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盧植大事不糊塗

冀州牧盧植是一位能力出衆、經歷十分傳奇的人物。之所以這麼說,這跟他跌宕起伏的人生有莫大的關係。

盧植字子幹,幽州涿郡涿縣人,跟大耳劉是地道的同鄉,跟公孫瓚也算得上幽州老鄉。他是當世著名的經學家,與享譽四海的大儒鄭玄爲同門師兄弟,門下子弟有許多人;他又是一代名將,與皇甫嵩和朱儁齊名,曾經官至北中郎將和尚書。

在盧植去世之後,他的家族後來成爲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家族之一。三國之後,涿縣被改名爲“范陽”,故而涿縣盧氏又被世人稱之爲“范陽盧氏”。盧植之後的一千八百多年,范陽盧氏代代出英才。僅從魏晉到唐代,正史記載的盧姓名人就高達八百多位。其中,有宰相、尚書、刺史、太守、郡守等百餘人。清代道光年間的兩廣總督、涿州人盧坤,是盧植的嫡系後裔。海外盧氏宗親中,有韓國的兩任總統盧泰愚和盧武鉉。

三國時代,英雄豪傑輩出,但能給家族後世留下如盧植這般深遠影響的人物,不過滎陽鄭泰、鄭渾兄弟兩個,至於其他諸如王允、崔琰、崔州平等五姓七望中的人物,並非興盛宗族的始祖,只是將祖上的名望沿襲了下來而已。

如果不是劉和的干預,那麼此時的盧植已經被一抔黃土埋在了地下,根本沒有今時今日東山再起的風光無限。

當初洛陽政變時,何進被殺,董卓進京,掌控朝政。董卓意欲廢黜少帝劉辯,擁立陳留王劉協爲帝,便召文武百官商討,朝中無人敢言,唯有盧植獨自一人站出來大聲反對。董卓大怒。下令將盧植處死,被董卓強行徵辟的大學士蔡邕爲盧植求情,而議郎彭伯也趕緊出來勸阻董卓說:“盧尚書是海內大儒,士人之望!如今若殺他,天下人都會震驚失望。”董卓這才作罷,僅將盧植免職。

從盧植這件事情來看,大學士蔡邕真心是個好人,劉和救他實在是太應該了。

盧植狠狠的得罪了董卓,知道洛陽之地不可久留,於是以年老身體不適爲由。請求返回老家涿縣。等董卓批准之後,盧植便趕緊走小路離開了洛陽,結果董卓真的派人沿着大路追殺,盧植於是連老家涿縣也不敢回,一頭鑽進幽州軍都山中,從此不問世事,直至袁紹徵辟他爲軍師。

因爲劉和的“強勢插入”,袁紹沒有將冀州和幽州拿下,盧植也沒有被別的勢力給挖走。劉和勸說老爹劉虞放下對盧植的芥蒂。終於請得盧植出山,先是在安次城外勸退了公孫瓚,接着出任漁陽郡太守之職,然後接替韓馥出任了冀州牧。

盧植在離開洛陽時。官職是個尚書,權力雖然不小,但跟手握一州軍政大權的州牧相比,卻還差着好幾條街。如今董卓已死。天下分崩,文武雙全的盧植自然有一種重任在肩的感覺,所以自從來到冀州之後。那是格外的勤於政事和軍事,把公孫瓚和袁紹兩個傢伙鬱悶的不行。

對於公孫瓚而言,盧植就是他面前一座無法逾越的大山,盧植的名望、地位、能力都是他所不及的,有盧植在冀州坐鎮,公孫瓚徹底斷了吞併冀州的心思,把主要兵力都放在了攻略青州方面。

後來袁紹派使者過來跟公孫瓚暗中串聯,公孫瓚雖然答應了合夥坑劉虞的提議,但還是不敢明目張膽地率軍從冀州過境前往幽州,而是費了一番手腳,讓公孫度派出運兵船隊把他麾下三萬大軍從海路直接投送到了雍奴。後來公孫瓚出兵佔據了涿郡之後,立即派兵將盧植的老家涿縣給守衛起來,不敢在城內有任何不敬的行爲。

可以這麼說,如果不是盧植在冀州,那麼公孫瓚這次還真就不一定能被劉和給圍死在代縣附近。

原因很簡單,如果還是韓馥在冀州,那麼公孫瓚這次肯定是從渤海郡和中山國出兵一路打到涿郡,而不是繞道海路,這樣他就可以從冀州方面調動更多的兵力來保證後方糧道安全,也不用把三萬兵力分散出一萬來駐守涿縣、遒國和五阮關等地。

劉和當初建議老爹擢升盧植出任冀州牧這一招,實在是太陰險毒辣了……

當三路大軍圍攻幽州的消息傳到高邑之後,盧植的第一反應就是立即派出鮮于輔率領一萬精兵從癭陶城進入安平國境內緊鄰渤海郡的關津一帶,警告駐守在南皮的公孫瓚軍不得北上增援。

