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伏兵六路破張繡

張遼大破張繡來兵,一概馬匹全部不收,急忙回軍向東北方趕去。不一會兒,就追上了孫燦的大軍,對孫燦說道:“主公,張繡、劉磐以被我軍擊潰,特來複命。”

孫燦點了點頭,看左右劉華和郭嘉,笑道:“如今就看賈詡是否會自投羅網了。”孫燦點了點頭,看左右劉華和郭嘉,笑道:“如今就看賈詡是否會自投羅網了。”

劉華道:“賈詡習慣揣摩對手心意,攻對手一個出其不意。只要一有機會,相信他是不會放過的。”

“希望如此!”孫燦知道如果此計不成,那麼日後想要攻破荊襄,那將會是難上加難,不敢有一絲馬虎,領着軍中將士來到一個臨時搭建的儀式廳裡。

孫燦下令道:“前方三十里外有座雉衡山。雉衡山可以埋伏兵馬,陳到、廖化聽令,你們帶‘玄火營’、‘洪水營’埋伏在雉衡山左右,等敵軍來到,爾等務必在雉衡山山道放火,將雉衡山山道點燃。隨即殺出。切記,虛張聲勢,將他們趕出雉衡山即可。決對不可暴露士兵數量。此乃‘玄火營’、‘洪水營’的第一戰,只許勝,不許敗。”

“末將領命!”陳到、廖化恭敬的接過令符,領着‘玄火營’、‘洪水營’兩營萬餘士兵,趕去雉衡山佈置火攻之法。

孫燦再取一令箭,道:“周倉將軍聽令!”

周倉出班接令。

“你帶五千‘青木營’將士,潛伏於雉衡山山道之口,等敵軍來到,放他過去不要戰,等他們大部分士兵,逃出山道口後,在衝出追擊。切記追擊十里後,立刻回軍雉衡山待命,不可輕舉妄動。”

“得令!”周倉捧着二令(二令是指第二接令之人,那時講究先後,首令是制勝關鍵,功勞最大,二令次之。書上經常出現爭任務的情節,他們爭的就是首令。凡將領無不以得前三令爲榮耀),高興的向帳外走去。

孫燦取出三令,道:“李通聽令!”

李通見孫燦將重要的第三令交給自己,頓時,歡喜異常,高聲道:“李通在!”

“你帶三千士卒沿雉河而上,到上游匯合高順將軍,只要聽見下游傳來人馬喧譁之聲,就立刻推開已經堆砌好的沙囊,放水淹之,並順水掩之勢殺下來接應。”

“末將領命。”李通受令而去。

“張遼,你伏兵於雉河下游之左!”

“是!”

“樊武,你伏兵於雉河下游之右!”

“領命!”

“你們二人以招降爲主,這些士兵都是西涼壯漢殺之可惜,相信他們在遇見你們的時候,戰鬥力應該所剩無幾。”孫燦笑道。

接着,孫燦又下令:“公明,你立刻出兵攻佔雉縣斷張繡最後的通道。”

所有命令全部頒佈完畢,孫燦笑道:“賈文和三戰損我大軍六千,今日我一戰就要殺的他們毫無還手之力。”

**********************************************

卻說,張繡敗返宛城,見了賈詡很是慚愧,悲聲道:“文和先生,悔不聽先生之言,遭此慘敗,一萬大軍迴歸者,僅有五千,實在無顏面對先生。”

劉磐在一旁,憤恨道:“若非只帶一萬士兵,我們等豈能會被張遼那五千士兵擊潰?”言下之意,顯然是將戰敗的責任,推卸到賈詡的身上。

張繡聞之大怒,他對賈詡一直敬重無比,言聽計從,哪怕自己在不願意,也會尊重他的意思。

如果這次不是劉磐的唆使,他不一定會主張出兵。當然他這不是在怪罪劉磐先前的勸說,畢竟最後認可的是他自己,可是劉磐將失敗的責任推卸到賈詡的身上,那就大錯特錯了。張繡當即吼道:“明明是我們無能,非張遼對手,焉能怪文和先生,若非文和先生,將兵力控制在萬人以下,也許此刻宛城早就被孫燦給取了,那裡還輪得到你在這裡說話。”

劉磐面上一陣青,一陣白,他實在想不明白,爲什麼張繡會爲了一個臭名遠揚的謀士來得罪自己。

身份高貴的他何曾受過此等侮辱,當即拂袖而去。

賈詡眼中的餘光掃向劉磐的背影,眼中閃過一陣殺機,他知道這個仇已經結下了,很難在挽回了。他清楚只要劉磐一回到襄陽,那麼劉磐一定會處處和張繡對着幹。

一個愛惜如子的劉磐,一個有可能威脅襄陽無親無故的外人,用人爲親的劉表會相信誰。以賈詡的才智,豈有猜不透之理。

要說先前劉磐的不死,要比死更有價值。那麼此刻,只有劉磐死,才能讓張繡獲得更大的利益。

因此,劉磐非死不可。

就在賈詡東想西想的時候,張繡再次向賈詡道歉。

賈詡猛然醒悟過來,急道:“張將軍,三萬軍馬已經齊備,將軍快快出兵,追擊孫燦。”

張繡苦笑道:“先生勿要挖苦,我等以敗。爲何還要追擊?”

