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九章 姜維

江都,左中郎將衙署。

姜維收到表兄楊先發來的書信,厚厚的一疊,裡面有三封他母親分次發出的書信,因中轉原因積壓在一起,由楊先一併轉發。

相隔三千里與母親保持書信聯繫……這在亂世中是一件奢靡的事情。

亂世中的書信,全靠往返的鄉黨攜帶,各方勢力只能維持公文的傳遞,對於私信家書之類的傳遞工作,則缺乏轉運的必要。

一連三封家書被中轉積壓,肯定是家裡有事情。

如他所料,第一封信是講的是過去一段時間裡天水發生的許多與自家有關的事情,比如丈量田畝,授田、撥發兩戶漢僮到家中聽用,協助打理家中田畝。

姜維家中也有部曲,寥寥十幾戶而已;但匯合其他姜家分支的力量,舉族湊出千餘武裝也非難事,再加上姻親、世交的盟友武裝,自然是多多益善。

所以豪強抱團、動員後,就能有一筆可觀的兵力;在平時,就是普通聚族而居的寒門小地主,單獨一家有三五十戶部曲,就可以自豪的宣稱自己是豪強一份子。

豪強武裝素來都是一個聯合性質的武裝,是有首領,與諸胡部族性質類似。

按照北府的稅制,姜維家中的部曲是要繳納正常的口賦,也在服役徵發範圍內。但撥發的兩戶漢僮不需要徵發口賦,也不需要爲地方官府服役……爲姜維家裡幫工、做事,就是服役。

這種漢僮普遍是立有功勳的諸胡家庭,已經有了姓氏、名字,現在分配給姜維家中做幫傭,就是一個向漢人過渡的過程。

這個過程裡,他們的官方身份是白身,完成工作期限,他們將取得漢籍,享受漢人的待遇。

凡是家裡有擔任官吏的,都會根據優先度不同,得到符合品級的白身漢僮。

也只有這樣的家庭,才能教授白身漢僮基本的文化,加速他們融合、歸化、

作爲立有功勳的白身漢僮,他們已經渡過了最艱難的競爭時期,自然會積極學習漢家風氣,努力從服飾、行舉、口語習慣等等方面與過去做一個徹底的分割。

正常的漢人或許會隨意穿戴胡人服飾跟着跳舞什麼的,這類身份發生躍遷的人,會很忌諱這類涉及文化的東西。

姜維母親第一封信裡講的就是家裡兩戶白身漢僮的各種事情,分配兩戶白身,是因爲姜維官拜正七品左中郎。

就郎官體系來說,姜維晉升的速度太快了……

郎官有正八品虎賁郎、羽林郎、左郎中、右郎中,五官郎中;再高是從七品的虎賁中郎、羽林中郎、左侍郎、右侍郎、五官侍郎;最高的正七品的虎賁左右僕射、羽林左右監丞、左中郎、右中郎,五官中郎。

還有從六品的虎賁左右陛長、羽林左右監,正六品的議郎。

五品爲邊郡長史、郡尉、校尉、都尉;四品是郡守、國相、中郎將、雜號將軍;三品是州三司佐貳官、名號將軍;二品是三司正官、重號將軍、九卿;一品則是三公、重號大將軍、大司馬。

