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亢龍有悔

孟獲大喜,迎接祝融夫人,又吩咐擺酒慶賀首獲全勝。

祝融夫人將張翼、王平推進營帳,嬌叱道:“你等欺我女流之輩,目中無人,該死之極,來人,將他二人推出去斬了!”

孟獲忙道:“夫人且慢!諸葛亮擒我五次,五次放回;我若斬他大將,必負不義之名!宜先將二人囚禁,待擒了諸葛亮,再一井斬殺。”

祝融夫人嬌笑道:“我今回生擒蜀軍兩員大將,必教諸葛亮膽喪也!殺他二人亦不急在一時,便依夫君之意,暫且押囚吧!”

當下蠻兵對祝融夫人的神功十分崇敬,連忙一聲遵命,將王平、張翼押入洞中,囚禁起來,孟獲心中十分欣喜,席間頻頻向祝融夫人敬酒,祝賀她首獲如此大勝仗。

孔明接報,亦吃了一驚,正思忖間,以侍衛身份仁立帳中的諸葛慧,忽地向孔明笑道:“張翼、王平倆將,必定對祝融夫人心存輕視,一時失手,以至被擒,丞相宜妥爲應付。”

孔明微笑道:“噢?那依你之意,如何處之?”

諸葛慧道:“祝融夫人贏了此仗,必心高氣傲,以爲蜀軍單靠詭計取勝;若不向他們還以顏色,教他知道蜀中有能人,只怕難令蠻兵懾服。”

孔明一聽,欣然點頭道:“很好!四妹的心思開始大合兵法之道了!”他一頓,又斷然說道:“四妹!快去請趙子龍來,我有要事差他一行!”

諸葛慧已知孔明的用意,也不敢遲疑,立刻出帳,往中軍大營的左翼疾奔而去。

不一會,趙子龍便隨諸葛慧進入帥帳。孔明向趙子龍密議幾句,趙子龍即疾奔而出。

又過了一會,趙子龍僅率五百精兵,向木鹿洞馳去。在孟獲的營寨前,往來衝突,指名道姓,請祝融夫人出來應戰。

蠻兵有認得趙子龍的,慌忙入帳報知孟獲,孟獲接報,不由駭然道:“趙子龍蓋世神勇,天下無敵,我怎可讓夫人冒險出戰?”

祝融夫人卻尖聲道:“不然!我若不出戰,兵將必以爲我畏怯蜀軍,軍心剛振,立刻又陷入頹喪境地!因此我誓要出去迎擊!別人畏趙子龍如虎,我倒要看看,他到底是否真有三頭六臂!就算他真有三頭六臂,我的六柄飛刀,亦足將他頭、臂斬了!”

孟獲猶豫不決,他問蠻兵,趙子龍到底帶了多少兵馬!

前來挑戰?蠻兵報說,趙子龍僅率領五百騎兵而已,孟獲一聽,才無奈說道:“趙子龍僅率五百精兵,便敢前來挑戰,我軍若不敢迎戰,必被蜀軍更輕視我南蠻了!來人,速傳我令旨,發一萬大軍,待我親統爲夫人押陣,迎戰趙子龍!”

不一會,孟獲與祝融夫人,以及牛洞主等蠻將,率一萬南蠻兵,傾巢而出,前來迎戰。

遠遠地,孟獲見趙子龍身邊,果然僅有五百兵士,心中這才稍安,暗道:他如此兵微,就算夫人不勝,我一萬大軍亦必可救援,夫人必可保平安!

孟獲心中轉念,這才放膽率軍上前,令一萬蠻兵排列開來,與趙子龍的五百蜀軍對陣。

祝融夫人卻心高氣做,自負她的六柄飛刀利害,天下無人可破。她毫不畏懼,伸手一拍戰馬,率一千精兵,便驟馳而上,手中長槍一挺,嬌喝道:“趙子龍!聽說你於百萬軍中,如入無人之境,我偏不相信,敢與我單打獨鬥一場麼?”

