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政治決策

雖然按照美軍的標準,開城戰役是一次獨立戰役,但是也可看成第二次戰役的延續,因爲攻打開城的志願軍沒有休整補充。

與前幾次戰鬥相比,攻打開城沒有任何懸念。

二十六日,黃峙博正式簽署了攻打開城的作戰命令,調動第五十四集團軍、第十六集團軍、第三十九集團軍與第十三集團軍,另外從第六十五集團軍抽調了一個裝甲師,總計七萬地面部隊向開城進發。

守衛開城的,僅僅只有韓軍的六個整編師與四個獨立旅,總兵力不到六萬。

韓軍依靠的,正是人民軍在開城構築的防禦體系。

因爲靠近三八線,而且是人民軍南下進逼首爾、或者阻止聯軍北上的軍事要塞,所以在過去幾十年裡,開城一直是人民軍的戰略要地。即便在十分艱難的時期,比如二零零二年爆發全國性大饑荒的時候,朝鮮人民軍也沒有放鬆開城的防禦建設。戰爭爆發前,在這座面積僅有一千多平方公里,算上郊區也不到三千平方公里的城市裡,人民軍修建了八百多座防空洞、一百三十六座地下軍事基地,然後用長達三千五百公里的地下坑道把這些防禦工事連接起來。

以人民軍的標準,開城能夠容納七十五萬地面部隊。

要知道,開城的居民還不到十五萬!

戰爭爆發後,在人民軍自亂陣腳,且前線將領打算投敵叛國的情況下,聯軍都沒能按計劃打下開城,而不得不繞過開城,在海州登陸,然後以圍困的方式,迫使開城守軍在彈盡糧絕之後投降。

如果韓軍能夠充分有效的利用開城的防禦工事,肯定能給志願軍製造大麻煩。

黃峙博不是笨蛋,而且志願軍早就從人民軍那裡獲得了開城的防禦部署圖,非常清楚開城的防禦陣地有多麼堅固。

雖然在制訂作戰計劃的時候,戚凱威認爲可以通過精確火力打擊,摧毀開城的絕大部分地表防禦工事,但是志願軍手裡沒有有效的鑽地彈藥,很難摧毀深埋的地下工事,也就無法用火力打擊徹底瓦解開城的防禦體系。

深思熟慮之後,黃峙博決定仿效聯軍,以包圍的方式圍殲開城的韓軍。

只是,這套戰術涉及到一個黃峙博無權做出的重大決策,即開城的地下坑道直接通到三八線附近,志願軍要想圍死開城,就得越過三八線,至少得進入軍事隔離區,從而涉嫌進攻韓國本土。

要不要打到韓國去,不是軍事決策,而是政治決策。

入朝之前,黃峙博得到的授權是指揮朝鮮境內的作戰行動。因爲中國早已承認韓國,而且與韓國建交,所以不能像六十多年前那樣,把韓國當成朝鮮的一部分,志願軍也就不能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越過三八線。

讓戚凱威等參謀負責作戰部署後,黃峙博動身返回北京。

雖然有權決定志願軍是否越過三八線的是傅秀波,但是黃峙博還是去找了陸風烈。總參謀長幫着說話,有更大的機會說服元首。

問題是,在這個問題上,陸風烈也非常保守。

“你收到消息了嗎?”

“什麼消息?”

“二部的消息。”陸風烈拿起放在桌上的香菸,看了黃峙博一眼,說道,“我找李國強談過,情報準確無誤,博茨曼已經到達韓國,正在與杜立德交接工作,大概這兩天就將正式走馬上任。”

黃峙博點了點頭,也順手拿起一根香菸。

點上煙抽了兩口,陸風烈又說道:“此外,二部剛收到確切消息,被派往韓國的是第一裝甲師與第二裝甲師。”

黃峙博的眉頭跳了幾下,但是藉着點菸,沒有急着開口。

“兩個師的先頭部隊已經到達韓國,主要是作戰人員,裝備要到月底才能運到,大概下個月月初就能形成戰鬥力。”

“所以我們得利用這個機會攻佔開城。”

“你是這麼想的?”

黃峙博嘆了口氣,說道:“陸總,你也知道現在的局面,雖然我們取得了大勝,但是美國立即增兵,表示美國還沒有打算在談判桌上做出讓步。我不是政治家,可是我知道,在美軍還沒有徹底戰敗的情況下,美國不會在如此不利的情況下與我們簽署停戰條約。即便恢復停戰談判,也只是走走過場,爲下一次戰役爭取準備時間。”

陸風烈笑了笑,沒有開口。

雖然他也不是政治家,但是非常明白黃峙博的意思。不管美國是否有通過停戰談判結束衝突的誠意,在美軍增派兩個師之後,雙方立即達成停戰協議的希望都很渺茫,第三次戰役在所難免。

“我的想法是,儘量在美軍增援部隊到達之前收復三八線以北地區。”黃峙博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達到這個目的後,我們不但能在戰場上掌握主動權,還能在談判桌上掌握主動權。”

“怎麼掌握?”

