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哈哈哈······”劉成大笑幾聲,笑罷說道:“如果我劉成是心胸如此狹隘之人,又有何資格在這裡跟陛下、娘娘和主公縱論朝廷軍政大事?從古至今,朝堂上從來不缺乏因政見不同而互相廝殺的事情,但微臣絕不會因爲這種事情隨便除掉對手,一個人若是沒有了對手很容易喪失自我和迷失方向,留着政敵能讓自己時時保持警惕!微臣之所以要殺那幫自以爲是的忠臣、老臣,是因爲他們是天下世家大族的代表,而他們背後的世家大族卻霸佔着天下八成以上的財富和土地,天下九成以上的百姓只有兩成不到的土地和財富,這讓他們怎麼活?知道幾年前的黃巾之亂是怎麼發生的嗎?因爲老百姓都沒有活路了,天災人禍,讓他們不得不拼死一搏。搏一把,還有希望活下去,不搏,鐵定會活活餓死,他們爲什麼不拼一把?娘娘、公主出身高貴,天潢貴胄,從小錦衣玉食,哪裡知道貧困百姓生存的艱難,他們從出身開始就註定要悲苦一生,一直到死,從沒有一天享受過舒適的日子,絕大部分百姓一生都沒有吃過一頓飽飯、一頓肉,這是何等的悲哀?”

“更可怕的是,做官、晉升的這條鯉魚躍龍門的道路幾百上千年以來都被世家大族把持,平民百姓想要做官難如登天,從出生成爲平民,世世代代都是平民,他們看不到任何成爲人上人的機會和希望!如果是娘娘和公主,你們會甘心嗎?”

帳內安靜得可怕,連大聲喘氣的人都沒有。

唐貴人用顫抖的聲音道:“一直以來不都是這樣的嗎?”

劉成大聲質問道:“大漢朝是怎麼來的?高祖皇帝當初不也只是一介亭長嗎?自從陳勝吳廣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天下人就知道:人,不是生來就註定要貧困一生這個道理,這纔有了高祖皇帝斬白蛇起義。當年的開國功臣周勃只是一個篾匠、吹鼓手;樊噲只是一個殺豬屠狗之輩;張良、韓信都只是落魄書生!如今大漢朝已經衰弱不堪,正是平民百姓們造反、改天換地的大好時機,若朝廷不做改變,大漢朝遲早會完蛋,會成爲歷史,不是被諸侯所滅,就是被百姓們推翻,新的王朝會取代大漢統治天下,而我們這些人就會成爲大漢朝的陪葬品,你們,想死嗎?還是想活?想死,一切照舊;想活,朝廷就必須做出變革,效仿商君變法,剷除朝中一切阻礙變革之人,重新分配土地資源和社會財富,緩解社會矛盾,只有這樣,大漢王朝才能重獲生機!”

衆人腦子裡自動想象出一副王朝滅亡,草民揭竿而起的畫面,這讓他們都不由自主的打起了冷顫。

劉辯已經十九歲了,儘管他身性懦弱、無能,但並不代表他傻,王朝滅亡就代表着他這個皇帝會成爲末代皇帝,就像秦二世一樣,最後註定要跟着大漢朝一樣滅亡、死去。

他戰戰兢兢道:“朕、朕說、說過,皇叔是最、最忠心於朕的,有皇叔在,朕放心了,以後朝中大事都由皇叔做主,朕全力支持,誰敢質疑,朕就殺誰!”

這時華陽君(何太后)適時說道:“陛下放心,我家夫君一定會全力護衛陛下週全!”

劉成扭頭看了一眼華陽君,抱拳對劉辯下拜道:“臣謝主隆恩!”

劉辯連忙擡手道:“皇叔快快請起。朕餓了,飯菜好了嗎?”

太監總管趙淳立馬回營:“老奴這就去催催!”