公孫瓚雖然當初做過他的學生,可盧植在大是大非面前絕對不會猶豫。他教導公孫瓚的時候,教的都是經世致用的學問,可沒有教他如何挖大漢朝的牆角,如何當軍閥。盧植久居廟堂,對於袁紹等人潑在劉虞父子頭上的那些污水,根本就不會相信,反倒是對他們這些傢伙無所不用其極的手段十分反感。

盧植在派兵牽制渤海郡的同時,還積極整軍備戰,嚴密防範着冀州南部的袁紹。

別看冀州方面兵力薄弱,可盧植手下尚有謀士沮授和猛將太史慈兩人供他調用,更有常山相孫瑾、鉅鹿太守李敏等硬骨頭死心塌地的跟着他,所以兵強馬壯的袁紹一時半會還真是拿盧植沒轍。

當初高邑城下的一場敗仗雖然已經過去了兩年多,可對袁紹留下的教訓卻是十分的深刻,他在沒有充足的把握之下,並不想再吃一場同樣的敗仗。

袁紹將攻打劉虞的主力放在了幷州,他在鄴城時刻關注着劉和的動向,當他獲悉劉和率領一萬步騎混編的隊伍接近兗州時,趕緊派出手下大將麴義和張旭等人,守在黃河北岸的黎陽、陰安、沙亭等地,隨時準備伏擊劉和。

謀士田豐提醒袁紹,當初韓馥之所以能夠鹹魚翻身,是因爲在危機關頭黑山軍張燕率兵前來搗亂,所以這次要避免類似的事情再度發生。

袁紹問田豐具體的對策,田豐提醒袁紹盧植當初可是剿滅黃巾軍天公將軍張角的主將,雖然盧植不似皇甫嵩那麼狠辣,曾在下曲陽坑殺十萬黃巾俘虜,可他跟原本就是黃巾軍出身的黑山張燕肯定不對付,因此可以利用這一點來做一些文章。

袁紹於是派膽大的使者潛入黑山之中,給張燕送去一封密信。

上面提到的這些事情,大概是在劉和抵達晉陽附近時發生的,等到劉和率軍返回馬城之後,袁紹已經知道自己和好兄弟曹操被劉和耍了一把,在大怒之下,立即命令在黃河北岸設伏的麴義和張旭等將領率軍北上,再度逼近盧植坐鎮的高邑。

盧植此時尚且不知劉和已經從幷州方向突圍回到馬城,但他察覺了袁紹部下的異動,於是立即命令太史慈棄守癭陶,保護城中百姓撤往高邑,做出嚴防死守的姿態。

盧植的這份果斷,與當初韓馥在時完全不同,因此避免了兵力過於分散而被袁紹軍逐個擊破的危險。

又過了幾天,好消息和壞消息相繼從北方傳到高邑。

好消息是劉和率軍圍死了公孫瓚,薊城方面看樣子危險解除;壞消息是黑山軍張燕流竄進入常山境內四處作亂,常山相孫瑾率領郡中兵士進行抵抗時失敗被殺。

盧植不受孫瑾被害的干擾,依然在高邑城內按兵不動,並未派出軍隊前往常山驅逐張燕。

又過幾天,好消息和壞消息再度傳來。好消息是劉和弄死了公孫瓚;壞消息是盧植比較有出息的這個學生就這麼掛掉了。

盧植依然不爲所動,穩坐高邑城,絲毫不爲公孫瓚的敗亡影響情緒。

等到徐榮從薊城率領一萬大軍南下冀州增援時,顏良忽然率領一萬五千人從井陘關撲了出來,恰好在下曲陽一帶截住了徐榮的道路。

於是,盧植再次接到了一個好消息和壞消息。好消息是幽州戰事基本結束,劉虞已經派出軍隊南下增援;壞消息是劉虞派來增援的部隊被袁紹的奇兵攔在了高邑城北一百五十里外,一時半會是指望不上了。

這一次,盧植終於動了,不過卻動的令人意想不到!

盧植竟然派人前往關津給駐守在那裡的鮮于輔下令,要他立即率軍進入渤海郡,趁着公孫瓚手下田楷駐軍青州,南皮城內守軍人心慌亂之際,一舉奪下南皮,控制渤海郡。

在援兵被阻,袁紹大軍圍向高邑的時候,盧植不僅沒有讓鮮于輔緊急回援,竟然讓其趁着袁紹和田楷沒有反應上來的時候佔據渤海,這是怎樣一份自信和氣魄?