趙子龍目中精光一閃,但見祝融夫人背插六口飛刀,手執丈八長槍,座下一匹黑鬃烈馬,俏如芙蓉,卻威如雄風,心中不由暗暗稱奇。他奉了孔明的密令,對南蠻須以懾爲主;他又有點欣賞祝融夫人不愧爲女中英傑,因此便暗存三分容讓之意。

他銀槍一挺,呵呵大笑道:“夫人果然是女中豪傑!但僅憑一腔勇氣,決難叛亂成功!夫人還不知機麼?”

祝融夫人嬌叱道:“趙子龍!不必多言,勝過我手中槍再說!”

趙子龍呵呵一笑,也不再說話,單人匹馬,驟馳上前,銀槍一舉,沉喝一聲:“夫人小心了!”隨即銀槍一沉,壓向祝融夫人的天靈蓋。

祝融夫人不知厲害,手中長槍一回,欲挑起趙子龍的銀槍。不料長槍剛與銀槍相觸,便突感一股渾厚之極的力度,從槍尖到槍柄,傳上手臂,她如遭電擊,手中長槍幾乎甩脫而飛!

祝融夫人心中大駭,暗道:趙子龍果然名不虛傳!

看來若不用飛刀,只怕難以取勝!她心中轉念,便將長槍一縮,嬌喝道:“趙子龍!你的神力雖然驚人,但此乃戰場武夫之勇!敢與我以武林絕技相鬥麼?”原來祝融夫人的飛刀術,得自南夷的一位武林高手,她因此對她的“武林絕技”十分自負。

趙子龍見祝融夫人收回長槍,本可趁勢一槍挑她下馬,但他卻將銀槍一回,讓祝融夫人脫離他的槍勢,他聞言呵呵笑道:“妙極!我正欲你等南夷之人,見識中原武學的博大精深!但請僅記,待會夫人能抗則抗,若不能敵,則切記保持心境平和,萬勿拼死相抗!”

祝融夫人不待趙子龍話落,忽地嬌叱一聲,拋掉長槍,左右手疾伸,各執背插的三口飛刀,驟馬一回,閃電般一齊向趙子龍射來,破空嘯嘯,十分尖厲。

趙子龍目中精光突熾,他本欲施展他的銀槍擊箭槍法,將六柄飛刀挑回,反射祝融夫人,但如此一來,祝融夫人必無法抵擋,死於當場,與南蠻王孟獲的仇怨,就越結越深了。

這不但有違孔明的戰略,亦並非他的本意。

他心念電轉,右手銀槍驀地交到左手,反手抽出他的護身“倚天劍”,默運體內真氣,貫於倚天劍尖,又猛地一施一抖,他那天象神劍的“六六無窮”一式驟發而出。

但見一道強烈如金虹的劍光,從趙子龍手中的倚天劍中驟射而出;那劍光一閃,一化爲六,迎向祝融夫人擊來的飛刀,立刻便將六口飛刀攝人劍光,恍如泥牛入海,了無聲息……就在此時,六道劍光又驟生變化,一劍化六,六道劍光化爲三十六道,三十六道化作漫天劍光,密如劍陣,熾如電光,挾着祝融夫人發出的六口飛刀,一齊迴旋,射向祝融夫人和她四周的南蠻兵將!當真是“六六無窮”,驚世神功!

祝融夫人心雖驚駭,便她尚以爲不過是孔明故意施展的幻術,只須收攝心神,便可保平安無恙。不料她身周的南蠻兵將,驟發駭叫,此起彼伏,祝融夫人定睛一望,只見南蠻兵將,被劍光掠過,不是頭髮被削去一片,便是所披戰衣盔甲被擊穿一個洞口,而且多半位於胸口之處,劍光只要稍再深入,她身周的南蠻兵將,只怕早已死傷殆盡了!

祝融夫人這才驚覺劍光的厲害,若非趙子龍心存容讓之念,千餘兵將必無一倖免……祝融夫人心中駭然,正欲疾退。

就在此時,六道劍光,挾着她所發的六口飛刀,已分勢迴旋射至。祝融夫人此刻手無長槍,亦無飛刀,根本無法抵抗。但她仍不肯服輸,嬌叱一聲,仗着她那手飛刀術的厲害,左右手疾伸,竟欲從劍光中抓回六口飛刀!劍光削鐵如泥,祝融夫人的雙手只要稍稍碰觸,立刻便有雙手被斬削之危。

趙子龍目中神光灼灼,祝融夫人的魯莽舉動,早已落入他的眼中,他不由冷哼一聲,以真氣射音向祝融夫人警誡道:“夫人切勿妄動……否則你,夫人的雙手必如斷刀!”