雖有品級之別,可具體職務的俸祿還是跟漢制一樣。

說個小知識,明朝縣令的俸祿折算糧食後,跟兩漢縣令、縣長的糧食俸祿持平。

姜維半年時間晉升爲左中郎,在非戰爭時期是飛昇,可比起戰爭時期升官的那些人來說,也不算扎眼。

地方舉薦的孝廉要經過考覈,考覈成績優秀的,進行擢升任用,姜維跨過左郎中這一級,直接任命爲左侍郎。半年時間升一級爲左中郎,在天子腳下也算不得多大的事情。

偌大的都城內外,品級比姜維高的太多了。

只是以左中郎外放,起步就是大縣、名縣的縣令,而非偏遠小縣的縣長,或縣尉之類。

從目前漢室朝廷設計的晉升體系裡,與田信同齡的姜維已經站在了起飛的風口。

哪怕沒有軍功,姜維三十歲時也能升到大郡郡尉、小郡郡守的位置。到了這一步,就得排隊慢慢等機會了,還要給各種插隊的傢伙讓步。

作爲章武四年這一批孝廉、郎官裡的領袖級別人物,姜維從年號上來算,是先帝舊臣……在同批郎官裡,又是年齡最小的,他的存在已如黑夜裡的璀璨燈火,讓人無法忽視。

更讓人無法忽視的是,姜維還未成婚。

可惜因爲衆所周知的原因,整個大漢朝野各家都沒有適齡、代價的女子;倒是小寡婦有很多,可明顯不適合與姜維聯姻,只適合與軍中提拔的軍吏進行聯姻。

身爲同年郎官裡的領袖人物,加上十二三歲就繼承父親留下的部曲,早早開始吃魏國的俸祿……所以姜維不缺做官的經驗,更不缺氣質、禮儀。

他緩緩默讀母親的家書,心裡可以模擬出母親說話的語氣、神態,只覺得暖融融的。

因爲直覺和智慧,他在翻開第二封家書時已做了心理準備,可還是被新的消息所震動。

主要講的是族裡伯父姜敘去山裡打獵時被山風一吹,中風腦卒,雖被隨從運到城裡,用盡了辦法,可還是沒留下一言半語。所以家裡有了繼承糾紛,讓族親們即傷心又憤怒。

只好請求官府裁決,按着陳公國的繼承法案,將姜敘的家產進行均分繼承。

均分繼承時,每個庶子、養子、義子能拿到嫡子、嗣子二分之一的財富。

姜敘家產一經析分,部曲分割到八個兒子手裡後,八兄弟又因繼承紛爭有了矛盾,於是各自遷徙,大有不再見面的意思,最遠的一支因母家在敦煌,竟然去了遙遠的敦煌。

姜敘一家是妥妥的豪強,卻成了繼承法案第一個刀下鬼。

對絕大多數天水姜氏成員來說這是一個壞消息,他們原有、穩固的核心領袖沒了。

對姜維來說倒是一個機會,今後有可能繼承姜敘的影響力,成爲天水姜氏的主枝。

消化這條消息後,姜維也沒有太多情緒,從治理國家長遠來考慮,打擊豪強是很正確的事情。哪怕挨刀的是自己近親,可又恨不起來。

隨後是第三封信,翻開掃一眼他就收了起來,又是母親催婚的書信。

唸叨他一個人身在京都生活不易,希望他不要太過挑剔,找一個健康、又能識字,能爲他操持家業的女人趕緊成婚纔是最重要的事情……哪怕這個女人拖兒帶女也行。

這種女人吃過苦,肯定懂得報恩,會努力照顧好自己兒子的生活起居。

用了許久時間,姜維才穩定情緒,翻開表兄楊先的書信。

“韓城守將經營瓜田二百畝,大熟,公上使船運瓜於各處。三戶一小瓜,五戶一大瓜,甜入人心。皆留瓜種,越明年,家家瓜果豐足。”

“我聞瓜種源自江都,朝堂英才濟濟,可有這般利民之舉?”

楊先話裡另有寓意,挖苦一句後,轉而說起正事:“馬使君擅自發兵七千,越境五百里擊敵,反爲所困,遺笑關隴矣。我聞魏主體弱神迷,恐不久於人世。伯約不妨出任弘農,以濟大事。”

