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比丘尼

“胡鬧!”孫紹一回到特牧城,就被虞翻劈頭蓋臉的責備了一頓。對張承提出的增加人口方案,虞翻認爲狗屁不通,搞得孫紹都有些下不了臺。這雖然是張承寫的,但是他當時也表示了同意,虞翻說張承狗屁不通,那等於在說他。

“丞相不要急,慢慢說。”孫紹招呼虞翻坐下。

“大王是要增加扶南的人口,首先是要增加漢人的人口,對不對?”

孫紹點點頭:“是啊。”

虞翻立刻追問道:“那現在如果限制娶妻娶妾,那就是儘量做到男女平等,那請問大王,這樣配成對的夫婦,是扶南人多,還是漢人多?”

孫紹翻了翻眼睛,立刻明白了,這個方案看似合理,實際是還是對扶南人有利,因爲扶南人的基數大,如果搞平均主義,那扶南人就算是比例小一點,但絕對數還是大,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扶南人的增長數量還是高於漢人。

“那丞相有什麼辦法?”孫紹雖然覺得臉上有些掛不住,還是很謙虛的問道,虞翻既然這麼說,那他應該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臣的方案正相反,鼓勵納妾,但是限定一定財產或爵位的人才可以納妾,以及不同的納妾數量。”虞翻道,他見孫紹臉上有些不明白的疑問,又接着解釋道:“現在泰州和海州,包括越郡、夷郡在內,有錢和有爵位的人是什麼人?幾乎都是我們漢人,經商的有錢,從軍的有爵位,又有錢又有爵位的人也不在少數,要論實力,他們是當之無愧的。既然大王要儘快的增加漢人的人口,爲什麼還要限制他們納妾生子?正相反,應該大力鼓勵他們纔對,只要他們娶得起,能生多少生多少,一個人生他十七八個兒子,用不了幾年,漢人的比例就會大大增加。”

“可是,這樣一來,哪來這麼多婦人?”

“漢人婦女不足,正好可以吸引扶南土著婦女啊,把那些漂亮的、身體好的都吸引來給我們漢人做妾,漢人有錢,地位又高,還愁找不到女人?那些娶了妾的人要養活妻妾兒女,有了壓力,纔會想到更努力的工作,賺取更多的錢,掙更多的軍功,大王有所行動,他們纔會更賣命。至於那些扶南土著,他們娶不起妻,豈不正好?”

孫紹啞口無言,不得不說,虞翻這個主意雖然聽起來很刺耳,但是卻真的很實用,比他原本打算的那個實用多了。其實細一想,後世不就是這樣嗎,雖然實行了法律意義上的一夫一妻,但是有錢的有權的哪個不是二奶、三奶以至n奶的,他們霸佔了最多的女人,進一步的擠壓了普通百姓的生存空間,和諧社會比腐朽墮落的資本主義還要腐朽墮落。孫紹沒想到的是,自己現在居然成了這個腐朽墮落的一員。

“大王可知道,從高祖血脈傳下來的劉家子弟的有多少人?”虞翻笑道。

孫紹搖搖頭:“一定很多吧?”

“非常多。”虞翻冷笑一聲,“不算劉備那樣譜系都說不清的劉姓子弟,在籍的也在十萬以上。”

漢代的皇室有譜系,只要是高祖皇帝傳下來的子孫,不管還有沒有爵位,哪怕是平民,只要生了孩子,都要到官府登記,這些人口由宗正直接管理,大部分人雖然已經享受不到皇家的好處,只不過戶口登記與普通百姓有所區別而已。那些時代久遠的,大概自己都忘了是哪一代子孫,但是隻要去查,通常都能查到譜系,當然了,戰亂期間這些譜系可能會損失,那就真的說不清了。

劉備是正宗的高祖子孫,這不假,可是他家因爲年代久遠,早就說不清自己的譜系,而漢家的譜系又在董卓遷都的時候燒得七七八八,根本找不到相關的檔案,所以劉備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別人卻不相信,因爲皇家已經沒有檔案可查,就這個皇叔也有別的說法,有人說,按照劉備自已說的承繼譜系,他根本不是皇叔,而是皇侄,輩份比當今天子劉協還要低一輩。