賈詡自信說道:“此番去,一定可以獲勝,若再敗,賈詡願一死,謝將軍。”

張繡已經被打怕了,一時間見也不敢在去,賈詡無奈,只好說道:“將軍指揮作戰能力不如孫燦,謀劃能力也不及他。撤退時,由於事態嚴重,孫燦必會親自命能將斷後,所有士卒也都抱必死之決心,其作戰力便絕非我軍團此刻所能戰勝的。

因此將軍追擊,必定爲孫燦軍所敗。

再次追擊就大不一樣,等到對方破了我軍的追兵後,孫燦一定會急着回壽春救援,會放鬆警惕,此刻也是孫燦軍最薄弱的地方。這時候,我軍再去追擊,對方必然毫不防備,我軍‘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必可獲勝。”

張繡大悟,立刻下令所有可以戰鬥的士兵再次向孫燦軍追去。

吃過一次虧後,張繡對賈詡的話幾乎已經到達了奉若神明的地步,對於他的這個妙想,信心十足,馬不停蹄的向孫燦追去。

追了半日,終於發現孫燦大軍的蹤跡。

這時,流星探馬來報,說道:“將軍,孫燦軍不久前剛經過雉衡山山道。”

張繡大喜,若是尋常他還會考慮一下,雉衡山山道地勢險惡,會不會有伏兵出現。不過,此刻已經無須再做考慮,他休息片刻,嚼些行軍用的乾糧,做了些戰前的準備,就領軍快馬向雉衡山山道奔去。

雉衡山山道狹小,由於此刻正是夏末,四周有許多幹草。

張繡覺得有些不對勁,就打算一鼓作氣衝過雉衡山山道。

就在不遠處,陳到冷眼看着離自己越來越近的張繡,突然,雙手深入口中猛得一吹,聲淒厲的鳥叫在雉衡山山道上回蕩,這正是商議好的進攻的信號。

早已潛伏在四周山林中的“玄火營”紛紛將身旁的東西拋了下去,當中有火油,木柴,還有裹在一起的枯枝爛葉。

“洪水營”也做好了準備,帶火的利箭傾盆而下,好似暴雨一般,密集射下。頓時煙火漲天,火逐風飛,一派通紅,映天徹地。

慘叫聲連連傳來,求饒聲四處可見。相互擁擠,相互踐踏者,不計其數。

猛聽得山坡後殺聲震天,鼓聲動地,塵埃萬丈,伏兵頓起。

這裡本是山地,喊聲殺聲因在谷中迴盪,似乎漫山遍野均有孫燦軍的兵馬。枯枝爛葉燒的煙塵大起,蔽日遮天,內中旗幟招展,刀槍閃耀,更似乎是天兵大將!

兵士數量好似有千百萬之多,無法估計。

張繡嚇得心膽碎裂,不敢久停,忙丟掉輜重糧草等大型物件,呼喝撤退,倉皇而逃。

好不容易退出火場,右手旁又殺出一支隊伍,爲首者,板肋虯髯,正是原伏牛山大王周倉。

周倉天生兩臂就有千斤之力,揮動着七十斤大錘,被錘中者,不骨碎而死,就連戰馬亦不例外。

“青木營”各個初生牛犢,手中長槍,挑來刺去,戰鬥力,頗爲不凡。

張繡不知山中有多少伏兵,駭然之於,毫無抵抗之念,只是悶頭向前逃去,一口氣就逃了十餘里。

周倉依照吩咐,並沒有追趕。

胡車兒趕到張繡身旁,嘆聲道:“張將軍,對方沒有追上,可以歇一歇了。”

張繡安心,長嘆了口氣,道:“文和先生,果然也有出錯的時候,繡太依賴先生了,認爲文和先生是神仙人物,用不會錯,誰知……唉!”張繡一臉落魄。

這時,胡車兒勸說道:“將軍別灰心,我們還有兩萬五千餘將士,還有再起的機會。前面不遠,有條雉河,我們去洗洗,讓馬喝喝水,在休息一下。不然,再遇到敵軍,我們無力作戰,只有束手待擒一路了。”