祝融夫人耳際忽有勁嘯鑽入,她聞音猶自不信,卻見半空被挾着的六柄飛刀,突然被劍光旋繞絞削,她連眼皮也不及眨動,六柄飛刀便如泥塑木雕,化作碎片,紛紛揚揚,從半空掉落!若她伸手碰觸,只怕雙手早成肉醬了!

祝融夫人駭然間,六道劍光又猛地一回,恍如六道電光。

向她驟奔而來!她本欲有所動作,或抗或逃,但耳際又鑽入勁嘯音道:“夫人若想保命,切記不可妄動!”祝融夫人心靈連受此壓逼重創,不由鬥志全消,仰天嘆道:“中原武功,博大精深,果然決非我等南夷人所能抵抗!”她身子向馬背一伏,不再作任何反抗,束手受縛。

隨祝融夫人出戰的近萬南蠻兵將,眼見趙子龍威如天兵神將,劍如電光,連祝融夫人亦鬥志盡失,束手受縛,早已發一聲驚呼,如鳥獸遇虎,狼狽逃躥而散。

趙子龍也不去追殺,他不費一兵一卒,兵不血刃,便將祝融夫人生擒活捉,而且是甘心束手就縛,從此之後,“趙子龍”三字,在南夷地域,便有如九霄驚雷,轟轟響動。就連趙子龍的子孫後人,也極受南夷人的景仰。

當下趙子龍也並不難爲祝融夫人,親自替她鬆梆,扶她上馬,然後一同返回中軍大營。

孔明接報,也下令在中軍帳設酒宴,招待祝融夫人,又親自向她敬酒壓驚,並懇誠的對祝融夫人說:“夫人一身上乘武功,宜爲保國安民效力,若肯降順,我可破格對你爲蜀軍女大將軍。”

祝融夫人道:“我若不肯降順呢?丞相如何處置我?”

孔明慨然說道:“我徵南目的,欲求與南夷彼此相安,共保蜀川和平,因此我六擒六縱南蠻王盂獲,又豈會爲難夫人呢?夫人若不降,我放你回去,收拾兵馬,再來一戰便是!”

祝融夫人見孔明意態懇誠,絕無虛僞;她對趙子龍的驚世神功,他的仁義之風,又深爲欽佩。她一躍而起,離席拜伏於地,俏目忍不住流淚,道:“丞相和趙將軍如此大仁大義,神功蓋世,猶如大兵神將,祝融夫人雖乃一介女流,亦不得不傾心拜服!丞相又肯放我回去,我必勸服夫君,向丞相降順。”

孔明一聽,雙手扶起祝融夫人,道:“夫人既有此心,足見夫人深明大義,這便請回去本洞。”

祝融夫人向孔明又拜了一拜,才一躍而起,騎馬馳返木鹿洞地域去了。

趙子龍聞訊,入帳問孔明道:“丞相,爲甚不以祝融夫人,交換王平、張翼兩將呢?”

孔明微笑道:“我知孟獲夫婦,均非奸詐之人,因此甚得南夷人擁戴。若我提出以祝融夫人交換兩將,便有失我懾服祝融夫人的本意了。而且我料祝融夫人,心生醒覺,她此番回去,就算不能勸服盂獲降順,亦必定釋放王、張兩將……我因此樂得做足人情。”

趙子龍有點疑惑,暗道:南夷人未經教化,怎會如此講信義,肯輕易放回王、張兩將?

