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小山田全勢總崩

橫田高鬆馬標一倒,幾名跟騎擁着受傷的橫田高鬆,拍馬邊走,拋下還在接戰的足輕,頭也不回。(也就是因爲他重傷昏迷,不然按他在砥石城的表現,指不定就選擇當場壯烈。?)

山坡上的小山田信有一看異變陡生,心裡暗叫了一聲不好,局勢突然惡化,自己的援軍還沒到,橫田部就行將崩潰。

不過往前奔走了幾步的功夫,果然如小山田信有預料的一般,橫田部士兵本來就已經抵抗不住,一看主將被簇擁着跑路,大旗一倒,人馬俱散。

山內義治(主將),山內主計頭(先手陣奉行),山內義勝(前軍游擊隊),三人身處不同位置,眼光卻完全相同。橫田高鬆所部崩潰,後援小山田隊支援不及,武田軍一翼已經出現一個巨大的漏洞。

山內義治眼神裡有沒有什麼精芒一閃這個不知道,但是眼神變得銳利起來那肯定是真的。騎在高頭大馬上觀戰的山內義治立刻傳令,本隊太鼓手立刻敲響陣太鼓,發佈全軍總攻的命令,山內義治身邊的使番四探,大聲宣佈着“突擊突擊,全軍突擊!”

略靠近戰線的山內主計頭,法螺吹的也大響,數十名山內一門衆騎兵跟在他背後長槍並舉。一面清和源氏足利二引兩馬標被一名高大的騎手牢牢捆綁在身上,揚曳的旗幟跟隨在山內主計頭身後。數十騎兵猛烈向教來石民部和橫田備中守的結合部發動突擊,附從的足輕也分成三個數十人的戰團,跟在騎兵後面,發了一聲喊,併力衝鋒。

至於一直在兩軍外圍遊鬥,尋找破局戰機的山內義勝早就準備好了,他如同一頭嗜血的猛獸聞到了久違的血腥味。恨不得立刻上前把露出破綻獵物徹底撕碎,飽飲獵物豐裕的鮮血。

一面上書山內左馬頭義勝的馬標高高飄揚,散斗的三百餘名山內氏騎兵背旗獵獵,呼嘯着的北風被冷冽的刀鋒劃開。二引兩的旗幟慢慢匯聚,當年足利氏鐵騎三千取天下的萬丈豪情附身在山內義勝的身上。

如風一般疾馳的三百名山內騎兵,齊頭並進,大聲齊呼:“誒!誒!哦!~~”

山內義勝長槍所指,小山田信有渾身一陣寒毛倒立。三百餘名騎兵幾乎遮蔽了小山田信有眼前所有的平原景物,入目之中,所見所聞都是山內騎兵,一騎騎,一從從,一片片,一團團。以至於最後鋪天蓋地,漫山遍野。(覺得三百幾十名騎兵衝鋒沒有這麼誇張的,可以去買一臺一萬以上的電腦,然後上steam平臺買一個叫做騎馬與砍殺的遊戲,把戰場規模調整到幾千人,會被海寇教做人(^-^)。)

小山田信有此時完全沒有退路,如果臨陣撤退,還是當着騎兵的面撤退,隊伍一散開,肯定死無全屍。爲了自己的生命着想,小山田信有硬着頭皮被迫迎擊山內義勝的鐵騎突擊。

原本快步前進的小山田所部足輕立刻停住,在武士和奉公人的往來呼喝下忙亂的整隊。很快的一條有些看頭的槍陣開始呈現,可是他們還沒完全列隊完整。山內義勝的騎兵奔馳如飛,瞬息之間,已經在每一個小山田足輕的瞳孔中無限放大。

山內騎兵紛紛放下自己的鬼面,頭略低下,準備憑藉馬速衝過交戰前的一輪箭雨。

可是小山田備隊裡走出來的那裡是弓足輕,全是一些腰間挎着竹簍的輕裝步兵。這些人甚至連一身最基本的足輕具足都沒有,穿着平素的布衣麻衣,少數人還有把小刀之類的武器放在身旁,其他的武裝一概全無,和普通的山野貧民毫無區別。