當初劉和率軍南下經過高邑時,從高邑帶走了審配和張郃,然後將太史慈和鮮于輔留給了盧植,這裡面自然有着削弱冀州系的考量,也算是替初來乍到的盧植打個基礎。盧植一開始派鮮于輔率軍前往關津,如今看來似乎早就對公孫瓚的覆滅有所預測。

鮮于輔是什麼人?那是劉和身邊的哼哈二將之一,盧植讓鮮于輔率軍進駐樹倒猢猻散的渤海郡,等於是將渤海拱手讓給了劉和。

誰說性格剛毅直爽的盧子幹不懂政治了,人家心裡明白着呢!()

第211章 精密的佈局第475章 常平倉第332章 糜家小姐第224章 徐晃對郝昭第341章 默契第397章 何去何從第341章 默契第303章 大棋局第515章 第一次分裂第213章 離別三件事第225章 馬城在望第261章 獅子大張口第85章 勾結第485章 梟雄本色第48章 什麼叫威望第329章 混亂暫歇第361章 上門要人第64章 考校第412章 西涼馬家軍第467章 四方震動(中)第388章 有些事只可意會第73章 爭執與分裂第109章 青州亂,軍閥興第157章 後怕第182章 李郭叛亂第370章 離間第388章 有些事只可意會第333章 鮮卑南下,公子出巡第172章 遲來的任命第517章 首屆農博會第446章 長安又亂(上)第488章 巨大吸引第468章 四方震動(下)第437章 內訌與分裂第181章 洛陽之殤第285章 無聊的夜襲第64章 考校第173章 董賊死,岳父危第385章 餘暉照長安第96章 誰是孫禮第342章 不一樣的驍騎兵第323章 掘渠填河第443章 滿盤皆輸(下)第199章 超級女秘書第376章 破廟書聲第285章 無聊的夜襲第252章 好大一筆年貨第62章 追趕第530章 軻比能之死第34章 安眠風暴眼第371章 歸順第458章 暗中交換第153章 小城匿大軍第371章 歸順第515章 第一次分裂第328章 曹操的決斷第484章 買一送倆第90章 發狠第386章 河東危急第16章 七星龍淵劍第363章 再建一城第376章 破廟書聲第540章 唯漢獨尊第361章 上門要人第484章 買一送倆第431章 遼州初創第42章 高幹很生氣第248章 北訪(下)第289章 委任第296章 懷金不受之人第531章 堂皇向南第283章 搬家前後第162章 可怕的文宣隊第147章 以毒攻毒第206章 驚喜連連第32章 陰險的劉公子第39章 二十五騎第537章 三戰定中原(上)第323章 掘渠填河第267章 鎮北軍和度遼軍第382章 兩塊老薑都很辣第533章 腥風血雨未曾見第26章 申息軍第411章 富貴最是動人心第26章 申息軍第485章 梟雄本色第182章 李郭叛亂第323章 掘渠填河第172章 遲來的任命第163章 惱羞成怒第142章 警告第246章 北訪(上)第375章 亂世人心第315章 越來越壞第236章 初冬夜談(下)第286章 追!第145章 流民與土地第202章 環環相扣(上)第47章 各有算計第112章 計將安出?
第211章 精密的佈局第475章 常平倉第332章 糜家小姐第224章 徐晃對郝昭第341章 默契第397章 何去何從第341章 默契第303章 大棋局第515章 第一次分裂第213章 離別三件事第225章 馬城在望第261章 獅子大張口第85章 勾結第485章 梟雄本色第48章 什麼叫威望第329章 混亂暫歇第361章 上門要人第64章 考校第412章 西涼馬家軍第467章 四方震動(中)第388章 有些事只可意會第73章 爭執與分裂第109章 青州亂,軍閥興第157章 後怕第182章 李郭叛亂第370章 離間第388章 有些事只可意會第333章 鮮卑南下,公子出巡第172章 遲來的任命第517章 首屆農博會第446章 長安又亂(上)第488章 巨大吸引第468章 四方震動(下)第437章 內訌與分裂第181章 洛陽之殤第285章 無聊的夜襲第64章 考校第173章 董賊死,岳父危第385章 餘暉照長安第96章 誰是孫禮第342章 不一樣的驍騎兵第323章 掘渠填河第443章 滿盤皆輸(下)第199章 超級女秘書第376章 破廟書聲第285章 無聊的夜襲第252章 好大一筆年貨第62章 追趕第530章 軻比能之死第34章 安眠風暴眼第371章 歸順第458章 暗中交換第153章 小城匿大軍第371章 歸順第515章 第一次分裂第328章 曹操的決斷第484章 買一送倆第90章 發狠第386章 河東危急第16章 七星龍淵劍第363章 再建一城第376章 破廟書聲第540章 唯漢獨尊第361章 上門要人第484章 買一送倆第431章 遼州初創第42章 高幹很生氣第248章 北訪(下)第289章 委任第296章 懷金不受之人第531章 堂皇向南第283章 搬家前後第162章 可怕的文宣隊第147章 以毒攻毒第206章 驚喜連連第32章 陰險的劉公子第39章 二十五騎第537章 三戰定中原(上)第323章 掘渠填河第267章 鎮北軍和度遼軍第382章 兩塊老薑都很辣第533章 腥風血雨未曾見第26章 申息軍第411章 富貴最是動人心第26章 申息軍第485章 梟雄本色第182章 李郭叛亂第323章 掘渠填河第172章 遲來的任命第163章 惱羞成怒第142章 警告第246章 北訪(上)第375章 亂世人心第315章 越來越壞第236章 初冬夜談(下)第286章 追!第145章 流民與土地第202章 環環相扣(上)第47章 各有算計第112章 計將安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