長安城內的呂布、王允等人都還不知道皇帝已經偷偷離開了長安,更不知道將軍府內實際上已經空了,只有幾個兵丁在門外站崗。

在離開長安之前,劉成還佈置了一番,派人精銳騎兵封鎖了長安通外外界的消息,一連兩天,王允都沒有得到西涼軍與胡軫、段煨等人交戰的消息。

兩天之後,王允等人坐不住了,西涼軍主力就在下邽,距離長安並不遠,就算戰局不利,也不可能得不到戰鬥的消息。

王允立即派人前往下邽方向打探消息,同時把呂布和一些朝廷大臣請到家中商議。

“是不是出了什麼變故?”一個大臣聽完王允所說的情況之後問道。

另外一個大臣搖頭道:“不可能,就算有什麼變故,我們也不可能得不到絲毫消息,除非有人封鎖了道路,讓消息無法穿到長安來!”

“誰,誰會這麼幹?”王允看着左右兩側的官員們質問道。

沒有人能夠回答。

這時一個披甲將軍走了進來,卻是五官中郎將伏完,只見他走到大堂中間對衆人抱拳道:“諸位大人,大事不妙,西涼軍來了!”

“什麼?”所有人都大驚失色的坐不住了,全部站了起來。

王允失聲道:“胡軫不是帶兵去迎擊西涼軍了嗎?還有段煨在背後夾擊,西涼軍怎麼能殺到長安城下來了?”

伏完搖頭道:“末將不清楚,但如今長安城的四周都被西涼軍圍困了!”

呂布沉聲道:“還是去城牆上看看吧!”

“對對,去城樓上看看!”

王允一行人火速來到東門城樓上,只見城下西涼軍的旌旗飄飄,一眼也望不到盡頭,一快快步兵方陣、騎兵方陣陳列在下方,井落有致。

“這······西涼軍什麼時候有這麼嚴整的軍容了?”王允看得瞪大了眼睛,這一幕讓他實在太難置信了。

呂布的眉頭皺得老高,“西涼軍從前絕沒有如此整齊的軍容,這一定是有精通軍略之人在指點!”

“這似乎與北軍有些相似啊!”一個官員隨口說了一句。

“北軍?”王允一聽,立馬想到了劉成,他立馬叫道:“快派人去把右將軍府上把劉將軍請來!”

沒過多久,去請劉成的人返回來稟報:“啓稟大人,右將軍不在府上,劉將軍府上的人說劉將軍已經去郿縣大營了!”

王允氣得暴跳:“怎麼會這樣?關鍵時刻卻不在,他這個右將軍也太不稱職了!”

這時旁邊的呂布卻道:“王大人,沒有劉成,這仗難道就不打了?西涼軍既然已經兵臨城下,現在只能靠我們自己,他們他們也就六七萬人馬,我們城內所有兵力加起來也有近兩萬人,再加上城牆高大堅固,西涼軍想要攻下來,先得問問我呂奉先手中的方天畫戟和城內兩萬將士答不答應!”

王允看了看呂布,心中稍稍放心了一些,他是很看不起呂布的,一直以來只把他當做打手和走狗,沒想到現在卻要靠呂布來守衛長安城。

王允抓住呂布的胳膊和顏悅色的說道:“有奉先在,我心安矣!奉先,如今場內到底有多少兵力,各部都是一些什麼情況?”

呂布說道:“我的幷州軍有八千多人,董卓和他的親族被殺之後留下了六千多人,如今這些人都由校尉董承統帶,另外還有叟兵三千多人把守城門,皇宮之中還有羽林軍、虎賁軍三千多人,不過想要調動羽林軍和虎賁軍只怕不太容易!”

王允立即道:“奉先,你先安排城防事宜,老夫進宮見陛下,向陛下稟報西涼軍兵臨城下的消息!”

“大人只管去,有我呂布在此,沒人可以突破城牆防禦!”

王允當即帶着大臣們來到了皇宮覲見皇帝,然而守衛皇城的羽林軍卻是不開宮門,王允等人在宮門外等候了小半個時辰纔有人在宮門的城樓上喊話。

“我是羽林軍中郎將閻行,諸位大臣有何事要進攻覲見陛下?”閻行在宮牆的城樓上喊道。

大臣官員們擡頭向上看去,果然看見了閻行,王允當即喊道:“閻將軍,如今西涼軍兵臨城下,氣勢洶洶,還請將軍打開宮門,我等要進攻稟明陛下!”

