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京中鉅變

如果說董卓的死訊震驚了天下,那在老賊死後,關中的發展則是令天下驚上加驚。

董卓死後,李傕和郭汜將其麾下的兵馬屯紮於函谷關據不進前,眼睜睜的看着馬騰和韓遂對長安發起了致命的猛攻。

長安城中缺兵少將的,精銳全都讓董卓帶出去了,根本就難以久守。

李儒幾番發急書給李傕,請他快速回兵救援,不然長安勢危。

可李儒的每一封信都是如同石沉大海一樣,沒有濺起一朵浪花來。

最終,馬騰和韓遂到底是把長安給攻下來了。

馬騰和韓遂攻克長安的結果——就是董卓徹底的絕後了。

並不是他們殘忍,只是因爲這是執掌政局的必要手段,如果馬騰和韓遂想要代替董卓擁立天子,成爲權臣,那他們就必須否認掉上一任權臣所製造的一切……包括否認生命。

馬騰倒是有些猶豫,可韓遂已經對董卓在長安留下的家族和舊部進行了恐怖的大清洗。

論及兇狠暴戾,馬騰和韓遂麾下的兵將亦都是西涼軍,而且其中還是羌人蔘半,跟董卓麾下的兵將差不了多少,論及燒殺搶掠的本事只在董卓軍之上,而不在其下。

有這羣兵痞作爲後盾,還有什麼是他們不敢幹的?

短短三日之間,董卓遺留在長安的舊部和董氏三族男女老少,幾乎被屠戮殆盡,連渣都不剩一丁。

而長安城中的百姓,亦是因爲這場動亂而遭了殃,韓遂的兵馬,藉着清除董賊舊部的理由,在長安城中肆意劫掠,搶奪民財,把整個長安城變的腥風血雨。

一時間,無論是士族,官員,還是百姓,皆是人人自危。

不過在清點屠戮的董氏人員時,馬、韓二人似是出現了一點他們都不曾預料到的疏漏。

董卓的親信雖然盡死,但是李儒的屍身卻一直沒有找到!

另外還包括董卓的一個孫子輩!

不過事情雖然有些奇怪,但城中有傳言說,李儒在馬韓二人攻入長安的前夕,就已經投井自盡,了卻此生。

至於他投的是哪口井,卻沒有人能說的清。

長安城中的井太多了,若是挨個查,不知道得查到什麼時候。

況且相比於李儒和董卓的孫子輩,這些瑣事目前並不值得馬騰和韓遂過於上心,因爲他們眼下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他們現在要內訌!

哥倆間內訌的起因很簡單,甚至可以說很可笑——僅僅是因爲二人第一次入宮時所產生的歧見。

馬騰和韓遂久居涼州的邊塞之地,他們常年與羌族爲伍,而且當年又都擁戴王國反叛作亂過,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來講,這倆人都不是什麼善茬子,跟土匪惡霸沒什麼兩樣。

問題是,即使是土匪也分三六九等,有認識字的土匪,還有不認識字的土匪。

馬騰顯然就屬於認識字的。

他與韓遂的不同之處在於,馬騰雖然墮落了,但因爲其祖上乃是伏波將軍馬援,因而在他的內心深處,還是有着一顆奮發向上,迴歸文明世界的上進心。

我雖然曾當過叛賊,但我老祖宗是忠臣!

馬騰的內心深處總是在不停的吶喊着……老子曾經也是書香門第啊!

可韓遂很明顯就不太一樣了。

相比與馬騰來說,韓遂這個人的心比較野,早在孝靈皇帝還在世的時候,韓遂就敢公然對朝廷發難,而且多少年了,他一直都不怎麼消停。

說白了,他就是東漢版的座山雕。

中平二年,韓遂率領數萬騎兵入寇三輔,侵逼園陵,擺明了就是想挖虐帝家陵墓,打開歷史上的盜墓新篇章。

當時漢靈皇帝劉宏還在世,且三輔之地也算是天家勢力的可控範圍,雖然當時黃巾正在各地作亂,但在天子腳下動土,也不是一般人敢幹的事——特別是還要盜天子的墓!

