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環環相扣(中)

第一個送回好消息的是審配,他已經在冀州爲劉和籌集到了五萬石糧食。

按照大漢計量單位,一石約爲一百二十市斤,五萬石糧食就是六百萬斤,平均到二十萬缺糧百姓手中,一人能分到三十斤糧食,如果省着點食用,勉強可以維持一個半月以上。

當然了,這五萬石糧食可不是白給劉和的,是審配在信都的自貿市場上打着劉和的旗號收購的,而替審配付賬的則是安平相劉政。

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把這數百萬斤糧食從信都運到洛陽。

審配返回冀州的時候,是隨徐榮北上的隊伍一起走的,一路上雖然有點辛苦,卻沒什麼危險,反正有李嚴替他安頓好一切。

冀州的西南部爲袁紹所控制,而袁紹跟冀州韓馥和幽州劉虞的關係只能用吹鬍子瞪眼來形容。爲了避免不必要的衝突和麻煩,徐榮當時率領五千步兵借道兗州曹操的地盤,穿越了陳留郡和東郡,在博平附近進入冀州清河國。

老曹數月之前一下子收編了青州黃巾流民近百萬,有點“消化不良”,現在並不想四處樹敵,所以對於劉和還算支持,一直默許劉和的隊伍從兗州過境。

清河國雖然在袁紹的控制之下,卻遠離鄴城,而且按照當初的約定,從安平國南下黃河的一條公用通道便設在清河國境內,所以徐榮可以率領部衆安心從清河境內繼續北上。

在清河境內,徐榮遇到了袁紹部下呂威璜的盤查,但呂威璜見到徐榮身後那些如狼似虎的兵丁之後。也不敢多加刁難,只能睜隻眼閉隻眼放徐榮通過。呂威璜手下不過兩千步兵,平時勒索一下過往的商販還行,真要對上徐榮手下這五千西涼兵,立馬就露了怯,躲得遠遠的。

審配到了信都之後,就停了下來。沒有再往高邑而行,因爲他現在等於是脫離了韓馥,所以不想再看韓馥的臉色行事,索性便按照劉和的指點,把主意打在開張不久的信都自由貿易市場。結果大有收穫。

信都自由貿易市場是當初劉和在信都會盟時提出的建議,一開始並未引起各方重視,直到劉政取代劉備出任安平相後,這才真正搞起來,成爲了一個互通南北貨物的重要集散地。

爲了刺激市場反應,劉政按照劉和走時的授意。在信都的市場上出售了數千鮮卑奴隸、出售了一些淘汰的戰馬,還出售了一些北方纔有的特產,頓時將周邊勢力的胃口徹底調動起來。然後就徹底搞活了這個新興的集市。

不僅袁紹和公孫瓚派人緊盯着信都的市場,就連黃河以南的曹操、陶謙、孔融、袁術等勢力都派人前來進行交易,銷售大宗的商品,同時購買一些急需的物資。

審配傳回好消息不久。陳逸也從襄陽傳回了不錯的消息。

陳逸之父陳蕃是當初黨錮之禍時的“三君”之一,而劉表作爲當時的“八及”之一,被時人譽爲“能導人追宗者”,即可以引導其他人學習三君這種榜樣,因此跟陳蕃頗有交情。

劉表見到陳蕃之子後,自然是禮遇有加,對於陳逸提出請求荊州支援洛陽糧食的要求也是毫不猶豫的答應了下來。

劉表告訴陳逸。向洛陽提供糧食並不是不可以,十萬石是保底,二十萬石也不是不可以,價格也好商量,關鍵問題在於如何將糧食運往洛陽,因爲荊州最北面的南陽郡如今被袁術佔領,而袁術跟劉表的關係極爲不睦,現在就差動手幹仗了。

陳逸無力解決這個問題,只能將消息傳回洛陽,等候劉和的協調解決。

如果劉和能夠解決糧食運輸的難題,荊州的二十萬石糧食一旦運往洛陽,那麼困擾洛陽地區小半年的糧荒問題就會徹底解決,這些糧食可以讓洛陽百姓堅持到夏糧收穫之後。

劉和接到陳逸的消息,立即派人跟丹水方向的田疇聯繫,指示田疇繼續留在南陽一帶活動,想把法打通丹水前往襄陽的水上通道,採取“走私”的手段,從襄陽方向收購糧食,然後走水路運至丹水,後續再從陸路轉運至函谷關。

