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密會居庸關(下)

在兩天時間內,參加會議的人員將大漢境內上至朝廷三公,下到各郡太守的情況仔細梳理了一遍。除了李傕、郭汜、袁紹、曹操、袁術、呂布、公孫度、劉表、劉焉這些巨頭被作爲主要分析的對象,劉備、孫堅、馬騰、韓遂這幾個看似不太起眼的人物也被列爲重點關注對象,而陶謙、樊稠、段煨、張楊、孔融、劉繇、嚴白虎、士燮、張魯等中小勢力也是一個不落。

通過這樣逐個點名式的分析,一些平時不被重視的人物這次終於引起了與會人員的關注,像劉備和孫堅的圖謀動向便成爲大家熱議的話題之一,雖然無法與袁紹和曹操的重要程度並列,但也超過了關中幾路軍閥。

很快,會議到了第五天,也就是最後階段,研究制定幽州未來三至五年的戰略規劃。

劉和主持會議說:“前面四日,我們用兩天時間分析過往戰事,又用兩天時間分析對手,等於是一個知己知彼的過程,目的便是要爲今後三天的議題進行鋪墊和服務。從今天起,我們共同研究和制定幽州未來幾年的發展戰略,在正式討論之前,我想對戰略這個詞語跟諸位共同探討一下。”

“不必諱言,戰略這個詞是由本人首次提出來的,這兩年漸漸在我幽州各軍和上層開始流傳,但具體的意思和涵義又是什麼呢?我的理解和看法是,戰略是指導全局的計劃和策略,具有全局性、預見性、方向性和對抗性等特點,一旦制定出來,便會影響長遠,因此必須慎之又慎!”

“今日我們共同商議幽州未來的戰略,攸關幽州的生死存亡,因此必須將所有的困難和威脅都要考慮進來,不僅要制定一整套基本的方案,還需有兩套預備方案。”

劉和的話語深入淺出。並沒有特別艱深含混的語句,與會的人員全都理解清楚,然後個個蹙眉拈鬚地思索起來。

“公子,敢問你想走多遠?”劉惠含蓄地問道。

劉和一臉嚴肅地答曰:“興復漢室,造福百姓,布國威於四海,讓大漢成爲萬邦之首。萬國共主!”

“吾輩願意誓死追隨公子,成就萬世偉業!”趙雲立即表態。

其餘武將一臉憧憬,紛紛表示要追隨劉和的腳步,將大漢的威風散佈天下。

劉和擺明了自己的態度和決心,衆人便有了奮鬥的目標和方向,接下來就是分階段分步驟地朝着這個目標方向共同用力。

衆人經過兩天的反覆商議和辯論。得到劉和認可的幽州戰略規劃終於出爐。

這份規劃概括起來是主要有幾個要點:第一,繼續抑制和削弱佔有大量土地的豪強門閥勢力,將州內七成以上的土地逐步收歸上來,按照各縣人口數量重新分配至普通農戶手中進行耕種,堅決防止和杜絕土地兼併。積極推行軍屯和民屯,逐年提高本州糧食產量,修建儲備糧庫。建立糧價保護機制,完善官府賑災救濟措施。

第二,大力發展各種手工製造和採礦挖掘,提高手工製造從業人員的社會地位,保護手工製造業者的技術專有權利,實行礦產官府所有,建立礦產行業協會。有限扶持商業運作,建立各種商業規範。堅決打擊行業壟斷和囤積居奇,鼓勵商家走出幽州進行開拓。

第三,逐步發展文教事業,最終實現國立太學、州立大學、郡縣辦中學、鄉里辦小學的四級文教制度。其中郡一級所辦學堂爲高級中學,縣一級所辦學堂爲初級中學。今後州立的燕京大學選拔學生主要從郡學裡面挑選,完成學業的生員部分進入縣、鄉兩級擔任辦事吏員,部分進入軍中任職。部分進入太學繼續深造。各級學堂所需費用,由本級官府承擔一半,剩下的一半則由生員所在的鄉里承擔一半,生員家庭承擔一半。

第四。繼續走精兵強軍的道路,從本州實際承受能力出發,建設一支精幹、善戰、忠誠的部隊,一切戰事必須聽從司令署的指揮。提升訓練團之級別,擴大訓練團之規模,創辦兩所武院,分別培養軍隊急需的基層軍官,培訓中高層將領。完善司令署之職能,充實各司力量,從各軍之中選調能力出衆的中層將領擔任參贊謀劃人員。