韓大哥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就領幾萬人抗鍬去刨老劉家的祖墳,這股子作妖的勁,也委實是沒誰了。

其後韓遂連續與皇甫嵩,董卓等人交戰,都令其等不戰而還。

刨墳事件過後,韓遂估計是沒挖到什麼好貨,心中多少沾點憋屈,所以把心一橫——乾脆造反得了!

不過他一直沒敢實施,直到一個契機出現。

韓遂最初的反叛,是和同僚邊章一起被羌人首領北宮伯玉脅迫,屬於被北宮伯玉逼上了梁山,不得已而坐了一把交椅。

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韓遂發現造大漢朝廷的反,這事也挺有意思的說,使自己的人生充滿了意義——既充實又刺激,比特麼刨人家祖墳有意思多了。

於是,韓遂一不做二不休,乾脆直接幹掉了北宮伯玉哥哥和邊章哥哥,獨自拉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從此踏上了一條反叛的不歸路……

再後來,他又認識了王國,先擁簇王國叛逆,卻又把人家廢了,後來又與馬騰結爲兄弟,哥倆今天好明天壞的,分分合合。

綜其所爲,韓遂這個人,其實沒什麼人性道德。

對於這種連劉家老墳都敢刨的卓絕人物,指望他對現任劉家天子畢恭畢敬,說實話也算挺難爲他的。

……

韓遂一入宮,二話不說,連參拜的環節都省了,直接走到天子劉協面前,得意洋洋的毛遂自薦道:“吾兄弟之功,可僭相國與大將軍之位乎?”

韓遂以爲自己的霸王色霸氣能把天子震暈,問題是天子劉協這些年見過的豺狼虎豹實在是有點太多了,抗壓能力非常強,甚至可以說是有點麻木。

劉協現在年紀不大,但涵養很好,他耐心的勸解着韓遂,並婉轉的告訴他:當年的大將軍何進,也不是一上來就能當上大將軍的,他也是因爲靈思皇后被選入宮,受到先帝的寵愛,才恩澤何進,讓他歷任郎中、虎賁中郎將、潁川太守、將作大將、河南伊等位之後,才當上大將軍的。

而跟何進相比,韓遂你想當大官,還得再歷練歷練啊。

韓遂一看天子這麼不給面兒,一個大將軍都捨不得給,頓時就不高興了。

他衝着天子劉協耀武揚威的喝道:“吾非何進屠夫之輩耶!”

天子劉協心中很不高興。

你嘚瑟個屁啊,人家屠夫之輩能當大將軍好歹也是因爲有個漂亮的妹妹能陪我爹睡覺!你呢?手底下除了一羣臭烘烘的西涼大老爺們啥都沒有!

朕絕不跟那些老爺們睡。

於是,天子劉協沉默不語。

韓遂見天子拒不封官,勃然大怒,土匪脾氣就開始上來了。

土匪脾氣一上來,韓遂的嘴裡就開始不乾不淨,對天子污言碎語。

估計是韓遂說的可能實在是太難聽了,馬騰心下都有些接受不了。

身爲伏兵將軍馬援的後代,雖然落魄不比當年先祖的雄偉,還當了一段時間的叛逆,但馬騰這次來長安的目的還是想讓天子看一看他馬騰的儒將風情的。

他做夢都想將馬氏一族在自己的手中發揚光大。

來見天子的頭一個晚上,馬騰點燈熬油,幾乎是準備了一夜的腹稿,包括面見天子時的禮儀、問安,以及向天子進言今後當如何治理關中,並提出一些好的施政策略,在陛下的面前好好的表現一番。

他甚至想過,若是天子龍顏大悅,一定要宴請自己吃飯,那自己在飯局上應該說些什麼既有趣又不失風度的風聞趣事,來讓天子發自內心的欣賞於他——或者吟詩一首會比較靠譜的說。

