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擒斬於夫羅

“郭汜已死!”

呂布將郭汜的首級綁在了赤兔馬的條帶之上,在郭汜軍中左右衝殺,郭汜軍隊見到赤兔馬之上的郭汜首級,紛紛大吃一驚,隨後四處逃散,幷州軍則是趁勢猛攻,郭汜軍頓時陷入潰散。

郭汜本來想着用單挑擊斬呂布來挽救士氣,沒想到卻自己身死道消,反而害得軍隊潰逃。

而這時,戰車圓陣之中的戰鬥也已經進入到了尾聲。

劉燁並沒有騎馬,而是駕駛着一輛戰車在圓陣之中橫衝直撞,手中一杆長槍左右挑殺,匈奴遊騎之中幾乎沒有一合之敵。

於夫羅揮舞金刀:“全軍聽令,圍殺劉燁,抓住劉燁,升爲萬夫長!”

聽到於夫羅號令,萬餘匈奴遊騎頓時朝着劉燁包圍而來,戰車雖然被四匹馬同時拉着,但是過不多時同樣也被萬餘匈奴人給包圍起來,如此一來匈奴人反而對劉燁形成了反包圍的態勢。

跟隨在劉燁身邊的只有七八輛戰車,兵力數百人,不過卻人人冷靜,好像被包圍的不是他們,而是匈奴人一般。

於夫羅見到劉燁被包圍起來,大喜道:“快上,抓住劉燁,要活的!”畢竟匈奴遊騎還在敵軍戰車圓陣包圍之中,若是殺死劉燁,萬一引起漢軍報復就不好了,倒不如抓住劉燁,隨後以他爲人質,逼迫漢軍讓開一條通路。

於夫羅發佈號令,萬餘匈奴遊騎當即興奮起來,從四面八方源源不斷的包圍而來,要把劉燁生擒活捉,聲勢浩大。

而劉燁則是表情平靜,只是對一旁的管亥道:“子覆,準備吧。”

“喏!”

管亥抱拳,隨後對身旁的五百士卒道:“都拿出來吧,讓這羣匈奴人永遠留在這裡。”

聽到管亥的話,五百士卒紛紛放下了手中的兵器,隨後則是涌到戰車旁邊,從戰車中取出了不知道多少具弓弩,每一架弩機都已經填充完畢,有四隻箭,而八輛戰車之上則是全部都堆滿了弓弩,取出來之後,數量極其之多。

每一名士卒都接過了數架弩機,隨後五百人則是排列在八輛戰車的周圍,紛紛手持弓弩對準了四面八方聚攏過來的匈奴遊騎。

鋒利的弩箭在陽光的照射下露出了鋒芒,而輕騎兵最懼怕的武器實際上並不是長矛,正是弓弩。當年秦王嬴政命令蒙恬率領三十萬秦軍北上,之所以將匈奴人驅逐出河套平原,依靠的正是銳利無雙的秦弩。

不過事已至此,戰馬衝鋒數百步,慣性已經不可能停下來,因此衝在最前方的匈奴遊騎非但不減速,反而用馬刺一個勁地鞭撻戰馬,加快速度,想要儘快突破敵軍,殺入漢軍陣中。

“預備!”管亥觀察着匈奴騎兵的衝擊距離,隨着匈奴騎兵越來越接近,上萬人衝鋒的威勢,饒是管亥身經百戰,也不由得有些激動。

“敵至一百步,放箭!”

萬餘匈奴遊騎奔馳到了劉燁周圍大概一百步的時候,五百蓄勢已久的弓弩手終於悍然發動。

嗖嗖嗖!