這份規劃,雖然字數寥寥,並不顯得如何高明覆雜,但在劉和所處的時代,已經屬於難得。讓人們能夠意識到戰略規劃的重要性,已經是一個巨大的進步,更何況還能弄出這麼一份涉及了農業、工業、商業、文教、軍事五個核心行業的發展規劃,已經遠遠的走在了各方勢力的前頭。

有了這份戰略規劃,今後幽州的發展就不會出現顧此失彼的情況,也不容易出現人亡政息,人換政改的問題,劉和的衆手下們只需按照規劃指出的方向摸索前進,必然能夠開創出更加波瀾壯闊的局面。

到了最後一日,劉和主持大家討論幽州的軍事戰略。

劉和說:“軍事行動始終是爲政事服務的,孫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謀’,如果我們採取非戰爭的手段能夠達成目的,那麼就儘量避免使用武力。但是,以目前大漢之形勢,我們空口白牙的跟人家講道理,沒有人會聽我們的,所以必要的戰爭該打還得打,而且必須打的堅決徹底!那麼,我們接下來先打誰呢?打到什麼程度?我們打別人的時候,其他勢力合起夥來打我們怎麼辦?這些問題便是今日大家商議的重點!”

經過一番思索,郭嘉首先發言說道:“個人以爲,幽州目前接下來首先需要解決的該是公孫度勢力,而其餘三個方向則可以暫時維持現狀不變。遼東雖然自大漢立國之初便屬於幽州管轄,但因爲遼東之地遠在大漢東北,距離薊城有近千里之遙,所以時常發生叛亂和地方勢力割據的情形。如果不將公孫度勢力解決,那麼幽州的陸上和海上便始終面臨威脅。”

“公孫度此僚雖然對於穩定遼東局面有一定的功績,但他的野心比公孫瓚還要更甚,妄圖佔據遼東以北以東的廣袤地域裂土封王,在幽州受到公孫瓚和袁紹勢力的入寇時。公孫度也派出兵馬前來助戰。所以,攻打公孫度不僅是我們的戰略需要,同時我們也師出有名,可以得到百姓的支持!”

經過討論,衆人一致同意首先解決幽州東北的公孫度勢力,這樣既可以解除後背隱患,同時還能爲幽州提供很大的戰略縱深。增加近兩百萬人口和許多耕地以及各種礦產資源和戰馬。

郭嘉接着又說:“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主要有這麼幾個。第一,究竟在何時發起討伐公孫度勢力的戰事最爲合適?第二,我方出兵多少爲宜?第三,若是在我方出兵時長安發生鉅變,或者洛陽受到重大威脅。又或者敵對勢力再度聯手對幽州發起攻擊,我們該如何應對?第四,我軍是以陸上進軍爲主,還是以海路偷襲爲主,還是水陸並行?”

將一連串的問題拋給大家,郭嘉坐下來盯着面前的地形圖,再度陷入到沉思之中。

郭嘉雖然是劉和的第一智囊。但他現在被劉和影響的也喜歡集思廣益,傾聽不同的聲音和建議,以此來完善自己心中的計劃和方案。

少年時代曾經去過幾次遼東的田疇說道:“本人曾經去過數次遼東,對於沿路的地形比較熟悉,我認爲從陸上進攻公孫度最大的威脅時沿路的烏桓部落和遼東鮮卑,而因爲路途遙遠難行,後勤供給將會變得十分困難。遼東之地到了深秋之後便會變得奇寒無比,我軍士卒未必能夠適應酷寒環境下的作戰。因此我建議在春夏之際出兵,在八月底就要佔據陽樂、柳城和昌黎等城池,並且能夠堅守到來年援軍的到來。”

長期與鮮卑人和烏桓人作戰的漁陽太守尾敦開口說道:“遼西鮮卑向來不服大漢管教,經常跟遼東鮮卑人狼狽爲奸,禍害我漢人百姓,因此根本不能期盼我軍在討伐公孫度時不會受到他們的騷擾和襲擊。這些胡人最是貪婪兇殘,他們一定會將目光瞄向我軍運輸後勤輜重的隊伍。所以後勤運輸一定會非常艱辛和危險。”

曾經走海路從東萊前往遼東避禍的太史慈開口說道:“我曾乘船從海路前往遼東,後來又隨鮮于明輝將軍和韓從事一起乘船從海路抵達雍奴,所以對於渤海之內的情形有所瞭解。個人以爲,我軍在準備不充分之前。不宜貿然出兵遼東,而我軍的準備首先要以水師爲重!我軍當在陸上故作聲勢,讓公孫度以爲大軍馬上就要攻打遼東,逼迫他將主力佈設在遼東屬國醫無慮山脈一側,等到度遼軍的水師擁有大量的運兵船之後,便派出一支奇兵從遼水附近上岸,直插遼東的腹心襄平!”

