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馬城在望

劉和對於徐晃在汾水東岸沒有跟郝昭硬拼的做法很是認可,覺得徐晃果然有成長爲大將的潛質,懂得取捨和進退之道。郝昭雖然令劉和很是眼饞,但現在顯然不是捉人的時機,所以劉和聽過之後也就算了,並未將精力放在此人身上。

雖然沒有干涉徐晃這幾日的行動,但劉和一直關注着徐晃的進展,暗中讓田疇每日都向他報告徐晃的動作,並且與郭嘉和趙雲等人分析徐晃的每一步部署到底有什麼樣的動機和意圖。

一開始,徐晃讓士兵上山砍伐松枝製作簡易火把,立即就把衆人的好奇心給吊了起來。劉和給徐晃下的命令是尋殲汾水岸邊的袁軍,徐晃卻反其道而行,竟然命令士兵上山砍樹,這實在是出乎了衆人的預料。

後來,徐晃逐次增兵,在夜間前往晉陽城下驚擾守城的袁軍,劉和就獨自琢磨徐晃這麼做的用意,得出的結論是徐晃還未找到城外袁軍的蹤跡,因此纔要通過這種打草驚蛇的辦法引誘城外的那支伏兵現身。

但是,郭嘉卻不同意劉和的這個觀點,認爲徐晃這麼做是想麻痹袁軍,使他們堅信幽州騎兵必然會選擇從汾水西岸渡河。

事後據徐晃本人的解釋,當時他在晉陽城外連續兩夜擾敵,確實是想讓高幹通知城外的伏兵,好讓城外隱藏的伏兵做好伏擊準備,實際上卻是一種麻痹敵軍的做法。

劉和自討無趣,於是又問徐晃他是怎麼知道袁軍是在汾水東岸那一片地帶設伏的,因爲徐晃派出去的哨騎似乎並未渡河偵察。

徐晃很實在的告訴劉和,他根本就不知道城外袁軍的具體伏擊地點,所以他不惜繞到汾水很上游的地方,然後一寸一寸地搜查過來。在徐晃看來,雖然這種地毯式的搜尋比較費力,但卻能保證最大可能的發現敵蹤。以免出現了疏忽和失誤。

劉和聽完之後,由衷地感到名將果然不是誰都可以當的,就看徐晃爲了這次任務所動的腦筋,一般人早就被他給繞懵了。

徐晃這邊剛剛投效劉和,便立下了不小的功勞,一舉讓劉和的衆多手下刮目相看。反觀高幹那邊,卻是一片心驚膽顫和愁雲慘淡。

五千出城設伏的步兵,被徐晃一次偷襲便殺傷了兩千多人,除了弓弩營基本上囫圇的返回了晉陽城,其他的幾營都是損失慘重。徹底報廢。更加令城中諸人上火的是高平竟然被徐晃擲出的一斧削掉了半邊脖子,當場就喪命在汾水岸邊。

若非小將郝昭臨危不懼,指揮若定,這次出城伏擊劉和的五千袁軍只怕損失更加慘重,李孚能不能活着回來都是兩說。

不過令城中袁軍覺得意外的是,劉和在取得了這場反伏擊的勝利之後,依然沒有離開晉陽的打算,似乎一直就在圖謀後勤補給充足的晉陽城。

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劉和把來去如風的近萬幽州騎兵駐紮在龍山以西。這讓高幹有種如芒在背的感覺,如今他已經獲悉界休一帶南匈奴人的悲慘下場,所以對於劉和的狠辣無情有了充分的認識。