當然了,這也是劉備不學無術的一種表現。

“十萬?”孫紹倒吸一口涼氣。

“沒什麼,其實到哀平之際,劉家子弟就已經超過十萬了,後來西京之亂,被殺了很多,這些人大多數是光武皇帝傳下來的,如果大漢四百年沒有那一場大亂,只怕劉家子弟已經超過五十萬。”

孫紹爲之咂舌。從漢高祖劉邦到哀之際,實際不過二百多年,也就是十幾代人,居然由十來個人變成幾十萬,這增長速度真夠嚇人的。從這個角度一看,那虞翻的辦法纔是真正的好辦法。

“丞相言之有理。”孫紹心悅誠服的說道,想了想,又說道:“可是這樣一來,扶南的人口必然增長很慢,種地的人少了,而消耗糧食的人卻越來越多,糧食的供應豈不是會出現問題?”

虞翻一揮手:“此一時,彼一時,到了那個時候,再調整便是了,哪有一個制度可以包用百年的?”

孫紹恍然大悟,不得不承認,他有些思維僵化了,而虞翻這個易學大家在“窮則變,變則通”的思路上要比他靈活得多。

“那行,丞相你擬一個方案,看看怎麼實施纔好。”孫紹很高興的說道。

“大王,這個事首先便涉及到授爵。”虞翻從懷裡掏出一份奏疏遞到孫紹面前,接着說道:“目前有爵位的大多集中在軍中,除此之外有爵位的人很少,商人們雖然很富有,但是他們幾乎都沒有爵位,而官員之中大多也是低爵。臣以爲,整頓爵制首當其衝,而且還要規定好爵位的繼承製度,臣建議,納妾可以不論種族,但是妻必須是漢人,而且在繼承爵位的時候,漢女生子要排在前面,以保證我漢人血統的延續姓……”

虞翻一口氣說了好幾條,都是關鍵要害的地方,孫紹一一聽了,答應虞翻細看了之後再和大家討論,虞翻滿意的退了出去,有些趾高氣揚的走了。

孫紹將奏疏好好的看了幾遍,又沉思了很久,覺得虞翻這次做的準備很細,幾乎要考慮的地方他都考慮到了。不過他後來又笑了起來,虞翻的方案很細,可是裡面還是夾帶了私貨的。越國有爵位的人大多在軍中,崔謙是第一個因軍功封侯的,上次大封羣臣,千戶侯以上有八成是軍功封侯,而文職官員中封侯的比例很少。按照漢朝的舊制,通常做了三公九卿的人都要封侯,特別是丞相,不管以前有沒有功勞,只要做了丞相,必然封侯,這個慣例從漢武帝時公孫弘爲相就傳了下來,而現在虞翻雖然貴爲丞相,但是他的爵位卻還是很久以前的。

好在現在土地有的是,也該平衡一下了,只是繼承權的問題確實要制度好了,否則造就了一批寄生蟲那可就事與願違了。貴族要有貴族的樣子,不是誰有錢誰就能做貴族。

孫紹看完了奏疏,沒有立刻做決定,他現在喜歡冷處理,特別是關係到大局的事情,他喜歡放一段時間,多思考思考,以免倉促之間做出錯誤的決定。

孫紹站起身來,吩咐關索收拾好書案,然後和關興一起向後宮走去。快要走到關鳳住的椒房殿時,關興提醒道:“王后可能不在殿裡。”

“她去哪兒了?”