“光復朝鮮國土之後,我們是進可攻、退可守。如果美國有誠心談判,我們就在三八線上進行談判。美國早就提出,打到哪就在哪裡談。有必要,我們可以發動一次進攻。沒必要的話,就在三八線與聯軍簽署停戰協議。這個結果,對雙方來說都可以接受,至少我們不用更加積極的爭取更大的勝利。”

“問題是,美國不見得能夠接受這樣的結果。”

“那麼,我們更加讓美國當局認識到,打回朝鮮已經不可能了,如果不在三八線上與我們簽署停戰協議,戰火將燒到韓國境內,美國將錯失體面結束戰爭的最後機會,甚至有可能丟掉東北亞最重要的盟國。”

陸風烈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表示明白黃峙博的意思。

說得簡單一點,從政治上講,攻打開城就是做給美國當局看,讓美國當局在繼續擴大戰爭規模之前回心轉意。

陸風烈沒再羅嗦,帶着黃峙博去找傅秀波。

此時,傅秀波剛剛送走朝鮮最高領導人樸俊哲。

樸俊哲專程趕來,主要爲了三件事:一是當面向傅秀波表達感激之情,因爲志願軍剛剛光復了朝鮮首都,雖然還有半壁江山在敵人手裡,但是在他看來,勝利已經不遠了;二是向傅秀波提出援朝事宜,不是派遣更多的志願軍入朝作戰,那是黃峙博的事,而是希望中國能夠儘快幫助朝鮮進行戰後重建,提供所需的物資、設備,派遣重建人員;三是徵求傅秀波的意見,即志願軍能不能繼續進攻,以幫助朝鮮實現民族統一爲最終目的,而不僅僅是驅逐侵朝聯軍。

顯然,關鍵在最後一件事情上。

感謝的事,樸俊哲應該去感謝志願軍、以及那些爲志願軍生產武器裝備、提供彈藥物資的工人與農民,而不是感謝傅秀波。國家元首再厲害,也不可能打贏幾十萬敵人,而且流血奮戰的是前線將士,而不是國家元首。

援朝重建的事,傅秀波早就在考慮了,而且讓黎平寇負責。雖然戰爭還沒結束,但是在樸俊哲的請求下,傅秀波還是答應向朝鮮提供一批生活必須物資,並且派遣工程技術人員幫助朝鮮恢復最基本的生產能力。

不管怎麼說,兩千多萬朝鮮人要生活、也要勞動,不能讓他們閒着。

問題是,要不要攻入韓國,可不是幫助朝鮮實現民族統一那麼簡單的事,而是關係到了中國的基本對外政策。

如果在二十多年前,也就是中國正式承認韓國、與韓國建交之前,這還不是問題。

從外交、以及國際法的角度出發,中國既然與韓國建交、正式承認韓國,等於在法律層面上承認了韓國的獨立地位,而不再把韓國當成朝鮮的一部分。如此一來,如果志願軍越過三八線,等同入侵韓國。

入侵韓國,絕對不是小事。

雖然在此之前,傅秀波留了一手,援朝的是志願軍,而不是中**隊,從法理層面上保留了中國的獨立性,但是誰都知道,志願軍就是中**隊,而且是中國的主力部隊,如果志願軍攻入韓國,中國的國際形象肯定會受到影響。

在這個問題上,傅秀波非常猶豫。

如果不是樸俊哲提出了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恐怕傅秀波當即就回絕了。

這個現實問題,就是平壤已在戰爭中被徹底摧毀,而且導致平壤毀於戰火的不是入侵的聯軍,而是志願軍。

雖然樸俊哲沒有責備志願軍的意思,但是在這是個不爭的事實。

按照朝鮮當局的評估,至少未來十年之內,平壤很難承擔起首都的職責,因此朝鮮當局必須考慮設立行政首都。

不管樸俊哲是怎麼想的,他把這件事當成了促使志願軍打過三八線的籌碼。

按照他的說法,志願軍至少得攻佔漢城,這樣朝鮮就能以漢城爲首都,從而獲得更多國家承認。

顯然,這個說法有點不大講理。

問題是,樸俊哲的話,讓傅秀波有了別的想法。

六十多年前,志願軍也打到了漢城,只是在第四次戰役失敗之後,被迫後撤,把漢城拱手讓給了聯合**。

如果能夠攻佔漢城,至少在軍事上能夠獲得更大的優勢。

那麼,要不要再進一步,讓志願軍打過三八線,佔領漢城呢?

