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越來越壞

眼看徐州快要打成一鍋粥的時候,薊城司令署終於給駐守冀州的振威營和振武營發來一份內容相似的密令,大意就是要求兩營士兵積極協助當地官府做好抗旱救災的各項準備,在守土保境的同時,力所能及地參加各種抗旱救災行動。

貌似這道命令跟徐州那邊連半文錢的關係都沒有呀?好歹也提醒一下兩營主將密切關注曹軍盟友袁軍的動靜,或者趁着夏侯惇撤回兗州的有利時機敲打一下淳于瓊吧?

命令是司令署下達的,白紙黑字,肯定沒有問題。也就是說,這是大公子的意思。

那麼,劉和爲什麼要下達這樣一道軍令呢?

因爲黃河以北從去年入冬以來,便很少降雨,甚至連雪都沒有下過幾場,種種跡象顯示一場人力無法阻止的大旱會在今年發生!除了大旱,蔡邕、徐嶽等人還通過觀測天象、收集各地民情之後,得出一個更令劉和揪心的預測:這場大旱或許會持續三年以上,伴隨乾旱而來的還可能有蝗災和瘟疫……

劉和不信占卜之類的玄怪學說,但他相信研究天文曆法的蔡邕和徐嶽的推測,更相信自己的直覺。東漢末年之所以亂象迭起,各地百姓紛紛起來造反,大漢的人口更是從五千萬之數不斷的銳減,過了幾十年之後竟然只剩下九百多萬,其中很關鍵的一個原因就是接連不斷的各種災害。

幽州和冀州這幾年雖然時有兵禍發生,卻難得的沒有自然災害,是以糧食豐收,幾乎沒有百姓餓死,但這種好年景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

開春以來。幽州、冀州各地觀測土壤墒情和河道流量的官吏驚恐地發現土地不僅變得乾燥無比,而且河道之中水流越來越細,有些地方的人畜飲水都成了問題。如此嚴重的旱情,各地自然不敢隱瞞不報,於是雪片般的公文向薊城涌來。堆積在了太傅劉虞的案上。

劉虞和兒子劉和有過分工,他主抓內政和地方官員選調之事,兒子主要負責守土和征伐之事,順便再幫着各級官府想辦法賺錢。本來賑災抗旱這種事情,劉虞不準備讓兒子跟着摻和進來,但他在瞭解到各地面臨的嚴峻形勢之後。還是第一時間就找兒子來商量對策。

劉虞問兒子:“你對各地上報的災情怎麼看?”

劉和回答:“這還只是開始,形勢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加嚴峻!”

“吾兒對於解決各種危機總有意想不到的妙策,不知這次有什麼建議可供汝父參詳?”

劉和對於如何抗旱早有思考,不急不緩地回答:“孩兒以爲對抗如此嚴峻的災禍,務必要做到四點:第一,人心不可散;第二。秩序不得亂;第三,賑濟不能斷;第四,各業不要閒。”

劉虞點頭,鼓勵兒子說:“嗯,抓住了重點和關鍵,詳細說一說。”

劉和於是侃侃而談:“想要做到人心不散,各級官府不能欺上瞞下。更不得隱情不報,務必要在災害發生之前便反覆告誡百姓,使得所有人都生出警惕畏懼之心,對災害有足夠充分的認識。除了提醒告誡百姓,各級官府還要通過各種宣傳手段,比如請百姓參觀賑災糧倉內儲存的糧食,讓茶樓酒肆中的話本藝人和跑堂子的小二們多講抗災的注意事項,使得百姓堅信官府有能力組織大家渡過難關。”

“想要做到秩序不亂,必須依靠軍隊和各級官吏衙役,採取超常的管控措施。對外堅決打擊敢於趁機來犯之敵,對內堅決打擊各種囤積居奇、哄搶、造謠、譁變、煽動等惡性事件。形勢緊急時,可以讓軍隊直接參與到各郡縣的彈壓之中去,總之就是要確保上下通暢,秩序井然。”

“想要做到賑濟不斷。就得靠我們之前的各種積累,空口白牙不能解決問題。如果旱災持續數年,許多地方就會出現絕收的情況,如果沒有官府組織的賑濟,這些地方的百姓要麼逃往別處,要麼活活餓死。我讓人對各縣以上的賑災糧倉儲備的糧食進行了詳細統計,這幾年冀州和幽州積攢的陳年餘糧完全可以應付這次大災。只要我們的賑濟不斷,百姓就能安心守在家園上,等挺過了最困難的這段時期,今後他們就會更加支持我們推出的各種新政。”

“想要做到各業不閒,就得給大量因爲田地無法耕種而暫時閒置下來的勞力找到新的就業機會。這次大旱雖然對於幽州和冀州的農業發展影響很大,但卻正好可以給剛剛起步的手工行業提供豐富的勞力,只要我們組織得當,暫時失去了田地的百姓不僅不會閒下來,相反還會忙得不亦樂乎,創造出比種田更多的財富。”

劉虞面帶微笑聽完了兒子的分析,然後很不厚道地說了一句:“吾兒說的條條是道,句句在理,看來這賑災抗旱的重擔非你莫屬了!”

