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撲倒

夏曆十月二十五日的夜,約在申時六刻日落,酉時天黑。

酉時四刻至戌時四刻之間,即一更天。

曆法、時間發展有變化,唐以前是一種,唐以後是一種。

對重新學習天文曆法的田信看來,這種看似很大的差別……他就根本不知道這種發展變化。

他印象中,子時應該從零點開始算,零點到兩點之間的兩個小時,就是子時。

很慶幸,在唐以前,他這個印象是沒問題的,因爲日晷是唯一通行的時間測算工具。

唐以後時間測算工具得到發展,可以甩開日晷。爲了照顧小學生,也爲了順口,就稍稍改了五更與十二時辰的對應關係。

所以唐以後的一更天,就是整個戌時,戌時之後的亥時,就是二更天,再後子時就是三更天。

可能是盛唐長安美妙、熱鬧、發達的夜生活促成的這一項改動吧,需要對夜裡時間進行更準確的劃分,但這一切對田信沒意義。

其實二十四小時制度並不難推廣,只是相對於十二時辰多了一層細分,一天還是九十六刻,這個不會改。

不像上古改制,將一天十時辰百刻改爲一天十二時辰九十六刻。

如果推廣二十四小時制度,那麼這個小時制度是根據‘時辰’來細分,這個時辰跟‘北京時間’規劃的北地地區時辰、小時對應關係一致。

區別也很明顯,那就是因爲時差的原因,各地的小時跟‘北京時間’不一樣,因爲地區跟北京所處經度不一樣。

比如現在集結在宛口參戰的各支軍隊,以小時制度來描述,那就是葉縣當地時間下午五點三十二三分日落;以北京時間來說,就是下午五點四十五分左右。

在以當地時間爲準的情況下,推廣小時法反而很簡單,根據日晷換算就行了。

這樣就能細分時間,將分、秒概念鋪開……但缺乏準確、方便的時間工具,關鍵是便捷。

以小時來描述的話,二十三點魏軍開拔,各部就緒到位真正發起進攻,大約在四更天,即凌晨三點、四點左右。

當夜薄雲遮蔽月牙,馬超有些緊張。

張遼很恐怖,打孫權逍遙津之戰宣傳的是八百破十萬,馬超眼裡這不算什麼,這種戰役換自己和田信來打,也能打出來。

但白狼山之戰,絕對是張遼的封神之戰。

這一仗馬超沒有信心打出來,哪怕與田信、關羽聯手,也有失手的可能性。

那一戰曹操聽郭嘉建議拋棄輜重,親率主力部隊,翻山越嶺大迂迴到烏桓、二袁聯軍背後,步騎奔襲一月時間。

面對倉促集結的烏桓、二袁聯軍,曹軍將士多有惶恐,只要戰敗,或打平手,他們將全軍覆沒,無從倖免。

這種關鍵時刻裡張遼請戰,激勵曹操,曹操將自己的長麾交給張遼,由張遼指揮全軍作戰,得以大勝,斬蹋頓、名王十餘人,俘虜烏桓部族二十餘萬,內遷收納爲烏桓精騎,也得以徹底解決袁氏力量,保證了後背安全。

張遼白狼山戰功之大,以至於短期內無法封賞,過了許久,才拜爲徵東將軍,這跟魏王國的四方將軍平級,還要高出半級。

起碼名義上,魏王國的四方將軍是曹操的臣從,而張遼與曹操依舊是漢帝國的臣子,只是分工不同。一個是魏王、九賜、出入警蹕、用天子儀仗的漢丞相,另一個只是漢徵東將軍。

正是白狼山決戰打出了遠超預期的戰果,次年劉表病逝,纔有了曹軍險些一戰平荊州,二戰平天下的戰略機會。

張遼邊郡豪強出身,精熟邊軍戰法……現在如張遼這樣還有漢軍邊軍戰法傳承的人沒幾個了。

如果張遼放開宛口通道,放縱漢軍主力部隊進入平坦的中原……那麼張遼再掌握三五萬騎兵,那漢軍將十分兇險,稍有紕漏,就有被張遼全殲的可能性。

張遼就這麼可怕,今夜張遼絕對會來進攻,馬超有些心虛。

別說他,關羽、田信也都不敢大意,大家抱團走過來,誰都怕被張遼摸走手裡的底牌,反制己方。

馬超遲疑不定,問當值軍吏:“護軍何在?”