木鹿洞孟獲的營寨中,孟獲接逃回的蠻兵報訊,知祝融夫人被蜀軍大將趙子龍生擒活捉,押返蜀軍大營。孟獲不由大驚,正欲派人到蜀軍大營求情,願以蜀軍兩將,交換祝融夫人。

就在此時,卻報祝融夫人已安然返回。孟獲正驚喜間,猶自半信半疑,未知是否孔明的詭計,祝融夫人已疾奔而進。

孟獲迎住祝融夫人,心中大喜,忙間起夫人在蜀軍中的情形。

祝融夫人將被擒的經過,坦然說出,未了長嘆一聲道:“蜀國文有孔明之智計,武有趙子龍的神威,非我南夷人所能抗拒的!夫君不如趁彼此尚留一份情面,先釋放兩蜀將,再派人向孔明議和吧。”

盂獲猶豫不決,道:“雖然如此,但木鹿洞主已答應出動獸兵相助,他所統率的獸兵天下無敵,我等就算欲議和,也須先勝孔明一仗,否則必被蜀國輕視我南夷啊!”盂獲正欲說下去。

忽報木鹿洞主,已率帶他的獸兵,趕到營寨十里外,只是因他統率的獸兵太驚人,恐令南夷兵將驚恐,不便直接靠近,在寨外駐紮,專候盂獲的命令,便向蜀軍大舉進擊,此仗必獲全勝!

孟獲一聽,大喜道:“夫人!我得木鹿洞主相助,必可打敗蜀軍,屆時再與他們議和,好教蜀國不敢輕覷我南夷呀。”

祝融夫人見此情勢,知孟獲必不肯就此降服,她無法令他回心轉意。她只好道:“夫君執意如此,我亦無話可說,但我再無面目與蜀軍相對,因此請恕我再不參戰了!而且孔明待我等仁至義盡,他將我放回,夫君爲甚不釋放王、張二將回去呢?”

孟獲見祝融夫人不再阻撓他與蜀軍再戰,不由大喜,他也不怒她的退出,事實上他亦不想夫人拋頭露面,犯險出戰。

孟獲呵呵笑道:“玉、張二將乃夫人擒回,夫人認爲放了,便放他二人回去吧!也教孔明知道,我孟獲亦是講究仁信之人!”

孟獲於是下令,釋放王平、張翼二將。祝融夫人又贈兩匹戰馬,讓王、張二將乘騎返回蜀軍大營去了。

王平、張翼二將,返回蜀軍營寨。趙子龍醒悟,孔明對南蠻的攻心戰略,已經開始收效了。

一連兩日,南蠻兵均毫無動靜,蜀軍大營中,孔明也按兵不動,似在等待什麼。

到第三天的早上,蜀軍營寨外面,忽然傳來一陣虎吼獅嘯的可怕叫聲。

蕭侯儀的前軍大營,恰好位於蜀軍營寨的最前面,他接報前面五里,蠻兵驅趕大羣猛獸及大批驍勇蠻兵,前來挑戰,他不由嘆道:“諸葛大哥教我按兵不動,以便奇兵突出,懾服蠻兵,看來一切果然不出他的判料!”

蕭侯儀有孔明的密令在身,他毫不猶豫,即點前部先鋒一萬大軍,出營佈陣,他經孔明的悉心教授,對兵法佈陣,已十分精練。

前軍營寨前面,早已紮下一座高臺,臺高二十丈,巍巍直插雲霄,臺周亦無梯級,等閒之輩休說登上高臺,便望見也心怯。

蕭侯儀率一萬精兵,出到寨前,在空地上分爲二隊排列。

前排五千人,各執八種兵器;後排五千人,各執刀、槍、繩索,準備擒綁蠻兵。

就在此時,大隊蠻兵,已蜂擁而至,人人不穿衣甲,赤身,面目猙獰,人人手執兩把尖刀作武器。爲首一員蠻將,渾身赤紅披掛,騎着一匹大象,疾奔而來。

蠻將直馳到蜀軍陣列前一里路,才驟然停下,厲聲大叫道:“蜀軍主帥諸葛亮出來見我。”

蕭侯儀見狀,知蠻將驍勇,必有所恃,便有意向他先施下馬威,默運真氣,貫於音線,向蠻將疾射而發:“來將通名!堂堂蜀國丞相,豈會輕易見你!”蕭侯儀的聲音,猶如百道利箭,向蠻將疾射而去。

蠻將的耳際,但感一陣刺痛,每一字每一句分明聽得十分清晰,但身邊的蠻兵,卻無一人可聞。他不由一陣駭然,暗道:蜀軍怎有此高人?……但他自恃身負異術,也沒絲毫退縮,亦張着如獅大口,轟轟的迴應道:“我乃南夷木鹿洞洞主!

