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有子燦兒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機遇。

劉宏是幸運的,原 本不屬於他的天下,竟然會在他的掌控之下。

漢桓帝劉志雖然三十六 歲而終,但身後並無子嗣,年輕的竇皇后(桓帝死後被尊爲太后)及其父親竇武,爲了更好的控制皇帝,把繼承人的年齡設定在少年一段。

劉宏的曾祖父是河間王劉開,父親解瀆亭侯劉萇與以過世的桓帝劉志是 堂兄弟,劉宏是漢桓帝的親堂侄,當時也就只有十二歲。

從另一面講, 劉宏能登上皇帝位,也是不幸的。

無能的漢桓帝留下的是 一個千瘡百孔的社會。外戚躍躍欲試地準備統理朝政,宦官虎視眈眈地覬覦着皇權,士人的不平之鳴,遍野的饑民之聲,已經合奏成一曲悲哀的末世之歌。

漢桓帝統治後期,一批太學 生看到朝政腐敗,便要求政府消滅宦官、改革政治。宦官氣急敗壞,在桓帝延熹十年(166年)與正直的京畿都隸李膺發生大規模衝突,桓帝大怒,下令逮捕替 李膺請願的太學生兩百餘人,後來在太傅陳蕃、將軍竇武的反對下才釋放太學生,但是禁錮終身,不許再做官,史稱“黨錮之禍”。這次黨錮之禍說明東 漢政府太腐敗了,已病入膏肓、無可救藥了。

漢桓帝永康元年(167),劉儵以光祿大夫身份與中常侍曹節帶領中黃門、虎賁、羽林軍一千多人,前往河間迎接劉宏。建寧 元年(168)正月二十日,劉宏來到夏門亭,竇武親自持節用青蓋車把他迎入殿內。第二天,登基稱帝,改元爲“建寧”。

就這樣 ,劉宏便懵懵懂懂地由一個皇族旁支,已經落魄了的亭侯子弟,搖身一變而爲萬乘之尊。

面對着一個早已經無可就要的王朝,沒有大本領的他確實無力治理。

也許是 命運的安排,逃脫一劫的孫哲成了劉宏的啓蒙恩師,被封爲 當朝一品太傅,孫家再度成了帝師之家。

建寧元年(公元一六八年),漢靈帝劉宏繼漢桓帝位,出任大統。

同年,六月中 旬。

一位歷史上的風雲人物誕生了,這個人就是太傅孫哲之子孫燦。

孫燦出生於東漢國都洛陽,傳說孫燦出生的時候,飛沙走石,天氣異變,原本晴朗的天空,頓時有雷電大作,天空密雨布下。久久不願出來的孫燦,在雷雨後,哇然降生,啼 聲與雨聲交織,渾然一體。

許邵曾言:“此子,因天象而生,與天象一體,將來必成大氣。”

這時正是東漢後期,外戚及宦官權力爭鬥此起彼落,朝廷幾 乎成了他們爭權奪利的競技場,致使朝野上下一片混亂,禍及天下。

孫哲看不慣,時常上書譴責外戚及宦官,並指責劉宏的過失。

孝悌 是中國文化的基礎,古人云:“百善孝爲先。”又有云“蒙師如父 ” 劉宏打小就受孫哲嚴厲管教,對這位啓蒙師傅是又敬又怕,見他惱怒,也收斂了幾分。

外戚、宦官也暫且停下了爭執,衆人都忌憚孫家在士林中的地位。不過 ,如此一來,孫哲將朝中最大的兩股勢力給得罪了。另 外,孫哲爲人正直迂腐,不拉幫不結派。身憑也就只有蔡邕、王允等好友,勢力非常弱小 ,因此也漸漸受到朝中一些人的排擠。但他依舊我行我素,奇特的迂腐,在大漢朝中成了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

位於洛陽的 東大街中部,有一座精巧的房舍。

那精舍,雕樑畫棟,雄偉至極,九座紅磚樓屋,環繞而立,各有迥廊相通,依崖成半圓形,中央亭臺,花木扶疏,佈置得景色更加宜人!

