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夜色已深,欒奕來不及趕回歷城,便在河畔自家的廠子裡湊合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又折回黃承彥的家。
一入大門,仍是未見人影先聞人聲,放歌者與昨日一樣,還是黃宅的管家——“蒼天如圓蓋,陸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來爭榮辱:榮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
不得不說,黃管家生了副好嗓子,嗓音既清又亮很有歌唱家潛質。富有哲意的歌詞,再配上古樸的曲調,經他一番詮釋更加耐人回味。
欒奕上前問道:“此曲的作者可是與那《梁父吟》乃是同一人?”
再從管家口中得到肯定的答案後,欒奕情不自禁感嘆,“好個‘蒼天如圓蓋,陸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來爭榮辱’。此人當真不凡,不知今日可有緣一見?”
管家一如既往,臉上帶着溫和的笑容,道:“公子和小姐正在院中跟老爺用茶,齊王殿下入院自可見得!”
在管家指引下,走進後院,入院先見那株海棠花。欒奕依稀記得昨日來時花還未開,卻不曾想一夜之後就成了花滿枝頭。
這些花是夜間瞬間綻放開來的嗎?當然不是……想來昨日欒奕看到它時它依然到了綻放的邊緣,又在深夜中醞釀,一分一毫的舒展,歷經三五個時辰之久才形成現在這副模樣。其綻放的過程極度緩慢,以至於賞花之人難以洞察。
眼下的大漢正如這朵鮮花,在欒奕的薰陶下每時每刻都在發生着細微的變化。這些變化在極少成多的過程中推動着時代發生質變,綻放成現在的盛世繁花。
一番感嘆之後,欒奕愈發覺得賞花最好趕在早上,嬌蕊初定,蜂繞碟喧,一片欣欣向榮,生機勃勃的氣象。令人心曠神怡,逸興遄飛的感覺。朝陽斜穿過密匝的花朵,不經意地將幾枚細小的光斑灑落在牆面或人們的衣衫上,宛若光陰的碎片,讓人不由自主聯想到那些塵封已久的記憶。
眼下,黃承彥便坐在花影之下。看到欒奕到來,揮了揮手適宜他過去品嚐一下黃夫人自釀的花蜜。
黃月英,一如往日穿着一身淡雅的衣裙……說實在的,欒奕很想告訴月英,淡色的裙子更加襯托了她皮膚的黝黑。日後當試着多用些花色較密,或者顏色更深的衣料,那樣才能襯托出她的形體之美。
當然,欒奕素知黃月英臉面極薄,所以這番話只敢在心裡說說,並未向黃月英提起。
思考間,欒奕不由自主將目光在黃月英臉上多停頓了一會。僅僅一陣短暫的注目便盯得黃月英面頰發紅。主動起身向欒奕見禮,以掩飾心中的尷尬。
欒奕擺了擺手,算是跟黃月英見過禮,並示意她重新落座。隨即將目光移向與黃月英比鄰的青年身上。
想來,這便是《梁父吟》的作者了。看年齡,此人也就不到二十歲,眉宇之間還帶着些許稚嫩的氣息。如果不是之前管家提醒,欒奕斷然猜不出,《梁父吟》這麼優美、豪邁的詞曲竟是出自如此年輕人之手。
再看面相,此人面若紅玉,儀表堂堂,面貌雖因年輕略顯稚嫩,但雙眸之中卻透着成年人才有的勃勃英氣。一看便是個胸有韜略,意氣風發之人。
黃承彥見欒奕盯着愛侄反覆瞧看,大有一副看到眼裡拔不出來的架勢,便主動出言道:“齊王殿下,這位乃是老夫世交之子,也是未來老夫的女婿。賢婿,還不起來拜會齊王。”
黃承彥口中的賢婿隨即起身,恭敬作揖,自我介紹道:“小可祖籍琅琊,後隨家父南下南陽定居,複姓諸葛,單名一個亮。”
欒奕爲之一振。暗驚:竟然是他。“衆裡尋他千百度,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在將龐統招到麾下之後,欒奕沒少派人去打聽諸葛亮的下落。可是南陽那麼大,搜了一圈也沒能找到羅貫中筆下所寫的臥龍崗。久尋無果,再加欒奕平日事忙,時間一久便把這件事逐漸給淡忘掉了。千想萬想卻沒能想到諸葛亮找上門來,竟在這裡相遇。
昨日,欒奕還在納悶,這世上到底是誰竟能驚動黃月英大駕陪他一起參加詩會。今日方知,原來是小月英命中註定的夫君啊!
“你就是諸葛孔明?”欒奕驚呼,道。
“在下正是孔明!“話音剛落,諸葛亮方覺不對。他分明記得自報家門時並沒有說出表字,怎麼眼前這位齊王竟能直接以表字喚他呢?
