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豫章歸降

虞翻在聽到王粲的話之後,心中大驚失色,立刻準備逃走,卻見王粲把手一揮,就見身旁的幾個侍從立刻手持利刃,橫在了門口,阻住了虞翻的退路。

“王仲宣,你這是什麼意思?”虞翻來的時候自信滿滿,本擬能夠直接勸降華歆,所以出了兩個書童之外,幾乎沒帶任何侍衛,甚至爲了表示自己有恃無恐,連佩劍都沒帶,沒想到這一次竟然被王粲的幾個軍士堵在了門口,他雖然有些功夫,可是想要通過那些手執利刃的衛士駐守的門口,心中也是沒有一絲把握。

王粲根本不理會虞翻的話,而是大聲說道:“虞翻此次如若會還,定然會快馬去見孫策,孫策聞子魚不肯歸降,定然會含怒前來取南昌,孫策早一日來,恐怕豫章就早一日遭受戰火,而他晚來一日,就能給我們足夠的遷民時間,讓更多的百姓少受戰亂之禍。”

其實王粲這句話不僅僅是爲了豫章百姓着想,也是爲了堅華歆之心,生他再對不順從孫策之事感到猶豫,當然,華歆現在正在爲豫章的命運擔憂不已,自然沒有時間去想王粲的這一點小伎倆。

這時候的華歆深以王粲之言爲然,立刻命人阻住虞翻,頓時便有數十個披甲執銳的武士走上前來,一擁而上,將虞翻綁了起來。

“王從事,人已經抓起來了,我們接下來該如何去做呢?”華歆嘆了一口氣,小聲地問道。

“呵呵,子魚請放心,我這就寫信給我們刺史大人,命人快馬送過去,相信過不了三天,他就會率領大軍趕來支援,與此同時,我再寫信給甘寧將軍,請他率軍進駐柴桑,這樣一來就能拒住彭澤之敵,子魚再命人駐守鄡陽、餘汗一帶,待我家刺史大人派主力來到之後,再協助駐守,孫策雖有精兵強將,卻也只能望洋興嘆。”

王粲淡淡一笑,安慰華歆道。

華歆對着王粲拱了拱手說道:“一切都仰仗從事大人了。”

“呵呵,子魚不必客氣,這一切都是我份內之事。”王粲說完之後,當即揮毫寫下了一封信,令人送給劉琦,向他報告自己成功勸降華歆,並擒住虞翻的消息,同時請求劉琦火速發兵南昌,率軍駐守南昌周邊要地鄡陽和餘汗兩縣,又寫信給甘寧,請他火速出兵佔據柴桑,以對抗彭澤方面的孫策大軍。

而華歆這時候沒辦法,也只好命人部署軍隊,前往鄡陽和餘汗方向集結。

待到這一切都結束的時候,王粲笑着對華歆說道:“粲素聞子魚喜瀆經史,今日正好一併討教。

接下來王粲便與華歆談論詩書。

華歆見王粲談論起詩書來滔滔不絕,口若懸河,旁徵博引,張口就來,不由暗暗佩服王粲博聞強識,才華橫溢,竟然傾心相交起來。

在領略到了王粲的才華之後,華歆又與王粲談論起荊襄士子來,對王粲誇耀劉表厚待士人,導致襄陽成爲天下士人嚮往之地,後來又通過襄陽的學風而談論起了自己的教育理想。

“不瞞仲宣先生,歆以爲,我朝舉孝廉,原以德行爲準,無需儒林經典考試,然自喪亂以來,六經鮮有人讀,道德亦隨之淪喪,故當務之急乃是重倡儒學,崇王道,定官吏考覈之法,此舉關係天下興衰。今舉孝廉而無六經考試,恐讀書之風從此衰矣。當然,如有學有所長卻六經不讀者,亦可另行拔擢。下官唯慮此等學有專長者稀缺,而不慮其無法脫穎而出,現今先生爲我揚州文學從事,又有荊襄士人爲底蘊,如能重倡儒學,勸學重學,則萬民幸甚,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華歆這一段話對於王粲來說觸動很大,因爲作爲一個讀書人,誰都明白讀書教化的作用,誰也都懷揣着一個振興儒學的夢想,所以,王粲不由得對華歆肅然起敬,對着他深深一揖,肅容說道:“先生此言,粲受教,粲定當稟報我家刺史大人,擇便施行,不瞞子魚先生,粲當年之所以避居荊州,心中也存有復興儒學之夢想,今蒙我家刺史大人不棄,得授文學從事,定當爲實現胸中抱負而努力。”

王粲與華歆這麼一番暢談,彼此之間都互相引爲知己,竟然在不知不覺間就渡過了三天。

這一日,王粲剛剛來到太守府,就見華歆早已坐在大堂內,笑着說道:“仲宣啊,今日真是大喜啊,下官聽聞消息說,劉揚州正統帥着別駕從事、軍師將軍徐庶,兵曹從事、牙門將軍魏延,簿曹從事桓階,武猛從事、偏將軍于禁,中護軍劉式,左軍中郎將鄧芝,右軍中郎將陳震,主簿繁欽等文武官員率軍五萬來到了椒丘,命我們前去迎接呢。還有,樓船將軍甘寧已經派兵進駐柴桑,並沿江與孫策大軍對峙。這一次刺史大人帶重兵親至,那孫策必定無可奈何。”