解決了荊州方面的難題之後,劉和又接到幽州方向傳回的消息:李嚴已經從幽州籌集到了耕牛一千頭,駑馬五千匹,曲轅犁兩萬具,良種一千石,食粟五萬石,現在已經上路,估計一個半月之內能夠運抵洛陽。

與其他各路人馬傳回來的消息相比,毫無疑問,李嚴的這條消息最是給力。且不說那五萬石糧食,單說那一千頭耕牛,五千匹駑馬,兩萬具曲轅犁,任何一項都足以令人眼紅,而這些正是洛陽百姓緊缺的生產物資!

李嚴返回幽州時,朝廷對劉虞的加封和任命已經曉諭各州,傳到薊城。

劉虞現在一改當初韜光養晦、消極自保的態度,對於朝廷這封遲來的任命毫不推辭,結結實實地拿到了手中,他通傳黃河以北各州,今後把太傅府和驃騎大將軍府的行轅設在薊城,總督青、冀、幽、並、平五州事務,凡是涉及五州的重大事項,必須經過他本人的同意纔可執行。

以目前劉虞的勢力,根本無法做到督察和調遣各州的程度,但不等於今後他就沒有這樣實力。劉虞現在先把狠話放出去,以後等他兒子劉和翅膀硬了,就可以揮動大棒挨個兒揍過去,將不聽他指揮調遣的勢力全部清除。

李嚴見到劉虞之後,詳細向劉虞彙報了劉和前往長安解決李傕、郭汜等發動兵變的經過,解釋了劉和爲什麼沒有將少帝迎回洛陽的原因,同時也向劉虞毫無隱瞞地報告了劉和不等朝廷任命公文抵達幽州便自領太傅府長史,同時任命幾個下屬爲曹掾的做法。

劉虞聽了李嚴的彙報,沒有任何質疑。對於兒子自領太傅府長史的做法也沒有表示不滿,倒是爲劉和目前留在四戰之地的洛陽感到擔憂。

劉虞說:“吾兒這次率領孤軍前往長安,立下不世之功,雖然不曾將天子迎回洛陽,卻也是盡了全力。如今他因爲看不得數十萬洛陽百姓飢餓困頓,自願留在洛陽拯救百姓於水火之中,善莫大焉!只是。洛陽乃四戰之地,很難得到幽州方向支援,周圍又是列強環伺,一旦遇險,則危矣。”

李嚴安慰劉虞說:“公子做事從來都是謀定而後動。不會冒失和衝動。雖然他這次留在洛陽十分危險,卻有不少勤勉用心的手下輔助於他,衛將軍朱儁也很支持,如果太傅大人能夠在幽州與他遙相呼應,相信周邊的勢力輕易也不敢妄動。”

劉虞點頭說道:“既然世仁如此堅定,我自然不能虧了他。這次你回幽州有什麼需要,儘管開口,只要我能辦到的。絕不拖延!”

因爲劉虞的全力支持,所以李嚴在幽州一路“綠燈”,很快便爲劉和籌集到了如此豐厚的一大筆急需物資。

李嚴離開幽州時,劉虞爲他準備了八百輛牛車和三千輛馬車。還有五千名負責趕車的民夫,另外還委派神射手慕容平率領兩千騎兵一路護送,可謂是重視萬分。

漁陽太守盧植手持劉虞的任命文書,隨李嚴同行。已經抵達幽州的徐榮,被劉虞任命爲破虜將軍,同時接替盧植出任漁陽郡守之位,今後徐榮將率領五千西涼兵和五千幽州騎兵屯駐漁陽。與不安分的烏桓人進行長期的鬥爭。