“父親,孩兒只管軍事,民政之事不宜干涉太多……”劉和急忙推脫。

“剛纔不是你說的非常時期,當用非常之措施麼?如今十幾萬大軍盡在你手,人人都怕你如虎,由你出面負責賑災抗旱,正是最佳人選。你倒是給我說說,除了你之外,還有更合適的人選麼?”

“父親就比孩兒合適。”

“汝父老矣,需要注意養生,不然還沒見到孫子,就要像陶恭祖那樣撒手而去,豈不遺憾?”

被老爹一陣軟磨硬泡,劉和只好硬着頭皮接下了這項重任。

劉和本來打算親自前往遼東督陣,在今年之內收拾了公孫度,如今看來基本泡湯了。劉和覺得戰場上指揮千軍萬馬縱橫馳騁的那種感覺,可比成天灰頭土臉地在各縣各鄉來回晃盪要瀟灑許多。

當日一場談話之後,薊城司令署衙門外又掛起了一塊新的牌子,上面是太傅劉虞親筆所書的“河北諸州抗旱賑災指揮部”一行大字。所謂河北,便是黃河以北的簡稱。這次面臨旱災的可不僅是幽州和冀州,幷州和青州的部分地區也逃不脫厄運。

抗旱賑災指揮部成立之後,劉和擔任了最高長官,劉虞幾乎是將太傅和驃騎將軍兩項官職的所有權力都賦予了他,這次任憑兒子施爲。劉和既然從老爹手中接過了重擔,也沒有半分矯情,他立即將護烏桓校尉府長史劉惠調回薊城擔任自己副手,另外任命驍騎將軍趙雲兼任護烏桓校尉,全權負責幽州西邊兩郡的軍政大事。

劉和在抗旱賑災指揮部內設置了“災情疫情監測處”、“水利建設督導處”、“耕種指導處”、“輿情應對處”、“軍地協調處”、“災糧調配處”、“工業發展促進處”、“就業安置處”等具體的業務辦理部門,形成一套高效嚴密的組織體系。

災情疫情監測處屬於預警部門,負責人由軍情司司長田疇兼任;水利建設督導處屬於監督部門,負責人由監察署署長李儒兼任;耕種指導處屬於技術指導部門,負責人由精研天文曆法的大學士蔡邕親自擔任;輿情應對處屬於宣傳部門,負責人由文宣司司長徐邈兼任;軍地協調處屬於應急部門,負責人由贊畫司司長郭嘉兼任;“災糧調配處”屬於統計調配部門,負責人由算學大師徐嶽親自擔任;工業發展促進處屬於撈偏門的部門,負責人由劉放擔任;就業安置處屬於善後部門,負責人由韓珩擔任。

劉和本人的工作就是每天聽取各處負責人的直接彙報,然後發現和找出問題來,再將問題交給衆人來討論,直到拿出解決的具體思路和措施。

抗旱賑災指揮部運轉起來不久,劉和收到了來自徐州的密報,獲悉徐州牧陶謙過世,而且在他過世之前還讓人將曹黑子的老爹老媽連同兄弟以及兄弟媳婦全都幹掉了。

劉和有些牙疼地對郭嘉和田疇說道:“陶謙這老貨,真是死都不讓人安生,非要把憋在心裡多年的悶氣撒出來才行。這下他是舒坦地閉了眼睛,卻把兗州曹操徹底惹毛了,也不知道這次會有多少徐州百姓遭受無辜的血光之災!”

郭嘉立即提醒劉和說:“公子,陶謙之死,正是我們佈局徐州的大好時機!”

劉和搖頭說:“唉,這個道理,我也知道,奈何咱們距離徐州太遠,加之幽州和冀州今年又遇到了旱災這樣的大麻煩,只怕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我們雖然不能直接派兵前往徐州,但我們可以借力打力,通過一些途徑將我們的想法傳遞到徐州那邊!”郭嘉堅持自己的想法。

“你倒是說說看,我們怎麼佈局徐州?”

“當務之急,我們要派一個能力和威望出衆之人立即趕赴徐州,幫着糜家穩住陣腳,然後巧妙化解徐州各派勢力之間的衝突,將之引到共同對抗曹操這個目標上來,等到曹軍退去之後,由此人接掌徐州!”

“聽起來不錯,可是我身邊現在根本就找不出這樣的人來,你說了還不是跟沒說一樣?難不成是你自己想去徐州當大官?”

郭嘉直接無視劉和的冷笑話,說道:“冀州牧盧子幹若論資歷和威望,絲毫不輸給已經逝去的陶恭祖,若是向朝廷表他爲徐州牧,試問誰能阻擋?”

劉和聽了郭嘉這話,楞了一會,然後大笑起來,他指着郭嘉的鼻子說:“我發覺你現在是越來越壞了!這麼陰損的主意,虧你想得出來!”