諸葛亮萬分疑惑,黃承彥亦是疑惑萬分,便心直口快的詢問欒奕,“家婿雖在南陽略有薄名,但在大漢卻是名不見經傳。齊王殿下又是從哪裡得知他表字的呢?”
欒奕面貌一囧,扯謊道:“之前聽龐士元提到過,荊州有一人名喚諸葛亮,表字孔明。其人堪比管仲樂毅,才學淵博。想來便是你了!”
諸葛亮遂即釋然,“在下與士元兄僅有一面之緣,得兄長如此讚譽,亮汗顏之至。”
“誒!小友莫要謙虛,適才我聽了小友那曲《梁父吟》,借那首歌足可見小友之才並非以訛傳訛,乃是真才實學。”將諸葛亮招致麾下的願望,欒奕不是想了一天兩天,今日諸葛亮就坐在面前,欒奕毫不猶豫拋出橄欖枝,“方今朝廷整治用人之際,不知小友可願留在濟南爲朝廷效力?”他本以爲,自己在大漢手眼通天,正值蒸蒸日上之際。諸葛亮定然不會拒絕他的邀請。
然而,現實卻與他的想象截然不同。諸葛亮拒絕了,而且眼神舉止透着鮮明的斬釘截鐵意味。
欒奕竟熱臉貼了個冷屁股。
自來到東漢之後,欒奕見過的所謂歷史名人數都數不過來。已經不再是二十多年前那個第一次見到幼年郭嘉時激動地渾身發抖的歷史屌絲,成爲全身心的融入在東漢社會中的一員。或者更爲精確的說,他本人已經變成東漢這個大時代中最大的名人。
別看諸葛亮在後世歷史上是被世人評價“智幾近妖”的大人物。但是放到當下,不過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士子。與之相對的,欒奕二十年前便以幼年之齡成名,青年時連創《聊齋志異》《原富》大作,名揚海內。十六歲之齡領兵東征西討在平定黃巾之亂中立下赫赫戰功……現如今更是大漢八州的實際掌控者。萬人之上,連大漢天子都要聽命於他的大漢齊王。
位高權重的欒奕向諸葛亮發出邀請是給他面子。現在被諸葛亮斷然拒絕頓感顏面大失。他毫不遲疑認爲諸葛亮這是在沽名釣譽,想將用在劉備身上的“三顧茅廬”之法原封不動搬到他身上。讓他屈尊三番四次前來拜會力邀,諸葛亮從而最終實現直接攀登高位的願望。
欒奕心中冷笑。孔明啊,孔明。那你可算打錯了算盤,歷史上劉備是因爲身邊無人可用,無奈之下才會低三下四求你出山。
想我欒奕,且不提帳內名動天下的謀士就有數百人,可堪大用的上將過千。此外教會各所高等院校還在源源不斷向教會、朝廷基層衙門、教堂供應有學識的士子。人用不過來,何缺你一人?
你不願應邀,我還懶得招你!
思及此處,欒奕便未再繼續跟諸葛亮談論效力之事。當然,他也沒因一時的氣憤給諸葛亮甩壞臉色。畢竟他身處高位多年,應有的氣度還是有的,尤其諸葛亮還是黃承彥的女婿,算起來也是他的晚輩。作爲長輩他也不能跟諸葛亮這個小娃娃一般見識。
短暫的不快,在欒奕爽朗的笑聲中一閃而過。欒奕隨即主動切換話題,跟黃承彥商討目前建造大船所面臨的困難。
在這方面,欒奕過去幾天做過些總結。就欒奕來看,現在之所以造不出巨船原因就在於當下船體的龍骨結構不夠科學,只有設計出更加堅實的龍骨結構,才能製造出更加巨大且奈風浪的船體。
對此,欒奕給出了設計方案。建議黃承彥接受造船適宜後,塑造出以若干個三角形共同編製成的巨大三角框架。
看了欒奕手繪的設計圖,黃承彥、黃月英和諸葛亮一愣,不解詢問欒奕爲什麼非要選擇三角形做龍骨的框架基礎而不是常見的長方形。
欒奕隨即給他們進行了詳細詮釋,並隨手從黃承彥的木料堆裡取出四根木棍,向他們解釋長方形在受到外力影響時,四個邊很容易發生位移,變成菱形。而三角形則是不然,三角、三邊結構更加穩定,從而更能保證整體結構的完整。
聽了欒奕的解釋,黃承彥恍然大悟。決定採納欒奕的建議,表示未來造船時不但龍骨是三角形,其他吃力較多部位,比如風帆和船頭也儘量採用三角結構。即便無法直接使用三角形爲主體,也可採用技術手段予以切割,形成多個三角形的組合。
舉個簡單的例子,傳統的船頭都是四邊形平實木板。現在完全可以將這片四邊形木板一切爲二,籠成一個尖再予以縫合。這樣既能減少船體航行的阻力,有能借用三角結構,加強船頭的穩固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