發奇想第64章 孤注一擲第46章 決策點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17章 經貿競爭第99章 妥協第158章 二虎相爭第12章 封鎖第42章 四個小時第54章 軍人的歸屬第121章 高歌猛進第23章 戰略誤判第27章 樹梢優勢第16章 中東戰爭第300章 瘋狂的頂點第151章 人盡其用第307章 壁壘第36章 急轉直下第56章 家宴第91章 勇敢的代價第77章 誘餌第100章 戰略大調整第23章 多活三十秒第31章 風捲殘雲第208章 東線起波瀾第9章 備戰第196章 以談備戰第23章 敵後營救第6章 定論第9章 備戰第74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第25章 走投無路第186章 拼命的動力第73章 外交戰果第33章 拉幫結派第118章 海上巨無霸第280章 誕生之地第95章 快馬加鞭第12章 技術工作者第196章 以談備戰第224章 內耗第80章 另尋出路第34章 同程不同心第14章 合作與矛盾第181章 最後的頑抗第208章 毀滅之路第218章 政治決策第60章 集體智慧第48章 虛張聲勢第238章 不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