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淮南戰事(一)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2月,東漢朝廷派謁者僕射裴茂至關中(古稱函谷關以西爲關中,函谷關在今河南靈寶東北),詔命段煨等關中諸將討殺李傕,夷其三族。

3月,曹操再次領兵征討南陽張繡。荊州牧劉表因脣亡齒寒而援助張繡。

當月,天子下詔,命令揚州牧、安東將軍孫策討伐叛賊袁術。

然而,就在天子下詔後不久,徐州牧呂布再次背叛朝廷,與豫州牧劉備戰於小沛。

河北,大將軍袁紹也與前將軍公孫瓚征戰不休。

整個天下,從北方的幽州到中原各地,再到荊揚二州,無不混戰一團。

不過孫策可沒有心情去關心別的地方戰事如何,他眼下還只顧得上淮南之地。

4月2日,孫策剛剛收到詔書,並命人擊鼓聚將。

吳侯府內,點將臺上,兩張牛皮大鼓豎立在孫策的身後,赤着上身的鼓手揮動着手中的鼓槌,狠狠敲擊着鼓皮,發出“咚咚咚”的鼓聲。

伴隨着聚將的鼓聲傳遍秣陵城中,城內軍司馬以上的武將紛紛放下手中的事物,匆忙向吳侯府中趕去。

自吳侯府大門,至點將臺處,數百親衛執槍握刀,排成兩列,形成一條通道。

三通鼓後,城中諸將已經盡皆聚齊。

孫策頂盔掛甲,手扶倚天劍,站在點將臺上,看着匆匆而來的城中諸將,緩了緩,纔開口說道:“請聖旨!”

孫策話音一落,淩統便兩手舉着聖旨,站在了孫策身後。

“陛下有命,令我討伐叛賊袁術!”孫策高聲說道。

衆將聞言,無不肅然。

“衆將聽令!”孫策朗聲而道。

“侍衛司中護軍周瑜,侍衛司校尉呂岱,侍衛司校尉孫輔,侍衛司軍司馬何衝!”孫策看着點將臺下的衆將,高聲令道。

“末將在!”幾人聞言,齊聲躬身出列。

“爾等以中護軍周瑜爲主將,爲我大軍先鋒,由濡須都督黃蓋掩護,直入九江郡!”孫策拔出一支令箭,遞給一個親衛,大聲令道。

那親衛將令箭交到周瑜手上,幾人才齊聲躬身道:“末將遵命!”

說罷,幾人便領命而去。

孫策看着幾人大步離去的背影,微微點了點頭,繼續說道:“鎮守司偏將軍韓當,侍衛司校尉孫河、侍衛司校尉陳武。”

三人聞言,大步出列,高聲應道:“末將在!”

“爾等以偏將軍韓當爲主將,自春谷過江,攻打廬江郡襄安縣。”孫策同樣拿出一支令箭,大聲令道。

韓當接過令箭,答道:“末將遵命!”

三人隨即領命而去。

孫策點了點頭,又拿出兩支令箭,分別交給兩個親衛,大聲說道:“傳令江北都督府都督程普,命其率本部忠武營萬人西進,攻取下邳國淮南諸縣!傳令彭澤都督府都督徐盛,派兵度過長江,奪取廬江郡尋陽縣,謹防荊州出兵!”

兩個親衛接過令箭,便飛快的跳下點將臺,直接騎上快馬,傳令而去。

孫策又將目光轉回臺下,高聲說道:“侍衛司虎賁中郎將太史慈、侍衛司校尉宋謙,侍衛司校尉潘璋,侍衛司校尉孫海。”

“末將在!”三人同時出列,躬身應道。

孫策點了點頭,說道:“爾等爲我中軍,橫掃淮南!”

“末將遵命!”三人高聲應道,眼神中全是熾熱的火焰,那是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和對孫策無比的忠誠熱情!