五百具弓弩同時射擊,兩千只早就準備好的弩箭猛然射擊而出,射進了匈奴戰馬和戰士的身體之中,造成了極大的混亂。

前排被射中的戰馬當即翻倒在地,動作劇烈,不免牽連到了周圍的匈奴遊騎,而前排的匈奴人翻倒在地,自然就成爲了障礙,後排的匈奴遊騎衝上來之後當即就被前面的屍體或者戰馬給絆倒,如此一來就形成了連環效應,一名匈奴遊騎栽倒在地,結果可能身後三四名匈奴遊騎都跟着栽倒在地。

而五百漢軍則是扔下了已經射完的弓弩,轉身拿出了第二具弓弩繼續射擊,一時之間又是兩千只弩箭齊射而出,匈奴軍之中當時一陣人仰馬翻。

弓箭和弩箭各有各的好處,弩箭射速快,而且一次射擊量更多,最關鍵的因素就在於不需要勤學苦練,只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掌握,哪怕是一個普通人也能夠迅速的成長爲一名合格的弓弩手。

不過弓弩填裝非常費時,不如弓箭一般,隨抽隨射。

而弓箭則是隻要弓箭手還有力量就可以連續不斷的射擊,而且準頭好,缺點則是訓練困難,想要成爲一名合格的弓箭手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弓箭和弓弩的區別,就好像是狙擊手和衝鋒槍一樣。

不過劉燁爲了今日一戰早有準備,在戰車之中準備了足足三千具弓弩,可以讓這五百士卒足足射擊六輪,發射一萬兩千支箭矢。

五百弓弩手早就接受了訓練,因此有條不紊的將已經射空的弓弩扔到一旁,隨後從身邊拿起已經加裝好的弓弩繼續射擊,隨着蹦蹦之聲不絕於耳,六輪射擊很快過去,足足一萬兩千只弩箭被釋放而出。

匈奴軍中哀嚎遍野,由於於夫羅下令匈奴遊騎四面圍殺劉燁,因此匈奴騎兵的陣勢極爲密集,這些弓弩手甚至都用不着瞄準,隨便找一個地方射出去就能射傷不少人。

被弩箭直接射死射傷的還是少數,更多人則是因爲前面的匈奴遊騎被射中落馬,後面的預防不及,直接撞了上去,結果整個現場簡直就是一場大型追尾連環車禍。

劉燁舉起長槍,聲音中氣十足。

“全軍反擊,殺胡!”

“殺胡!”

八輛戰車車輪滾滾,衝上前去,而五百步卒則是緊緊跟隨在戰車之後,衝鋒陷陣。

龐大的戰車直接從速度減弱的匈奴遊騎身上“碾壓”過去,匈奴人都是不善於攻堅的輕騎兵,面對沉重的戰車無從抗衡,而後面的五百步卒則是趁勢掩殺,匈奴遊騎紛紛潰散。

在劉燁的“車步協同”戰術之下,匈奴人無處可逃,而且早就被剛纔密集如同暴雨一般的弩箭射擊給嚇破了膽子,因此紛紛逃竄。

“撤退!”於夫羅心有不甘的下令撤退,忽然感到一股殺氣從背後瀰漫而來,鋪天蓋地。

“胡兒哪裡走!”