“回公上,護軍巡視各營夜禁一事,約在二更返歸。”

馬超取出早已書寫的錦囊帛書遞出:“速速發往北府。”

親信軍吏雙手接住漆封的錦囊帛書,遲疑模樣:“公上,如今送去,恐使北府憤怒。”

“不送,北府更怒。”

馬超仰頭看一眼陰沉沉缺少光線的夜空:“夏侯高義而豁達,能體諒孟達、徐祚、申儀之衆,也應能理解我之難處。”

軍吏不再言語,點選精騎,手持火把沿着澧水向後奔馳十里進入東西展開的木牆甬道,這處甬道外圍,星羅棋佈引燃草苫,火焰照明,探照敵情。

進入甬道後,這夥騎士馳往北府營壘。

北府營門緊閉,值守吏士弓弩瞄着,當值軍正官高呼:“我軍申明禁令,各軍無故不得靠近!”

“我自甬道馳來,持趙公手令,欲見夏侯,還請通融。”

“軍旅勞頓,我家夏侯正休憩,下令不得叨擾!”

值守軍吏一擡手,弓手拉弓瞄着轅門外,照明篝火旁的暗紫罩袍的趙公衛隊騎士。

“今大戰在即,何故如此生分?”

來人高舉馬超臨行給的令符:“趙公手令在此,還請通融!”

“我只認得夏侯令,不認得趙公令!”

“速速退去,明日再來!”

見馬超的人越過警戒線,轅門守軍當即十幾支箭矢射在道路正中,以展示決心。

不得已,只能用長矛釘在地上,將馬超的錦囊帛書掛在矛杆上,這夥紫袍騎士才紛紛退去。

馬良檢查各營夜禁、守備工作後,強作鎮靜返回馬超所在的前營。

馬謖比較倒黴,擔任前參軍時前軍在休整,左軍在打仗,打出了宛口大捷;等馬謖轉爲左參軍後,左軍退回宛城休整。

馬良晉升左護軍,馬謖避嫌,沒撈到軍功,攢下參前軍、左軍的資歷後又被諸葛亮帶回益州任職。

說資歷,馬謖資歷是真的好看。

馬良的也不差,建安十四年劉備以荊州牧征馬良爲從事,十六年劉備入蜀,馬良爲荊州治中,輔佐關羽守荊州。

攻下成都後,馬良被劉備徵爲左將軍府掾,巧合的避開了湘水之盟前夕的荊州事變,隨後就是侍中、南郡郡守,轉左護軍。

這兄弟兩個命運出奇的精準,每次戰爭發生前都能離開軍隊,避開戰爭。

而現在這種規模的戰爭……可以視爲馬良真正意義上的初戰。

面臨的又是張遼,因此馬良兢兢業業,不敢有絲毫的大意,恨不得事事親力親爲。

他回馬超前營時正好與受氣而來的紫袍騎士相遇,聽聞後面容鎮靜,揮手:“爾等先行,我稍後就至。”

紫袍騎士策馬進入營門,馬良面容怔怔,正欲邁步往前走,腿一軟撲倒在地,下意識用手去撐,右手掌紮在鹿角木刺上,頃刻間殷紅血液涌出。

“明公?”

“先生?”

親隨幕僚、衛士疾呼,馬良被攙起,一時間感受不到手掌疼痛:“不要慌亂,爲我止血。”

