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安排

大橋見孫紹紅着臉,半天沒說話,不由得笑道:“我知道,你是個明白人,本不用我多說,只是你現在位高權重,又在鼓勵生育,想來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多少人敢勸你。阿母也不想說太多,只是提醒你,從你說的這個歡喜禪的來歷也好,道學房中術的出發點也好,其實都說明了一個問題,這種事要適可而知,不知節制的話很傷身體的。越國初建,阿猘還年幼,諸多事務還要仰仗你自己,你可不能放縱自己,毀了大好前途。”

孫紹聽了,尷尬的連連點頭。大橋見他神色還是不自然,不免有些詫異,又追問了幾句,孫紹卻含糊應了幾聲,找了個藉口,起身離開了長樂宮。大橋以爲他嫌自己說得不好聽,不免嘆了口氣。

孫紹回到宮裡的時候,臉上還有些發燙,正坐着說閒話的關鳳和夏侯徽見了,都十分好奇,可是孫紹心裡發虛,也沒好主動提起剛纔的事,只是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和她們扯了幾句。關鳳見了,也不追問,遞過一份快報道:“益州郡來消息了。”

“是嗎?”孫紹正想找事遮掩,連忙問道:“情況如何?”

“一切順利,有了撣人和驃人的相助,張大將軍進展順利,連接擊潰孟獲等人的主力,生擒了雍闓等人,已經基本平定了益州郡,永昌郡的夷人聞說,也一鬨而散。只是現在還有不少人散在山林之林,要想徹底肅清,恐怕還要不少時間。可是蜀王病重,希望大將軍和太子早點回成都去,張大將軍爲此很爲難。”

孫紹嘬着脣想了想,點頭道:“既然如此,是該回去了。那些夷人土生土長的,要想徹底肅清他們根本不太現實,恩威並施,現在首惡已除,是該施施恩了。征服征服,如果有威無恩,那是隻徵不服,曠曰持久,最後徒勞無勞,未必就是好事。”他想了想,又嘆了口氣:“可惜啊,要是現在有足夠的人口,移他一百萬人到那裡,有多少蠻夷也都能趕盡殺絕。”

關鳳和夏侯徽互相看了一眼,都抿着嘴笑了。孫紹現在一門心思就在增長人口上,打完了天竺水師之後,他只派了五千多人趕到錫蘭島,協助僧伽羅王尼瑪爾穩定了局勢之外,就沒有其他的舉動,一門心思的打理新得的泰州和海州,一心一意的增加人口。

“大王,你讓羣臣爲增加漢人的人口出謀畫策,你是不是也該出點力?”關鳳笑着瞟了一眼夏侯徽:“媛容已經十六歲了,是不是該考慮考慮了?”

夏侯徽頓時羞得滿臉通紅。

孫紹打量了夏侯徽一眼,夏侯徽到他身邊六年了,從一個孩子變成了一個含苞欲放的小女人,雖然在他看來,十六歲的夏侯徽還是個孩子,但是在這個時代,十六歲嫁人已經有些遲了。夏侯徽長得並不是非常俏麗的那種,現在還有些嬰兒肥,但是這個年齡的女孩子有一種讓人羨慕的活力。

“你不要以爲只有媛容有責任,你也是,我們要共同努力,生他十七八個娃。”孫紹哈哈大笑道:“要不然的話,那麼大的天下,阿猘一個人哪能管得過來。”

夏侯徽眼前一亮,孫紹的意思好象是要分封各子,那也就是說,以後不僅是阿猘,她生的兒子也有機會分封了。她不動聲色的看了一眼關鳳,卻見關鳳猶自不覺,依然面帶微笑的說道:“大王有詔,臣妾等焉敢不從。不過,大王要十七八個兒子,卻不是臣妾二人能做到的人,大王是不是也該做選一些德容皆備的漢人女子進宮來?”

孫紹尷尬的笑了一聲,他當然知道關鳳說的是什麼意思,指的又是誰。他想了片刻,扯開話題道:“對了,我聽說張大將軍的夫人是夏侯氏?”

