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驚現趙帥鍋!

滹沱河是一條位於冀州北部自西向東流淌的河流,戰國時被稱爲呼淪水,秦時則被稱爲厚池河,到了東漢則稱爲滹沱河。

八月九日這天,有一支大軍捲起漫天塵土,從北方呼嘯而來,飲馬於滹沱河畔。

沿着河流北岸地勢平坦的地方,密密麻麻地紮起了許多的營寨,居中那處最大的營盤內懸掛着一面書有“公孫”二字的將旗,迎着秋日的河風招展飄蕩,獵獵作響。

這裡,便是奮武將軍、薊侯公孫瓚的中軍大營。

公孫瓚,字伯珪,遼西令支(後世河北遷安)人。他家本爲當地貴族,只因母親地位卑賤,所以年輕時只在郡中當了一名小吏。後來,也不知道他是得了怎樣的機緣,竟然拜了當世大儒盧植在緱氏山中讀書,這樣也算是抱上了一根大腿。

說起來,公孫瓚年輕時也是帥鍋一枚,不僅容貌俊美,而且聲音洪亮,機智善辯。在他給本郡劉太守當書佐時,便甚是討喜,等他給盧植當學生時,待遇也比後來的劉大耳朵強了不少。

有了盧植這位名師充當革命的“引路人”,公孫瓚很快便被舉爲孝廉,接着擔任了遼東屬國長史。接下來,公孫瓚便開始跟鮮卑人的長期作戰,一路軍功累積下來,升爲涿令,遷騎都尉、中郎將,封都亭侯。等到董卓獨霸洛陽之後,在表劉虞爲太傅和襄賁侯的同時,也順道將公孫瓚表爲奮武將軍和薊侯。

有漢以來,立下軍功者越來越多,授予官職的難度也是日益加大,到了後來便常在“將軍”前冠以某個名號以作爲具體的官職,這種名號並無定式,名號之間也無上下級的關係,因此稱爲雜號將軍。

須知,漢朝武官的級別只有將軍、中郎將、校尉三級。由於將軍並不常置,有戰事時才冠以統兵者將軍之稱,所以平時一般武官所能獲得的最高官職僅爲中郎將。

當初盧植、皇甫嵩和朱儁三位朝中大佬領兵平定黃巾之亂時,也不過是被朝廷授予了中郎將的職位。

所以,從董卓這一系列封賞中不難嗅出一種陰謀的味道。公孫瓚原本受劉虞的節制,董卓雖然給劉虞封了太傅這樣一個三公的高職,卻沒有給他封一個可以帶兵的將軍職務,反倒是將他的手下公孫瓚升爲了雜號將軍。

如此一來,劉虞與公孫瓚的關係就有些理不清楚了。

劉虞如今最主要的官職是太傅,問題是他被公孫瓚、韓馥、袁紹以及張楊等軍閥阻擋了去長安上任的道路,所以這個職位也就是個虛職,根本做不得數。

幸好劉虞只要一天不離開幽州,就沒人敢像袁紹對付韓馥那樣明着來搶幽州牧這個職位,不然劉和跟他這個當爹的可就無家可歸了。

幽州目前的局勢,實際上是公孫瓚佔據了遼西郡、右北平郡和漁陽郡的南部以及廣陽郡、涿郡大部,而劉虞藉助於烏桓和右匈奴諸部的支持,佔據了上谷郡、代郡和漁陽郡、廣陽郡的北部。至於遠在遼東的公孫度家族,則是穩穩地佔據着樂浪郡、遼東郡、玄菟郡和遼東屬國。

若論地盤,公孫度佔了幽州大半,然後公孫瓚佔了剩下一半的五分之三,而劉虞只控制着靠近長城以北和幷州的幾個郡。

公孫瓚和劉虞在對待北方遊牧民族的態度上分歧很大,劉虞主張以懷柔政策對待當地的少數民族,而公孫瓚則主張武力剿殺,堅決鎮壓。

前段時間,公孫瓚在盧龍塞以北與鮮卑人大戰一場,獲得了不小的勝利,暫時算是震懾住了白檀至白狼一帶的遊牧民族。正當公孫瓚率軍返回令支一帶休整的時候,袁紹派出的使者許攸忽然來到。

許攸對公孫瓚說:“欣聞將軍北擊鮮卑賊寇獲得大勝,如今兵馬雄壯,士氣如虹,若是能率軍南下,則冀州可下矣!”

