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
呂布一愣,哈哈笑道:“都什麼年月了,還說朝廷?”
“曹操挾天子令諸侯,掌天下之柄。他所建立的朝廷,是僞朝廷。什麼是僞朝廷?就是假的!”呂布站起身,說道:“我要承認他是朝廷,他纔是朝廷,我要不承認他是朝廷,他就不是朝廷!”
聽到這話,蕭何嘴角微微抽搐,說道:“這樣不好吧。當初曹操派人來宣旨時,主公承認他封賞的官職,現在卻又否認?”
項羽站出來道:“有什麼不好的?我們想什麼時候承認,就什麼時候承認,不想承認就不承認。即使主公做了皇帝,曹操又能怎麼樣?要打就來,我還正愁沒仗可打呢。”
羅成道:“曹操假借天子名義,封賞諸侯,本就與法不合,天下人應共討之。我們還沒去找他算賬,他憑什麼管我徐揚之事?”
“沒錯!”
其餘將領,也都義憤填膺,吼道:“要戰便戰!”
呂布壓了壓手,示意衆人安靜。
所有的官員,都目不轉睛的看着呂布。
呂布雙目如刀,斬釘截鐵的道:“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們,漢天子時代已經過去了,我不承認有朝廷,更不承認什麼狗屁丞相。天下州郡,乃天下人共有,人人可奪,絕非漢室囊中物。”
“如果你們之中,有誰想效力朝廷,請儘早離開,我絕不阻攔...。”
說到這裡,呂布停頓了一下,目光掃過所有人,問:“有嗎?!”
“沒有!”
項羽、羅成,很堅定的回到。
其餘官員、將領,也都有樣學樣,隨聲附和。
蕭何不作言語。估計是懶得回答。
劉伯溫閉目養神。
呂布皺了皺眉,問:“伯溫,你意如何?”
劉伯溫睜開眼,回道:“臣必竭盡所能,報主公知遇之恩!”
“好,我記住你的話了!”
呂布回到座位,拿起一本薄薄的冊子,說道:“這是我最新制定的官員體制,叫三省六部制,稍後會發給你們一本,都好好看看。有不懂的,可以來問我。”
“我再說一遍,漢朝是漢朝,我是我,不要混爲一談。我不承認漢朝,也不在乎漢朝承不承認我。如果不服,可以到戰場上打一仗,不管是曹操還是袁紹,我都樂意奉陪!”
這一瞬,各級文武官員,都有不同的想法。
軍中將領們,都毫不猶豫的支持呂布,心道:“管你什麼漢朝、曹操,全是狗屁,不服就打!”
而文職官員,都有些膽小,怕呂布的做派,引來各鎮諸侯不滿。但他們隨即想到,呂布麾下的軍隊很強,根本不用怕袁紹、曹操。
尤其是現在,曹操西征,自顧不暇。袁紹忙着迎戰張燕和烏桓,也沒有多餘的兵力南征。
所以,都一副無所謂的神態。
唯有蕭何、劉伯溫,卻在心裡猜想,呂布逾制封賞,又制定出新的官職體制,是要藉此試探各路諸侯嗎?或者,試探百姓,爲稱王做準備?
“馬均。”
“在。”
呂布道:“把三省六部制,和今日被封賞的官員,全部上報。”
“諾。”
聽到這,蕭何、劉伯溫基本可以肯定了,呂布就是在試探各路諸侯和壽春城的百姓,看大家對漢朝還有沒有留戀。對呂布逾制的做法,有沒有牴觸的情緒。
朝會結束。
蕭何、項羽、高順、穆桂英,隨呂布前往書房。
“主公制定的三省六部制,不僅提高了行政效率,還使得中央集權,更容易統治地方。實是有史以來,最完善的官職體系。”
蕭何看完三省六部制度後,非常滿意。
項羽、高順、穆桂英,也拿起冊子翻看。
呂布搖搖頭,道:“我剛纔想了想,三省六部制,還是存在缺陷。”
“就拿三省制度來說。尚書省,是最高執行機構,總領一切事,卻沒有直接發佈命令的權利,只能將已經決定好的事,寫成奏章,送到中書省,中書省是最高決策機構,也沒有權利決定。必須將這些奏章,送到門下省,等門下省同意了,才能發佈。如果門下省不同意呢,就得駁回。”
“你們想想,這一來二去,也太麻煩了吧?發佈一道命令,就得轉手好幾次,要是在打仗的時候,押運糧草去前線,怕是前方的將士都餓死了,命令還沒有發出去。”
“所以,這套官職體系,只適合於沒打仗的時候,一旦戰事起,就顯得過於麻煩。”
蕭何點點頭。也覺察出三省制度的缺陷。
項羽道:“如果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合成一個部門就好了。”
“合成一個部門,權利也太大了吧?”
高順、穆桂英說道。
呂布笑了笑:“一個部門太少,三個部門太多,那就改成兩個部門吧。”
“第一個部門,內政司:負責掌管戶部、吏部、工部、禮部、刑部,一切命令,由內政司官員決定。第二個部門,軍機處:掌管兵部,參奏軍機。凡軍國大事,由軍機處官員決定。你們意下如何?”
蕭何震驚,就這麼短短的時間,呂布又制定出一套很好的官職體系。
再一想,內政司的最高執行長官,肯定是他啊。於是說道:“臣沒有異議。”
“沒有異議。”
高順、項羽、穆桂英也道。
“好,那就這麼決定了。好在知道的人不多,更改制度也無妨。”
“叫你們來,就說兩件事。第一,要認真遴選官員,組建內政司、軍機處、六部。所有的官員,從徐州調任。此事較爲複雜,請岳父務必做好。”
“是。”蕭何拱了拱手,也是非常的激動。新的官職體系,將從他的手上誕生。
“第二,還是分兵的事。剛纔在朝會上,我只說了分兵的數量,沒說具體挑選士兵的順序。我現在告訴你們,破軍營、陷陣營、丹陽兵,是正規軍中,最精銳的部隊,必須首先挑選。誰要是不服,讓他來找我。”
“諾。”
高順、項羽,面露狂喜之色。
穆桂英倒是面無表情,不過心裡也很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