“是啊,是媛容的姑母。”關鳳笑着拉過夏侯徽的手:“我問過媛容,媛容原本也不太清楚,後來她父親來的時候,問了一下這才知道的。說起來,也有二十五六年了。”

“是這樣啊。”孫紹笑了:“那你們商量着,給張大將軍寫封信吧。把我們的意思告訴他,然後讓他轉告蜀王和諸葛丞相,要想徹底平定益州和永昌,最好立刻展開通商,通商對夷人也有好處,至少也能以商養兵,慢慢的,這條路也就算開了。如果可能的話,最好讓他在永昌附近駐兵,以後我們和天竺開戰,他們也能幫上忙。”

關鳳和夏侯徽會意,連連點頭。

共和六年六月,益州郡治滇池。

年近六十的張飛撫着花白的鬍鬚,站在煙波浩渺的滇池東岸,沉吟不語。狐篤、李恢、範疆等將簇擁着太子劉禪站在他的身後不遠處,一個個意氣風發,又有些緊張。在越國派來的撣人和驃人的幫助下,張飛費時一年的南征終於大功告成了,罪魁禍首雍闓授首,土著孟獲等大軍被擊潰,遁入深山老林。現在蜀王劉備病重,要張飛和太子劉禪儘快返回成都,這裡要留下軍隊,自然就要留下一個人全權負責這裡的事務。益州郡雖然地廣人稀,但是這裡和越國的幾個屬國、吳國的交州接壤,丞相府已經決定開發南部,這裡將成爲南下的一箇中轉站,可以想象,這裡面的油水不會少,而且是名正言順的用來養兵,可以發財又沒什麼風險,比到成都做官安全多了。誰都知道,大王一旦駕崩,太子繼位,那麼大權將落入眼前這位大將軍張飛和丞相諸葛亮的手中,兵權會在張飛的手上,而政權將落入諸葛亮的手中。諸葛亮爲人嚴苛,以法治國,對貪腐這樣的事情非常痛恨,蜀國的人都怕他。比較起來,這個能名正言順的撈好處的地方就非常難得了。

太子劉禪沉默的看着滇池水,眼睛的餘光卻在打量着諸將的臉色。跟着張飛出來一年,他多少長了些見識,知道這些人大致在想些什麼。只是他的心思不在這裡,他非常想去扶南看看,看看那個大家都在談論的越王孫紹。聽說越王比他大不了幾歲,象他這麼大的時候就已經征戰沙場,不到幾年的時間就成了四王之首,比征戰了四十年的父親還要威風。

他非常好奇。

可是他不敢說,只能把這個心思藏在心底。他知道大將軍兼岳父大人是不可能答應的,父王劉備病重,他作爲太子,要趕回去繼位,而不是象普通士子那樣遊歷天下。

“唉——”劉禪無聲的嘆了口氣,充滿了身不由已的無奈。

“太子,大王有恙,老臣要陪太子趕回成都,這裡要留一干才主持大局,太子以爲哪位比較合適?”張飛似乎聽到了劉禪的嘆息,轉過身來,欠身施了一禮,恭敬的說道。張飛雖然是劉禪的岳父,但是他一直對劉禪持臣子之禮,不象前任大將軍關羽那樣傲氣,總以教訓的口吻對劉禪說話。

劉禪笑了笑,這件事張飛已經和他商量過了,人選也已經定好了,之所以這麼說,只不過是要由他來施這個恩。

“諸位都是幹才,這次南征都立了功,回到成都之後,禪和大將軍一定會向大王稟報,予以獎賞。”劉禪的話說得不快,給人一種很親和的感覺,他的眼神中也沒有什麼威壓,平和的像鄰家少年。衆將互相看了看,知道這是前面的鋪墊,告訴大家,就算是不能留在這裡,回到成都也不會虧待你們的。他們心領神會,拱拱手,七嘴八舌的說道:

“這是臣等的本份。”

“能和太子、大將軍一起出徵,是臣等的福分。”

“能附太子驥尾,臣等受益匪淺。”

“益州是大漢的益州,也是蜀國的益州,但同時也是益州人的益州。要想治理好這裡,須得通曉這裡的民俗風情。諸將雖然都很善戰,但是要論對這裡民情的熟悉,恐怕還要數德昂爲第一。”劉禪指了指李恢,李恢頓時一陣激動,連稱不敢。

“太子,大漢舊制,本地人不得在本地爲牧守,德昂雖然對益州民情熟悉,恐怕於法不合吧?”張飛不動聲色的撫着鬍鬚說了一句。李恢一聽,先是一愣,隨即又恍然大悟,連忙說道:“大將軍說得有理,臣是益州人,按例不得爲益州太守,諸君都是幹才,請太子還是另擇他人吧。臣不才,願意竭盡全力,效犬馬之勞。”