閻行拉出來一個小太監,小太監站在牆垛邊向下喊道:“陛下已經知道此事了,陛下口諭命王允錄尚書事、總攬朝政,全權負責城防禦敵、討伐叛逆事宜,有便宜行事之權,無需事事稟報!”

王允大喜,這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啊!心說皇帝總算是英明瞭一回,他高興之下也自動忽略了這種特大人事任免不合規制的疑點,雖然心裡對於沒能進宮覲見很是遺憾,但升官帶來的巨大喜悅沖淡了這種遺憾,他立即下拜道:“臣謝主隆恩!”

王允當即帶着大臣們離開,並前往東城牆查看城防部署情況。

一路上,有大臣問道:“陛下爲何命閻行打開宮門讓我們進去覲見?”

王允嘆息道:“這幾年董卓勢大,目中無人,不敬天子,陛下每日都是驚懼害怕中渡過的啊,現在聽說西涼軍殺過來了,下令緊鎖宮門不見大臣也在情理之中,等我們擊退西涼軍,陛下就會見我們的!”

“王大人說得也對!”

一行人很快回到了城牆上,呂布和手下將校們正在緊張的安排城防,城下的西涼兵也正在準備攻城事宜。

這時從城外西涼軍陣之中飛奔出來幾員大將,城牆上有人認得,“是李傕、郭汜和張濟,沒想到如今西涼軍都歸了他們三人!”

這三人策馬飛奔至城下一箭之地停下,中間一人高聲道:“我乃西涼軍校尉李傕,城內是何人主事,出來答話!”

王允手扶在牆垛邊迴應:“本官是司徒王允,奉陛下旨意錄尚書事、總攬朝政!李傕,爾等好大的膽子,竟敢起兵攻打京師,爾等欲造反乎?”

李傕大喝道:“城樓上的人聽着,董丞相對陛下忠心耿耿,卻無端遭到爾等殺害,我等只想替董丞相報仇,討個公道,不敢造反,若爾等把王允、呂布這些殺死董丞相的兇手拿下送出城外讓我等處決,我等願意接受朝廷處置。如若不然,我等只好攻城,等破城之後殺死兇手,再等候朝廷處置!”

城牆上的守軍們互相低聲議論起來,王允一看,心知不好,當即大喝:“董卓罪大惡極,死有餘辜,爾等打着爲董卓報仇的旗號就是造反!所有人聽着,不要聽李傕等人胡言亂語,如若被他們攻破長安城,所有人都不能倖免!爲今之計,只能死守,本官已派人向右將軍劉成求援,只要劉將軍帶着大軍前來,叛軍不足爲慮!”

守軍們被王允這麼一說,士氣恢復了一些。

李傕大笑:“好,既然爾等冥頑不靈,那我等就只能攻城了!爾等就洗乾淨脖子等着吧,哈哈哈······”

呂布鐵青着臉大喝:“備戰!”