今率十萬雄師,前來向蜀軍挑戰!諸葛孔明自誇天下無敵,敢出來與我決一死戰嗎?”

蕭侯儀縱目望去,但見蠻將木鹿洞洞主,所率蠻兵不過三五千人,暗道:他自稱的“十萬雄師”不知是否誇大?若非誇大,如此龐大之軍,又隱匿何處呢?……蕭侯儀自得孔明悉心教授兵略陣法,他的心思已越來越填密了。

他面對兵微將寡的南蠻軍,卻絲毫不敢輕慢,牢記孔明所傳授的遇弱敵須視之爲強、遇強敵須視之爲弱的臨陣兵法,作好應擊強敵的準備。

蕭侯儀手中的令旗向下一揮,他身後的五千蜀軍,立刻依令成半月形狀展開,作好佈陣的準備。

蕭侯儀自己卻單人匹馬,連他的青龍偃月刀也不帶,身插八面令旗,赤手空拳,便驟馳上前,與木鹿洞主相距不到五丈,做然的呵呵大笑道:“木鹿洞主!你想謁見蜀軍主帥,先過了我這一關再說吧。”

木鹿洞主向蕭侯儀身後望去,但見蜀軍不外萬餘人,且分作前後兩排,前排之兵不過是五千餘人。他不由轟然大笑道:“來將是誰?竟如此大膽,以萬餘兵力,迎戰我十萬雄師。”

蕭候儀笑道:“我乃無名小輩,在蜀軍中比比皆是,現暫代前部先鋒之職。木鹿洞主,你那十萬雄師,怎地還不敢現身?莫非怕了我萬餘之兵嗎?”

木鹿洞主見蕭侯儀自稱無名小輩,以爲蕭侯儀輕視於他,不由大怒。他也不再發話,忽地在象背上一躍而起,挺立象背,仰天長嘯,聲震四野。

蕭侯儀見狀,勒住戰馬,凝神戒備,以防木鹿洞主弄甚陰謀詭術。

就在此時,木鹿洞主忽地摸出一個銅鈴,猛力搖動,鈴聲十分尖厲,射向四野十里內外。

蕭侯儀但感鈴聲入耳,他雖然內力高深,亦感心神一蕩,在馬上身子微微一晃。戰馬受驚,四蹄亂踏,馬身急劇搖動,幾乎脫繮而奔。蕭侯儀不由暗吃一驚,暗道:幸好我一人上前,否則我的部屬必抵受不住如此的鈴音,未戰先敗!

……他本欲以內力發嘯鳴,壓制木鹿洞主的鈴聲。

就在此時,忽地狂風大作,飛沙走石,急如驟雨。在狂風沙石之中,虎豹獅狼,毒蛇惡蠍,成千上萬乘風而至,從四面八方衝了過來,張牙舞爪,十分兇惡!

蕭侯儀後面的前排蜀軍,見狀均一片驚呼怪叫,十分驚惶。

蕭候儀亦不由大吃一驚,深知若屬下兵將一旦受驚而退,木鹿洞主必乘勢驅趕他那十萬獸兵雄師衝將過來,他便決難再約束得住,不但前軍營寨將被沖毀,連孔明所在的中軍大營亦被波及,後果將不堪設想!徵南之役,說不定會壞在自己手上!

蕭侯儀猛一咬牙,策馬回奔,快如電閃,搶在木鹿洞主的獸兵雄師前面,馳回前軍營寨前面。他也不停留,就在馬上飛身一躍,施展他自創的捕風捉影絕世輕功,猶如一枝閃電利箭,射向二十丈高的插天台上。

他猛地拔出令旗,將其中的一面赤旗向下一揮,在下面前排的五千蜀兵,立刻依旗令佈陣,各按方位,各執旗號,各握兵器,迅即布成了八大陣勢,分別是乾、地、山、水、風、雷、火、澤八陣。