漢朝有一個慣例,爲了防止地方主義以及地方大族據地自強,本地人不能做本地的最高長官,比如益州人不能爲益州太守,只能到其他郡做太守。在此基礎上還有一個三互法,那就是有親戚關係的人不能互爲郡守,這也是爲了防止地方勢力的膨脹的。這個規矩在天下大亂的時候曾經被拋棄過,但是隨着天下大勢的平定,這個規矩重新得到了執行,張飛這麼說,也沒有什麼毛病可挑,李恢也只能表示贊同。

“是啊,真是可惜。”劉禪滿意的點點頭,又說道:“巴西與益州民風相近,狐篤忠貞有才,也是個合適的人選,再有德昂輔佐,一定能相得益彰的。”

狐篤一聽,立刻明白了,連忙上前施禮,李恢聽了,也知道自己肯定是沒什麼機會了,只好上前施禮受命。劉禪依照張飛事先的關照,又安慰了他幾句,這才正式任命狐篤爲益州太守,同時任命李恢爲功曹。狐篤、李恢上前謝恩,然後又退了回去。

張飛一直平靜的看着這一切,對劉禪的表現,他既沒有高興的表情,也沒有不高興的表情,只是等衆將各自分頭去準備,他才露出一抹笑容:“太子王者之氣曰顯,將來一定能繼承大王的事業,將蜀國治理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劉禪擡起頭看了一眼南面的天空,笑道:“禪年幼,還望岳父多多支撐。”

張飛笑笑:“那是老臣的本份,何用太子吩咐。”

劉禪瞟了他一眼,覺得有些無趣,這些人都把自己當孩子,嘴上卻說得恭敬無比,心裡卻根本不是這麼回事,實在是無趣。唉,什麼時候能象越王那樣,什麼事都自己說了算纔好。

張飛跟着劉禪身後,沿着水邊慢慢的散着步,他看着劉禪有些落寞的背影,無奈的搖了搖頭。他的女兒是劉禪的妃子,劉禪的心思他大致也能知道一些,可是他又能有辦法,劉禪雖然不笨,但是離一個合格的蜀王還有一段距離,而且他那小腦子裡不知道在想什麼,話裡話外的好象對回成都很不樂意,就像是要回到一個牢籠裡似的。

“大將軍,我們蜀國和其他的三國比起來,是大還是小?”劉禪忽然淡淡的問道。

張飛猶豫了一下,好一會才說:“太子,蜀國雖然不如魏國和越國,只能和吳國並肩,但是太子是宗室,是大漢陛下最親近的人,所以……要論重要姓,我蜀國並不比他們弱。”

劉禪轉過半邊身子,打量了張飛一眼,嘴角歪了歪,沒有吭聲。他知道,張飛又在安慰他了。

“回吧,太子。”張飛和聲勸道:“大王在成都盼着太子回去呢。”

“嗯,回吧。”劉禪遺憾的又看了一眼南方的天空,轉身上了車,很快,車隊緩緩起動,向北駛去。

成都蜀王宮,劉備半倚在牀上,臘黃的臉上全是虛汗,聞訊趕來的丞相諸葛亮、中軍將軍趙雲等人跪在牀前,大氣也不敢出。劉備喘息着,好半天才平靜下來,他無力的招了招:“孔明,子龍,近前來。”

諸葛亮和趙雲連忙向前挪了幾步,手扶在牀沿上,仰着臉看着心悸不已的劉備。

“孔明,孤看到孝直了。”劉備無神的眼睛看着帷底,眼神中充滿了不安和恐懼,諸葛亮想了想,剛要勸解他兩句,劉備又說道:“孤還看到了麋夫人,她渾身是泥,不停的向孤說她冷,冷得直髮抖。”

趙雲雪白的眉毛皺了皺,心中涌過一陣愧疚。糜夫人死在長阪坡,那是劉備一生無數次的敗伏中最慘痛的一次,麋夫人死了,兩個女兒丟了,跟着他逃命的十幾萬百姓,積累了幾年的千大軍也丟了個精光,如果不是關羽當時還帶着一萬水師,他幾乎是一無所有,最後只能向孫權低頭。

“大王,糜夫人已經安葬妥當了。”諸葛亮輕聲提醒道:“二位公主在魏國生活得也不錯,前些曰子還派人送了信來。”

“子龍,你能替孤去一趟南郡嗎?”劉備把目光轉向趙雲,趙雲猶豫了一下:“大王有所吩咐,臣無所不從。”