公孫瓚有些遲疑地說道:“冀州乃韓馥所有,其麾下兵多糧足,豈可一戰而下?”

許攸於是呈上袁紹寫給公孫瓚的親筆書信,公孫瓚看完之後,心動不已。

公孫瓚於是找來帳下謀士關靖以及拜把子兄弟劉緯臺、李移子、樂何當等人商議南下攻打冀州之事。

關靖爲公孫瓚軍中長史,爲人膽小勢利,其實並無遠謀,不過對公孫瓚倒是十分的忠心。劉緯臺是個卜數師,也就是那種裝神弄鬼算卦占卜的傢伙,李移子當初是個賣布的商販,而樂何當則是走南闖北的商賈。

也不知公孫瓚當初是怎麼想的,居然跟劉緯臺、李移子和樂何當三人結成了義兄弟,並且自號爲伯,謂其餘三人爲仲叔季。公孫瓚這三個把兄弟,這些年因爲依附於他,個個都斂聚了多達億萬的財富,爲了鞏固幾家的關係,他們之間還結成了兒女親家。譬如,公孫瓚的兒子公孫續便娶了李移子的女兒爲妻。

公孫瓚常常拿劉邦麾下商人出身的猛將灌嬰來比自己的把兄弟們,卻不知道李移子、樂何當這種商販出身的傢伙,除了會撈錢之外,哪裡有人家灌嬰能征善戰的半分本事!

卻說關靖和劉緯臺聽了公孫瓚的打算之後,紛紛表示支持,因爲他們知道公孫瓚只要帶兵南下,這大發其財的機會就來了。

爲了堅定公孫瓚的南下決心,劉緯臺還假模式樣地當衆爲公孫瓚卜了卦,聲稱“大利南方,出師可昌!”

公孫瓚本來就是一個野心勃勃之人,如今有了這些鳥人的慫恿,於是當即答應了袁紹聯合出兵的請求,立即點齊兩萬騎兵,帶着手下將領嚴綱、鄒丹、王門等人一路南下,卻留下從弟公孫越、公孫範和部將田楷、單經等人統兵三萬留守老巢。

公孫瓚親率兩萬大軍從令支一路疾馳,僅用了十天時間便行軍千里,趕到了滹沱河畔。這種驚人的速度,也只有騎兵部隊方可達到。

幽州和遼東地區向來出產良馬,公孫瓚這些年跟鮮卑人、烏桓人和南匈奴等遊牧民族轉圈地打架,還時不時從劉虞手裡搶些東西,所以攢下了一筆相當令人眼紅的家當。

公孫瓚這次南下帶來的這兩萬騎兵,若論戰鬥力,絕對是整個黃河以北最強橫的一支,假如當初丁原沒有帶着人馬南渡黃河進入洛陽,那麼英勇善戰的幷州騎兵或許還可與公孫瓚這支幽州騎兵一較高下。

如果非要比較一下的話,天下騎兵如今能壓過公孫瓚這一支的便只有董卓麾下的西涼騎兵了。董卓麾下有一員猛到沒邊的牛人,那就是飛將呂布,有這貨擔任先鋒大將,天下騎兵無人可擋其鋒銳。

公孫瓚這次南下,將他壓箱底的三千“白馬義從”也帶來了!

白馬義從是公孫瓚在長期與北地各族胡人對戰的過程中組建的一支精於騎射的精銳騎兵,這些士兵個個身手高超,作戰勇猛。因爲公孫瓚酷愛白馬,同時也可能是出於炫耀和耍酷的心思,總之這支部隊配備的是清一色的白毛戰馬。

這支部隊死忠於公孫瓚,每逢大戰之前,便會齊聲高喊:“義之所至,生死相隨!蒼天可鑑,白馬爲證!”