慕容平護送盧植和李嚴來到冀州高邑,提前接到消息的韓馥出城十里相應,將衆人迎進城內。盧植這次來冀州,便是接替韓馥冀州牧的職務,而韓馥則將北上擔任幽州牧之職。

讓盧植接替韓馥出任冀州牧的建議,是劉和早在離開幽州時便與劉虞商量過的,事先也徵求過盧植和韓馥的意見。

韓馥早就想要離開冀州這個是非之地了,如今主掌河北五州事務的劉虞讓他接自己的班,頂掉董卓時期任命的幽州牧公孫瓚,前往形勢一片大好的幽州任職,韓馥當然是樂意之至。

至於委任盧植出任冀州牧,那就更是神來之筆。以盧植忠誠漢室的態度還有他善於打仗的本領,到了冀州之後,不僅公孫瓚要夾着尾巴做人,就算袁紹今後都有得頭疼。

盧植可不是韓馥,不僅善於指揮作戰,而且治理內政也是一把好手,加之他海內大儒的名聲,不論是公孫瓚,還是袁紹,今後要在冀州鬧事,都要面臨巨大的輿論壓力。

盧植與韓馥順利交接完畢之後,立即召見了沮授、鮮于輔、太史慈、李敏和趙浮等重要的下屬,這些人對於盧植的到來非常擁護,都覺得冀州能有盧植坐鎮,情況一定會比韓馥主政時要好。

李嚴與盧植告辭,在慕容平的護送下趕往信都,與等候在這裡的審配順利匯合,然後用劉虞提供的龐大車隊將五萬石糧食裝上馬車和牛車,一起浩浩蕩蕩地向着黃河岸邊而來。

隊伍在途經清河國一片丘陵地區時,曾經遭遇到一支人數近萬的匪軍伏擊,據說這些匪軍都是從青州流竄過來的黃巾餘孽。

面對行動迅速,組織嚴密,分明就是不穿軍服的這羣“劫匪”,慕容平和李嚴毫不畏懼,立即組織手下騎兵和步兵進行猛烈還擊,將來犯的賊人打得哭爹喊娘,倉惶而退。

李嚴南下時,不是隻有慕容平率領的兩千騎兵護送麼,從哪裡又冒出來了一支步兵?

原來,劉虞給李嚴安排的五千趕車的民夫,其實就是藏在軍都山中秘密訓練了一年的龍虎衛精兵!而這些龍虎衛在隨李嚴南下時,隨身的車中都攜帶着最爲精良的各式兵器,在面對忽然冒出來的劫匪時,正好可以試試馬城兵器作坊內出產的新式兵器是否趁手和鋒利!

這支由劉和親自創建的部隊,從最初選拔士兵開始,就採取了極爲嚴格的標準,不僅只挑漢人子弟當中身體強壯、吃苦耐勞的青年,而且都是背景可靠,家庭和社會關係落在幽州的良家子弟,可謂是血統純正,最爲純粹的一支近衛軍。

