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章 悲與喜

與陳震一起回江都的還有益州大儒,丞相府勸學祭酒秦宓。

在益州,秦宓自然是德高望重;在朝野,秦宓也有廣泛且正面的名聲。

只是在關羽那裡,有些看不上秦宓。

陳震這裡與馬謖吃羊敘舊,討論的話題主人公秦宓則出現在大將軍府,向關羽陳述益州這大半年的教育進展。

對於推廣軍中教育、軍中選士,自然是存在層層阻力。

這本是上古傳統,也是羽林、虎賁、北軍的傳統;可先帝企圖擴大軍中教育規模,明確選士制度時,依舊在各種阻力下,漸漸消沉如泥牛入水。

誰也沒法像田信那樣,一開始就有一個擅長講學的龐林做參軍、典軍、護軍;而且魏軍被俘的軍吏,反而是北府軍中教育制度的真正奠基者。

正是這些失去人生自由的軍吏,在各種威逼利誘下,積極推動軍中教育,纔在北府兵中形成了最初的規模。

連大字不識的巴蠻子、荊蠻子都被教育成能背誦、熟讀千字文的低級軍吏……到這個地步,北府已經習慣了軍中教育。

適應、支持這個制度的留下,不適應、不喜歡、牴觸這個制度的離開。

因此,哪怕秦宓在益州積極推動軍中教育,可缺乏得心應手的中低層執行者,所以進展遲緩……缺乏最重要的‘被俘軍吏’。

這羣爲了自由、生命、或更好的伙食配給的俘虜,在講學過程中積極性很高,堪稱無私奉獻的典型。

這種人不好找,更難找來幾十人、幾百人,所以客觀上,這個教育的種火就很難點燃。

可秦宓真的已經盡力了,面對關羽,秦宓有些遺憾:“之前,僕與丞相商議,效仿北府道理學院,欲在青城立一座軍事學院,集中精幹吏員,于軍中廣選敏銳之士,專心於教學。可三十人教授三百人;兩年後,就能三百人教授三千人。不出十年,益州各軍自能煥然一新,皆通文墨,曉暢大義!”

關羽聽着還是有些不滿:“十年,未免太長。”

對此秦宓別無他言,神色嚴肅:“百年樹人,十年,已是取巧。”

見關羽一時無言,秦宓又說:“比之北府相關規劃,益州已落後十年,實難追趕。若是能集中罪官,使戴罪講學,或許能有所提升。”

讓犯罪削職的罪官來當‘被俘軍吏’,以各種更加嚴重、高額的獎賞來激發他們的講學積極性……或許可以再縮短一些時間。

秦宓這個提議幾乎是唯一的補救辦法,關羽心中牴觸,問:“丞相如何看?”

“丞相以爲彼輩乃害羣之馬,使之講學贖罪,遺毒萬世,斷不可取。”