於是,白馬義從由此而得名。

白馬義從是典型的輕騎兵部隊,有着強大的機動力和射程優勢。公孫瓚正是依靠這支輕騎部隊而長期威震塞外,讓匈奴人和鮮卑人這樣驍勇善戰的輕騎“世家”都聞風而逃,足見白馬義從在當時是何等的牛bī和威風!

需要特別提到的是,在這三千白馬義從之中,有一位年僅二十三歲的屯長,他身材高大而修長,至少超過了八尺,面容清秀俊朗,言語很少卻目光銳利。只見他騎着一匹雄健的白色駿馬,右手提一根長逾一丈四尺的亮銀長槍,駐馬在滹沱河畔向南眺望,看上去是那般的氣宇軒昂、威風凜凜,令人覺得眼前一亮。

這位統領着一百名白馬義從的屯長,名爲趙雲,乃冀州常山真定人氏。

今年初,趙雲受常山郡的百姓推舉,率領着本郡的義從郡兵投奔了公孫瓚。公孫瓚當時問趙雲說:“聽說冀州的人都想要依附聲名顯赫的袁紹,怎麼唯獨你能迷途知返呢?”

趙雲回答說:“如今天下大亂,我也不知道誰是明主,但是百姓們卻有倒懸之危,冀州百姓商議討論,覺得應該讓我帶着手足們追隨能夠施行仁政的主公,所以說這次我來投效,並非個人刻意疏遠袁紹而偏向於將軍您。”

趙雲這話說的有些硬朗,並沒有直接承認公孫瓚就是明主,但後面卻暗示公孫瓚比袁紹能夠施行仁政,這讓公孫瓚聽了之後生氣也不是,高興也不是。

有感於趙雲的投效,公孫瓚便將趙雲安排在了白馬義從當中,給了一個屯長的職務。屯長,也就相當於後世的連長……

巧的是,劉備此時正好帶着拜把兄弟關羽和張飛混在公孫瓚這裡,因爲當初劉備曾拜在盧植門下求學,算得上是公孫瓚的師弟,所以公孫瓚礙於情面,給了劉備一個別部司馬的職務。

所謂的別部司馬,聽着很牛bī,實際上所率兵士的數目各隨時宜,並不固定。也就是說,只要公孫瓚樂意,他可以分給劉備成千上萬的兵馬,若是公孫瓚不高興,劉備就只能帶着自己的私兵混日子。

當時大耳朵無意之間見到趙雲,心裡喜歡的不得了,明着暗着跟趙雲套近乎,拉攏的意圖十分明顯。趙雲雖然覺得劉備待自己熱情,但也知道他如今效忠的主子是公孫瓚,所以儘量避免與劉備私下見面,以免惹得公孫瓚不喜。

這次南下,公孫瓚並沒有帶上劉備,而是讓他受田楷節制,作爲預備部隊,在戰事發生變化時聽令南下支援。

因爲公孫瓚這樣的佈置,所以劉和這次便沒有機會見到劉大耳朵和他身側的那兩尊絕代殺神了。

不過,有大帥鍋趙雲隨軍前來,劉和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

PS:趙雲說:再不收藏,我就回真定老家種田去!

