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再建一城

龐大的車隊從鄴城出來向北走了十天,便進入冀州振威營實際控制的區域,於是冀州別駕劉惠便毫不客氣地帶着人等在了癭陶城南,將車隊所載物資檢驗接收一番,然後給袁紹打了一個收條,算是完成了這次交換的第一步。

從冀州到幽州有數百里的路途,爲了節省糧食和成本,同時也是爲了防止袁紹往幽州腹地派遣細作探子,冀州代理州牧劉惠早早地就抵達癭陶城,振威營主將太史慈也在城內做好了各種準備。

袁紹這次爲了從劉和手中贖回幷州北方四郡,可是狠狠地出了一回血,不僅向劉和提供了三十萬石糧食,而且還有價值超過五十萬貫的財富,順便還附帶着悄悄將臧洪釋放了出來,准許其隨陳容一同北上。

劉惠收到這筆糧食和財富之後,並非全部將之截留在冀州,他會將一部分糧食和錢款交給太史慈作爲振威營的軍費,剩餘的則充入冀州的官庫之中,然後向冀州方向負責財政和糧秣的趙該和齊周寫出收據,而趙該和齊周收到劉惠的收據之後,只需委派薊城商社中的商人在一年內分批從冀州方面將等值的財富糧食轉運到馬城即可。

這個過程看似複雜繁瑣了一些,實際上卻大大的節約了人力成本,同時還避免了大宗物資的局部涌入造成商品物價的劇烈波動。

如果大漢各州都能通過這種辦法來穩定物價,調濟商品供應數量,那簡直就是造福萬民的大好事一件。只可惜如今各地軍閥混戰不休,這種建立在內部統一基礎上的商貨流通方式,註定了只能在劉和控制的地盤內才能實施。

混在車隊中的陳容和臧洪二人繼續向北行進,二人將前往薊城感謝大公子的出手相救,同時拜見太傅劉虞,謀一個出身。袁紹也不笨。他可不想因爲臧洪的事情而影響到與曹操的盟友關係,只要不是明目張膽地將臧洪交給劉和,日後就算曹操知道了,他也可以捏着鼻子不認賬。

劉和是個很講信譽的人,只要是答應了別人的事情,就算沒有白紙黑字的協定,也會認真履行。當他收到劉惠的確認消息之後,便立即給留駐馬城的郭嘉下令,讓郭嘉將幷州方面的佈置全部結束。郭嘉於是派人前往幷州給趙雲送信,讓趙雲抓緊時間將部隊從幷州調回來。

有不少人想不通劉和爲什麼要將幷州北方四郡還給袁紹。因爲劉和明明有能力將這四郡之地完全佔據下來,如果劉和願意,定襄郡、西河郡的大部分、以及太原郡的北部都已經在趙雲的兵鋒之下。實際上,在劉和看來,如今的幷州北部已經是人去城空,就算自己派兵佔據,也是沒有太大的價值,反而不如收縮兵力,以較小的代價保持對北方大漠和幷州北部的壓制即可。這些地方劉和既然能夠佔領一次。那麼以後就必然能夠佔領第二次,放在袁紹手中也不怕被他賣給了別人。

趙雲收到郭嘉的消息之後,派人與文丑的手下郝昭取得了聯繫,讓文丑跟在自己的大軍身後全盤接收五原郡、定襄郡和雲中郡的地盤。因爲上次郝昭在臨戎與慕容平和孫禮“配合”的不錯。趙雲並不介意這次將“收復”幷州北方數郡的大功勞全都送到“老朋友”文丑手中。

文丑現在聽到趙雲的名字就會一陣頭皮發麻,他將接收地盤的事情全都丟給了郝昭,自己則躲在臨戎城內不肯前往樓煩與趙雲會面。

於是,令人奇怪的一幕發生了。

趙雲帶着部隊向東撤離。郝昭則帶着部隊跟在後面撿地盤,兩支部隊配合的十分默契,簡直就像一夥的一樣。躲在原平一帶的顏良也想跑出來撿便宜。結果被趙雲派出來的騎兵堵在北上的道路上,只得老老實實地等着幽州的大軍全部撤回幽州。

趙雲在平城留駐五千步兵,在強陰留駐五千騎兵,然後將被俘的逢紀交給前來交接的郝昭,最後率領剩餘的部隊押着一萬多袁軍俘虜返回了馬城。至此,幽州西線的戰事告一段落,在今後數年內無論是袁軍還是胡人都沒有膽量和實力再來進犯幽州。

按照對等原則,袁紹將臧洪交給劉和,劉和便將逢紀還給袁紹,至於其他幾名被俘的逢紀部將,則不在交換之列,自然是要被帶回幽州,等候劉和的處置和發落。

對於袁紹陣營而言,文丑這次無疑是立下了大功,不僅沒有損失一兵一卒,還收復了北方四郡,而顏良則是無功無過。袁紹對逢紀很是不滿,撤銷了他北路軍都督的職務,命令逢紀返回鄴城聽用,不過袁紹也沒有大方到任命文丑出任北路軍都督的地步,他竟然任命高幹接任了北路軍都督之職,然後讓東路軍都督淳于瓊接替了高幹西路軍都督的職務,淳于瓊空缺出來的東路軍都尉之職,則由袁紹自領了。