王粲聞言大喜,立刻與華歆出南昌城,前往椒丘迎接劉琦。

卻說劉琦在派甘寧前往鄂縣平定張虎之後沒多長時間就接到了朝廷的旨意,雖然他也明白朝廷冊封他爲平東將軍、揚州刺史這樣的職位實際上並未安什麼好心,但是心中卻也不反感,因爲他知道自己遲早將會與實際上掌握揚州的孫策之間有一場大戰,與其等以後進行對決,還不如乘其羽翼未豐之際先行剪除,所以也就坦然接受了朝廷的冊封,當然,在面對天使的時候,他表面上還是顯得很是不情不願,假意推脫了一番這才無奈接受旨意。

在送走天使之後,劉琦當即派人快馬追上正奉命前往南昌城勸降華歆的王粲,把自己被冊封爲揚州刺史之事告知於他,並令他以代文學從事的身份前去招降華歆。

本來劉琦感覺自己憑藉着強大的軍事壓力,就有八成的把握勸降華歆,現在自己又領了揚州刺史一職,更加算得上是名正言順,這讓劉琦感到自己招降華歆的把握提升到了十成。

雖然他也知道在這樣的情況下,孫策也定然會加緊派人招降華歆,但是劉琦卻也不以爲意,畢竟孫策的主力部隊現在正在丹陽,若論行軍速度,絕對沒有正準備前往醴陵的自己麾下大軍快。

更何況,自己現在已經授意王粲,如若遇到孫策派使者前往豫章勸降,務必要想辦法留下他的使者,封鎖消息,以儘量拖延對方的時間。

結果果然如他所料那般,數天後,王粲的消息被火速傳到了醴陵,說是華歆已答應歸降,併成功將孫策的使者虞翻扣押在南昌,現在估計孫策還未得到消息,自己率領大軍極速前進,絕對能夠在孫策之前抵達南昌城下,要知道自己現在距離南昌城的距離比起孫策可是短了足足一百里,再加上提前得到了消息,如果再不能提前趕到,那他劉琦恐怕只好找個地縫鑽進去了。

所以,劉琦留下黃忠爲裨將軍,杜襲爲中郎將,令他們率兩萬大軍,協助即將到任的新任太守劉磐守長沙,自己又任命徐庶爲代別駕從事、右軍師將軍,魏延爲代兵曹從事、牙門將軍,桓階爲簿曹從事,于禁爲代武猛從事、偏將軍,劉式爲中護軍,陳震爲右軍中郎將,繁欽爲代主簿,霍峻爲代帳下督、左中郎將,龐統爲代大中正,廖立爲典農中郎將,率五萬大軍立刻前往南昌城進發。

在前往豫章的同時,劉琦還不忘升裴潛爲左軍師將軍,司馬芝、潘浚、蔣琬、黃碩(黃月英)爲中郎將,讓他們依舊各守舊職,依舊鎮守各地。

當看到王粲身後跟着一位形容清秀的長者,看起來大約有四十餘歲的樣子,此人雖然只是謙卑的站在那裡,劉琦卻能清晰的感應到對方身上所散發的那種濃濃的書卷氣,讓人只看一眼就能感覺到是一位謙謙君子。

劉琦也早已聽過華歆的大名,知道他在歷史上實際上是一位道德清高之士,心中不由的敬重不已,連忙拱手笑道:“子魚先生,久仰了。”

華歆連忙答禮道:“不敢,下官華歆見過刺史大人。”

“呵呵,子魚先生何必如此客氣?本官對子魚先生可以說是久仰大名,如雷貫耳,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先生能以天下生民爲重,舉郡相從,足見先生乃大德之士,晚生代合郡萬民向先生致謝,與此同時,晚生也向先生鄭重表示:今後定然竭盡全力,扶保一郡生民,並將我揚州建成一片樂土。這既是晚生對先生的保證,又是本官對我揚州萬民坐下的保證!”

華歆聞言,連忙謙遜的說道:“大人自稱晚生,下官如何承受得起?這可真是折殺下官了。對了,此是豫章太守印綬,還請大人驗收。”

華歆說完之後,就把太守印遞給了劉琦。

劉琦將印推給華歆,正色說道:“先生這是何意?先生舉郡相托,本官就感念不已了,又如何能做出這種收回太守印綬之舉?今後先生依舊爲豫章太守,本官不過是行揚州刺史之事而已,另,本官擬拜先生兼任揚州勸學從事,與仲宣一道,勸學讀經,教化萬民,不知先生可否答應?”