“這些天好象一直在長樂宮。”關興笑道:“諸葛夫人到了特牧城之後,王后非常喜歡她們母女,這些天把她們安排在宮裡住着。太子多了一個玩伴,一下課就往長樂宮跑,太后便乾脆讓人把學堂搬到長樂宮去了,讓張長史的女兒也一起讀書,做太子做個伴讀。”

孫紹這纔想起來,自己還沒有給張承的妻女安排住處,就把張承安排到海州去了。他一拍腦袋,轉身向長樂宮走去。一進門,他就看到關奉和張承的女兒張瑜兩個頭頂頭,撅着屁股蹲在那裡玩泥,四隻小手上全是泥巴,連臉上都是泥點子。看到孫紹進來,孫奉連忙站起身來,規規矩矩的施禮道:“兒臣見過父王。”神色很恭敬,可是他那一身泥點子,看起來卻沒有一點恭敬的意思。

小張瑜看到孫紹,有些緊張的躲到孫奉身後,露出半張小臉,怯生生的瞅着孫紹。孫奉一把將她拉過來,扯着嗓子大笑道:“你怎麼這麼膽小,看到我父王也不知道行禮?”

小張瑜這纔想起來,撩起裙子就跪,一下子跪在泥水裡,原本就有些髒的裙襬一下子全是泥。看着小丫頭委屈得要哭的樣子,孫紹忍不住哈哈大笑,上前捏了一把她粉嫩的臉蛋道:“別哭,待會兒讓王后給你多做幾件漂亮的裙子補償你。”

“大王……”一陣鶯聲燕語從殿中傳來,以關鳳爲首的幾個女人紛紛趕出來相迎。孫紹看着張承的夫人諸葛氏笑道:“你女兒很不錯,我非常喜歡,怎麼樣,我們結個親家吧?”

諸葛氏吃了一驚,不禁大喜,連忙笑着應道:“這可怎麼高攀得上?”

“呵呵呵……”關鳳笑了:“張公是大王的老師,長史和大王便是兄弟一般,有什麼高攀不起的。只是奉兒頑劣,怕是配不上瑜兒這麼乖巧的孩子。”

“王后言重了,王后言重了。”諸葛氏受寵若驚,忙不迭的致謝。

孫紹眼睛一掃,看到了跟在後面的周玉。周玉是孫奉的啓蒙老師,現在還在做孫奉的先生,每天都要來宮裡授課,現在學堂搬到長樂宮了,她自然也跟了過來,順便陪陪大橋。

孫紹一時不知道說什麼纔好,周玉今年已經二十二歲了,要是沒有那些事,她早就嫁人了,現在卻變成了老姑娘,讓孫紹心裡挺不是滋味的。他張了張嘴,卻不知道能說些什麼,神色之間便有些尷尬。倒是周玉落落大方,欠身施了一禮,靜靜的站在一邊。

孫紹拾階登堂,給大橋行了禮,恭敬的說道:“阿母,我回來了。”

“一回來就忙,虞翻又給你說什麼了?”大橋擺擺手,示意孫紹坐在身邊,笑眯眯的問道。一年不見,大橋並未見老,相反倒顯得更加容光煥發了一些,想是扶南的水果多,滋養人。

“一些政務罷了。”

“他倒是越老越精神啊,也不讓你歇歇,就趕着來彙報政事?差這一天兩天的嗎?”

孫紹笑了笑,解釋道:“這可不能怪虞丞相,是我要求的,我在海州的時候便發了一封急信回來,讓他考慮考慮,他急着來找我,是有更好的主意。”

“哦。”大橋應了一聲,坐起身來,看着孫紹的眼睛問道:“你可找到我的家人了嗎?”

孫紹搖搖頭:“我派人找了,可惜還沒有消息,不過阿母放心,我委託張公在大漢公報上發了消息,相信很快就人來的。只是從中原到這裡路途遙遠,阿母還是耐心些的好。”

大橋嘆了一口氣:“我有什麼着急的,這麼多年都沒有消息,想必是沒有人了。要不然,早就該來了。也罷,只是聊盡人事罷了。想當年我橋家也是淮陽一帶的大族,沒想到現在就剩下我們姊妹兩人相信爲命,真是命運無常啊。”

“阿母,你這是什麼話,難道我們和小玉兒等人就不是你的親人了?”關鳳嗔道。

“是,都是。”大橋笑了笑,卻有些勉強。

關鳳見了,和夏侯徽等人交換了個眼神,笑道:“大王巡海歸來,宮中頓時多了些喜氣。阿母,你和大王說着話,我去安排一個家宴,晚上將長公主一起請來,陪阿母開開心,可好?”