房屋其實不 大,但是巧妙的佈置已經物品的擺放,都非常到位,不佔一寸 土地,不顯一點擁擠,全都都是恰倒好處。可見屋中的主人是一個極其懂得享受的人。

這時,又當出秋,微 微襲襲,好不涼爽。尤其當黃昏來臨,蔚藍的天空,與天際一色。夕陽似飲下過量的陳年 佳釀,紅通通的面孔,奇狀似血,白雲因之也轉變成五彩的了!

夕陽西下,該是做晚餐的時候了!

你看,洛陽城上空,不正在升起陣陣的炊煙嗎?

突然,那棟精 舍的後門開處,疾奔出一個身着粉紅衣衫的幼童,他快捷的邁動小腿,一溜煙跑到了港巷之中。回頭看看,確 未見有 人注意,“咯咯”得意的笑着,穿出港巷,向熱鬧的街外跑去!

這精舍主人正是大漢的太傅,孫哲的府邸。府內的一切擺 設都是由孫哲的妻子李氏打理的。

這一對夫妻自從在經過那次刻苦 銘心的經歷後,檢討得失,發覺他們除了吟詩作樂外,幾乎失去了所有的生活樂趣。於是,她們一個憂國,一個爲家,幹了許多他們原本想都沒有想的事情。

其中,最令他們高興的就是家中多出了一個小生命。

孫家 一代單傳,其父、祖,雖都娶妻妾數人,卻均獨一人所生。

因此之故,孫哲的獨子小燦兒,無形中成了孫家的寶貝。兩人在自己的大事中,常常抽空教育小燦兒,望他成 材。

一晃六年過去,小燦兒已經成長了!

平日裡,兩人 愛惜小燦兒,對他寵愛備至,含在嘴中怕化了,放在外頭又不放心。

既然 被如此珍視,小燦兒自然是要啥有啥,隨心所欲。只是,開心的日子很快過去,小燦兒已經到了學習 的年紀了。

孫哲的溺愛,並沒有減少他對小燦兒的嚴厲,反而,因爲他的疼惜,對小燦兒是格外的嚴厲。

也許,小燦兒根本就不是讀書的料,他一拿起書本,就放困。 這不是因爲他笨,反而是因爲他太聰明瞭,教他的字一學就會,雖沒有過目不忘之能,但一本書在他的眼 中過個七、八遍就可以背滾瓜爛熟。