馬騰做了這麼多的準備,但他唯一忘記了一個可以將這一切摧毀的人,那就是韓遂。

韓遂在天子面前的作爲,徹底的將他和馬騰,送到了和董卓一樣的西涼惡狗水平線上。

看出天子在看他們二人的眼神中,那股隱晦的輕蔑與厭惡,馬騰知道,他想要從西北蠻子翻身變成大漢高階士族羣體中一員的願望,隨着韓遂對天子的破口大罵,而宣告徹底破產。

韓遂毀了馬騰當文化人的夢想,馬騰也絕對不會讓他好過。

這對時而好時而壞的把兄弟,在奪下長安後,因爲理想和政治行爲的不同,再一次的產生了矛盾。

西涼人和中原人處理事情的方式有些不同。

中原人產生了矛盾,大家一般都是以談爲主,大家先坐下來掰扯道理,脣槍舌劍,把大義佔住,用手段和腦力來分配利益所得,如果談不攏,再想別的辦法。

西涼人則是很明顯的把這個環節給直接略過了。

談判對於他們來說,完全是多餘環節。

有了分歧和矛盾,久居邊塞的西涼人的處理辦法一般只有三個字。

那就幹!

就這樣,長安城內被董卓的舊部和三族鮮血侵染了一遍之後,又開始陷入了另一次的戰火之中。

馬騰大戰韓遂!

兩方從盟友變作敵對,各自碼人在長安的近郊集合,開始了連番的火拼內訌。

這種事對於馬騰軍和韓隨軍來說,可謂是家常便飯。

熟悉這兩位將領秉性的人都知道,馬騰和韓遂倆人火拼,着實不是一次兩次的了。

但凡只要他倆不死,一般過一段之後,都會握手言和,好的可以繼續穿一條褲子。

而且二人的實力還算是相當,在沒有特殊的情況下,兩方基本都是勢均力敵,誰也奈何不了誰。

不過,事情終歸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有些變數。

這一次的馬騰軍中,出現了一匹黑馬,將勝利的天平,向着馬騰一方略微壓重了一些。

這一次出征長安,馬騰領上了自己剛剛十七歲,行過冠禮的長子馬超。

一個十七歲的少年郎,剛剛冠禮上戰場,在韓遂的眼中,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娃子而已,能對兩軍的交戰起到多少作用?

但是韓遂沒想到的是,馬超這次出山,所表現出的本領,並不比當年的孫策和陶商要小多少。

這年輕娃娃在戰場上表現的神勇無敵,連敗韓遂麾下六員戰將,大有一騎當先無人可敵的大將之氣。

這少年一身錦緞,手中長槍在戰場上近乎無敵,韓遂麾下諸將在他面前,幾無十合之敵。

堪比呂布的武勇。

馬騰軍因爲馬超的閃亮登場,屢次戰敗韓遂,但韓遂麾下也都是常年居於邊塞的善戰之軍,馬騰憑士氣佔據上風可以,但想要完全擊潰韓遂,卻依舊是不能。

雙方几番鏖戰,也是損兵折將,士氣大損,雙方的士兵無論是在戰力和戰意上,都跌落了低谷。

但也就是在這種時刻,李傕按照賈詡的謀劃,開始指揮三軍向馬騰和韓遂發動了致命的一擊。

李傕等一衆養精蓄銳,以逸待勞,馬騰和韓遂內訌搏殺,兵馬疲敝,兩相比較,誰勝誰負自然是一目瞭然。

更兼李傕有賈詡相助,出謀劃策不在話下,自然而然的從馬韓二人手中奪回了長安城。

馬騰和韓遂再次和好,又對李傕進行了反擊,想要重新搶回天子。

怎麼長安城經過二人的一次血洗之後,城內的士族百姓對二人極爲厭惡,再加上天子亦是頒佈詔書,直接敕封李傕爲車騎將軍,總督諸軍,討滅殘暴,更是大幅度的提升了長安軍民的報仇士氣。

從打跟了董卓之後,李傕還是第一次這麼招人稀罕。

遷延日久,馬韓二人見事不可爲,只能是無奈撤兵,暫時放棄進攻長安,將兵馬陳於槐裡,卻依舊是虎視長安。

而長安的動亂亦是不停,馬騰和韓遂二人剛走,幷州軍在呂布的指揮下,也趕回了長安。

如今董卓三族盡滅,李儒不知所蹤,西涼軍掌握在以李傕和郭汜爲首的二人手中,而呂布麾下有幷州軍爲輔,更兼他有董卓義子的名義,若是繼承董卓的基業,也未嘗不可。

而馬騰和韓遂在實際上,也卻未曾完全撤退,他們將兵馬陳列於涇陽,緊密的注視着長安城的動向,想找機會捲土重來。

而賈詡老狐狸,此刻雖在李傕的陣營中,但心中也在來回的揣摩。

如今關中的形勢越來越混亂,李傕、郭汜、呂布、馬騰、韓遂……多方圍繞着長安進行混戰,這場戰事又該如何結局?