劉和當初創立龍虎衛的目的,本來是要作爲劉虞最可信賴的一支貼身衛隊使用,防止歷史的悲劇再度上演,這次卻被劉虞毫不猶豫地派給了兒子。

劉和現在號爲虎賁中郎將,又身處東都洛陽,讓龍虎衛前去聽他調用,倒也符合龍虎衛的響亮名號。

第213章 離別三件事第153章 小城匿大軍第134章 顧慮第360章 麻煩上門第279章 二舅哥來了第306章 大儒與流賊第302章 添油加火第184章 兵至霸陵第37章 公子要殺人第211章 精密的佈局第162章 可怕的文宣隊第510章 忠良身後事第103章 三進三出(下)第121章 父子相見,一頓忽悠第84章 走馬上任第225章 馬城在望第510章 忠良身後事第247章 北訪(中)第257章 勢在必得大東北第155章 驃騎忽至第239章 奠基典禮第44章 當面豎中指第38章 相遇第425章 東西呼應第467章 四方震動(中)第47章 各有算計第316章 猛虎下山第539章 政教合體第209章 敢冒大不韙第138章 霸氣側漏公孫度第274章 變生聖水河第169章 勇不可擋第430章 捷報傳來第95章 從符號開始第16章 七星龍淵劍第301章 虎皮當大旗第103章 三進三出(下)第529章 袁譚西逃第482章 辦法總比困難多第184章 兵至霸陵第469章 過街老鼠(上)第313章 窩裡鬥,何時休?第254章 送禮第17章 大俠之威第216章 兵臨白波第363章 再建一城第530章 軻比能之死第280章 東海水晶第186章 李傕兇猛第91章 三殺令第299章 香餑餑第261章 獅子大張口第204章 環環相扣(下)第270章 隨性與通達第189章 說服第77章 謀定第273章 前路兇險第135章 旁觀者清第93章 “面試”三江感言第65章 北地之危第240章 盧植大事不糊塗第162章 可怕的文宣隊第239章 奠基典禮第52章 老爹來了第270章 隨性與通達第34章 安眠風暴眼第399章 豫州小強第433章 壯士守箕關第101章 三進三出(上)第517章 首屆農博會第536章 開戰之前(下)第19章 見財眼開第292章 連鎖反應(下)第31章 忽悠倆大王第518章 大利天下第252章 好大一筆年貨第511章 大雪兆豐年第524章 大將軍的手段第139章 罵個狗血淋頭!第52章 老爹來了第391章 折服(下)第411章 富貴最是動人心第45章 翻臉如翻書第255章 公孫氏落幕(上)第297章 公子愛才,招之有道第283章 搬家前後第157章 後怕第522章 赤子之心第267章 鎮北軍和度遼軍第406章 虎癡許褚第540章 唯漢獨尊第54章 慾壑難填第250章 拐啦,賣啦!第107章 安平相劉備第533章 腥風血雨未曾見第392章 虓虎的野望(上)第532章 皇叔來了第316章 猛虎下山第181章 洛陽之殤
第213章 離別三件事第153章 小城匿大軍第134章 顧慮第360章 麻煩上門第279章 二舅哥來了第306章 大儒與流賊第302章 添油加火第184章 兵至霸陵第37章 公子要殺人第211章 精密的佈局第162章 可怕的文宣隊第510章 忠良身後事第103章 三進三出(下)第121章 父子相見,一頓忽悠第84章 走馬上任第225章 馬城在望第510章 忠良身後事第247章 北訪(中)第257章 勢在必得大東北第155章 驃騎忽至第239章 奠基典禮第44章 當面豎中指第38章 相遇第425章 東西呼應第467章 四方震動(中)第47章 各有算計第316章 猛虎下山第539章 政教合體第209章 敢冒大不韙第138章 霸氣側漏公孫度第274章 變生聖水河第169章 勇不可擋第430章 捷報傳來第95章 從符號開始第16章 七星龍淵劍第301章 虎皮當大旗第103章 三進三出(下)第529章 袁譚西逃第482章 辦法總比困難多第184章 兵至霸陵第469章 過街老鼠(上)第313章 窩裡鬥,何時休?第254章 送禮第17章 大俠之威第216章 兵臨白波第363章 再建一城第530章 軻比能之死第280章 東海水晶第186章 李傕兇猛第91章 三殺令第299章 香餑餑第261章 獅子大張口第204章 環環相扣(下)第270章 隨性與通達第189章 說服第77章 謀定第273章 前路兇險第135章 旁觀者清第93章 “面試”三江感言第65章 北地之危第240章 盧植大事不糊塗第162章 可怕的文宣隊第239章 奠基典禮第52章 老爹來了第270章 隨性與通達第34章 安眠風暴眼第399章 豫州小強第433章 壯士守箕關第101章 三進三出(上)第517章 首屆農博會第536章 開戰之前(下)第19章 見財眼開第292章 連鎖反應(下)第31章 忽悠倆大王第518章 大利天下第252章 好大一筆年貨第511章 大雪兆豐年第524章 大將軍的手段第139章 罵個狗血淋頭!第52章 老爹來了第391章 折服(下)第411章 富貴最是動人心第45章 翻臉如翻書第255章 公孫氏落幕(上)第297章 公子愛才,招之有道第283章 搬家前後第157章 後怕第522章 赤子之心第267章 鎮北軍和度遼軍第406章 虎癡許褚第540章 唯漢獨尊第54章 慾壑難填第250章 拐啦,賣啦!第107章 安平相劉備第533章 腥風血雨未曾見第392章 虓虎的野望(上)第532章 皇叔來了第316章 猛虎下山第181章 洛陽之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