第七百二十五章 體面第六百八十七章 碰瓷第四百八十三章 忠孝第四百六十章 何以至此第八百章 一飛沖天第四章 孟達第四百九十一章 舉例第三百七十三章 南中第一百九十一章 諸葛亮第一百八十七章 丞相司馬第七百八十二章 是非立場第八百六十一章 待遇問題第二百七十四章 人質第二百一十章 變法第五百零五章 南啊第八十七章 編制第六百七十一章 神器第五百三十四章 象邑動員第四百二十二章 風火第六百一十三章 熟悉的敵人第八百一十三章 整編第八百四十六章 殺手第一百章 時命艱難第八百四十四章 就緒第六百五十七章 文和亂武第六百二十九章 悲與喜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宴第八百三十二章 轉變第八百一十五章 變故第五十六章 浪漫第七百零八章 僵局第七十三章 白日沒第七百八十章 推論第一百零六章 米第七百五十三章 連環第三百三十九章 抉擇第八百三十七章 失竊案第三百一十八章 徒刑第三百七十三章 南中第七百七十四章 進退兩難第四百二十四章 子山遊說第五百九十二章 講故事第二百六十四章 金身第六百二十四章 南北開花第二百八十五章 性格第五百七十四章 白色手套第二百九十九章 叛徒第二百三十六章 財富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三不四第七百七十二章 罪在不知第三百九十九章 磚茶第六百九十二章 鬥獸第五百零七章 清賬第七百八十一章 轉移支付第七百八十章 推論第四百二十章 卦第一百六十二章 奪第八百三十章 醉生夢死第三百四十四章 調整第二百二十二章 碧第四百六十四章 顧慮長遠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過三第十三章 畫龍不點睛第五百四十六章 致良知第一百一十九章 趨利第三百零二章 劉曄第五百九十一章 黎明前第二百九十四章 議分兵趙公超欲除國賊第九十九章 人心浮動第六十九章 陣不成三第二百四十三章 絕第六百一十二章 自薦第八百四十一章 懷疑第六百一十一章 少府第六百零六章 對答第八百八十八章,終第七百七十三章 勇氣所在第二百三十二章 光宗耀祖第一百七十章 張遼第七百二十七章 感悟第八百二十八章 投降第一百七十章 張遼第七百一十四章 風暴正在靠近第八百一十五章 變故第三百八十二章 聯想第七百四十三章 聯姻第八百零五章 五十年盛世第四百三十四章 鐵山第四百一十七章 謹慎第一百零七章 西山第五百九十一章 黎明前第四百八十四章 規劃第二百六十六章 撲倒第四百零五章 強弓第五百零三章 鹿門第三百四十七章 謀反第七百七十三章 勇氣所在第四百零四章 反攻計劃第七百五十二章 變故
第七百二十五章 體面第六百八十七章 碰瓷第四百八十三章 忠孝第四百六十章 何以至此第八百章 一飛沖天第四章 孟達第四百九十一章 舉例第三百七十三章 南中第一百九十一章 諸葛亮第一百八十七章 丞相司馬第七百八十二章 是非立場第八百六十一章 待遇問題第二百七十四章 人質第二百一十章 變法第五百零五章 南啊第八十七章 編制第六百七十一章 神器第五百三十四章 象邑動員第四百二十二章 風火第六百一十三章 熟悉的敵人第八百一十三章 整編第八百四十六章 殺手第一百章 時命艱難第八百四十四章 就緒第六百五十七章 文和亂武第六百二十九章 悲與喜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宴第八百三十二章 轉變第八百一十五章 變故第五十六章 浪漫第七百零八章 僵局第七十三章 白日沒第七百八十章 推論第一百零六章 米第七百五十三章 連環第三百三十九章 抉擇第八百三十七章 失竊案第三百一十八章 徒刑第三百七十三章 南中第七百七十四章 進退兩難第四百二十四章 子山遊說第五百九十二章 講故事第二百六十四章 金身第六百二十四章 南北開花第二百八十五章 性格第五百七十四章 白色手套第二百九十九章 叛徒第二百三十六章 財富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三不四第七百七十二章 罪在不知第三百九十九章 磚茶第六百九十二章 鬥獸第五百零七章 清賬第七百八十一章 轉移支付第七百八十章 推論第四百二十章 卦第一百六十二章 奪第八百三十章 醉生夢死第三百四十四章 調整第二百二十二章 碧第四百六十四章 顧慮長遠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過三第十三章 畫龍不點睛第五百四十六章 致良知第一百一十九章 趨利第三百零二章 劉曄第五百九十一章 黎明前第二百九十四章 議分兵趙公超欲除國賊第九十九章 人心浮動第六十九章 陣不成三第二百四十三章 絕第六百一十二章 自薦第八百四十一章 懷疑第六百一十一章 少府第六百零六章 對答第八百八十八章,終第七百七十三章 勇氣所在第二百三十二章 光宗耀祖第一百七十章 張遼第七百二十七章 感悟第八百二十八章 投降第一百七十章 張遼第七百一十四章 風暴正在靠近第八百一十五章 變故第三百八十二章 聯想第七百四十三章 聯姻第八百零五章 五十年盛世第四百三十四章 鐵山第四百一十七章 謹慎第一百零七章 西山第五百九十一章 黎明前第四百八十四章 規劃第二百六十六章 撲倒第四百零五章 強弓第五百零三章 鹿門第三百四十七章 謀反第七百七十三章 勇氣所在第四百零四章 反攻計劃第七百五十二章 變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