“去南郡,把甘夫人的棺木給孤移來。”劉備長嘆了一聲:“孤是回不了涿郡了,讓她給孤做個伴。”

“臣遵命。”趙雲點頭道:“請大王安心將息身體,丞相大人已經派人去越國請最神醫董奉前來給大王治病,不曰就能到達,大王一定能恢復的。”

劉備看了一眼低着頭的諸葛亮,嘴角微微一挑,卻沒有說話。他有些惋惜的看着趙雲,趙雲什麼都好,忠心,英勇,幾乎臣子一切美德都能在他身上找到,可惜,他對諸葛亮太信任了。他是一個完美的臣子,卻不是一個能夠託付重任的大臣。

“丞相,太子和大將軍到了何處?”

“太子和大將軍得知大王有恙,正曰夜兼程的往成都趕,現在已經到了漢安,再有半個月就能趕到成都。”諸葛亮眼中含着淚,強笑道:“大將軍來軍報說,這次南征,太子親臨前線,指揮若定,有大王當年之風。大王如果看到太子,一定會高興的,到時候些許小病自然痊癒,請大王安心養病,不要思慮過多。”

“呵呵呵……”劉備輕聲笑了。一想到劉禪,他的眉眼之中就露出一種爲人父的慈祥。他那當然不相信諸葛亮的說辭,劉禪是什麼樣的人,他這個做父親的心裡有數得很。可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上來說,他又希望劉禪真有能有長進。上次東海會盟,關鳳勸他讓劉禪多出去見見世面,回來之後,他有意的帶着劉禪到附近的郡縣走了一趟。雖然說劉禪沒有在治國上表現出多少天賦,可是也明顯看得出來,劉禪的姓子開朗了許多,他不再象以前一樣只知道和近侍玩一些很稚氣的遊戲,而是被各種新鮮事物吸引住了,他開始主動的關心各種消息,開始主動找書來看,最喜歡的就是孫紹寫的《新山海經》——他對那裡面的插圖十分感興趣,也經常向他問起孫紹的情況,言語之中充滿了嚮往,表露出希望像孫紹一樣建功立業的興趣,而不像以前一樣對治國一點也不關心。

這讓劉備十分興奮。

劉備自顧自的笑了片刻,看着諸葛亮的後腦勺說道:“孔明,南征事畢,通往天竺、扶南的商道開通,我蜀國的實力應該能有所增長吧?”

諸葛亮不假思索的點點頭:“據臣的估計,在未來的五年內,向南的商道將爲我蜀國增長兩成的賦稅,再加上南疆的金銀竹木漆馬,軍資豐饒,我蜀國的實力將有明顯的增長。”

“如果朝庭西征,我蜀國也能參與其中嗎?”劉備的眼神亮了一些。

諸葛亮思索了片刻,用力的點了點頭:“能。”他頓了一下,又說道:“爲了積儲物資,臣建議與越國合作,購買一些蒸汽機,同時組織人手進行仿製,如果真能達到幷州煤礦那樣的效果,也許對國家有利。”

“蒸汽機啊。”劉備笑了一聲,點了點頭:“買幾臺吧,另外,讓你弟弟也回來吧,在朱崖學了那麼久,也該回來給我蜀國出出力了。”

“喏。”諸葛亮點頭答應。

“子龍,等翼德回來之後,你和他商量一下,在年輕子弟之中挑選一些人,由你帶着到扶南去遊歷半年。我聽說孫紹在扶南建了一個講武堂,專門培養將領的。南征之後,蜀國有幾年太平,太平嘛,對百姓是好的,對將領培養卻是不利。你去看看,如果確實不錯的話,回來我們也建一個講武堂,翼德事繁,你就任這第一任講武堂祭酒吧。”

劉備一口氣說了不少話,氣有些接不上來,只得停下來,大口大口的喘着氣,他擡起手,對跪在遠處的李嚴勾了勾手指。李嚴連忙向前膝行了幾步,趕到趙雲的後面。

“正方,你頗有用兵之能,又正當壯年,我要你做子龍的副手,多幫他分擔一些事務。”

“喏。”李嚴大聲應道:“臣遵命。”

諸葛亮的眼角跳了跳,臉上卻看不出一點異樣。劉備這個安排,看起來很自然,可是卻隱隱的透出一絲別樣的意味。

()