原來孔明授於蕭侯儀的陣法,又不同於昔日白帝城下魚腹灘所佈的八門石陣,而是孔明新創的以陰陽兩儀爲根基的八封陣,孔明的八卦陣變幻無窮,且十分奧妙,比之八門陣有過之而無不及。

蕭候儀平日己刻苦訓練蜀兵,蜀軍先鋒部隊中的五千人,即蕭侯儀親自演練的八陣兵團,專門用來對付作戰時所遇的邪術,此時剛好派上用常只見八陣兵團,一經布好陣勢,便如中流砒柱,在滔天浪濤中亦巍然而立,絕難撼動。

木鹿洞主所驅的獸兵雄師,眼見如怒潮般衝來,已到達蜀軍的八陣兵團前面百丈處,卻忽地被八陣兵團中突然射出的八彩煙氣震懾,獅豹虎狼,毒蛇猛獸,均戛然不動,在陣前或蹲或伏,似乎十分畏懼。

木鹿洞主策象狂奔而來,此時不由大吃一驚,連忙勒住戰象,審察敵情。

蕭侯儀手執令旗,挺立於二十丈的插天台之上,忽地呵呵大笑道:“木鹿洞主!你雖有獸兵雄師,敢破我的八卦大陣麼?”

木鹿洞主審察眼前八大陣勢,但見八陣中射出八道殺氣,分別爲赤、橙、黃、綠、青、藍、紫、白八色,沖天而起,十分熾烈,觸之生畏。他心中亦不由一陣寒涼,暗道:中原之人,果然博大精深,眼前八陣,我在南夷,便見所未見,聞所未聞啊!他心中雖然生寒,但又絕不甘心,暗道:這八陣雖厲害,但不外是萬餘蜀軍所布,我所統之獸兵,有十萬之衆,便以十敵一,也將此八陣沖垮!

他轉念又暗道:我之獸兵,最善跟風而動,十萬之衆,但有其中一類退縮,其餘必畏怯跟隨,因此纔有此眼前這萬獸齊伏的結果。我若是以萬虎、萬獅、萬豹、萬狼、萬蛇、萬豺、萬象、萬狐,作精兵突擊,輪番而衝,且看你這八陣怎麼抵禦!

木鹿洞主心念電轉,終於悟出一條破陣的妙法。他十分得意,轟然大笑道:“你這八封大陣有甚可怕?且看我的獸兵雄師,如何將你沖毀!”

木鹿洞主話音未落,手中銅鈴向上猛地一搖,又發出一陣十分威猛的嘯叫,猶如獅吼。

四下本來蹲伏不動的獅子,突然如聞號令,均一躍而起,萬獅狂奔,向蜀軍原八陣兵團衝去!其勢如驚濤駭浪,其力似搗海翻江,十分可怕。

插天台上挺立的蕭侯儀一見,毫不猶豫,手中的黃色令旗猛地一揮。

下面的八陣兵團,立刻一陣翻躍,迅即分出一個陣勢,陣色爲黃,張開陣口,嚴陣以侍,但見陣中黃雲翻滾,猶如九霄天際,一派浩瀚無極,幻變無窮。

萬獅狂奔而入,陣中突然響起一陣驚天動地的獅吼,黃雲四面翻涌,突然向中央收緊。獅吼立變悽鳴,雄獅似已受重創,片刻之間,突見黃雲向兩面乍分,陣口再度張開,一羣獅子,慘叫悲號,狂奔而出,身上多半鮮血淋漓,已受重創。

奔出之後,驚懼如喪家之犬,向四野逃躥,眨眼之間,萬頭雄獅,競如煙消雲散,全部消逝!

木鹿洞主見了,不由心膽俱寒,他的驅獸術乃以驅獅爲首,他爲向蜀軍施展下馬威,開始便施展他的最厲害的殺手銅,不料一觸即潰,片刻煙消雲散!木鹿洞主不禁驚叫道:“喂!蜀軍先鋒,你以何陣破我驅獅?”