張繡點頭,到達了雉河,將士們見到水,就想餓鬼見到山珍海味一般,一起蜂擁而上,這些快成烤豬的衆兵將,想也沒想,人人都跳到了河裡。

喝水、洗澡,洗馬……什麼樣都有。

就是水太淺,衆人覺得有些不過癮。

當然,孫燦軍是仁義之師,對某些要求是非常樂意乾的,既然兄臺覺得水少,那麼我們就可以給你們加點。

就在上游三里路的轉彎處,孫燦軍以沙袋,木樁。攔河築了一道水壩:兩頭木樁打牢,幾十根千斤索攀住,總索繞在岸邊的岩石上。千斤板上面迭着層層砂袋,截住水流。下游的水越流越少,上面的水越漲越高。五百名士兵兵坐在小船上,不斷往上加沙袋,沙袋迭得已經超過了兩面的河岸,水還在漲上來。

這時,探馬來報:“將軍敵兵已經在雉河中嬉戲了。”

高順聽見下游的喧譁,又得士兵來報,猛的讓人拉開木樁,衝跨沙袋。

河水卷着沙袋,一瀉千里,“譁……”那勢如排山倒海,聲若萬馬奔騰。水來不及從河道里瀉下去,浪頭竟捲到兩邊岸上。

張繡軍覺不對,可別說爬上岸逃,連聲“啊呀”都來不及喊,人就不知衝到哪裡去了。頃刻之間,河水猛漲數丈,只見波濤洶涌,而水中的張繡軍影蹤全無,連哭喊之聲都沒有,只有河水在咆哮、翻騰。

高順、李通殺了下來。

張繡等兵將,士氣全無,狂奔不已。

逃不多時,左邊殺出張遼,張繡向右,右手又殺出樊武。

張繡一見次二人,黯然想道:“沒想到我張繡竟會葬生於此?”

“主公莫慌,胡車兒來也!”就再張繡萬念懼灰之時,胡車兒帶着數千親衛殺了過來。

張繡大喜和胡車兒一起,帶着兩千親位殺出了重圍。張遼等人並沒有追趕,而是依照孫燦的吩咐,留下來招降那些以無任何戰鬥信心的西涼士兵,並且在下游打撈生還者。

張繡狼狽的逃向了雉縣。

路上,張繡嘆道:“想我張繡揚名北地,一身經過大小戰役也無法記數,卻萬萬沒想到卻有今日這番慘敗。”

胡車兒聽了漠然不語,良久才道:“雉縣太守是將軍老部下,我們可以在歇息一下。”

到了雉縣,他們悲哀的看見了一個人,那人就是徐晃。

由於雉縣太守是張繡心腹,並不願投降,徐晃只得強攻。

雉縣剛剛攻克不久,四周還有血跡,徐晃見已經來不及沖洗,乾脆光明正大的在城牆上等候張繡,高喝道:“張繡小兒,來我雉縣所謂何事?”