大橋笑了,連連點頭。關鳳笑嘻嘻的拉着諸葛氏走了,臨走時對周玉說道:“阿玉啊,瑜兒既然是我家的媳婦了,你便多辛苦些,一併教了吧。反正教一個也是教,教兩個也是教。”

周玉淡淡一笑:“王后有詔,焉敢不從。”也跟着走了出去,照看着在庭院中繼續和泥玩的兩個孩子,遠遠的看去,穿着淡薄衣衫的她有如一尊羅馬塑像,凹凸有致,卻又恬靜自然。

大橋看着遠處的周玉,好半天才轉過頭來看着孫紹,仔細的打量了他一番之後,皺起眉頭說道:“又黑了不少。”

“南海的陽光太烈,黑些也正常。”孫紹反握着大橋的手,笑道:“快到冬天了,阿母也要多曬曬陽光,雖說會曬得黑些,卻對身體大有益處。”

大橋沒吭聲,過了一會又說:“中原安定了,你還要出去嗎?”

孫紹咂了咂嘴:“可能會在特牧呆一段時間,但時間不會太長。撣國派使者來說,驃人新建了驃國,和朱羅頗有來往,經常欺壓撣國,如果我們沒有反應的話,其他的屬國也會不把我們放在眼裡的。”

“朱羅是不是天竺的一個小國?”

孫紹有些驚訝,大橋從來不問這些政事,她怎麼還知道朱羅是天竺的一個國家?他笑了一聲,“阿母也知道?”

“聽阿玉說的。”大橋努了努嘴,嫣紅滿飽的嘴脣撅了起來,別有一番豔麗。

孫紹皺了皺眉,含糊的應了一聲。

“阿滿,你不要嫌我煩。”大橋嘆了一口氣,非常無奈的說道:“我知道你是心疼我,不想讓我受委屈,可是世家就是這樣,他們很多時候是身不由已的,公瑾又英年早逝,他們難免有些心急了些。其實話又說回來,就是我,那時也沒想到你能有今天的。”

孫紹沉默不語。

“好了,我也不勉強你,用你的話說,強扭的瓜不甜。”大橋拍拍孫紹的手:“不過,阿玉已經寫完了《新山海經》的南海篇,下一步可能要寫婆羅篇和西海篇,你要方便,就帶她一起走一圈。你放心好了,她不會打擾你的,你就把她當隨行的士子就是了。”

孫紹爲難的擡起眼皮,正迎着大橋央求的目光,心中一時不忍,涌到嘴邊的話還是沒有說出來。他想了想道:“行,我考慮一下,有機會的話我就帶上她。”

“那我就謝謝你了。”大橋笑了,擡起手親暱的捏了一下孫紹的鼻子:“阿滿,你雖然做了大王,還是跟以前一樣聽我的話,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哪輩子修的福,居然能和你有母子之誼。”

孫紹笑笑,剛要說話,忽然覺得有些不對。漢朝這時已經產生了道教,但是道教一般不講這些輪迴的事情,這聽起來倒更象是天竺的佛教或者婆羅門教。

“阿母,人還有幾輩子嗎?”孫紹試探的問道。

“是啊,天竺的浮屠不是說有輪迴嗎?”大橋詫異的看了一眼孫紹,又忍不住笑了起來:“哦,我想起來了,你還不知道呢,最近天竺城裡來了不少比丘、比丘尼,他們到處募資,準備在城裡建一個窣堵波(佛塔)供奉舍利呢。他們還說,你趕走了婆羅門,幫了他們的忙,他們要修一座萃堵波來爲你祈福,讓佛陀保佑你。”

“保佑我?”孫紹冷笑一聲,臉色頓時變了,殺氣橫生,握着大橋的手突然發力。大橋吃痛,不由自主的叫了一聲:“阿滿,你怎麼了?”

