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暗算

卻說孫堅爲呂公所害,洋洋得意間,來拿孫策等人,卻被孫策一陣大殺。

孫策受父親被害的刺激,猶如瘋魔一般,將呂公及百餘人的親衛殺的個乾乾淨淨,卻兀自不覺,來回縱馬,將百餘人的屍體,真真的碎屍萬段了,卻尚是不知。

直到程普等人趕到,見此情景,心中悲痛之餘,拼命合力將孫策制住,孫策方始清醒過來。心傷父親慘死,不禁吐血而倒。

程普等人慌忙救治,半響,孫策方幽幽醒轉,費力的推開衆人,踉踉蹌蹌的走到呂公的馬前,將父親的首級摘下,抱在懷中,放聲大哭,衆皆落淚。

良久,程普方勸道“少主還請節哀,咱們先去尋得主公遺體,再做道理。”孫策方收聲站起,衆人上馬,沿途尋去。

走不多遠,就見前面雪地上,一個雄壯的身形挺立,淡金色的古澱刀前指,雖已沒有了頭顱,卻仍是有一股叱吒睥睨的氣概透出。

孫策淚眼模糊中,耳邊彷彿猶能聽到父親指揮若定的聲音,多少好兒郎,曾在這把古澱刀的前指下,斬殺敵寇,前仆後繼。

孫策滿臉的敬仰,淚流滿面的看着那具無頭的身軀,久久沒動一步。身後程普、黃蓋、韓當、祖茂等人已是一片哭聲,跪地大叫道“主公啊孫策緩緩閉上眼睛,任憑熱淚流淌,半響,方面現堅定之色。緩步向父親遺體走去。扶着父親,將他輕輕放到地上,動作輕微,如同怕驚醒熟睡中的父親般。當要將父親前指的手臂按倒時,卻是怎麼也做不到,孫策不禁大哭,將父親首級放置於斷接處,哭道“父親大仇。兒已親手殺之,父親且請安心。”言罷,卻也奇怪,孫堅握刀之手卻是驀然鬆開,古澱刀琅琅掉落的同時。孫堅那前指地手臂。終是軟軟地垂了下去。

衆人盡皆大哭。望天而拜,齊聲道“父親(主公)英靈不遠,且慢行啊”聲音淒涼悲愴,悲憤之氣直透天宇。隱約間,似見天邊孫堅正回身凝望,擡手前指。衆人俱皆叩頭大哭。

衆人哭聲中,在原地簡單的拜祭了一番。將孫堅並三親衛的遺骸俱皆收好。將所遺物事全部找回包好。一行人方悽悽惶惶的向陽縣而去。身後,天空陰暗。北風怒吼…

公元一九四年冬,漢獻帝興平元年,烏程侯、領豫州太守孫堅,於劉表大戰於漢水,戰敗身死。

消息傳出,天下震動。孫堅當年十八路諸侯伐董卓時,風頭之健,不遜於曹操、袁紹多少,董卓當日亦是對其尤爲忌憚,甚至曾一度想以聯姻化解孫堅的攻勢,可見孫堅之猛。

這消息一出,劉表威名大震,諸侯莫不側目。一時間袁紹暗自解恨,曹操、劉備等人嘆息;長安李郭汜二人彈冠相慶,柳飛也在琅琊遙祭。還有一人也在心中暗喜,念頭轉動間,偷偷謀劃…………

孫策等一行人回到陽縣,孫堅二位夫人諧弟孫靜,並一干兒女俱皆哭拜出迎。陽縣舉縣皆哀,孫府上,一片白綾黑幔。

孫策與衆人商議,一面爲父大舉喪事,一面派人向朝廷發表。孫策念及當日劉備派田豐暗救之德,又因劉備現爲名義上豫州之主,也派人往徐州送信。劉備接信後,派孫乾前往弔孝,溫言撫慰。田豐也偷偷讓甄家送信與孫策,言機會若至,必幫孫堅雪此大仇,孫策更是感激,由是與劉備愈發親密。

待得孫堅喪事料理完畢,孫策與衆人商議,先將母親等一干人等俱皆送回吳郡老家,自己也扶靈而回,陽縣之事俱由程普等人打理,若有事可先往劉備處報知,以策周全。程普等人皆凜然受命。