但是,他卻沒有耐心,教他的東西他都能夠了解,不過,所有的東西他只求明白,不求深解,這讓孫哲很是頭疼。

第八十章 “凡炮”逞威第二十八章 張飛之謀第一百零三章 借罵還擊第六章 苦肉計第五十四章 黃山毛峰第十五章 北方戰事第五章 孫燦認父第四十七章 寶馬配英雄第十九章 致命之傷第二十八章 出戰、斷後第九章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第五十一章 郭嘉的友誼第九章 混亂的京師第二十八章 忠貞見疑(下)第三十四章 蒙汗藥第三章 治理中原第十三章 兒女情長第十一章 孫燦三氣袁本初第七章 廣平沮授第十四章 伏兵六路破張繡第十一章 少女懷春第二十二章 河東仲道第三十六章 阻截(一)第二十九章 無賴密探第十九章 子靜往事第十二章 絕世寶劍第九章 妙取棠邑第六十七章 中箭第二十二章 武陵夷族第六章 周郎三策第十章 皇宮殺劫第十五章 戰前決議第九十一章 行爲失常第七十二章 抗袁三個步驟第十五章 連克二十六縣第五章 龜山遇匪第三十五章 奇襲夏口第八十七章 誰誘誰?第七章 弒殺巨熊第一章 雙將戰呂布第十五章 明攻牛渚,暗渡廢石第八十一章 許都血戰第三十六章 權謀之術(完)第三十一章 受教(完)第二十六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羞第九章 攜美外出第五章 端倪出現第四十六章 棄城而去第五十三章 暗做手腳第七章 徐州陳登第二十一章 客棧定計第六十九章 陷陣揚威(完)第十五章 治世之才第三十五章 唯一的出路第四十二章 分析袁曹之戰第十二章 龐統毒計第四章 謀定而後動第二十三章 張讓,看你死不死第二十八章 出戰、斷後第二十八章 偶遇臥龍第十九章 攜美而行第三十五章 大戰之後第二十四章 關張大戰 惺惺相吸第七章 徐州陳登第三章 伐交之策第八章 一石二鳥第十五章 誘敵奇計第十三章 恐嚇劉辯第七章 萬事因果第七章 萬事因果第二十五章第二章 太史子義第三十四章 蒙汗藥第五十七章 大戰前期第六十八章 陷陣揚威(一)第四章 混亂的起點第三十八章 遭遇血戰第二十八章 神秘青年第二十七章 合縱之謀第九章 攜美外出第三十章 謀算張讓第十五章 治世之才第十八章 偶遇奇人第四章 戰鬥前夕第九十三章 反敗爲勝第八十一章 許都血戰第四章 取得民心第一百零五章 定計第七章 覓活路於死境之中第五十三章 虛驚一場第三章 戰機出現第五章 街頭遇刺第十一章 初見小霸王第二十二章 武陵夷族第五十章 擒賊擒王(完)第二十七章 何進之愚第三十章 謀算張讓第四章 謀定而後動第九十章 兩條糧道第三十章 謀算張讓
第八十章 “凡炮”逞威第二十八章 張飛之謀第一百零三章 借罵還擊第六章 苦肉計第五十四章 黃山毛峰第十五章 北方戰事第五章 孫燦認父第四十七章 寶馬配英雄第十九章 致命之傷第二十八章 出戰、斷後第九章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第五十一章 郭嘉的友誼第九章 混亂的京師第二十八章 忠貞見疑(下)第三十四章 蒙汗藥第三章 治理中原第十三章 兒女情長第十一章 孫燦三氣袁本初第七章 廣平沮授第十四章 伏兵六路破張繡第十一章 少女懷春第二十二章 河東仲道第三十六章 阻截(一)第二十九章 無賴密探第十九章 子靜往事第十二章 絕世寶劍第九章 妙取棠邑第六十七章 中箭第二十二章 武陵夷族第六章 周郎三策第十章 皇宮殺劫第十五章 戰前決議第九十一章 行爲失常第七十二章 抗袁三個步驟第十五章 連克二十六縣第五章 龜山遇匪第三十五章 奇襲夏口第八十七章 誰誘誰?第七章 弒殺巨熊第一章 雙將戰呂布第十五章 明攻牛渚,暗渡廢石第八十一章 許都血戰第三十六章 權謀之術(完)第三十一章 受教(完)第二十六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羞第九章 攜美外出第五章 端倪出現第四十六章 棄城而去第五十三章 暗做手腳第七章 徐州陳登第二十一章 客棧定計第六十九章 陷陣揚威(完)第十五章 治世之才第三十五章 唯一的出路第四十二章 分析袁曹之戰第十二章 龐統毒計第四章 謀定而後動第二十三章 張讓,看你死不死第二十八章 出戰、斷後第二十八章 偶遇臥龍第十九章 攜美而行第三十五章 大戰之後第二十四章 關張大戰 惺惺相吸第七章 徐州陳登第三章 伐交之策第八章 一石二鳥第十五章 誘敵奇計第十三章 恐嚇劉辯第七章 萬事因果第七章 萬事因果第二十五章第二章 太史子義第三十四章 蒙汗藥第五十七章 大戰前期第六十八章 陷陣揚威(一)第四章 混亂的起點第三十八章 遭遇血戰第二十八章 神秘青年第二十七章 合縱之謀第九章 攜美外出第三十章 謀算張讓第十五章 治世之才第十八章 偶遇奇人第四章 戰鬥前夕第九十三章 反敗爲勝第八十一章 許都血戰第四章 取得民心第一百零五章 定計第七章 覓活路於死境之中第五十三章 虛驚一場第三章 戰機出現第五章 街頭遇刺第十一章 初見小霸王第二十二章 武陵夷族第五十章 擒賊擒王(完)第二十七章 何進之愚第三十章 謀算張讓第四章 謀定而後動第九十章 兩條糧道第三十章 謀算張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