長槍破空而至,於夫羅胯下的戰馬被這杆長槍頓時戳死。

第87章 夜攻長社第867章 丁奉建功第568章 毋極甄家第220章 耿鄙遺言第789章 包圍江州第839章 城破第813章 張任來也第952章 旗鼓相當第56章 推心置腹第72章 並稱二劉第306章 白波賊第894章 防禦反擊第248章 良平之才第235章 肅清涼州第43章 苦戰第931章 欲擒故縱第434章 上前領死第128章 人心思歸第593章 趁夜偷襲第916章 甄城解圍第972章 弄假成真第85章 長社血戰第123章 發動反攻第445章 銜尾追擊第736章 秒纔出擊第703章 技高一籌第618章 《遠誅》第875章 大仇得報第799章 裡外私通第737章 擊破敵營第889章 停止攻城第535章 門戶大開第255章 董卓入京第841章 不計其數第342章 殘兵敗將第926章 火燒泉陵第726章 看破意圖第416章 曹操興兵第932章 老當益壯第614章 伏兵之計第720章 親至長安第182章 進擊的張溫第679章 推斷第257章 逢迎天子第801章 張頜奮命第92章 嚴正軍法第850章 高覽建議第537章 固若金湯第726章 看破意圖第783章 葭萌關第488章 兵臨城下第917章 故布疑兵第345章 滿月戰陣第341章 落下帷幕第706章 天下奇才第246章 萬年公主第927章 祝融神威第769章 兩路猛攻第646章 幽州刺史第381章 制定戰略第211章 酒泉郡的援軍第83章 守株待兔第436章 劉備求援第324章 箭雨如潮第418章 徐州來使第615章 中計了第1012章 劉燁南下第973章 曹操湊熱鬧第605章 面見蹋頓第234章 前後夾擊第827章 破碎的野心第289章 不動則已第733章 張魯投降第128章 人心思歸第795章 有家不能回第67章 定策破賊第874章 窮途末路第854章 席捲荊南第742章 生子當如孫仲謀第602章 叫陣投降第78章 爾等白身?第778章 逃出生天第404章 互相攻訐第992章 騎兵交鋒第955章 公孫度退兵第240章 荀攸之見第810章 前後皆至第331章 猛將無雙第545章 一舉壓上第495章 夏侯神射第456章 郭嘉薦劉曄第831章 陷坑破敵第863章 水上蛟龍第691章 追擊曹兵第542章 河北首戰第689章 曹軍渡河第590章 生擒張允第795章 有家不能回第945章 防禦反擊第563章 鳴金收兵
第87章 夜攻長社第867章 丁奉建功第568章 毋極甄家第220章 耿鄙遺言第789章 包圍江州第839章 城破第813章 張任來也第952章 旗鼓相當第56章 推心置腹第72章 並稱二劉第306章 白波賊第894章 防禦反擊第248章 良平之才第235章 肅清涼州第43章 苦戰第931章 欲擒故縱第434章 上前領死第128章 人心思歸第593章 趁夜偷襲第916章 甄城解圍第972章 弄假成真第85章 長社血戰第123章 發動反攻第445章 銜尾追擊第736章 秒纔出擊第703章 技高一籌第618章 《遠誅》第875章 大仇得報第799章 裡外私通第737章 擊破敵營第889章 停止攻城第535章 門戶大開第255章 董卓入京第841章 不計其數第342章 殘兵敗將第926章 火燒泉陵第726章 看破意圖第416章 曹操興兵第932章 老當益壯第614章 伏兵之計第720章 親至長安第182章 進擊的張溫第679章 推斷第257章 逢迎天子第801章 張頜奮命第92章 嚴正軍法第850章 高覽建議第537章 固若金湯第726章 看破意圖第783章 葭萌關第488章 兵臨城下第917章 故布疑兵第345章 滿月戰陣第341章 落下帷幕第706章 天下奇才第246章 萬年公主第927章 祝融神威第769章 兩路猛攻第646章 幽州刺史第381章 制定戰略第211章 酒泉郡的援軍第83章 守株待兔第436章 劉備求援第324章 箭雨如潮第418章 徐州來使第615章 中計了第1012章 劉燁南下第973章 曹操湊熱鬧第605章 面見蹋頓第234章 前後夾擊第827章 破碎的野心第289章 不動則已第733章 張魯投降第128章 人心思歸第795章 有家不能回第67章 定策破賊第874章 窮途末路第854章 席捲荊南第742章 生子當如孫仲謀第602章 叫陣投降第78章 爾等白身?第778章 逃出生天第404章 互相攻訐第992章 騎兵交鋒第955章 公孫度退兵第240章 荀攸之見第810章 前後皆至第331章 猛將無雙第545章 一舉壓上第495章 夏侯神射第456章 郭嘉薦劉曄第831章 陷坑破敵第863章 水上蛟龍第691章 追擊曹兵第542章 河北首戰第689章 曹軍渡河第590章 生擒張允第795章 有家不能回第945章 防禦反擊第563章 鳴金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