朝廷也發回表張,以孫策襲父親爵位,承烏程侯。只是因爭戰之方爲漢室宗親,卻未更加追封孫堅,只是多有撫慰之語,孫策也自沒去指望。

公元一九五年春,孫策帶五百家丁,親扶父親靈樞,並孫家老幼徑往老家吳郡而去,哪知這一去,卻被有心人算計個正着,留下千古憾事,使得這原本三國曆史上的吳之一國,還未登場,便提前落下大幕,黯然退出歷史舞臺,只空餘一股英雄之氣,哀唱於歷史長河之中。

孫策一路扶着亡父靈樞,行的甚慢,眼見天氣漸漸轉暖,怕父親屍身有損,便來與母親商議,不若改走水路,雖稍微繞一點,但卻要快上許多。孫夫人這幾日日日哭泣,早已昏昏沉沉,哪還做的這些主張,便讓孫策自行安排,二夫人此時得了孫仁才一歲多點,那孫仁便是日後演義中孫尚香地原型了。

此時見姐姐每日哀傷,身子眼見是愈發沉重,卻也是暗自焦急,聽的孫策說改走水路,不知怎的,卻忽然感覺心驚肉跳,不覺驚疑,只是待要反對,眼見姐姐模樣,又擔心亡夫遺骸,便自強壓下心頭不安,暗暗禱告,莫要再出什麼事端纔好。

孫策這邊安排衆人徑往惟河而來,順惟河之下,經潁水而下大江,待過得大江,再有三五日路程,便可至富春了。

衆人於惟河尋得船隻,卻是載不得許多家丁。孫策便喚過一個親衛,名喚天狼。乃是孫策近衛,爲人向來穩重,卻極是武勇。讓其自帶四百家丁自陸路先往曲阿準備。自己只帶一百家丁隨船進發。天狼領命去了。

孫策這邊叫人收拾妥當,起舟而行,果然快捷許多。孫策每日便是照顧母親,安撫一衆幼弟,不幾日,便將一個英挺少年,累的眼窩深陷。骨瘦形銷。

這一日。船行至淮南,家丁來報,道: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前來弔孝。孫策聞聽,不敢怠慢,忙吩咐佇舟以待,將靈堂布置好。孫堅曾爲袁術舊部,此時經過袁術治地,袁術來拜。當是題中應有之意,孫策也未多想。

當下,接了袁術登舟,就往靈前來拜。袁術於靈前唱祭,哀聲不斷。聞者俱皆淚下。孫策心中大是感激。執禮甚恭。袁術拜祭完畢。拉着孫策的手,來至船首敘話。道“汝父乃我昔日愛將,多立功勳。吾不曾想竟有今日不忍言之事發生。你且莫要傷心,吾自會將汝父之仇記在心上。”

孫策感動,跪倒拜謝。袁術又道“文臺一生勇烈,爲漢室東征西討,平西涼。討董卓。更爲國家護持國寶玉璽,我本以爲漢室當能追加封號。怎知竟無一點動靜,此必爲賊子掌控朝廷所爲。唉”言罷,嘆息。眼角卻是偷覷孫策顏色。

孫策聽地袁術開頭話語,心中本甚是感動,心想自己父子爲其賣命卻也是值了,但到袁術突然提到玉璽之事,方自心中一凜,暗自提放。此時,聽袁術嘆氣,便道“不敢當將軍之贊。父仇不共戴天,策爲人子,不敢假手他人,日後自當報之。卻是多謝將軍好意。想先父地下有知,也必感將軍之德。”對於玉璽之事卻是閉口不談。

袁術眼珠轉動,又道“賢侄何必見外,你父親雖爲我部下,我卻待之如同兄弟。兄弟之仇,我爲兄長地焉有袖手之理。只是那劉表卻是掛個漢室宗親地名頭,若無說法,委實難動。我聞文臺曾得玉璽,若有此物,可假召一道,我自可盡提大軍,當爲文臺雪此大恨。賢侄意下如何?”說罷,一雙三角眼已是顯出熱切的眼神。

孫策心中暗暗冷笑,這袁術此時卻是圖窮匕見了,果是爲亡父所得玉璽而來。自己險些被他前面那些狗屁話矇蔽,不由心中大恨。他此時尚自年幼,心中不忿。臉上便有所遺漏,袁術瞥見,心中已是有數。