太史慈這幾年一直呆在冀州,並沒有參加後來的薊城保衛戰,也未曾與公孫度軍正面作戰,但他憑藉剛纔田疇的介紹和觀看遼東地區的形勢圖,竟然想出了這麼一招聲東擊西的妙計,頓時讓其他人高看許多。

一直不曾開口的徐晃,忽然說道:“對付公孫度,採取軍事打擊固然必要,但是否可以通過滲透和離間的方式,先使其內部分裂或者混亂?如果遼東內部不穩,那麼我軍屆時遇到的抵抗就會減弱,出兵的時間就會縮短,這樣可以迅速回援,避免陷入多線作戰的困境。”

趙雲贊成徐晃的主張,提醒大家說:“自從上次我們在幽州打敗軻比能之後,已經有數年不曾遭遇北方胡人的侵掠,但軻比能並沒有就此消失,而是在這幾年時間向北向西不斷的擴張和壯大,有跡象顯示軻比能始終對物產富饒的幽州賊心不死。假若我們出兵攻打遼東的時候,袁紹暗中與軻比能聯手,從幽州西線發起攻擊,我們便會面臨兩線作戰兵力不足的困境!更值得警惕的是,若是兗州曹操屆時與冀州袁紹的兵力聯合起來,再度在冀州發起攻擊,那麼我們將更難應對。”

“在此期間,也不排除長安發生劇變,或者洛陽受到多方勢力的攻擊!”張郃補充說道。

一直仔細傾聽大家意見的劉和,沉吟說道:“大家看這樣是否可行,我們最遲在明年春夏之際對遼東公孫度發起一場佯攻,既可以逼迫公孫度將防守的主力放在扶黎一線,讓其對我們的水師不以爲意,同時也能試探一下各方的真實反應。若是各方勢力對我們出兵遼東不以爲然,那麼我們就抽調兵力真的打遼東,若是各方勢力趁機攻打幽州,那麼我們立即轉入防禦,讓來犯之敵碰個頭破血流!”

郭嘉贊曰:“此計甚妙!可以給各方勢力造成一種錯覺,好像我們就是故意以出兵遼東爲幌子,引誘他們前來碰釘子。如果他們不來,我們就真的出兵打遼東;如果他們來了,碰過一次釘子之後,相信今後也就不敢再碰第二次,我們依然可以從容出兵遼東,無非就是多等一年而已。”

定下出兵遼東的方略之後,田疇提出新的問題:“近日從南面收到一些消息,曹操正在整頓兵馬,似乎秋糧收穫之後就有兵發徐州的可能。我們對此如何應對?”

劉和說:“如今劉備已經去了徐州,估計陶謙也是看出了曹操的野心,想讓劉備幫着自己守徐州,先讓他們打起來,到時候我們再做打算。”

鮮于輔問:“青州田楷如今孤掌難鳴,我們要不要趁機出兵將之剪除?”

劉和搖頭:“冀州方向暫時維持現狀不動,青州是潭渾水,不宜涉足。”。)