文丑從北路軍調至西路軍中時,可是被高幹排擠出走的,如今竟然跑到北路軍中來摘桃子,文丑心中的怨恨和不滿可想而知會有多深。文丑和顏良兩兄弟再度出任了北路軍的左右主將之職,只是時過境遷之後,這兩人心中對於袁紹的忠誠和服從究竟還剩下多少,那就值得玩味和琢磨了。

連番的大戰也給幽州的幾支部隊造成了不小的傷亡,驍騎衛、龍虎衛和幽燕軍合計有一萬以上的兵力折損缺口,在接下來的半年之內,各軍的兵力損失將會通過降兵轉化、地方預備兵力篩選的方式進行補充。

按照劉和的意思,被俘的袁軍漢籍士兵當中可以挑選一些可用的出來,至於被俘的鮮卑士兵,則是一個不用,統統編入官奴之中,今後送入煤礦坑道之中從事最辛苦危險的勞作,直到埋完拉倒。

不怪劉和心黑殘忍,實在是鮮卑人反覆無常、貪婪兇殘慣了,所以無法取得劉和的信任。烏桓人跟鮮卑人同屬北方胡籍,如今劉和對烏桓人可是比較溫和寬容的,不僅招收了不少的烏桓騎兵,還幫助烏桓部落發展農業文教,因此贏得了許多烏桓人的支持和跟隨。

大戰結束,後續的撫卹、評功、賞賜皆有專人負責,並不需要劉和事事過目,他只需要在重要的場合露上幾面,說幾句話,增加感召力就好。

六月份的時候,劉和再臨馬城,這次他親自接見了各軍中級以上作戰有功的將領,並且爲這些將領頒發了象徵着榮譽的勳章。隨後,劉和宣佈了幾項新的人事任命決定。

原白山都尉杜畿出任集寧都尉,太傅府曹掾鄭渾接替杜畿出任白山都尉,高柳縣令馬臺出任平城縣令,文士陳容出任強陰縣令,高柳縣令和強陰縣令受集寧都尉節制。

馬臺作爲孫禮的同鄉,這些年在多縣出任縣令的職務,這次又被劉和委以重任,出任了平城縣令,相信接下來讓他出任一郡太守的時間也不用等太久。陳容有膽有識,代表劉和出使鄴城,圓滿完成了劉和交給的任務,這次得到劉和的重用,將產鹽之城強陰交給他來治理,只要好好堅持幾年,自然是政績明顯,升遷有望。

命令宣佈之後,不少文官和武將都有些摸不着頭腦,因爲此前大家從未聽說過集寧這麼一個地方。

原來,劉和爲了加強對大青山一帶的管轄,在徵得老爹的同意之後,在陰山山脈灰騰樑南麓附近選址再建新城,並且命名爲集寧,寓意爲“安寧聚集”之地,倒也非常的貼切。如果翻看後世的地圖冊,就不難發現劉和選定的集寧城址,更後世內蒙古集寧區的位置完全相同……

既然是要選址再建新城,那麼首先就是要解決人口的問題。趙雲率軍回撤幽州之前,已經派兵將整個幷州北方四郡的漢人百姓全部遷徙到了大青山附近,這些在鮮卑人的蹂躪壓迫下殘存下來的幷州百姓如今便要落戶集寧,迎來全新的生活和命運。

爲了加強集寧的建設,劉和將幹才杜畿從白山城調到集寧,同時又讓驍騎衛選調五千老兵進駐集寧以北,負責整個集寧地區的安全防護,足見劉和對於新城的重視。

如果說已經初步建成的白山城是屏衛在幽州白山以北的一座堅固的橋頭堡壘,那麼即將開工的集寧城便是幽州向西北方向楔入幷州和大漠之中的一根釘子,一旦集寧城建設成功,則馬城、寧城的防衛壓力至少降低七成。

建設一座城池的代價無疑是高昂的,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卻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情。劉和想要控制北方廣漠的草原,那就必須不斷向着北方擴張,將漢人向着北方遷移,而修建城池無疑是最爲行之有效的手段,畢竟沒有堅固的城池作爲掩護,漢人百姓是無法安心的定居和生活的。

忙完這些事情之後,劉和率領龍虎衛一萬三千兵馬返回薊城,郭嘉、田疇、孫禮和慕容平等隨行。劉和在馬城收養的孤女馬幸兒這次也隨他一起返回薊城,如今劉和既有兒子,又添一個女兒,也算是兒女雙全。