點將過後,中護軍周瑜和偏將軍韓當,很快便各自節制所部,向目標進發。

此次孫策北征淮南,調集了鎮守司韓當所部、程普所部共2萬大軍,調集了侍衛司周瑜所部、徐盛所部、太史慈所部、以及呂岱等人所部,共計4萬大軍。

然而徐盛所部只是攻擊位於彭蠡澤西部的尋陽縣,構築防線,戒備荊州,事實上並沒有參與此次大戰。

因此,這一次孫策實際調動的兵力只有5萬人。

而這5萬人,要討伐盤踞在淮南的袁術麾下10萬大軍,不得不說是一個異常艱鉅的任務。

確定了隨行的武將及部隊之後,孫策也安排好了此次大戰的隨軍文官。

長史張昭照常留守秣陵,與倉曹從事諸葛瑾、戶曹從事闞澤負責轉運糧草後勤之事。

從事祭酒張紘、軍師郭嘉、軍師徐庶、主簿是儀、功曹魏騰、參軍孫邵等幕府屬官,全部隨行。

而議曹陸俊自從給父親送埋之後,便一直閉門不出。

一直到孫策此次出征淮南,陸俊纔再一次隨軍出征。

陸俊之所以要隨軍出征,一來是因爲孫策的極力邀請。原本爲父守孝期間,陸俊是不該隨軍出征的,可是事急從權,陸俊對於淮南諸事極爲了解,在廬江郡更是有不少人乃是陸康舊部,對於孫策攻伐淮南有着重要的幫助。

二來,廬江郡是陸氏長期盤踞着的,有着不少重要的家族利益。陸俊此次隨軍出征,也有繼續維護家族利益的想法。

對於陸俊的想法,孫策自然清楚。

不過,陸氏在廬江郡人脈頗廣,若是有陸氏子弟暫且爲廬江郡太守,倒也可以幫助戰後的廬江郡儘快穩定下來。

只要廬江郡都尉掌握在孫策手裡,其他的事情孫策倒不是不可以妥協。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4月5日,孫策中軍誓師出發。