秦宓說着略有遺憾,知識就是知識,文字就是文字,只是推廣軍中啓蒙教育罷了。

這些罪官能搞出多大的事情?可諸葛亮已經反對,關羽這裡看情況肯定不可能接受。

不論大將軍還是丞相,對於清濁之分,還是過於執着,不肯變通。

秦宓也不好再說,向關羽講述益州各個方面的詳細變化。

作爲勸學祭酒,他地位清高,負責的範圍又遍及各郡各軍,又身爲益州大儒人脈廣佈郡縣,因此對益州各方面發展、變化有詳細的認知。

這種認知,是超出丞相府相關文字奏報的,也正是關羽急需的,故認真聆聽,不時發問。

只是秦宓心中還是放不下軍中教育,他去過峴首山,對很多事情已經有了明確的預知和判斷。

緊抓軍中教育,這纔是目前唯一的機會,最好採用各種破格手段,不能拘泥於成見。

比如罪官講學贖罪制度,這個跟北府的俘虜軍吏講學立功贖身是一個原理。

軍中有軍法,不好好講學,不好好學習……是要挨板子掉腦袋的,自然比正常的教學效率高一點。

必須要讓軍隊學習,知道爲人處世的大道理。

如今先帝遺澤尚在,現在的吏士普遍念先帝的好,對皇帝、帝室存有敬重之心。

這就是很好的勢頭,需要爲他們啓蒙,讓他們能聽懂人話,也能講人話,讓他們知道戰鬥的意義,也讓他們把先帝的仁德一代代、一層層的散播下去。

能遏制北府威德的,除了朝廷、地方官員的兢兢業業外,還要時刻高舉、宣揚先帝仁德。

作爲益州碩果僅存大儒之一,秦宓早年就曾聚衆講學,願意帶着乾糧來聽講的學生少了幾十人,多了過百人,多是家資富饒之輩。

可現在負責推廣軍中教育,才知道這件事情有多麼爲難。

軍人中有性格非常頑劣的,幾乎不可教化;但也有戰爭磨鍊後開竅的,對當官、求學之類的事情非常有積極性。

越是接觸這個‘粗鄙’的集團,越是能感受到北府的恐怖。

不僅朝廷怕北府,地方望族、豪強也怕北府……原因就在這裡,北府有刀子殺你,這些握刀子的粗鄙痞卒援引律例將你殺了後,才能握着筆將你的罪行佈告四方,讓你永世難以翻身。

也因爲握着筆,北府有能力接管郡縣政務。

以北府現在的軍吏文化儲備來說,足以把一郡豪右盡數遷移、捕斬,也能從容調派軍吏接管、治理地方。

先帝報復心很重,徐州到現在沒有刺史,沒有郡守,就因爲在天下形勢轉變的十字路口,徐州世家、豪強們拒絕了司徒糜竺的號召,讓糜竺鬱鬱而終。

徐州怨言再大,只要不敢造反,關羽就會繼續貫徹這個政策,持續壓制徐州,不給徐州正規的入仕渠道。

張飛、劉永就在邊上盯着,徐州敢鬧,就敢平。

而田信戰場上幾度喋血拼命,硬是把逆風仗打了個翻轉。

種種證據、傾向都表明田信是個性格頑固,跟先帝類似的人。

徐州望族、豪強之悽慘,可謂是天下皆知,無不震怖、忌憚;若把田信得罪的太狠,成爲徐州第二……這可比殺三族還慘。

這種情況下,諸葛亮提議秦宓入朝來當太常卿,接過賴恭留下的爛攤子,先趕緊在田老太公離世前完成皇帝的婚事……對於這種忽視秦宓教育工作成效的不合理請求,本想置身事外的秦宓,好好想了想局勢,也就勉爲其難的來了江都。