歷史上原先的軌跡,因爲董卓乃是王允和呂布合謀當政,且不允西涼舊部歸順,身在西涼軍中的賈詡,爲了自己活命,必須要推波助瀾,幫助李傕和郭汜殺死王允,將漢室中興的最後一絲希望扼殺,重新奪權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但是現在的情況則完全不同,董卓乃是“自然死亡”的,且沒有後人繼承基業,王允也不在長安,眼下西涼軍依舊在長安城中佔據主導。

賈詡現在不似歷史上需要考慮自己的性命了,他需要考慮的,只是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解決這場戰爭……

在不用顧忌自己性命的前提下,賈詡自然就不會對李傕完全忠心。

或許現在,是時候該是爲自己選擇一個好的歸宿了。

李傕,在一定意義上並不是賈詡的菜。

賈詡打定主意後,決定乘着混亂時節,進宮去面見天子。

第五百二十三章 威名日隆第一百五十六章 鬼才 (第七更求訂閱與月票)第三百五十二章 最賢良的臣子第二百七十章 呂布,殺否?第二十八章 酸棗會盟第四百六十二章 子敬論四策第八百五十一章 招降二鮑第六百零八章 小樓傳信箋第五百五十五章 陶商救許昌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運繞路第八百四十六章 揣度敵策第七百九十三章 禍 根第三百七十七章 汝南黃巾第七百七十九章 攻克山陽郡第三百三十章 老人精第一百七十三章 做客糜府第四百四十六章 劉曄的設計第二百四十五章 董卓的身體第一百一十一章 彼此攀附的士族第八百零八章 溫侯的大計第七百八十章 新的第一諸侯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揚一益二第三百八十七章 偷赤兔的賊第六百六十七章 河北甄宓俏第四百七十九章 陶家長子第三百零八章 驅虎吞狼第二百一十章 盟主誕生第二百八十四章 目標是假和尚(第三更)第五百七十九章 潁川私學第五百三十章 袁紹的野望第六百七十二章 千呼萬喚始出來第八百二十二章 能救我的人第四百一十三章 於 吉第八百三十三章 曹軍的新目標第三百九十章 呂布與趙雲第二百零五章 二強交鋒第一百三十四章 胡 人第五百三十四章 亂 舞第七百八十七章 舊臣齊出動第十二章 上門尋仇第二百二十一章 曹陶與士族(第二更)第三十五章 桃園兄弟第四百七十章 初戰河北軍第七百五十一章 心情低落的張郃第一百三十二章 胡 才第三百六十章 曹操的復仇第八百三十八章 諸葛瑾到來第五百二十六章 一葉障目第一百三十五章 再 賠第一百五十七章 狐假虎威(第八更求訂閱與月票)第三百八十二章 爭霸揚州第八百零二章 兄妹家人第七百九十八章 宛陵會晤第八百六十五章 冢虎之策第三百三十九章 獅虎軍,鷹蛇府第一百五十九章 君子與鬼才(第十更求訂閱與月票)第一百零四章 矛 盾第三百七十八章 兵匪合作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金 匣第三百四十六章 趙雲戰虎豹第二百八十六章 吳郡的恩怨第二百五十章 皇甫嵩的願望第八百八十二章 倆老者第八十六章 往 昔第五百六十二章 再用八陣圖第三十九章 退華雄第六百一十三章 神射黃忠第五百七十四章 涼薄之人第一百五十七章 狐假虎威(第八更求訂閱與月票)第二百五十三章 人主之道第一百六十九章 舊 識第四十七章 虎癡揚名第七百零一章 過年之辭第六百九十二章 三強會盟第二百四十五章 董卓的身體第七百九十章 襲許昌,救荀彧第七百二十章 王帳有變第一百四十七章 恍如前世第六百八十六章 情深義重小袁熙第八十一章 附 庸第五十一章 鮑 信第五百六十一章 師徒惑心第九十七章 面見袁公第三百一十二章 東萊太史慈第一百七十一章 爹賣兒子第六百六十三章 不負責任的郭嘉第八百三十章 各有絕技第六百三十一章 擒老將第十四章 先兵後禮第七百一十五章 黃忠顯能第六百二十八章 演給你看第五百七十六章 借道而行第二百八十八章 威逼郡守第五百二十章 二將露怯第八十二章 承 諾第一千零一章 各有所謀第九百二十三章 捉放曹第八百九十章 曹氏兄弟第一百二十六章 專治嘚瑟第三百九十四章 開倉放糧