蕭侯儀大笑道:“獅乃萬獸之王,我自然以黃旗迎之,黃者王也。而獅子雖爲萬獸之王,但乃天地所生,對天地十分懼畏。我因此以黃旗爲號的乾天大陣迎擊,萬獅見天地已生畏怯,再受大陣威力重創,還怎敢頑抗?早已鬥志全失,煙消雲散也。”

原來蕭侯儀剛纔所布,便是八卦大陣中的乾天陣,以乾天浩瀚無極的威力,懾服萬獅的獸性,令萬獅心生畏懼,很快便狼狽逃奔,而將木鹿洞主的驅獅殺手鐗擊滅。

蕭侯儀雖然坦然說出陣法的名堂,但其中的無窮奧妙,木鹿洞主也決計不會明白。他不由又驚又怒,仍不服氣,隨即又施展驅虎,策動萬頭猛虎,向蕭侯儀的八陣兵團發動進攻。

蕭侯儀毫不猶豫,以孔明所授的坤地大陣,擊破驅虎。此乃利用虎落平原被犬欺的原理,萬虎進入坤地大陣,猶如落入廣闊無垠的大地,虎威盡失,很快便潰逃跑走。

木鹿洞主再以驅蛇進攻。萬蛇奔蕩,十分可怕。

蕭侯儀紅旗一展,立刻化出天火大陣,頓時烈火如天如海,向萬蛇捲去。蛇最畏火,未等烈火逼近,早已四下躥跳,再也不聽木鹿洞主的驅使。

木鹿洞主此時幾乎技窮,他仍不死心,暗道:這八卦大陣十分奸詐,我以萬狐之狡,必可破陣!

於是木鹿洞主以驅狐之法,策動萬狐,向八陣兵團進犯。

狐狸果然狡猾,而且是萬狐之狡,集聚起來,便充滿詭詐。但見萬狐由先頭十隻引領,走走停停,狐目四射,待確證亦無兇險,才向後尖叫呼喚。大羣狐狸,分作十隊,魚貫而進,不徐不疾,不急不慢,十分狡猾,果然極難將其一下困祝蕭侯儀在高臺之上,目睹萬狐進犯,他不由微哼一聲,暗道:木鹿洞主仍不服輸,竟然連狐狸也驅趕上陣,視諸葛大哥的奇陣如獸陣……他心中生氣,冷哼一聲,手中黑色令旗猛地一揮!

八陣兵團突然改變,演化出一個最轟烈的風雷大陣。但見眼前黑雲翻涌,漫天蓋地,隨而狂風大作,勁如奔馬,強卷而出。狐狸雖然手足敏捷,卻寸步難行。但依然俯伏貼地,不肯退走。

