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鴉道,晨間山嵐起落。
吳班寶劍上插着兩隻野雉橫在炭火上炙烤,周圍只有二十餘人,餘下多已跑散或被漢軍擒捕。
越想越氣,越想越後悔。
計劃好好的,只要進入方城,一把火燒掉糧食,方城一帶的漢軍哪裡還有心思管別的?只能救火,根本沒心思、沒力量分管俘虜。
燒掉這批軍糧,漢軍在田信舊傷發作這個節骨眼,只能加速後退,自然會能給魏軍制造許多戰機。
燒糧,解除魏軍滅頂之災,這是何等大的功勳?
給魏軍制造反攻的戰機,這將是自己在魏軍體系站穩腳的根本所在。
典滿、許儀這撥人可救不可救,除了做引薦人外,再無其他重要作用。
看看連戰連敗的吳軍,得到潘濬後連戰連捷,打勝魏軍一陣,到現在吳軍始終遊離在危險之外,保存了實力。
雖說吳軍力量沒有在這輪漢魏決戰中得到增長,但也沒有削弱,魏弱而吳如舊,相對魏而言,吳就是進步了。
潘濬是什麼樣的人?
敗犬而已,這樣的人都能讓吳軍起死回生,那自己呢?
潘濬只是一個徒有虛名的前護軍,自己是中領軍,有將軍號的領軍將軍。
扣算履歷,自己比潘濬高兩級,對漢軍體制有更深入的理解!
只是沒料到馬康竟不怕死,否則自己誆住守軍,一把火下去,什麼都就順了。
越想越氣,冷靜下來心中隱隱懊悔,卻不流於面表。
後悔無用,最無用的就是後悔。
自己沒得選,從自己父親參與刺董事件時就已註定要遭受董氏餘孽、西州餘孽復仇。
許多事情都已經想明白了,難怪田信會不容兗州士人,逼着兗州士人走投無路擁立劉協再做天子;也難怪田信始終針對吳氏家族,東征之役前後連續拒絕自家的善意。
原因很簡單,田信是董卓餘孽!
這個事情必須告知中原人,必須揭穿田信真面目!
另一邊,劉備按昨日計劃向宛口大營行進,他翻閱吳班相關的調查案宗,記錄着吳班這五天內的會面、接觸人物。
吳班跟蔡琰是老鄉,期間多有會面。
想到蔡琰飽經風霜的面容,排除吳班被蔡琰策反這一可能性。
隨着顧雍、王粲、曹操死亡,蔡家影響力日益衰減,蔡琰不具備策反吳班的影響力。
吳班是個很有膽魄的人,到底是什麼原因促成他做出這種可能會影響吳氏家族前程的決定?
吳懿已經用生命證明了忠誠,吳皇后地位穩固,不會因他們的堂弟吳班謀反叛變就影響吳懿一家和吳皇后的地位。
難道是兗州鄉黨借蔡琰之手,對吳班施加影響,促成了吳班謀反?
有這種可能性,如果吳班成功縱火燒糧,那漢軍將全面被動。
宛口大營,劉備在營中暖室見蔡琰,蔡琰特意梳妝髮飾。
氣氛不是很好,劉備直問:“蔡大家,吳元雄爲何作亂?”
“吳元雄懼陳公復仇。”
蔡琰坐在竹凳上有些不適應,雙手交疊在腿上:“陛下可知王子師、呂奉先刺董時,董仲穎主簿田景?”
劉備面無表情:“朕不知內情,這田景是何人?”
“乃扶風名士,爲人清介豪爽,時任太師府主簿,董仲穎心腹肱骨。”
蔡琰面露一縷笑意:“田景字廣明,妾身聽聞陳公祖父名諱維,字承明?”
“有此事,潘濬字承明,孝先麾下驍將謝旌亦字承明,因此謝旌改字承光。”
劉備有些不耐煩,從一側拿起一卷統計的死亡被俘軍吏名冊,握着竹簡輕輕拍打左手:“即便田廣明是孝先從祖父,又或是祖父,這與吳元雄何關?”
“陛下,當時呂奉先奉詔誅殺董仲穎,衆人不敢動,見呂奉先欲斬董仲穎首級,董仲穎僕從撲身其上,爲矛戟刺死。其後田廣明覆撲身其上,爲矛戟刺死。”
“后王子師發詔誅董仲穎九族,田廣明一族赫然在列。”
蔡琰語氣低沉起來,眨着眼睛不再言語。
王允、呂布發動的政變裡,改變了太多的事情,是她本人命運的巨大轉折點。
那場政變裡,服從董卓的吳匡等關東籍貫的軍吏自然會支持王允,結果是很明顯的,太多的關東籍貫軍吏隨着徐榮、呂布戰敗,被李傕、郭汜等人大肆誅殺。
在這些關東軍吏被報復誅殺前,肯定已經對支持董卓的西州士族發動了清洗。
李郭之亂,才徹底葬送了朝廷的威信。
蔡琰擡起頭看劉備:“陛下,陳公授業者,必博士李儒等人。”
因蔡邕與董卓的親密關係,她不僅認識田景,還認識李儒,知道這些人追隨董卓想要幹什麼事情。
一個敢鴆殺少帝的人,就在李郭之亂中失蹤,徹底消失在天下人視線之外。
豁然開朗,田信的兵法、師承就此明明白白的擺在面前。
李儒能逃走,肯定還有其他人跟着逃走,這些人中或許保存着完整北軍訓練隱秘,也有可能掌握着皇室的精深工藝。
田信學到了一些,就隨着曹操強遷漢中百姓,打破了教授、傳承知識的平靜環境。
再想到田信種種出奇舉動,或許大漢最後的技術底蘊就傳承在田信身上。
轉了一圈,大漢的又回到了大漢手裡。
再想到北伐典禮時田信的顧慮言論,可見田信生於漢中,卻清楚雒陽、長安政變的血腥,對這種事情充滿牴觸、厭惡和恐懼。
如果不留退路,時時思索雒陽、長安血腥政變的田信絕不是束手待斃的人。
如果逼田信發動政變,恐怕只會比雒都、長安兩次政變更爲血腥、徹底。
現在大漢離不開田信,田信也離不開大漢。
心中與田信相關的疑惑紛紛得到開解,所有的疑惑都有了解釋。
對於政變……沒什麼好恐懼的,從大漢建立之初就充斥着血腥政變。
大漢四百年,過去不缺,未來也不會缺。
不可能因爲自己或田信的當政就能避免,這是人力無法避免的事情,誰強誰就來當家。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即便是武帝一朝,也無法避免。
有問題就解決,這種事情不能逃避、推脫。
光武皇帝可以解決的事情,硬是要拖,血腥的事情沒能少一件,反而拖延的禍患越養越大,養到了尾大難除,噬主的地步。
劉備心緒平靜,細細審視蔡琰,用一種陌生的眼睛打量,這個可憐的女人,根本不知道吳班因恐懼引發了多大的災難。
他遞出手中竹簡,語氣疲憊:“聽聞蔡襲有一子,今後還要勞煩蔡大家撫養。”
蔡琰接住竹簡,見首枚竹簡標題是‘從亂受誅者名錄’,她雙眸中光彩漸漸暗,翻開竹簡就見陳留籍貫下一片黑漆漆人名,裡面有許多熟悉的名字。
董祀、蔡襲的名字就在其上,相距不遠,爲蔡琰一眼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