第五百二十三章 威名日隆第一百五十六章 鬼才 (第七更求訂閱與月票)第三百五十二章 最賢良的臣子第二百七十章 呂布,殺否?第二十八章 酸棗會盟第四百六十二章 子敬論四策第八百五十一章 招降二鮑第六百零八章 小樓傳信箋第五百五十五章 陶商救許昌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運繞路第八百四十六章 揣度敵策第七百九十三章 禍 根第三百七十七章 汝南黃巾第七百七十九章 攻克山陽郡第三百三十章 老人精第一百七十三章 做客糜府第四百四十六章 劉曄的設計第二百四十五章 董卓的身體第一百一十一章 彼此攀附的士族第八百零八章 溫侯的大計第七百八十章 新的第一諸侯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揚一益二第三百八十七章 偷赤兔的賊第六百六十七章 河北甄宓俏第四百七十九章 陶家長子第三百零八章 驅虎吞狼第二百一十章 盟主誕生第二百八十四章 目標是假和尚(第三更)第五百七十九章 潁川私學第五百三十章 袁紹的野望第六百七十二章 千呼萬喚始出來第八百二十二章 能救我的人第四百一十三章 於 吉第八百三十三章 曹軍的新目標第三百九十章 呂布與趙雲第二百零五章 二強交鋒第一百三十四章 胡 人第五百三十四章 亂 舞第七百八十七章 舊臣齊出動第十二章 上門尋仇第二百二十一章 曹陶與士族(第二更)第三十五章 桃園兄弟第四百七十章 初戰河北軍第七百五十一章 心情低落的張郃第一百三十二章 胡 才第三百六十章 曹操的復仇第八百三十八章 諸葛瑾到來第五百二十六章 一葉障目第一百三十五章 再 賠第一百五十七章 狐假虎威(第八更求訂閱與月票)第三百八十二章 爭霸揚州第八百零二章 兄妹家人第七百九十八章 宛陵會晤第八百六十五章 冢虎之策第三百三十九章 獅虎軍,鷹蛇府第一百五十九章 君子與鬼才(第十更求訂閱與月票)第一百零四章 矛 盾第三百七十八章 兵匪合作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金 匣第三百四十六章 趙雲戰虎豹第二百八十六章 吳郡的恩怨第二百五十章 皇甫嵩的願望第八百八十二章 倆老者第八十六章 往 昔第五百六十二章 再用八陣圖第三十九章 退華雄第六百一十三章 神射黃忠第五百七十四章 涼薄之人第一百五十七章 狐假虎威(第八更求訂閱與月票)第二百五十三章 人主之道第一百六十九章 舊 識第四十七章 虎癡揚名第七百零一章 過年之辭第六百九十二章 三強會盟第二百四十五章 董卓的身體第七百九十章 襲許昌,救荀彧第七百二十章 王帳有變第一百四十七章 恍如前世第六百八十六章 情深義重小袁熙第八十一章 附 庸第五十一章 鮑 信第五百六十一章 師徒惑心第九十七章 面見袁公第三百一十二章 東萊太史慈第一百七十一章 爹賣兒子第六百六十三章 不負責任的郭嘉第八百三十章 各有絕技第六百三十一章 擒老將第十四章 先兵後禮第七百一十五章 黃忠顯能第六百二十八章 演給你看第五百七十六章 借道而行第二百八十八章 威逼郡守第五百二十章 二將露怯第八十二章 承 諾第一千零一章 各有所謀第九百二十三章 捉放曹第八百九十章 曹氏兄弟第一百二十六章 專治嘚瑟第三百九十四章 開倉放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