第257章 勢在必得大東北第397章 何去何從第22章 怦然心動第351章 自尋死路第242章 又見鮮于輔第249章 烏桓三盼第413章 送禮的藝術第365章 大國手郭奉孝第251章 興族方略第516章 田豐的新差事第258章 監察署與司令署第200章 年關近,糧荒起第102章 三進三出(中)第122章 軍閥之心第106章 後患第287章 白山大捷第335章 西引北擾之策第46章 驚現趙帥鍋!第79章 這是要弄啥第7章 倒驢不倒架第531章 堂皇向南第465章 人情練達第369章 故人相見第395章 找兩個頂缸的第200章 年關近,糧荒起第165章 冠禮與親事第63章 公子犯二第538章 三戰定中原(下)第529章 袁譚西逃第320章 封城第219章 入晉第一戰第339章 迴歸第312章 徐州急變第415章 兄弟是用來賣的第158章 沙場相見是故人第333章 鮮卑南下,公子出巡第31章 忽悠倆大王第383章 強忍血淚第286章 追!第353章 子龍會意第325章 長長的名單第16章 七星龍淵劍第18章 魚目混珠第262章 藍第249章 烏桓三盼第462章 接見第412章 西涼馬家軍第375章 亂世人心第480章 偷雞不成第480章 偷雞不成第254章 送禮第254章 送禮第33章 夜襲第372章 狗急跳牆第370章 離間第371章 歸順第311章 經典戰例第443章 滿盤皆輸(下)第109章 青州亂,軍閥興第200章 年關近,糧荒起第508章 真是好算計第264章 算學神器第182章 李郭叛亂第532章 皇叔來了第537章 三戰定中原(上)第490章 瘟疫,來了!第513章 袁氏沒落第303章 大棋局第231章 梟雄末路第12章 欲擒故縱第425章 東西呼應第127章 暗中坐大第308章 管亥的凌亂第102章 三進三出(中)第105章 艱難脫險第511章 大雪兆豐年第353章 子龍會意第218章 皆大歡喜第160章 若有下次,絕不輕饒!第16章 七星龍淵劍第293章 密會居庸關(上)第46章 驚現趙帥鍋!第243章 沒有吃白飯的第35章 烈火燎原第359章 喜當爹第18章 魚目混珠第486章 醫聖仁心第194章 配合“默契”第444章 人逢喜事精神爽第241章 冤家路窄第470章 過街老鼠(中)第103章 三進三出(下)第483章 賈詡的提醒第133章 大練兵(下)第4章 超級驚喜第172章 遲來的任命第529章 袁譚西逃第97章 危急關頭第229章 好鋼用在刀刃上
第257章 勢在必得大東北第397章 何去何從第22章 怦然心動第351章 自尋死路第242章 又見鮮于輔第249章 烏桓三盼第413章 送禮的藝術第365章 大國手郭奉孝第251章 興族方略第516章 田豐的新差事第258章 監察署與司令署第200章 年關近,糧荒起第102章 三進三出(中)第122章 軍閥之心第106章 後患第287章 白山大捷第335章 西引北擾之策第46章 驚現趙帥鍋!第79章 這是要弄啥第7章 倒驢不倒架第531章 堂皇向南第465章 人情練達第369章 故人相見第395章 找兩個頂缸的第200章 年關近,糧荒起第165章 冠禮與親事第63章 公子犯二第538章 三戰定中原(下)第529章 袁譚西逃第320章 封城第219章 入晉第一戰第339章 迴歸第312章 徐州急變第415章 兄弟是用來賣的第158章 沙場相見是故人第333章 鮮卑南下,公子出巡第31章 忽悠倆大王第383章 強忍血淚第286章 追!第353章 子龍會意第325章 長長的名單第16章 七星龍淵劍第18章 魚目混珠第262章 藍第249章 烏桓三盼第462章 接見第412章 西涼馬家軍第375章 亂世人心第480章 偷雞不成第480章 偷雞不成第254章 送禮第254章 送禮第33章 夜襲第372章 狗急跳牆第370章 離間第371章 歸順第311章 經典戰例第443章 滿盤皆輸(下)第109章 青州亂,軍閥興第200章 年關近,糧荒起第508章 真是好算計第264章 算學神器第182章 李郭叛亂第532章 皇叔來了第537章 三戰定中原(上)第490章 瘟疫,來了!第513章 袁氏沒落第303章 大棋局第231章 梟雄末路第12章 欲擒故縱第425章 東西呼應第127章 暗中坐大第308章 管亥的凌亂第102章 三進三出(中)第105章 艱難脫險第511章 大雪兆豐年第353章 子龍會意第218章 皆大歡喜第160章 若有下次,絕不輕饒!第16章 七星龍淵劍第293章 密會居庸關(上)第46章 驚現趙帥鍋!第243章 沒有吃白飯的第35章 烈火燎原第359章 喜當爹第18章 魚目混珠第486章 醫聖仁心第194章 配合“默契”第444章 人逢喜事精神爽第241章 冤家路窄第470章 過街老鼠(中)第103章 三進三出(下)第483章 賈詡的提醒第133章 大練兵(下)第4章 超級驚喜第172章 遲來的任命第529章 袁譚西逃第97章 危急關頭第229章 好鋼用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