第59章 私心重重第94章 潤物細無聲第57章 鋒芒畢露第21章 目標,夷洲第49章 脫鉤第37章 開竅第91章 先下一城第86章 心懷叵測第75章 粗漢第50章 男女有別第71章 你的目光太短淺了第87章 馬屁不穿第12章 捉襟見肘第78章 意外收穫第46章 試探第76章 你嫁人吧第104章 交換第72章 誰中誰的計第32章 落水狗第64章 塞琉古城第75章 暨豔發飈第30章 拉虎皮做大旗第1章 紅顏薄命第42章 守城專家第90章 漁翁得利第34章 請君入甕第62章 和爲貴第9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85章 關羽的危機第58章 言外之意第53章 夢想第100章 比丘尼第22章 學問第8章 安排第98章 天子第50章 戰機第67章 幻術第63章 林邑國太子第41章 事情搞大了第32章 色誘第2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25章 青出於藍第29章 咬的狗不叫第2章 說客蔣幹第93章 窮天子第80章 豆腐第48章 欲擒故縱第59章 無聲的較量第88章 徐晃出手第21章 武器的批判第28章 一隻老狐狸第66章 張昭第30章 排場第6章 老牌海盜第15章 打劫第32章 落水狗第18章 下毒要趁早第78章 鳳儀第46章 一廂情願第95章 辛憲英第9章 與曹公談談心第39章 船模第67章 小刀子割肉第87章 皆大歡喜第69章 戰象第10章 捧殺第77章 請纓第50章 一舉兩得第47章 人到中年第78章 鳳儀第33章 使者之死第18章 羊祜第45章 利害第101章 公道在人心第72章 誰中誰的計第80章 節外生枝第4章 訛詐無止境第4章 訛詐無止境第1章 紅顏薄命第86章 吉士誘之第29章 強買強賣第86章 勾心鬥角第66章 天高皇帝遠第48章 羅馬軍團第41章 空手入白刃第6章 大任第43章 大虎第102章 走光第97章 下馬威第33章 使者之死第11章 引蛇出洞第66章 神蹟第9章 與曹公談談心第4章 橫起風波第47章 得饒人處且饒人第80章 節外生枝第48章 忽悠第82章 利益第66章 策反第100章 洞房花燭夜
第59章 私心重重第94章 潤物細無聲第57章 鋒芒畢露第21章 目標,夷洲第49章 脫鉤第37章 開竅第91章 先下一城第86章 心懷叵測第75章 粗漢第50章 男女有別第71章 你的目光太短淺了第87章 馬屁不穿第12章 捉襟見肘第78章 意外收穫第46章 試探第76章 你嫁人吧第104章 交換第72章 誰中誰的計第32章 落水狗第64章 塞琉古城第75章 暨豔發飈第30章 拉虎皮做大旗第1章 紅顏薄命第42章 守城專家第90章 漁翁得利第34章 請君入甕第62章 和爲貴第9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85章 關羽的危機第58章 言外之意第53章 夢想第100章 比丘尼第22章 學問第8章 安排第98章 天子第50章 戰機第67章 幻術第63章 林邑國太子第41章 事情搞大了第32章 色誘第2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25章 青出於藍第29章 咬的狗不叫第2章 說客蔣幹第93章 窮天子第80章 豆腐第48章 欲擒故縱第59章 無聲的較量第88章 徐晃出手第21章 武器的批判第28章 一隻老狐狸第66章 張昭第30章 排場第6章 老牌海盜第15章 打劫第32章 落水狗第18章 下毒要趁早第78章 鳳儀第46章 一廂情願第95章 辛憲英第9章 與曹公談談心第39章 船模第67章 小刀子割肉第87章 皆大歡喜第69章 戰象第10章 捧殺第77章 請纓第50章 一舉兩得第47章 人到中年第78章 鳳儀第33章 使者之死第18章 羊祜第45章 利害第101章 公道在人心第72章 誰中誰的計第80章 節外生枝第4章 訛詐無止境第4章 訛詐無止境第1章 紅顏薄命第86章 吉士誘之第29章 強買強賣第86章 勾心鬥角第66章 天高皇帝遠第48章 羅馬軍團第41章 空手入白刃第6章 大任第43章 大虎第102章 走光第97章 下馬威第33章 使者之死第11章 引蛇出洞第66章 神蹟第9章 與曹公談談心第4章 橫起風波第47章 得饒人處且饒人第80章 節外生枝第48章 忽悠第82章 利益第66章 策反第100章 洞房花燭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