高幹估摸前往高柳報訊的快馬現在應該已經到了,如果顏良和文丑聽招呼。就該趕緊率領大軍返回幷州,爭取在幷州境內將劉和圍死,然後一舉解決了這個大禍害。

相對於拿下高柳和班氏等城池,毫無疑問解決劉和以及他麾下這支最爲精銳的騎兵。纔是最大的一份功勞。

高幹在汾水東岸伏擊劉和的計劃雖然破產,但劉和竟然不知死活的將主意打到晉陽城頭上,不趁着這個空檔時間趕緊跑路。倒也省去了高幹繼續派兵出城遲滯劉和的行軍。

於是,在接下來的幾天裡面,高幹便躲在晉陽城內當起了縮頭烏龜,對城外連日搦戰的徐晃和李蒙等人視而不見,任憑他們在外面羞辱和罵娘,就是據城死守不出。

時間又過去五日,高幹收到顏良和文丑傳回的急報,得知圍攻高柳的主力部隊已經火速撤回幷州,如今大軍已經趕至陽曲,三日之後便可抵達晉陽城下。

高幹獲悉這個情報的時候,劉和派出去的細作也傳回了情報,不僅報告了顏良和文丑軍的大概位置,還向劉和報告了高柳、北平邑和班氏三城至今依然未曾被袁軍突破的好消息。

只要袁軍未曾攻入代郡,那麼劉和好不容易建設起來的後勤裝備基地就依然安全無虞,這讓他大大地鬆了一口氣,對於挫敗袁紹、公孫瓚和公孫度幾路勢力聯手攻打幽州更加的有信心。

既然顏良和文丑已經被順利“牽”回了幷州,劉和於是不再滯留龍山,立即下令全軍在當日夜間按照既定的行軍路線向西河郡全速轉移。當初從界休押解數百名南匈奴俘虜前往襄陵城的五百騎兵已經完成了任務,並於三日之前就趕至龍山與主力匯合,所以劉和的兵力並未分散。

爲了迷惑高幹,劉和留下了大量從南匈奴人哪裡掠來的大件破爛,使得整個營盤在大軍悄悄撤走之後看不出什麼變化。劉和還讓慕容平殿後,率領五百輕騎藏在營地內按時按竈坑起火,製造大軍人員未減,頓頓生火做飯的假象。

等到三日之後顏良和文丑終於率軍返回晉陽城下時,劉和已經一口氣跑出了四百多裡,進入了定襄郡境內。如果不是因爲照顧蔡邕父女和隨行的一羣文士,以幽州騎兵的疾行速度,只怕都要跑到雲中郡去了。

顏良和文丑回援晉陽的第二日,便率領兩萬精銳步兵出城來戰劉和,結果卻發現龍山腳下只剩下一座空空的營盤,幽州騎兵早就不見了影蹤。

慕容平在前一天夜裡已經率領斷後的五百騎兵安全撤離,如今按照田疇一路上留下的暗號和標記追趕主力部隊,就算遇到小股的鮮卑人,也無法攔下他們。

實際上,慕容平在追趕大部隊的一路上根本就沒有遇到任何威脅,因爲沿路上所有的牛鬼蛇神早就被趙雲、張郃、徐晃、李蒙、牽招和田疇等將領率領的狩獵小隊殺破了膽,這些亂七八糟的遊牧部落要麼沒命的逃往北方,要麼渡過黃河流竄到了河西羌人的地盤,總之是頭也不敢回的從定襄和雲中郡撤走了。

顏良和文丑撲了一個空之後,自然是非常的惱怒和納悶,於是急忙派出大量的探馬瘋狂搜索劉和下落,結果卻是一無所獲。

袁軍之中有人猜測劉和可能是害怕了顏良和文丑,所以率領大軍沿着來時的道路退回到河東境內;也有人推測劉和如今可能率領部下躲進了界山一帶,只等顏良和文丑再度率軍北上時,就會衝出來攻打晉陽。還有人推測劉和可能借道西河向北方大漠而去,準備穿越漠南的大片草原返回幽州。