四路伏兵盡出,張繡和胡車兒,再次奮力殺出重圍,此刻他們身旁的將士,已經不足一千。

此戰張繡三萬大軍戰死五千,降者有一萬五千之多,逃跑者無法計數。總之,這一戰張繡幾乎全軍覆沒。

第二十三章 足風流第六十二章 出征第二章 勢如破竹第十六章 兒時夥伴第十七章 計策敗露第三十一章 死戰到底第十四章 伏兵六路破張繡作品相關 智勇兼備的徐晃第十二章 在見貂禪 少帝遺書第十三章 江東孫家第二十六章 張飛神威第十四章 救美代價第六章 拜見徐母第三十二章 綁架徐庶第十二章 竟是玻璃第六十二章 出征第三十八章 明助曹操 暗扶袁紹第七十七章 勸慰第三章 許世家族第四章 戰鬥前夕第八章 樊噲的後代第九章 妙取棠邑第三章 治理中原第一百零九章 火起第二十一章 走,抄張讓家去第三十一章 上任三把火第二十章 捉賊行動第十三章 雙親得救第二十四章 拜得名師第一百零七章 原由第三十四章 出計第八章 出計破敵第二十六章 本性難易第二章 曹、孫對策第九章 孫燦一氣袁本初(下)作品相關 新書《秦末魏武帝》上傳!!!第二章 算計蔡冒第九章 混亂的京師第十章 未來的天下第一軍——羽嵬軍第十三章 再聞芳蹤第十七章 再起征程第十章 兵臨城下第八章 出計破敵第五十一章 郭嘉的友誼第九章 陣戰交鋒第二十七章 忠貞見疑(中)第二十五章 計中還有計第二十五章 反客爲主第三十四章 水淹秣陵第二十九章 無賴密探第三十六章 驅狼吞虎第五章 同謀徐州第七章 孫氏雙壁——荀、郭二臣第二十一章 天生坐才第三章 三國名言第二十六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羞第二章 曹、孫對策第十三章 雙親得救第一百零六章 萬事具備第十七章 貂禪冒死闖軍營第八章 叛經離道第六十九章 陷陣揚威(完)第十五章 治世之才第一百一十三章 淮河之畔第四十二章 霸王悲歌第十四章 揮軍南下第十六章 香噴噴的諸葛亮第十六章 神秘的救星第二十二章 意外的搶親第三章 孫子羽二打宛城第五十章 司馬仲達第十三章 張繡出兵第三十三章 矛盾第二十七章 合縱之謀第五章 孫燦認父第九十四章 感動第九十四章 感動第八章 引狼入室第十章 少帝的智慧第二十二章 白河之畔得賢才第十章 榮獲第一第十三章 江東孫家第二十四章 妾擬將身嫁與第十七章 貂禪冒死闖軍營第一章 莫名遭算計第十八章 戰前決策第二十章 誰是內奸?第三十七章 曹狐狸對賈狐狸第十八章 撒下漁網第一章 何去何從第四十四章 江淮水軍(完)第五章 龜山遇匪第九章 孫燦一氣袁本初(上)第三章 最毒婦人心第四章 混亂的起點第十九章 一身是膽作品相關 上架通知!第六十四章 另類人才第二十四章 妾擬將身嫁與
第二十三章 足風流第六十二章 出征第二章 勢如破竹第十六章 兒時夥伴第十七章 計策敗露第三十一章 死戰到底第十四章 伏兵六路破張繡作品相關 智勇兼備的徐晃第十二章 在見貂禪 少帝遺書第十三章 江東孫家第二十六章 張飛神威第十四章 救美代價第六章 拜見徐母第三十二章 綁架徐庶第十二章 竟是玻璃第六十二章 出征第三十八章 明助曹操 暗扶袁紹第七十七章 勸慰第三章 許世家族第四章 戰鬥前夕第八章 樊噲的後代第九章 妙取棠邑第三章 治理中原第一百零九章 火起第二十一章 走,抄張讓家去第三十一章 上任三把火第二十章 捉賊行動第十三章 雙親得救第二十四章 拜得名師第一百零七章 原由第三十四章 出計第八章 出計破敵第二十六章 本性難易第二章 曹、孫對策第九章 孫燦一氣袁本初(下)作品相關 新書《秦末魏武帝》上傳!!!第二章 算計蔡冒第九章 混亂的京師第十章 未來的天下第一軍——羽嵬軍第十三章 再聞芳蹤第十七章 再起征程第十章 兵臨城下第八章 出計破敵第五十一章 郭嘉的友誼第九章 陣戰交鋒第二十七章 忠貞見疑(中)第二十五章 計中還有計第二十五章 反客爲主第三十四章 水淹秣陵第二十九章 無賴密探第三十六章 驅狼吞虎第五章 同謀徐州第七章 孫氏雙壁——荀、郭二臣第二十一章 天生坐才第三章 三國名言第二十六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羞第二章 曹、孫對策第十三章 雙親得救第一百零六章 萬事具備第十七章 貂禪冒死闖軍營第八章 叛經離道第六十九章 陷陣揚威(完)第十五章 治世之才第一百一十三章 淮河之畔第四十二章 霸王悲歌第十四章 揮軍南下第十六章 香噴噴的諸葛亮第十六章 神秘的救星第二十二章 意外的搶親第三章 孫子羽二打宛城第五十章 司馬仲達第十三章 張繡出兵第三十三章 矛盾第二十七章 合縱之謀第五章 孫燦認父第九十四章 感動第九十四章 感動第八章 引狼入室第十章 少帝的智慧第二十二章 白河之畔得賢才第十章 榮獲第一第十三章 江東孫家第二十四章 妾擬將身嫁與第十七章 貂禪冒死闖軍營第一章 莫名遭算計第十八章 戰前決策第二十章 誰是內奸?第三十七章 曹狐狸對賈狐狸第十八章 撒下漁網第一章 何去何從第四十四章 江淮水軍(完)第五章 龜山遇匪第九章 孫燦一氣袁本初(上)第三章 最毒婦人心第四章 混亂的起點第十九章 一身是膽作品相關 上架通知!第六十四章 另類人才第二十四章 妾擬將身嫁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