第183章 偷營第458章 孟德降第105章 安撫劉辨第452章 劉袁之戰第37章 馬中赤兔第376章 恐怖的銅鏡司第93章 勇闖火海第361章 斬草除根第212 暗流涌動第54章 害怕第422章 噩耗第371章 班師第449章 徐榮隕落第209章 香餑餑劉協第340章 出入第103章 各有算計(2)第231章 荀攸之謀第92章 宮變(2)第456章 使者至孫策死第313章 護國公第252章 異心第399章 狠毒一招第71章 上眼藥第207章 離間呂布和高順第49章 拖後腿(2)第262章 雪夜突襲第18章 激將第378章 孔融被抓第47章 算無遺策李文優第34章 獠牙(4)第383章 特赦第140章 窮追不捨第194章 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第11章 李儒之謀第357章 吞併第149章 殺楊奉降徐晃第386章 挾天子以令劉表第96章 相士朱建平第142章 生擒第268章 治羌(1)第71章 上眼藥第329章 質子第382章 讒言還是忠言?第387章 兵圍下邳第54章 害怕第10章 兩位大才第162章 剷除後患第288章 于闐勢大第166章 奸計第276章 迷惑王旻第333章 衆匪首齊聚第一章 因禍得福第75章 未雨綢繆第396章 內訌第397章 進諫第327章 破匈奴第230章 佈局關東第213章 何太后恢復記憶第61章 銅鏡司第233章 詩賦大會第70章 嫁禍和密營第358章 威逼利誘第181章 敗孫堅第327章 破匈奴第351章 圍追堵截(3)第278章 西出玉門關第403章 黑名冊第323章 問罪第236章 任命第38章 炸出鍾繇和荀彧第78章 戰李肅第432章 誰都沒有討到便宜第5章 虎賁王越第262章 雪夜突襲第442章 意在遼東第117章 與董卓談判第376章 恐怖的銅鏡司第227章 王允死呂布逃第66章 密會第157章 郭大的寶藏第117章 與董卓談判第264章 土狼山之戰(1)第187章 討董之戰正式開始第404章 暗流第341章 戰前戰術部署第221章 納蔡琰第133章 立威第445章 又死了一個第303章 疏勒城破第50章 艱難巷戰第319章 見好就收第454章 飛輪發石機的威力第72章 坑慘了第196章 蓋世無雙(2)第21章 求饒第345章 匈奴河之戰(2)第381章 皇帝的三次特權機會第229章 議政第140章 窮追不捨第143章 白波軍中的徐晃
第183章 偷營第458章 孟德降第105章 安撫劉辨第452章 劉袁之戰第37章 馬中赤兔第376章 恐怖的銅鏡司第93章 勇闖火海第361章 斬草除根第212 暗流涌動第54章 害怕第422章 噩耗第371章 班師第449章 徐榮隕落第209章 香餑餑劉協第340章 出入第103章 各有算計(2)第231章 荀攸之謀第92章 宮變(2)第456章 使者至孫策死第313章 護國公第252章 異心第399章 狠毒一招第71章 上眼藥第207章 離間呂布和高順第49章 拖後腿(2)第262章 雪夜突襲第18章 激將第378章 孔融被抓第47章 算無遺策李文優第34章 獠牙(4)第383章 特赦第140章 窮追不捨第194章 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第11章 李儒之謀第357章 吞併第149章 殺楊奉降徐晃第386章 挾天子以令劉表第96章 相士朱建平第142章 生擒第268章 治羌(1)第71章 上眼藥第329章 質子第382章 讒言還是忠言?第387章 兵圍下邳第54章 害怕第10章 兩位大才第162章 剷除後患第288章 于闐勢大第166章 奸計第276章 迷惑王旻第333章 衆匪首齊聚第一章 因禍得福第75章 未雨綢繆第396章 內訌第397章 進諫第327章 破匈奴第230章 佈局關東第213章 何太后恢復記憶第61章 銅鏡司第233章 詩賦大會第70章 嫁禍和密營第358章 威逼利誘第181章 敗孫堅第327章 破匈奴第351章 圍追堵截(3)第278章 西出玉門關第403章 黑名冊第323章 問罪第236章 任命第38章 炸出鍾繇和荀彧第78章 戰李肅第432章 誰都沒有討到便宜第5章 虎賁王越第262章 雪夜突襲第442章 意在遼東第117章 與董卓談判第376章 恐怖的銅鏡司第227章 王允死呂布逃第66章 密會第157章 郭大的寶藏第117章 與董卓談判第264章 土狼山之戰(1)第187章 討董之戰正式開始第404章 暗流第341章 戰前戰術部署第221章 納蔡琰第133章 立威第445章 又死了一個第303章 疏勒城破第50章 艱難巷戰第319章 見好就收第454章 飛輪發石機的威力第72章 坑慘了第196章 蓋世無雙(2)第21章 求饒第345章 匈奴河之戰(2)第381章 皇帝的三次特權機會第229章 議政第140章 窮追不捨第143章 白波軍中的徐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