不管如何猜測,反正顏良和文丑這回真是白忙活了一場,就算他們現在立即率軍北上再度攻打高柳,也給高柳守軍留出了足夠補充兵力和後勤補給的難得喘息機會。

軍師逢紀建議顏良和文丑索性不要去管劉和的下落,趁着劉和還未返回幽州之際,趕緊率軍偷襲井陘關,從幷州直插冀州後背,先協助袁紹一舉奪下冀州被盧植所把控的三郡再說。

圍攻高柳遲遲未果的顏良,已經被徐榮搞怕了,他實在不想再跟徐榮在高柳城下磨磨唧唧,所以採納了逢紀的意見,率領一萬精悍步兵抄山中小道直撲井陘關而去。

文丑則率領剩餘的一萬五千多士兵前往雁門郡緊鄰高柳的白登城,防範幽州方面的反撲。

經過五日疾行,慕容平在彈汗山的南麓追上了劉和率領的主力部隊。大軍稍事休整,立即順着歠仇水向東而行,又過了一日,終於看到了邊塞重鎮馬城那高聳堅硬的城牆。

近萬士兵望着遠處的馬城城牆,一片歡呼雀躍,打馬狂奔的勁頭更足。

馬城之上負責瞭望和警戒的士兵,忽見西北方一片渾黃的塵土滾滾而來,趕緊向城內的最高長官劉惠報告。劉惠聞訊大驚,急忙登上城頭眺望。如今幽州三路受敵,防守高柳的將士傷亡嚴重,馬城方面剛剛擠出兩千人馬緊急馳援高柳,若是此時北方的惡鄰再來進犯,本就岌岌可危的西北防線很有可能徹底崩潰,而後果會有多麼嚴重,劉惠都不敢去想象。

“傳我號令,各門守軍全部進入戰鬥狀態,隨時抗擊來犯之敵!”劉惠果斷下令,臉上毫無懼色。

不怪劉惠看不清遠處的大軍是友非敵,這個年代可沒有望遠鏡這種高檔的觀察工具,所以隔着十數裡時,肉眼所見到只是密匝匝一大片奔騰的騎士,根本無法辨別敵我。

待那擎旗的騎兵將那面繡着“劉”字的大旗打到距離馬城還有一里之地時,城頭的守軍忽然楞了一地,他們面面相覷,實在搞不懂這支聲勢浩大的騎兵居然打出了一面劉字大旗。

等到近萬大軍終於在城外一里處匯合完畢時,城頭的守軍已經歡呼着衝下城頭,打開了城門前來迎接率軍回援的大公子。

中軍帥旗之下,劉和看着出城相迎的劉惠和城中大小官吏,意氣風發地大喊了一聲:“幽州,我劉世仁回來啦!”()