第八百七十五章 信任第六百八十八章 泰山錄事第八百四十四章 就緒第七百六十四章 貂蟬入京第二百三十六章 財富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三不四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所顧慮第九十八章 物有所急第七百二十三章 馬超所請第四百二十五章 懸疑第二百七十四章 人質第三百六十一章 調整第九十三章 畫第七百二十六章 緊咬第八百六十九章 關東改編第五百二十四章 瞞報第三百五十七章 休緩第三百一十六章 斬第一百四十七章 升遷第五百六十章 一錯再錯第五百零七章 清賬第二百五十二章 致和平第一百一十一章 斬第三百八十三章 毒計第四百四十三章 南中第六百零五章 隱居第七百七十一章 空城計第一百四十章 二回熟第三百七十一章 性格有缺第三百四十七章 謀反第八百七十六章 不同軌第六百八十章 預防第三百八十五章 學校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服第二百三十二章 光宗耀祖第八百六十七章 行刑第五百九十章 死國可乎第六百二十二章 出繼第八百八十三章 前哨第五百三十五章 驚詫第十二章 將相本無種第六百三十六章 四共主張第八百七十一章 虛實之拳第四百二十七章 士戶第五百九十八章 合適的人選第二百七十章 圍魏救趙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公無私第七百三十四章 轉移第六百二十六章 南海鹽花第四百章 衛軍第六百六十三章 愚忠第八百六十一章 待遇問題第二十七章 平魯城第六百五十一章 童子第二百一十四章 備羽飛第二百章 遺憾第二百六十三章 順心第八百七十章 一切爲了穩定第八百六十二章 不歸路第二百九十一章 投滍水張俊義阻流第六百三十四章 楊公三成第九十四章 議第六十六章 欲相持四第二百九十六章 首交鋒勇士舉義第四百七十二章 致良知第八百二十四章 變故之初第六百一十九章 慕容慕容第六百六十二章 印第四百一十五章 垂簾第二百零五章 興滅繼絕第三百四十章 易手第五百一十九章 惠陵第三百八十五章 學校第二百二十一章 五郡公舉第五百七十五章 輔國將軍第一百七十一章 進與退第四百七十七章 鬼車第二百三十八章 肥水第五百四十六章 致良知第八百四十章 誰家清白第五百五十三章 離心離德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魏忠良第七百二十五章 體面第八百六十九章 關東改編第七百六十八章 夜深謀第六百八十九章 神仙藥第五百九十七章 要命的誤會第七百三十二章 妙用第七百三十二章 妙用第一百二十二章 舔犢第五百一十九章 惠陵第三十七章 關隴第八百五十七章 事項第八百四十二章 一條生路第六百四十六章 幽雲六鎮第五百八十三章 沒有馬的步行騎士第八百二十一章 餓虎出籠第四百九十三章 因地制宜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第六百九十二章 鬥獸
第八百七十五章 信任第六百八十八章 泰山錄事第八百四十四章 就緒第七百六十四章 貂蟬入京第二百三十六章 財富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三不四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所顧慮第九十八章 物有所急第七百二十三章 馬超所請第四百二十五章 懸疑第二百七十四章 人質第三百六十一章 調整第九十三章 畫第七百二十六章 緊咬第八百六十九章 關東改編第五百二十四章 瞞報第三百五十七章 休緩第三百一十六章 斬第一百四十七章 升遷第五百六十章 一錯再錯第五百零七章 清賬第二百五十二章 致和平第一百一十一章 斬第三百八十三章 毒計第四百四十三章 南中第六百零五章 隱居第七百七十一章 空城計第一百四十章 二回熟第三百七十一章 性格有缺第三百四十七章 謀反第八百七十六章 不同軌第六百八十章 預防第三百八十五章 學校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服第二百三十二章 光宗耀祖第八百六十七章 行刑第五百九十章 死國可乎第六百二十二章 出繼第八百八十三章 前哨第五百三十五章 驚詫第十二章 將相本無種第六百三十六章 四共主張第八百七十一章 虛實之拳第四百二十七章 士戶第五百九十八章 合適的人選第二百七十章 圍魏救趙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公無私第七百三十四章 轉移第六百二十六章 南海鹽花第四百章 衛軍第六百六十三章 愚忠第八百六十一章 待遇問題第二十七章 平魯城第六百五十一章 童子第二百一十四章 備羽飛第二百章 遺憾第二百六十三章 順心第八百七十章 一切爲了穩定第八百六十二章 不歸路第二百九十一章 投滍水張俊義阻流第六百三十四章 楊公三成第九十四章 議第六十六章 欲相持四第二百九十六章 首交鋒勇士舉義第四百七十二章 致良知第八百二十四章 變故之初第六百一十九章 慕容慕容第六百六十二章 印第四百一十五章 垂簾第二百零五章 興滅繼絕第三百四十章 易手第五百一十九章 惠陵第三百八十五章 學校第二百二十一章 五郡公舉第五百七十五章 輔國將軍第一百七十一章 進與退第四百七十七章 鬼車第二百三十八章 肥水第五百四十六章 致良知第八百四十章 誰家清白第五百五十三章 離心離德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魏忠良第七百二十五章 體面第八百六十九章 關東改編第七百六十八章 夜深謀第六百八十九章 神仙藥第五百九十七章 要命的誤會第七百三十二章 妙用第七百三十二章 妙用第一百二十二章 舔犢第五百一十九章 惠陵第三十七章 關隴第八百五十七章 事項第八百四十二章 一條生路第六百四十六章 幽雲六鎮第五百八十三章 沒有馬的步行騎士第八百二十一章 餓虎出籠第四百九十三章 因地制宜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第六百九十二章 鬥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