第283章 搬家前後第241章 冤家路窄第69章 神仙似的姐姐第457章 驅離第263章 強國五要第337章 五千壯士,逆風而去第274章 變生聖水河第196章 大胸懷第307章 鮮于輔的小算盤第393章 虓虎的野望(下)第116章 卑鄙無恥第361章 上門要人第275章 警鐘敲得很及時第262章 藍第416章 段煨的心思第318章 三人成虎第206章 驚喜連連第509章 隱謀第322章 攻!守!第203章 環環相扣(中)第270章 隨性與通達第447章 長安又亂(中)第108章 張飛報復第525章 金迷大將軍第124章 慎重第215章 抓幾個蟊賊玩玩第341章 默契第33章 夜襲第11章 人生第一仗第297章 公子愛才,招之有道第303章 大棋局第179章 鳥朝上,萬萬年第169章 勇不可擋第37章 公子要殺人第327章 臧霸兇猛第145章 流民與土地第514章 郭賈合謀第236章 初冬夜談(下)第67章 都什麼態度第426章 白撿三千兵馬第476章 補天裂第374章 臨時組團第206章 驚喜連連第523章 黃金哪去了?第251章 興族方略第468章 四方震動(下)第93章 “面試”第271章 後花園第267章 鎮北軍和度遼軍第536章 開戰之前(下)第124章 慎重第165章 冠禮與親事第207章 人才大豐收第227章 倒黴的文丑第19章 見財眼開第232章 請鱉入甕第509章 隱謀第192章 激戰長安(中)第391章 折服(下)第431章 遼州初創第490章 瘟疫,來了!第223章 敢給爺尿一個麼?第294章 密會居庸關(中)第96章 誰是孫禮第466章 四方震動(上)第446章 長安又亂(上)第26章 申息軍第410章 濟水之會第29章 坐地分贓第191章 激戰長安(上)第22章 怦然心動第262章 藍第152章 強硬第263章 強國五要第110章 擱得慌,麻痹第344章 鎮胡碑第179章 鳥朝上,萬萬年第221章 虛晃一槍第131章 大練兵(上)第233章 關門打狗第460章 考察與重用第377章 春將近第153章 小城匿大軍第336章 軻比能的圖謀第37章 公子要殺人第395章 找兩個頂缸的第494章 天正教在行動第161章 冀州急變第325章 長長的名單第504章 荀家多才俊第77章 謀定第323章 掘渠填河第108章 張飛報復第211章 精密的佈局第281章 千里鏡第454章 天子還都第539章 政教合體第423章 西北風甚急第345章 合圍第353章 子龍會意
第283章 搬家前後第241章 冤家路窄第69章 神仙似的姐姐第457章 驅離第263章 強國五要第337章 五千壯士,逆風而去第274章 變生聖水河第196章 大胸懷第307章 鮮于輔的小算盤第393章 虓虎的野望(下)第116章 卑鄙無恥第361章 上門要人第275章 警鐘敲得很及時第262章 藍第416章 段煨的心思第318章 三人成虎第206章 驚喜連連第509章 隱謀第322章 攻!守!第203章 環環相扣(中)第270章 隨性與通達第447章 長安又亂(中)第108章 張飛報復第525章 金迷大將軍第124章 慎重第215章 抓幾個蟊賊玩玩第341章 默契第33章 夜襲第11章 人生第一仗第297章 公子愛才,招之有道第303章 大棋局第179章 鳥朝上,萬萬年第169章 勇不可擋第37章 公子要殺人第327章 臧霸兇猛第145章 流民與土地第514章 郭賈合謀第236章 初冬夜談(下)第67章 都什麼態度第426章 白撿三千兵馬第476章 補天裂第374章 臨時組團第206章 驚喜連連第523章 黃金哪去了?第251章 興族方略第468章 四方震動(下)第93章 “面試”第271章 後花園第267章 鎮北軍和度遼軍第536章 開戰之前(下)第124章 慎重第165章 冠禮與親事第207章 人才大豐收第227章 倒黴的文丑第19章 見財眼開第232章 請鱉入甕第509章 隱謀第192章 激戰長安(中)第391章 折服(下)第431章 遼州初創第490章 瘟疫,來了!第223章 敢給爺尿一個麼?第294章 密會居庸關(中)第96章 誰是孫禮第466章 四方震動(上)第446章 長安又亂(上)第26章 申息軍第410章 濟水之會第29章 坐地分贓第191章 激戰長安(上)第22章 怦然心動第262章 藍第152章 強硬第263章 強國五要第110章 擱得慌,麻痹第344章 鎮胡碑第179章 鳥朝上,萬萬年第221章 虛晃一槍第131章 大練兵(上)第233章 關門打狗第460章 考察與重用第377章 春將近第153章 小城匿大軍第336章 軻比能的圖謀第37章 公子要殺人第395章 找兩個頂缸的第494章 天正教在行動第161章 冀州急變第325章 長長的名單第504章 荀家多才俊第77章 謀定第323章 掘渠填河第108章 張飛報復第211章 精密的佈局第281章 千里鏡第454章 天子還都第539章 政教合體第423章 西北風甚急第345章 合圍第353章 子龍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