這世道……再亂,也沒道理遷罪講學、啓蒙的教師。

益州的勸學祭酒,這個職務雖然幹着最重要的基礎工作,可真的不會跟北府發生業務衝突,徹徹底底的安全、清貴職務。

可諸葛亮已經開口,總不能推辭……如果因爲推辭,導致真的出事了,那真的是獲罪三方,人在家中坐,罪從天上來。

所以,秦宓心緒苦澀,來江都官拜九卿中的太常卿,來主導皇帝、皇后這天下最大的喜事。

第五百八十章 戰術重現第八百二十七章 秘籍逆練第三百三十八章 山崗第三百八十一章 肥瘦第一百七十九章 戰後第七百五十八章 捷徑第三十三章 塔第七百六十二章 釣魚第四百八十二章 婚事第八十九章 獨行第六十章 戰江陵三第六百五十四章 權第三百四十八章 將退軍第二百五十三章 鷹第七百零四章 非法伐魏第二百五十一章 信任危機第五百一十六章 何以至此第七百九十一章 謀算第五百四十五章 拉扯分化第二百五十章 臺第七百四十六章 阿鹽第二百二十九章 鎮遠城第六百六十二章 印第三百二十二章 討價還價第八百六十八章 鹽池第二百八十一章 責任第八百一十八章 針鋒相對第三百八十九章 附議第四十章 糜芳第二百一十章 變法第五十八章 戰江陵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削髮第七十一章 貫甲馳二第七百二十三章 馬超所請第二百八十三章 張遼造車第二百一十七章 河圖第八百零七章 司馬計謀第二百七十章 圍魏救趙第一百一十九章 趨利第六百四十章 轉化第六百一十四章 熟悉的友人第三百零四章 投石問路第八百四十七章 糧票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膽猜測第八百二十九章 最重要的第七百七十一章 空城計第四十六章 婚事第四百八十六章 投降第七十章 貫甲馳一第二百一十四章 備羽飛第三十一章 爭論第一百九十七章 無當飛騎第二百五十四章 逃第四百五十二章 再變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具第三百二十八章 向西第四百九十六章 無語第八百六十八章 鹽池第四百三十二章 良知第二百二十四章 驅狼吞虎第四十章 糜芳第四百五十九章 天地同力第一百二十九章 翼第五百九十二章 講故事第八百七十四章 不高興第三百零六章 難民第二百九十四章 議分兵趙公超欲除國賊第一百七十八章 風聲鶴唳第六百一十章 釘子第四百二十章 卦第二百九十四章 議分兵趙公超欲除國賊第八十八章 郡制第七百三十六章 人情第八百四十一章 懷疑第七百零四章 非法伐魏第四百九十五章 進退第八百三十章 醉生夢死第四十五章 千鳥第六十四章 欲相持二第四百七十五章 人皆思安第七百五十四章 避諱第七百五十五章 情真意切第四百二十三章 雷山風雨第四百三十四章 鐵山第八百四十三章 動員第一百九十八章 婚禮第一百七十七章 追逐第一百四十九章 護食第七百八十六章 主次矛盾第一百零五章 遣歸第一百一十一章 斬第五百四十九章 得要字據第七百八十一章 轉移支付第二百九十二章 趨利害宗德豔力勸吳王第七百五十九章 威逼利誘第八百八十八章,終第六百四十九章 本末第一百四十八章 寸步不讓第三百五十二章 矛盾第四百零九章 命數
第五百八十章 戰術重現第八百二十七章 秘籍逆練第三百三十八章 山崗第三百八十一章 肥瘦第一百七十九章 戰後第七百五十八章 捷徑第三十三章 塔第七百六十二章 釣魚第四百八十二章 婚事第八十九章 獨行第六十章 戰江陵三第六百五十四章 權第三百四十八章 將退軍第二百五十三章 鷹第七百零四章 非法伐魏第二百五十一章 信任危機第五百一十六章 何以至此第七百九十一章 謀算第五百四十五章 拉扯分化第二百五十章 臺第七百四十六章 阿鹽第二百二十九章 鎮遠城第六百六十二章 印第三百二十二章 討價還價第八百六十八章 鹽池第二百八十一章 責任第八百一十八章 針鋒相對第三百八十九章 附議第四十章 糜芳第二百一十章 變法第五十八章 戰江陵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削髮第七十一章 貫甲馳二第七百二十三章 馬超所請第二百八十三章 張遼造車第二百一十七章 河圖第八百零七章 司馬計謀第二百七十章 圍魏救趙第一百一十九章 趨利第六百四十章 轉化第六百一十四章 熟悉的友人第三百零四章 投石問路第八百四十七章 糧票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膽猜測第八百二十九章 最重要的第七百七十一章 空城計第四十六章 婚事第四百八十六章 投降第七十章 貫甲馳一第二百一十四章 備羽飛第三十一章 爭論第一百九十七章 無當飛騎第二百五十四章 逃第四百五十二章 再變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具第三百二十八章 向西第四百九十六章 無語第八百六十八章 鹽池第四百三十二章 良知第二百二十四章 驅狼吞虎第四十章 糜芳第四百五十九章 天地同力第一百二十九章 翼第五百九十二章 講故事第八百七十四章 不高興第三百零六章 難民第二百九十四章 議分兵趙公超欲除國賊第一百七十八章 風聲鶴唳第六百一十章 釘子第四百二十章 卦第二百九十四章 議分兵趙公超欲除國賊第八十八章 郡制第七百三十六章 人情第八百四十一章 懷疑第七百零四章 非法伐魏第四百九十五章 進退第八百三十章 醉生夢死第四十五章 千鳥第六十四章 欲相持二第四百七十五章 人皆思安第七百五十四章 避諱第七百五十五章 情真意切第四百二十三章 雷山風雨第四百三十四章 鐵山第八百四十三章 動員第一百九十八章 婚禮第一百七十七章 追逐第一百四十九章 護食第七百八十六章 主次矛盾第一百零五章 遣歸第一百一十一章 斬第五百四十九章 得要字據第七百八十一章 轉移支付第二百九十二章 趨利害宗德豔力勸吳王第七百五十九章 威逼利誘第八百八十八章,終第六百四十九章 本末第一百四十八章 寸步不讓第三百五十二章 矛盾第四百零九章 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