第90章 一網打盡第322章 經濟動物第66章 末端攔截第81章 臨時調整第11章 取經第45章 越界第44章 出山第150章 現實選擇第246章 登陸美國第1章 極限第116章 敗不餒第248章 災難第165章 防空屏障第12章 前途未卜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252章 分贓大會第109章 東線開打第92章 突擊失敗第117章 防空作戰第99章 耐心的艇長第110章 敗局已定第27章 商船立功第41章 專業化艦隊第85章 欲擒故縱第23章 殺向印度洋第131章 穩打穩紮第22章 備用計劃第128章 歐洲聯邦第41章 孤注一擲第138章 警鐘第116章 天空霸主第40章 反擊的本錢第61章 意外因素第2章 大馬士革事件第24章 空中打擊第34章 炮戰第30章 全面對抗第5章 戰略方向第39章 機會第10章 站隊第197章 僅此一回第47章 前哨第42章 第三條航線第20章 政治聯盟第99章 妥協第46章 豐收年第198章 追趕第25章 偃旗息鼓第58章 戰爭餘燼第291章 生存空間第8章 經濟賬第21章 慘敗第205章 突襲第70章 後果第9章 血染橫濱第263章 負隅頑抗第238章 水攻戰術第77章 針鋒相對第40章 反擊的本錢第227章 滅絕第41章 順藤摸瓜第152章 進攻型將領第40章 突襲第76章 樂觀派第242章 第一宇宙條約第51章 整軍備戰第47章 深海快槍手第101章 導彈攻擊第292章 量子理論第58章 海航突擊第43章 試探第34章 中流砥柱第243章 狂妄自大第115章 超級運輸機第18章 左右逢源第261章 同盟憲章第12章 前途未卜第125章 鶴蚌相爭第63章 全力以赴第23章 金狗第284章 轉變第73章 捆綁政策第61章 動力革命第103章 戰場外的問題第53章 情報聯絡員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第1章 新崗位第10章 裝甲主力第47章 深海快槍手第60章 海蛇之吻第87章 地區軍備競賽第81章 臨時調整第7章 直覺第10章 重在過程第35章 奔赴前線第31章 事態惡化第111章 政壇劇變第43章 根源第42章 第五代第2章 鬥爭
第90章 一網打盡第322章 經濟動物第66章 末端攔截第81章 臨時調整第11章 取經第45章 越界第44章 出山第150章 現實選擇第246章 登陸美國第1章 極限第116章 敗不餒第248章 災難第165章 防空屏障第12章 前途未卜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252章 分贓大會第109章 東線開打第92章 突擊失敗第117章 防空作戰第99章 耐心的艇長第110章 敗局已定第27章 商船立功第41章 專業化艦隊第85章 欲擒故縱第23章 殺向印度洋第131章 穩打穩紮第22章 備用計劃第128章 歐洲聯邦第41章 孤注一擲第138章 警鐘第116章 天空霸主第40章 反擊的本錢第61章 意外因素第2章 大馬士革事件第24章 空中打擊第34章 炮戰第30章 全面對抗第5章 戰略方向第39章 機會第10章 站隊第197章 僅此一回第47章 前哨第42章 第三條航線第20章 政治聯盟第99章 妥協第46章 豐收年第198章 追趕第25章 偃旗息鼓第58章 戰爭餘燼第291章 生存空間第8章 經濟賬第21章 慘敗第205章 突襲第70章 後果第9章 血染橫濱第263章 負隅頑抗第238章 水攻戰術第77章 針鋒相對第40章 反擊的本錢第227章 滅絕第41章 順藤摸瓜第152章 進攻型將領第40章 突襲第76章 樂觀派第242章 第一宇宙條約第51章 整軍備戰第47章 深海快槍手第101章 導彈攻擊第292章 量子理論第58章 海航突擊第43章 試探第34章 中流砥柱第243章 狂妄自大第115章 超級運輸機第18章 左右逢源第261章 同盟憲章第12章 前途未卜第125章 鶴蚌相爭第63章 全力以赴第23章 金狗第284章 轉變第73章 捆綁政策第61章 動力革命第103章 戰場外的問題第53章 情報聯絡員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第1章 新崗位第10章 裝甲主力第47章 深海快槍手第60章 海蛇之吻第87章 地區軍備競賽第81章 臨時調整第7章 直覺第10章 重在過程第35章 奔赴前線第31章 事態惡化第111章 政壇劇變第43章 根源第42章 第五代第2章 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