小山田信有高聲一喝:“擲!”(按照記錄,我軍的投擲能手扔手榴彈可以丟七八十米準確命中。戚帥的鴛鴦陣士兵也會攜帶兩到六枚略略打磨過的石頭。證明空手丟石頭是具備有效殺傷距離和實戰性的。唯一值得討論的是,在日本,這些投石兵是用空手丟還是用投石索來丟。因爲兩種記錄都有,所以我這裡不描寫丟擲的工具和過程,只寫他投擲石塊。)

上百枚小兒拳頭大的粗糙石頭被丟擲了了出來,噼裡啪啦一陣砸中盔甲和肉體的沉悶聲音,當場就有十多名山內騎兵哀嚎着墜馬,不管受傷如何,既然墜了馬,那麼眼見着也就是活不得了。

山內義勝運氣極好,毫髮無傷,最險的一塊投石就帶着刺耳的破空聲砸中了一名他身後的騎兵。他看着十幾名騎兵居然如此輕易的就死於衝鋒的前夕,氣的眼神中都佈滿了血紅的色彩。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山內義勝長槍一刺,當面一名無法躲閃的小山田足輕被長槍直接捅着飛出去三四米才落地。那足輕連哀嚎哭泣的聲響都沒有發出來,pong的一聲,肉體砸落地面的聲響就是他這輩子最後的一點聲音了。

小山田隊根本沒有完成列隊的足輕遭到山內騎兵毀滅性的打擊,只一個正面衝鋒就直接把正面最高壯最英勇的足輕老兵全部帶走。上百人幾乎無一倖存,要麼死於長槍,要麼死於馬蹄。

兩軍的戰線頃刻間如同阿鼻地獄一般,滿地都是支離破碎被踐踏的血肉模糊的甲軍屍體。長槍突刺巨大的衝擊力和慣性甚至能夠將人的身體都撕裂開來,緊隨而來戰馬的踐踏的撞擊更是雪上加霜。

不管是多麼強壯的士兵,此刻也已經撲倒在地,甚至經過往來交戰踩踏,有些人已經與大地合而爲一,血肉骨骼都被踏爲齏粉,混進了髒污的泥地中。

小山田信有並沒有起馬,也沒有站在第一線,所以很幸運的到現在都毫髮無傷,他心知力挽狂瀾已經完全不可能了。趕緊把身週數十名足輕聚攏起來,團團圍成一個刺蝟陣,且戰且退。而那五百名小山田足輕,戰線崩潰,大好的性命全部膏了山內騎兵的槍尖刀鋒。

小山田隊總崩!