郭嘉有些無辜地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然後說道:“誰讓某個野心的傢伙是盧子乾的學生呢。”

第373章 後援趕至第26章 申息軍第297章 公子愛才,招之有道第306章 大儒與流賊第330章 悄然而去第19章 見財眼開第204章 環環相扣(下)第379章 圍獵第464章 聽牆根第247章 北訪(中)第419章 新“約法三章”第166章 待宰的魚腩第176章 王允的條件第289章 委任第128章 公子當兵第256章 公孫氏落幕(下)第533章 腥風血雨未曾見第384章 義不容辭第154章 初戰告捷第438章 噩耗不斷第395章 找兩個頂缸的第195章 高瞻遠矚第502章 召虎此去鵬萬里第196章 大胸懷第435章 陰溝裡翻船第393章 虓虎的野望(下)第15章 屈家塢堡第255章 公孫氏落幕(上)第311章 經典戰例第440章 一着不慎第269章 愁婚第375章 亂世人心第28章 人人須沾血第449章 袁紹出手第514章 郭賈合謀第247章 北訪(中)第438章 噩耗不斷第396章 徐州多才俊第3章 猛人出現第378章 入谷第416章 段煨的心思第146章 曲轅犁問世第324章 意外相逢第299章 香餑餑第146章 曲轅犁問世第47章 各有算計第264章 算學神器第300章 如此最好第81章 有將來投第519章 北方錢行(上)第266章 漁陽屯田第33章 夜襲第362章 打出來的和談第243章 沒有吃白飯的第76章 分席議事第505章 劉備挖坑第493章 天正道第389章 猛漢典韋第356章 鮮卑夜循逃第414章 馬騰的顯擺第394章 各說各話第504章 荀家多才俊第500章 幷州爺們,雄起!第470章 過街老鼠(中)第95章 從符號開始第297章 公子愛才,招之有道第338章 狂飆第475章 常平倉第45章 翻臉如翻書第79章 這是要弄啥第271章 後花園第372章 狗急跳牆第521章 財富宣言第363章 再建一城第85章 勾結第202章 環環相扣(上)第185章 飛熊軍被坑第192章 激戰長安(中)第65章 北地之危第92章 送顆人頭去馬城第135章 旁觀者清第283章 搬家前後第519章 北方錢行(上)第247章 北訪(中)第462章 接見第147章 以毒攻毒第539章 政教合體第40章 雞飛狗跳第18章 魚目混珠第347章 再見重騎兵!第76章 分席議事第414章 馬騰的顯擺第194章 配合“默契”第330章 悄然而去第290章 連鎖反應(上)第471章 過街老鼠(下)第490章 瘟疫,來了!第478章 袁家內鬥第46章 驚現趙帥鍋!第190章 有德者居之
第373章 後援趕至第26章 申息軍第297章 公子愛才,招之有道第306章 大儒與流賊第330章 悄然而去第19章 見財眼開第204章 環環相扣(下)第379章 圍獵第464章 聽牆根第247章 北訪(中)第419章 新“約法三章”第166章 待宰的魚腩第176章 王允的條件第289章 委任第128章 公子當兵第256章 公孫氏落幕(下)第533章 腥風血雨未曾見第384章 義不容辭第154章 初戰告捷第438章 噩耗不斷第395章 找兩個頂缸的第195章 高瞻遠矚第502章 召虎此去鵬萬里第196章 大胸懷第435章 陰溝裡翻船第393章 虓虎的野望(下)第15章 屈家塢堡第255章 公孫氏落幕(上)第311章 經典戰例第440章 一着不慎第269章 愁婚第375章 亂世人心第28章 人人須沾血第449章 袁紹出手第514章 郭賈合謀第247章 北訪(中)第438章 噩耗不斷第396章 徐州多才俊第3章 猛人出現第378章 入谷第416章 段煨的心思第146章 曲轅犁問世第324章 意外相逢第299章 香餑餑第146章 曲轅犁問世第47章 各有算計第264章 算學神器第300章 如此最好第81章 有將來投第519章 北方錢行(上)第266章 漁陽屯田第33章 夜襲第362章 打出來的和談第243章 沒有吃白飯的第76章 分席議事第505章 劉備挖坑第493章 天正道第389章 猛漢典韋第356章 鮮卑夜循逃第414章 馬騰的顯擺第394章 各說各話第504章 荀家多才俊第500章 幷州爺們,雄起!第470章 過街老鼠(中)第95章 從符號開始第297章 公子愛才,招之有道第338章 狂飆第475章 常平倉第45章 翻臉如翻書第79章 這是要弄啥第271章 後花園第372章 狗急跳牆第521章 財富宣言第363章 再建一城第85章 勾結第202章 環環相扣(上)第185章 飛熊軍被坑第192章 激戰長安(中)第65章 北地之危第92章 送顆人頭去馬城第135章 旁觀者清第283章 搬家前後第519章 北方錢行(上)第247章 北訪(中)第462章 接見第147章 以毒攻毒第539章 政教合體第40章 雞飛狗跳第18章 魚目混珠第347章 再見重騎兵!第76章 分席議事第414章 馬騰的顯擺第194章 配合“默契”第330章 悄然而去第290章 連鎖反應(上)第471章 過街老鼠(下)第490章 瘟疫,來了!第478章 袁家內鬥第46章 驚現趙帥鍋!第190章 有德者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