第392章 虓虎的野望(上)第441章 滿盤皆輸(上)第503章 王佐自辭第98章 重任第7章 倒驢不倒架第205章 勸農詩第389章 猛漢典韋第376章 破廟書聲第150章 緊急回援第26章 申息軍第222章 兩隻土鱉戲老曹第243章 沒有吃白飯的第309章 心有猛虎第422章 夫餘人不憨第398章 喬遷之喜第412章 西涼馬家軍第84章 走馬上任第242章 又見鮮于輔第472章 天不佑大漢第264章 算學神器第469章 過街老鼠(上)第511章 大雪兆豐年第103章 三進三出(下)第130章 神射第185章 飛熊軍被坑第251章 興族方略第192章 激戰長安(中)第117章 坑爹的鐵蒺藜第167章 不打不相識第115章 貪婪是種病第432章 洛陽百姓不好惹第494章 天正教在行動第124章 慎重第6章 組團忽悠第148章 呼喚郭嘉第6章 組團忽悠第251章 興族方略第423章 西北風甚急第424章 故弄玄虛第365章 大國手郭奉孝第164章 不得安寧第98章 重任第457章 驅離第321章 鬥嘴第41章 公子來信第442章 滿盤皆輸(中)第204章 環環相扣(下)第419章 新“約法三章”第208章 亂世孤島第334章 美味小點心第8章 汗毛倒豎第528章 安置黑山軍第419章 新“約法三章”第236章 初冬夜談(下)第292章 連鎖反應(下)第337章 五千壯士,逆風而去第145章 流民與土地第118章 自作自受第97章 危急關頭第364章 佈局與博弈第165章 冠禮與親事第526章 三韓來人第398章 喬遷之喜第61章 倉惶北顧第171章 不等秋後就算賬第133章 大練兵(下)第85章 勾結第32章 陰險的劉公子第455章 車中佈局第494章 天正教在行動第261章 獅子大張口第148章 呼喚郭嘉第76章 分席議事第41章 公子來信第428章 弄巧成拙第66章 被人鄙視了第39章 二十五騎第529章 袁譚西逃第490章 瘟疫,來了!第430章 捷報傳來第463章 種馬前奏第55章 刀快脖子硬第407章 賣虎皮的魏延第533章 腥風血雨未曾見第422章 夫餘人不憨第267章 鎮北軍和度遼軍第27章 當頭痛擊第360章 麻煩上門第341章 默契第283章 搬家前後第138章 霸氣側漏公孫度第353章 子龍會意第461章 太傅離薊第489章 英雄與劊子手第488章 巨大吸引第266章 漁陽屯田第201章 互助社第21章 公子練兵第431章 遼州初創
第392章 虓虎的野望(上)第441章 滿盤皆輸(上)第503章 王佐自辭第98章 重任第7章 倒驢不倒架第205章 勸農詩第389章 猛漢典韋第376章 破廟書聲第150章 緊急回援第26章 申息軍第222章 兩隻土鱉戲老曹第243章 沒有吃白飯的第309章 心有猛虎第422章 夫餘人不憨第398章 喬遷之喜第412章 西涼馬家軍第84章 走馬上任第242章 又見鮮于輔第472章 天不佑大漢第264章 算學神器第469章 過街老鼠(上)第511章 大雪兆豐年第103章 三進三出(下)第130章 神射第185章 飛熊軍被坑第251章 興族方略第192章 激戰長安(中)第117章 坑爹的鐵蒺藜第167章 不打不相識第115章 貪婪是種病第432章 洛陽百姓不好惹第494章 天正教在行動第124章 慎重第6章 組團忽悠第148章 呼喚郭嘉第6章 組團忽悠第251章 興族方略第423章 西北風甚急第424章 故弄玄虛第365章 大國手郭奉孝第164章 不得安寧第98章 重任第457章 驅離第321章 鬥嘴第41章 公子來信第442章 滿盤皆輸(中)第204章 環環相扣(下)第419章 新“約法三章”第208章 亂世孤島第334章 美味小點心第8章 汗毛倒豎第528章 安置黑山軍第419章 新“約法三章”第236章 初冬夜談(下)第292章 連鎖反應(下)第337章 五千壯士,逆風而去第145章 流民與土地第118章 自作自受第97章 危急關頭第364章 佈局與博弈第165章 冠禮與親事第526章 三韓來人第398章 喬遷之喜第61章 倉惶北顧第171章 不等秋後就算賬第133章 大練兵(下)第85章 勾結第32章 陰險的劉公子第455章 車中佈局第494章 天正教在行動第261章 獅子大張口第148章 呼喚郭嘉第76章 分席議事第41章 公子來信第428章 弄巧成拙第66章 被人鄙視了第39章 二十五騎第529章 袁譚西逃第490章 瘟疫,來了!第430章 捷報傳來第463章 種馬前奏第55章 刀快脖子硬第407章 賣虎皮的魏延第533章 腥風血雨未曾見第422章 夫餘人不憨第267章 鎮北軍和度遼軍第27章 當頭痛擊第360章 麻煩上門第341章 默契第283章 搬家前後第138章 霸氣側漏公孫度第353章 子龍會意第461章 太傅離薊第489章 英雄與劊子手第488章 巨大吸引第266章 漁陽屯田第201章 互助社第21章 公子練兵第431章 遼州初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