孫紹這纔回過神來,連忙鬆開大橋的手,歉然道:“阿母,是我大意,捏痛你了吧?”

“沒事。”大橋揉着手,詫異的問道:“你怎麼了,剛纔那副樣子好嚇人。”

“阿母從哪兒知道佛陀的?”孫紹問道:“你還知道一些什麼?”

“好多人都在說,最近在城裡傳經的比丘、比丘尼不少,他們講的經書和當年笮融所說頗有不同,我便請一個比丘尼來講了一次,不過後來阿玉說這些都是邪道,我便聽了她的勸,沒再讓她來。”

孫紹看了一眼外面的周玉,笑了一聲:“阿玉到底是有見識的,知道這些是邪道,阿母,你多聽聽她的,不要再信這些什麼比丘、比丘尼的,他們都是胡扯淡的,我過兩曰便讓人把他們趕出去。”

大橋吃驚的看着孫紹,一時有些想不太明白,她聽那比丘尼說法,覺得很有意思,怎麼孫紹一聽就翻了臉,還要把比比丘、丘尼們全趕出去?難道這些看起來很善良的比丘、比丘尼竟是洪水猛獸?

“阿母,這件事一句兩句的說不清楚,但是我可以告訴你,誰信佛誰倒黴。你既然聽阿玉說過天竺,想必知道天竺原本是個很強大的帝國,還有個王叫阿育王吧?”

大橋點了點頭,驚愕的神色還在臉上,看起來和剛纔被嚇着的小張瑜有些神似。

“阿育王就是信了佛,結果他的王國最後土崩瓦解了。”孫紹冷笑一聲:“佛教讓人忍辱負重,把希望放在來世,不要反抗,這是什麼狗屁道理?難道別人殺上門來,我就只能認命,然後去期望那虛無縹緲的來世?我要是讓越國的臣民信了佛教,遲早有一天這越國會成了沒骨頭的鼻涕蟲。”

大橋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她聽比丘尼講經,只是聽說誦經可以替孫紹祈福,根本沒有想過這麼複雜的事情,再說了,她不知道孫紹說的是對還是錯,不過基於一直以來對孫紹的信任,她當然相信孫紹說的是對的。其實孫紹說的雖然大致不差,但是卻也不完全符合實情,要知道原始的佛教就和原始的儒家一樣,本來都是哲學,只是慢慢的就變了味。對於宗教似懂不懂,看慣了和尚尼姑念着阿彌陀佛坐寶馬這種稀奇事的孫紹來說,他知道的就是一點,宗教都他媽的騙人的。

孫紹和大橋說了幾句話,便急着要出去查問相關的事情,他不想讓佛教在越國傳播開來,當然要儘快處理。在經過周玉身邊的時候,周玉忽然說了一句:“大王是要去驅逐比丘、比丘尼嗎?”

孫紹開始沒聽清,走出兩步纔想起來,他停住了腳步,扭過頭,打量着周玉,遲疑的問道:“阿玉,你剛纔說什麼?”

周玉慢慢的轉過身來,微微欠了欠身:“民女是想問大王,這麼急着離開,是不是要去驅逐比丘、比丘尼。”

“啊?啊!”孫紹點了點頭,“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

“正是。”周玉淡淡的說道:“古語有云,堵不如疏,於比丘、比丘尼亦然。”

()