孫策道“先父遺物,策卻是未敢輕動,但卻未見將軍所言什麼玉璽,當日,先父便是爲此受累,而至今日之禍。待日後策仔細尋找,若真有此物,定當交與將軍,以助策報此大仇”

袁術眼見孫策起疑,便不再多說,只是頷首道“好好,若是如此,你便使人傳來片言隻語,我必有以所報。”言罷,打量了孫策幾眼,又道“賢侄此番想必極是勞頓了,今日不防在這壽春暫歇一晚,來日再登程不遲。莫要將身子累垮,須知日後你父所留偌大攤子,還需你來操持,當保重身體爲要啊。”

孫策心中即已明白此獠之心,哪敢多留,便道“不必多加勞煩將軍了,家母身子亦自不好,策想要早些啓程,也好早日歸家,讓老母將養,便不多擾將軍了,待來日將母親安頓之後,再來向將軍拜謝吧”

袁術見孫策堅決,也不再多說,只是輕嘆口氣,道“既是如此,你一路多加小心,到家後,早日使人來與我報個平安。我也心安纔是。”孫策諾諾。

這邊與袁術告別,自去安排舟船,急速遠離這是非之地。渾沒發覺袁術眼中閃過的一絲狠戾之色。

孫策上的舟船,命家丁急急發動,直往下水處而去,竟是一刻也不稍留。袁術站在岸上,望着遠去的船隊,眼中目光閃爍,嘴角掛着一絲冷笑,半響方自回身,徑自回城去了。

孫策等人一番急行,到得晚間,已是到了盱眙。眼見天色已晚,便將船隊靠岸紮營安頓。是夜,月暗星稀。孫策於帳內想及白日於袁術一番談話,心中感覺甚是不安,想了想,將父親所留玉璽拿出,將布包好,貼身藏了,卻將盒子依然放回包裹內。自己卻提了長槍,親自巡視,以防不測。

時至三更,眼見無事,方始心稍安定,自回帳內假寐。不知過了多久,卻猛然坐起,耳中已是傳來一片悉悉索索之聲,孫策心中暗驚,卻不聲張,只提過長槍,將身藏於帳內門後,不多時,便見幾個人影已是慢慢摸至自己帳外,孫策屏住氣息,待到幾人猛地衝入,方大喝一聲,挺槍急刺,慘叫聲中,幾個賊子已是盡皆了賬。

這邊叫聲方起,便聞聽外面已是亂成一團,大叫走水。隱約感到地面亦自震動起來,正不知多少軍馬殺來,孫策心驚之餘,不暇多想,急速閃身而出,便要上馬準備廝殺。不成想,剛一出來,便見一片箭矢迎面射來,慌亂中,急擎長槍撥打,卻仍是右臂中了一箭,急怒之下,怒喝一聲,腳下加快,幾步竄入對面人羣,長槍展開,指東打西,瞬間已是殺散衆賊。

尋得馬匹,上馬往母親處尋來,但見此時營內已是火光處處,喊殺聲一片,俱皆大叫,我等乃呂公將軍家將,特來爲呂將軍報仇,休叫走了孫策。孫策大急,往母親帳內探視,卻見母親並一干兄弟盡皆不見,只遠遠聽的東南角傳來一聲女子驚叫,卻驀然頓住,接着似有車聲粼粼,後面似有衆多蹄聲響起。當下不暇多想,縱馬便追。

追不多遠,便見百餘騎護持着一輛車子,急速奔逃,那車子卻正是母親白日所乘。孫策大急,怒喝道“與我留下人來”縱馬追上。

卻見那車左拐右轉,已是順着河邊疾馳而過,方過小河便直往東面而去,孫策大急,不待過河,急轉馬頭並行而追,堪堪追及,見衆賊挾持那車子竟是遠離河邊,往蘆葦深處而去。

孫策無奈,圈轉馬頭,跨河來追。那小河至此已是幾個小譚了,到處皆是水草,孫策縱馬而進,行不幾步,卻猛覺胯下戰馬,前身一沉,竟是雙蹄陷入泥中,孫策大急,力貫雙臂,大喝一聲,已是將馬提出,使長槍往馬後臀上狠狠一刺,那馬受痛不過,長嘶一聲,奮蹄向前,待到落地,卻是猛地四肢俱沉,竟是深深的陷入淤泥之中。