蜿蜒的大軍猶如長龍一般,緩緩離開了秣陵縣城,向濡須港進發。在那裡,濡須都督府都督黃蓋,早已經準備好了船隊,以運送大軍渡江。

前幾天剛剛送周瑜和韓當兩支大軍過江,這一次送孫策中軍渡江,對於昭武營來說倒也算是駕輕就熟。

在離開秣陵之前,孫策特意給宛陵郡都尉董襲傳話,要他小心黃山之中的山越諸部。

如今整個江東,也就只有宛陵郡內的山越算是大患,孫策擔心山越人又藉着這次大軍北上,來攪亂後方。

而留守的鎮守司裨將軍朱治也得到孫策囑託,萬一宛陵郡山越再亂,可直接領宣武營進入宛陵郡內平叛。

鎮守廣陵郡淮南防線的侍衛司威武中郎將李襄,更是收到了孫策的嚴令,無事不可輕動,多加小心呂布可能的試探。

159、奪城和逃亡22、無堅不陷張文遠(一)103、觀江閣之亂(二)98、太史慈至濡須口35、於糜之死52、視察會稽郡(二)53、視察會稽郡(三)28、巡視海鹽縣(二)13、驚慌失措嚴白虎61、偷襲海鹽縣154、下邳城中22、孫伯符大破祖郎(五)54、回秣陵43、進擊的寇封101、羣聚觀江閣(二)64、平山越(六)86、孫皎統兵14、老將黃漢升107、回秣陵49、劉備反了4、十六少年去江都13、驚慌失措嚴白虎8、水戰對決87、文聘45、血戰柴桑(三)94、翩翩貴公子87、三大工程57、豫章夜話12、引兵北上戰廣陵(十)65、平山越(七)21、戰會稽(三)130、秘密27、淮北混亂戰不休(一)25、孫伯符大破祖郎(八)37、兵圍秣陵141、于吉之死135、二喬的風采9、江左風流美周郎11、引兵北上戰廣陵(九)123、傳檄而定63、悲劇的紅鬍子79、薄霧24、臨湘易幟27、淮北混亂戰不休(一)132、周家大院38、拔長劍兮倚長天77、爲了吳侯30、猛火油29、攻城難87、文聘99、毗陵農事68、平山越(十)91、濡須口鎮84、再見趙靈兒77、爲了吳侯44、血戰柴桑(二)84、薦才12、引兵北上戰廣陵(十)165、陳公臺船中對42、戰起96、陸康之死45、血戰柴桑(三)144、書院考試(二)98、太史慈至濡須口17、漁鹽之利(一)31、三家會盟39、陳橫之死23、護山越都督府53、粗中有細94、清公素履毛孝先44、彭林與祖劍142、亂平5、大業當興在江都70、聲東擊西92、縣尉郭英17、應對42、戰起11、圍魏救趙之計5、引兵北上戰廣陵(三)165、陳公臺船中對82、享用戰利品7、引兵北上戰廣陵(五)16、全據吳郡9、下無錫13、引兵北上戰廣陵(十一)92、縣尉郭英120、碰撞71、被改變的歷史53、血戰柴桑(十一)89、孫伯符升官加爵43、豫章與丹陽37、霍峻投降45、茅山叛徒名于吉26、羣賢畢至106、戰前瑣事120、碰撞6、初見甘寧71、被改變的歷史2、錦帆甘興霸163、呂布之死
159、奪城和逃亡22、無堅不陷張文遠(一)103、觀江閣之亂(二)98、太史慈至濡須口35、於糜之死52、視察會稽郡(二)53、視察會稽郡(三)28、巡視海鹽縣(二)13、驚慌失措嚴白虎61、偷襲海鹽縣154、下邳城中22、孫伯符大破祖郎(五)54、回秣陵43、進擊的寇封101、羣聚觀江閣(二)64、平山越(六)86、孫皎統兵14、老將黃漢升107、回秣陵49、劉備反了4、十六少年去江都13、驚慌失措嚴白虎8、水戰對決87、文聘45、血戰柴桑(三)94、翩翩貴公子87、三大工程57、豫章夜話12、引兵北上戰廣陵(十)65、平山越(七)21、戰會稽(三)130、秘密27、淮北混亂戰不休(一)25、孫伯符大破祖郎(八)37、兵圍秣陵141、于吉之死135、二喬的風采9、江左風流美周郎11、引兵北上戰廣陵(九)123、傳檄而定63、悲劇的紅鬍子79、薄霧24、臨湘易幟27、淮北混亂戰不休(一)132、周家大院38、拔長劍兮倚長天77、爲了吳侯30、猛火油29、攻城難87、文聘99、毗陵農事68、平山越(十)91、濡須口鎮84、再見趙靈兒77、爲了吳侯44、血戰柴桑(二)84、薦才12、引兵北上戰廣陵(十)165、陳公臺船中對42、戰起96、陸康之死45、血戰柴桑(三)144、書院考試(二)98、太史慈至濡須口17、漁鹽之利(一)31、三家會盟39、陳橫之死23、護山越都督府53、粗中有細94、清公素履毛孝先44、彭林與祖劍142、亂平5、大業當興在江都70、聲東擊西92、縣尉郭英17、應對42、戰起11、圍魏救趙之計5、引兵北上戰廣陵(三)165、陳公臺船中對82、享用戰利品7、引兵北上戰廣陵(五)16、全據吳郡9、下無錫13、引兵北上戰廣陵(十一)92、縣尉郭英120、碰撞71、被改變的歷史53、血戰柴桑(十一)89、孫伯符升官加爵43、豫章與丹陽37、霍峻投降45、茅山叛徒名于吉26、羣賢畢至106、戰前瑣事120、碰撞6、初見甘寧71、被改變的歷史2、錦帆甘興霸163、呂布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