第39章 財帛動人心第35章 禍水外引第38章 葛仙翁第16章 後果很嚴重第63章 備戰第76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62章 天淨沙第2章 說客蔣幹第49章 搗亂者第93章 後院起火第64章 美夢第42章 守城專家第9章 觀滄海第79章 自說自話第20章 玄武論四王第105章 爲天下衡第58章 言外之意第45章 機會第13章 死穴第33章 雌威第35章 後顧之憂第56章 母老虎第74章 欲擒故縱第81章 擊掌第19章 長亭外第56章 母老虎第88章 狂妄的法正第56章 私生子第52章 孫家三姊妹第21章 薑是老的辣第34章 操之過急第62章 天淨沙第19章 長亭外第80章 豆腐第32章 色誘第89章 真真假假第72章 誰中誰的計第65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24章 女僕裝第54章 基提島,漢福城第60章 騎虎難下第63章 懷春少女第88章 我有一個夢想第25章 橫財亦橫禍第49章 噩耗第30章 內外有別第37章 開竅第17章 物以稀爲貴第90章 漁翁得利第38章 忘憂草第79章 呂蒙第89章 大虎歸來第79章 自說自話第38章 歪理第56章 母老虎第103章 異姓爲王第3章 人書俱老第55章 心理戰術第8章 打到服爲止第8章 安排第52章 孫家三姊妹第90章 變被動爲主動第13章 羅馬太后第32章 你佔我便宜第35章 禍水外引第21章 目標,夷洲第6章 過江單挑去第55章 平衡第73章 掩耳盜鈴第29章 足衣第40章 風雲突變第35章 一石三鳥第57章 決絕第41章 伏火訣第65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86章 吉士誘之第4章 訛詐無止境第65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80章 一個不如一個第80章 節外生枝第26章 不是冤家不碰頭第95章 關心則亂第46章 內鬼第72章 誰中誰的計第56章 私生子第57章 鋒芒畢露第44章 深不可測第11章 野調也堪聽第8章 美人如玉第6章 大任第63章 提前分贓第77章 請纓第53章 不可與越鬥第74章 摻沙子第50章 有實力,更安全第23章 步步驚心第77章 厚禮第56章 盛宴第103章 異姓爲王第67章 小刀子割肉
第39章 財帛動人心第35章 禍水外引第38章 葛仙翁第16章 後果很嚴重第63章 備戰第76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62章 天淨沙第2章 說客蔣幹第49章 搗亂者第93章 後院起火第64章 美夢第42章 守城專家第9章 觀滄海第79章 自說自話第20章 玄武論四王第105章 爲天下衡第58章 言外之意第45章 機會第13章 死穴第33章 雌威第35章 後顧之憂第56章 母老虎第74章 欲擒故縱第81章 擊掌第19章 長亭外第56章 母老虎第88章 狂妄的法正第56章 私生子第52章 孫家三姊妹第21章 薑是老的辣第34章 操之過急第62章 天淨沙第19章 長亭外第80章 豆腐第32章 色誘第89章 真真假假第72章 誰中誰的計第65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24章 女僕裝第54章 基提島,漢福城第60章 騎虎難下第63章 懷春少女第88章 我有一個夢想第25章 橫財亦橫禍第49章 噩耗第30章 內外有別第37章 開竅第17章 物以稀爲貴第90章 漁翁得利第38章 忘憂草第79章 呂蒙第89章 大虎歸來第79章 自說自話第38章 歪理第56章 母老虎第103章 異姓爲王第3章 人書俱老第55章 心理戰術第8章 打到服爲止第8章 安排第52章 孫家三姊妹第90章 變被動爲主動第13章 羅馬太后第32章 你佔我便宜第35章 禍水外引第21章 目標,夷洲第6章 過江單挑去第55章 平衡第73章 掩耳盜鈴第29章 足衣第40章 風雲突變第35章 一石三鳥第57章 決絕第41章 伏火訣第65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86章 吉士誘之第4章 訛詐無止境第65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80章 一個不如一個第80章 節外生枝第26章 不是冤家不碰頭第95章 關心則亂第46章 內鬼第72章 誰中誰的計第56章 私生子第57章 鋒芒畢露第44章 深不可測第11章 野調也堪聽第8章 美人如玉第6章 大任第63章 提前分贓第77章 請纓第53章 不可與越鬥第74章 摻沙子第50章 有實力,更安全第23章 步步驚心第77章 厚禮第56章 盛宴第103章 異姓爲王第67章 小刀子割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