原來這小河此處竟是一片淤泥衰草。此際孫策一馬來至此處,猶如落入陷坑之中一般,連人帶馬,陷在河中。孫策正自焦急中,但聞一聲梆子響處,兩邊蘆葦內竟是閃出無數弓手,紛紛張弓搭箭,一時間,箭如雨下,可憐孫策頓時之間,連人帶馬,被射地如同蓮蓬一般。

正是:孫郎武勇震三軍,萬馬從中傳威名,尚未揮劍分天下,先向黃泉泣夜螢。

第365章 登基第53章 虎將第329章 淵源第181章 贈馬第292章 山魈第63章 進京第172章 悍衛第137章 要求第198章 暗救第381章 陰謀第145章 失散第146章 聚將第374章 遁走第15章 指點第61章 心境第388章 平定第68章 造紙第92章 怒駁第260章 聚殲(一)第203章 論醫第228章 截殺第4章 入世第206章 天神第336章 得骨第72章 定親第276章 稱王第87章 再聚第151章 入荊(一)第232章 八陣第197章 大牢第117章 突變第228章 截殺第15章 指點第149章 怒殺第315章 暗室第135章 救援第341章 銅雀第395章 神話第210章 難爲(一)第167章 聯姻第281章 山谷第352章 北進第252章 傳訊第295章 蹊蹺第143章 事泄第77章 斬將第100章 撫慰第260章 聚殲(一)第205章 難題第357章 失利第100章 撫慰第76章 汜水第330章 奇才第398章 殲滅第212章 伏擊第352章 北進第292章 山魈第92章 怒駁第186章 癔症第274章 敗退第25章 怪病第300章 木鹿第54章 療治(一)第208章 請求第84章 奉送第65章 書法第56章 請求第199章 前因第378章 突圍第21章 增功第164章 敘說(二)第293章 飛雲第300章 木鹿第98章 誅殺第393章 荒島第377章 掘墳第238章 官渡第297章 友情第99章 鉅變第36章 三式第197章 大牢第23章 出塞第34章 玉隕第150章 天師第339章 覆滅第236章 歸家第2章 山中第178章 解毒第6章 名將第259章 夜襲第148章 古寨第378章 突圍第361章 身死第148章 古寨第65章 書法第367章 青徐第344章 歸天第138章 北地第22章 傳史第231章 悟道
第365章 登基第53章 虎將第329章 淵源第181章 贈馬第292章 山魈第63章 進京第172章 悍衛第137章 要求第198章 暗救第381章 陰謀第145章 失散第146章 聚將第374章 遁走第15章 指點第61章 心境第388章 平定第68章 造紙第92章 怒駁第260章 聚殲(一)第203章 論醫第228章 截殺第4章 入世第206章 天神第336章 得骨第72章 定親第276章 稱王第87章 再聚第151章 入荊(一)第232章 八陣第197章 大牢第117章 突變第228章 截殺第15章 指點第149章 怒殺第315章 暗室第135章 救援第341章 銅雀第395章 神話第210章 難爲(一)第167章 聯姻第281章 山谷第352章 北進第252章 傳訊第295章 蹊蹺第143章 事泄第77章 斬將第100章 撫慰第260章 聚殲(一)第205章 難題第357章 失利第100章 撫慰第76章 汜水第330章 奇才第398章 殲滅第212章 伏擊第352章 北進第292章 山魈第92章 怒駁第186章 癔症第274章 敗退第25章 怪病第300章 木鹿第54章 療治(一)第208章 請求第84章 奉送第65章 書法第56章 請求第199章 前因第378章 突圍第21章 增功第164章 敘說(二)第293章 飛雲第300章 木鹿第98章 誅殺第393章 荒島第377章 掘墳第238章 官渡第297章 友情第99章 鉅變第36章 三式第197章 大牢第23章 出塞第34章 玉隕第150章 天師第339章 覆滅第236章 歸家第2章 山中第178章 解毒第6章 名將第259章 夜襲第148章 古寨第378章 突圍第361章 身死第148章 古寨第65章 書法第367章 青徐第344章 歸天第138章 北地第22章 傳史第231章 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