19.漆樹何止生漆利4.野山牛蒡有細用7.所謂惡政興抑配38.冒雨力戰搏生死19.安插親信收財權46.大炮撕碎舊權威5.安插譜代入奧羽10.叔父勸我出家去7.鳥居勝商求免死17.鐵炮精通有人才31.小平太喜獲麟兒32.黑船來航開下田44.須待三日下韭崎2.一場感冒壞大事(爲英俊瀟灑大米君加更)41.三軍鼓舞赴二俁4.野山牛蒡有細用30.上杉亂局總難平8.不及大輔槍三利,赤手空拳拆高達17.大炮一響奪先聲26.信長一鼓下守山36.細川春宮歡喜極5.小慄忠常說信長26.上田原終戰開場12.信長佈局圍朝倉43.再逢山本堪之助31.戰局逆轉得全勝26.典廄千里送人頭12.武田晴信我宿敵32.村上義清生擒之47.用土氏堯勸城開32.三河諸事俱完畢37.本多平八作近習49.大難臨頭各自飛13.能言吳語南蠻人3.無爲蕭曹吾自隨54.飛濠連珠今與一(爲姚雨言更新)38.只待來年上洛京61.縱大石各取所需23.秭小路雙璧猛將17.高利理財瞭解下15.結緣勸降朝比奈7.時事萬般難預料31.兩兄弟併力銜追16.信長席捲大勢成34.各方角力新選舉4.義武鷹揚上洛京21.籌謀暗助石山城34.夏收節裡話武士28.信長有妹喚市姬8.信長燒討決意堅34.義昭信長親無間31.越後國暗流洶涌33.譬如驚雷腦卒中42.北條吹響反攻號20.個人衛生大生意5.洛京死者四萬衆(爲姚雨言加更)45.阻斷水脈竟無用5.安插譜代入奧羽23.織田衆急轉直下35.今川提兵犯疆界43.七轉子母佛郎機27.初議砥石安危城53.賢昆仲手足情深44.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24.貝灰一炮紅四國46.三日下城終爲夢24.路上偶遇尾張人1.走馬濃尾主岐阜4.細川采女擬方略54.甲山動搖叫糟糕18.大名後代愁婚嫁30.本多平八來討教21.武田左翼圍攻急40.山縣昌景任先手25.信長暗中思退路40.信州農民甲東國10.十餘年相交湮滅18.大名後代愁婚嫁5.海道春雨淅瀝瀝5.上杉山內議出兵49.南蠻大筒奏奇功3.不食虎豚安衆心20.暫且先虛與委蛇8.戰國殘酷真日常21.籌謀暗助石山城4.大炮齊鳴九州平10.叔父勸我出家去11.壽桂尼不願妄動11.長尾景虎緣一面5.疏通河川闢沼澤23.東照大神君登場6.山內也非一鐵板17.土屋山神大菩薩30.一言一語斷生死4.尾張織田來結交32.武士難免陣上亡43.時差一日天地別14.山內太郎承家業32.突聞美名東國傳
19.漆樹何止生漆利4.野山牛蒡有細用7.所謂惡政興抑配38.冒雨力戰搏生死19.安插親信收財權46.大炮撕碎舊權威5.安插譜代入奧羽10.叔父勸我出家去7.鳥居勝商求免死17.鐵炮精通有人才31.小平太喜獲麟兒32.黑船來航開下田44.須待三日下韭崎2.一場感冒壞大事(爲英俊瀟灑大米君加更)41.三軍鼓舞赴二俁4.野山牛蒡有細用30.上杉亂局總難平8.不及大輔槍三利,赤手空拳拆高達17.大炮一響奪先聲26.信長一鼓下守山36.細川春宮歡喜極5.小慄忠常說信長26.上田原終戰開場12.信長佈局圍朝倉43.再逢山本堪之助31.戰局逆轉得全勝26.典廄千里送人頭12.武田晴信我宿敵32.村上義清生擒之47.用土氏堯勸城開32.三河諸事俱完畢37.本多平八作近習49.大難臨頭各自飛13.能言吳語南蠻人3.無爲蕭曹吾自隨54.飛濠連珠今與一(爲姚雨言更新)38.只待來年上洛京61.縱大石各取所需23.秭小路雙璧猛將17.高利理財瞭解下15.結緣勸降朝比奈7.時事萬般難預料31.兩兄弟併力銜追16.信長席捲大勢成34.各方角力新選舉4.義武鷹揚上洛京21.籌謀暗助石山城34.夏收節裡話武士28.信長有妹喚市姬8.信長燒討決意堅34.義昭信長親無間31.越後國暗流洶涌33.譬如驚雷腦卒中42.北條吹響反攻號20.個人衛生大生意5.洛京死者四萬衆(爲姚雨言加更)45.阻斷水脈竟無用5.安插譜代入奧羽23.織田衆急轉直下35.今川提兵犯疆界43.七轉子母佛郎機27.初議砥石安危城53.賢昆仲手足情深44.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24.貝灰一炮紅四國46.三日下城終爲夢24.路上偶遇尾張人1.走馬濃尾主岐阜4.細川采女擬方略54.甲山動搖叫糟糕18.大名後代愁婚嫁30.本多平八來討教21.武田左翼圍攻急40.山縣昌景任先手25.信長暗中思退路40.信州農民甲東國10.十餘年相交湮滅18.大名後代愁婚嫁5.海道春雨淅瀝瀝5.上杉山內議出兵49.南蠻大筒奏奇功3.不食虎豚安衆心20.暫且先虛與委蛇8.戰國殘酷真日常21.籌謀暗助石山城4.大炮齊鳴九州平10.叔父勸我出家去11.壽桂尼不願妄動11.長尾景虎緣一面5.疏通河川闢沼澤23.東照大神君登場6.山內也非一鐵板17.土屋山神大菩薩30.一言一語斷生死4.尾張織田來結交32.武士難免陣上亡43.時差一日天地別14.山內太郎承家業32.突聞美名東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