第286章 追!第431章 遼州初創第69章 神仙似的姐姐第92章 送顆人頭去馬城第280章 東海水晶第280章 東海水晶第238章 這位姐姐好漂亮第145章 流民與土地第427章 又生一計第171章 不等秋後就算賬第350章 大戰開始第291章 連鎖反應(中)第26章 申息軍第241章 冤家路窄第240章 盧植大事不糊塗第97章 危急關頭第59章 嫌隙第98章 重任第123章 大掃除第139章 罵個狗血淋頭!第454章 天子還都第535章 開戰之前(上)第86章 閻柔的算計第325章 長長的名單第533章 腥風血雨未曾見第188章 鬥智鬥勇第28章 人人須沾血第473章 又見人吃人第188章 鬥智鬥勇第306章 大儒與流賊第515章 第一次分裂第478章 袁家內鬥第283章 搬家前後第136章 分官咯第243章 沒有吃白飯的第484章 買一送倆第178章 抽自己幾嘴巴第169章 勇不可擋第385章 餘暉照長安第463章 種馬前奏第207章 人才大豐收第90章 發狠第532章 皇叔來了第528章 安置黑山軍第43章 沮授很激動第125章 意外來客第435章 陰溝裡翻船第168章 各有算計第168章 各有算計第449章 袁紹出手第509章 隱謀第43章 沮授很激動第37章 公子要殺人第434章 文丑戰典韋第408章 當黃巾遇上山匪第177章 虓虎攪局第191章 激戰長安(上)第494章 天正教在行動第333章 鮮卑南下,公子出巡第290章 連鎖反應(上)第207章 人才大豐收第31章 忽悠倆大王第127章 暗中坐大第234章 初冬夜談(上)第434章 文丑戰典韋第297章 公子愛才,招之有道第299章 香餑餑第252章 好大一筆年貨第153章 小城匿大軍第271章 後花園第229章 好鋼用在刀刃上第141章 直掛雲帆乘風去第454章 天子還都第129章 本領恐慌第98章 重任第531章 堂皇向南第515章 第一次分裂第48章 什麼叫威望第377章 春將近第157章 後怕第349章 隱真示假第334章 美味小點心第502章 召虎此去鵬萬里第90章 發狠第337章 五千壯士,逆風而去第408章 當黃巾遇上山匪第399章 豫州小強第312章 徐州急變第183章 巧取潼關第18章 魚目混珠第63章 公子犯二第183章 巧取潼關第131章 大練兵(上)第230章 步步緊逼第202章 環環相扣(上)第394章 各說各話第117章 坑爹的鐵蒺藜第190章 有德者居之第255章 公孫氏落幕(上)第199章 超級女秘書
第286章 追!第431章 遼州初創第69章 神仙似的姐姐第92章 送顆人頭去馬城第280章 東海水晶第280章 東海水晶第238章 這位姐姐好漂亮第145章 流民與土地第427章 又生一計第171章 不等秋後就算賬第350章 大戰開始第291章 連鎖反應(中)第26章 申息軍第241章 冤家路窄第240章 盧植大事不糊塗第97章 危急關頭第59章 嫌隙第98章 重任第123章 大掃除第139章 罵個狗血淋頭!第454章 天子還都第535章 開戰之前(上)第86章 閻柔的算計第325章 長長的名單第533章 腥風血雨未曾見第188章 鬥智鬥勇第28章 人人須沾血第473章 又見人吃人第188章 鬥智鬥勇第306章 大儒與流賊第515章 第一次分裂第478章 袁家內鬥第283章 搬家前後第136章 分官咯第243章 沒有吃白飯的第484章 買一送倆第178章 抽自己幾嘴巴第169章 勇不可擋第385章 餘暉照長安第463章 種馬前奏第207章 人才大豐收第90章 發狠第532章 皇叔來了第528章 安置黑山軍第43章 沮授很激動第125章 意外來客第435章 陰溝裡翻船第168章 各有算計第168章 各有算計第449章 袁紹出手第509章 隱謀第43章 沮授很激動第37章 公子要殺人第434章 文丑戰典韋第408章 當黃巾遇上山匪第177章 虓虎攪局第191章 激戰長安(上)第494章 天正教在行動第333章 鮮卑南下,公子出巡第290章 連鎖反應(上)第207章 人才大豐收第31章 忽悠倆大王第127章 暗中坐大第234章 初冬夜談(上)第434章 文丑戰典韋第297章 公子愛才,招之有道第299章 香餑餑第252章 好大一筆年貨第153章 小城匿大軍第271章 後花園第229章 好鋼用在刀刃上第141章 直掛雲帆乘風去第454章 天子還都第129章 本領恐慌第98章 重任第531章 堂皇向南第515章 第一次分裂第48章 什麼叫威望第377章 春將近第157章 後怕第349章 隱真示假第334章 美味小點心第502章 召虎此去鵬萬里第90章 發狠第337章 五千壯士,逆風而去第408章 當黃巾遇上山匪第399章 豫州小強第312章 徐州急變第183章 巧取潼關第18章 魚目混珠第63章 公子犯二第183章 巧取潼關第131章 大練兵(上)第230章 步步緊逼第202章 環環相扣(上)第394章 各說各話第117章 坑爹的鐵蒺藜第190章 有德者居之第255章 公孫氏落幕(上)第199章 超級女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