第十一章 偷襲軍營 遊說夫差第十四章 真龍結穴第十六章 功成引退 吳亡越興第九章 力延龍脈第十二章 諸葛奇遇第十四章 真龍結穴第十二章 諸葛奇遇第十八章 血濺荊襄第二章 拯救名匠 面見吳王第五章 黃巾墜落第六章 星斗挪移第五章 黃巾墜落第三章 異軍突起第十八章 祈星大法第十七章 鳳儀之變第十七章 鳳儀之變第一章 王者之光第七章 驚天之變第二章 落鳳之劫第十九章 密函玄機第六章 孤注一挪第九章 力延龍脈第十六章 白兔龍脈第四章 奪權機謀第十一章 青龍之鬥第十二章 諸葛奇遇第八章 千里單騎第十四章 天緣之合第五章 龍脈之移第十二章 仙靈大法第十三章 頓悟天機第十八章 血濺荊襄第十五章 裡應外合 勵精圖治第十九章 天機暗運第八章 紫氣盤龍第十一章 三元會運第十六章 功成引退 吳亡越興第九章 龍將入世第五章 龍脈之移第十五章 預伏錦囊第四章 奪權機謀第十三章 六象神劍第十三章 疑幻疑真第八章 千里單騎第十九章 白兔龍穴第十九章 白兔龍穴第五章 五鬼運財 福廕兩家第九章 龍將入世第十六章 天機磨劫第十六章 天象六合第十二章 延繼國運 奉獻西施第十四章 西施救國 潛龍護駕第十五章 預伏錦囊第六章 妙點蓮穴 西施誕生第九章 驚天奧秘第九章 驚天奧秘第十二章 延繼國運 奉獻西施第二十章 軍機風雲第七章 協助越王 延長國運第五章 赤壁鏖兵第十五章 裡應外合 勵精圖治第三章 臥龍初現第八章 天下三分第六章 禁宮鉅變第十一章 山雨欲來第十五章 北伐中原第二十章 江東龍氣第十一章 三元會運第十五章 臥龍出山第十三章 疑幻疑真第六章 反客爲主第二十章 軍機風雲第十四章 江東王氣第六章 妙點蓮穴 西施誕生第一章 王者之光第六章 妙點蓮穴 西施誕生第十二章 仙靈大法第十八章 魏宮生變第八章 千里單騎第十六章 天機傳人第七章 協助越王 延長國運第十二章 重陷混沌第二章 落鳳之劫第十五章 裡應外合 勵精圖治第十七章 三分天機第二章 大江東流第四章 白兔龍氣第七章 驚天之變第三章 飛蝶之蠱第二章 落鳳之劫第十四章 元神幻影第十七章 深陷機謀第四章 尋庇護國 再逆天機第二章 無極天機第十一章 青龍之鬥第一章 三星沖霄第三章 西川龍戰第十六章 天象六合第十七章 空城幻術第十九章 天機暗運
第十一章 偷襲軍營 遊說夫差第十四章 真龍結穴第十六章 功成引退 吳亡越興第九章 力延龍脈第十二章 諸葛奇遇第十四章 真龍結穴第十二章 諸葛奇遇第十八章 血濺荊襄第二章 拯救名匠 面見吳王第五章 黃巾墜落第六章 星斗挪移第五章 黃巾墜落第三章 異軍突起第十八章 祈星大法第十七章 鳳儀之變第十七章 鳳儀之變第一章 王者之光第七章 驚天之變第二章 落鳳之劫第十九章 密函玄機第六章 孤注一挪第九章 力延龍脈第十六章 白兔龍脈第四章 奪權機謀第十一章 青龍之鬥第十二章 諸葛奇遇第八章 千里單騎第十四章 天緣之合第五章 龍脈之移第十二章 仙靈大法第十三章 頓悟天機第十八章 血濺荊襄第十五章 裡應外合 勵精圖治第十九章 天機暗運第八章 紫氣盤龍第十一章 三元會運第十六章 功成引退 吳亡越興第九章 龍將入世第五章 龍脈之移第十五章 預伏錦囊第四章 奪權機謀第十三章 六象神劍第十三章 疑幻疑真第八章 千里單騎第十九章 白兔龍穴第十九章 白兔龍穴第五章 五鬼運財 福廕兩家第九章 龍將入世第十六章 天機磨劫第十六章 天象六合第十二章 延繼國運 奉獻西施第十四章 西施救國 潛龍護駕第十五章 預伏錦囊第六章 妙點蓮穴 西施誕生第九章 驚天奧秘第九章 驚天奧秘第十二章 延繼國運 奉獻西施第二十章 軍機風雲第七章 協助越王 延長國運第五章 赤壁鏖兵第十五章 裡應外合 勵精圖治第三章 臥龍初現第八章 天下三分第六章 禁宮鉅變第十一章 山雨欲來第十五章 北伐中原第二十章 江東龍氣第十一章 三元會運第十五章 臥龍出山第十三章 疑幻疑真第六章 反客爲主第二十章 軍機風雲第十四章 江東王氣第六章 妙點蓮穴 西施誕生第一章 王者之光第六章 妙點蓮穴 西施誕生第十二章 仙靈大法第十八章 魏宮生變第八章 千里單騎第十六章 天機傳人第七章 協助越王 延長國運第十二章 重陷混沌第二章 落鳳之劫第十五章 裡應外合 勵精圖治第十七章 三分天機第二章 大江東流第四章 白兔龍氣第七章 驚天之變第三章 飛蝶之蠱第二章 落鳳之劫第十四章 元神幻影第十七章 深陷機謀第四章 尋庇護國 再逆天機第二章 無極天機第十一章 青龍之鬥第一章 三星沖霄第三章 西川龍戰第十六章 天象六合第十七章 空城幻術第十九章 天機暗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