“什麼?多謝大人厚愛。下官願效犬馬之勞。”看到自己多年的夢想一朝能夠得到實現,內心也不由的欣喜萬分,欣然接受了劉琦的任命。

第464章 彌留之際第300章 孤注一擲第326章 強攻汧縣第3章 請令第222章 逢紀歸降(一)第365章 勸降龐德第400章 荀彧歸心第5章 義陽魏延第288章 暗流涌動第363章 渭南之戰(五)第354章 劉備的死訊第63章 連環詭計(二)第113章 智取孫策第384章 晉爲楚王第135章 荊襄鉅變(十二)第290章 允吾之戰(二)第37章 黃月英的打算?第180章 歸心第135章 荊襄鉅變(十二)第231章 計取巴郡(二)第225章 大軍出征第307章 勸降荀彧?第74章 虞翻歸心第208章 兵至夷洲第183章 夠得着吃不着第110章 樊氏的妒火第309章 離間之計(一)第369章 神器!第117章 生擒太史慈第292章 允吾之戰(四)第272章 爲自己考慮?第501章 高平陵之變第136章 荊襄鉅變(十三)第72章 周瑜的妙計第238章 龐統命運改寫第88章 廬江之爭(五)第117章 生擒太史慈第145章 交州平第324章 用張飛換汧縣?第308章 曹操徵烏桓第485章 曹魏變局第417章 對決張遼第305章 曹操的哀嘆第162章 圍點打援(一)第466章 曹丕廢漢第399章 洛陽驚變第373章 蔡文姬的誤會第72章 周瑜的妙計第52章 會攻長沙第415章 強渡睢水第395章 軍事基地第407章 強攻汝南第178章 孫權的決定第418章 慚愧的張遼第324章 用張飛換汧縣?第74章 虞翻歸心第163章 圍點打援(二)第304章 了斷恩怨(二)第8章 安衆之戰(一)第398章 這是一場誤會第61章 放虎歸山第269章 驍衛軍成立第403章 曹仁之死第103章 風雲突起第75章 柴桑之失第505章 劉全忠的決定第1章 荊襄才俊第476章 情動之下第126章 荊襄劇變(三)第132章 荊襄鉅變(九)第287章 內訌第11章 賈詡的智慧第150章 曹仁之敗第44章 樊氏的野心第295章 退兵(一)第80章 迫降劉曄第337章 兵出子午谷(三)第488章 北疆戰事又起第352章 全線潰退第31章 軍器司和飛雲梯第396章 三年之後第387章 呂玲綺的堅持第1章 荊襄才俊第144章 士燮之死第49章 張津之死第160章 廣陵太守陳登第479章 出兵的決定第120章 孫策之死(一)第348章 梟雄末路(三)第116章 太史慈第472章 刺曹(一)第426章 賈詡的用心第187章 竟然是甄洛!第99章 蔡氏的刁難第98章 劉琦大婚(五)第13章 金卯刀和草朋刀第250章 勸降張飛?第464章 彌留之際第410章 趙雲出兵第376章 加封詔書
第464章 彌留之際第300章 孤注一擲第326章 強攻汧縣第3章 請令第222章 逢紀歸降(一)第365章 勸降龐德第400章 荀彧歸心第5章 義陽魏延第288章 暗流涌動第363章 渭南之戰(五)第354章 劉備的死訊第63章 連環詭計(二)第113章 智取孫策第384章 晉爲楚王第135章 荊襄鉅變(十二)第290章 允吾之戰(二)第37章 黃月英的打算?第180章 歸心第135章 荊襄鉅變(十二)第231章 計取巴郡(二)第225章 大軍出征第307章 勸降荀彧?第74章 虞翻歸心第208章 兵至夷洲第183章 夠得着吃不着第110章 樊氏的妒火第309章 離間之計(一)第369章 神器!第117章 生擒太史慈第292章 允吾之戰(四)第272章 爲自己考慮?第501章 高平陵之變第136章 荊襄鉅變(十三)第72章 周瑜的妙計第238章 龐統命運改寫第88章 廬江之爭(五)第117章 生擒太史慈第145章 交州平第324章 用張飛換汧縣?第308章 曹操徵烏桓第485章 曹魏變局第417章 對決張遼第305章 曹操的哀嘆第162章 圍點打援(一)第466章 曹丕廢漢第399章 洛陽驚變第373章 蔡文姬的誤會第72章 周瑜的妙計第52章 會攻長沙第415章 強渡睢水第395章 軍事基地第407章 強攻汝南第178章 孫權的決定第418章 慚愧的張遼第324章 用張飛換汧縣?第74章 虞翻歸心第163章 圍點打援(二)第304章 了斷恩怨(二)第8章 安衆之戰(一)第398章 這是一場誤會第61章 放虎歸山第269章 驍衛軍成立第403章 曹仁之死第103章 風雲突起第75章 柴桑之失第505章 劉全忠的決定第1章 荊襄才俊第476章 情動之下第126章 荊襄劇變(三)第132章 荊襄鉅變(九)第287章 內訌第11章 賈詡的智慧第150章 曹仁之敗第44章 樊氏的野心第295章 退兵(一)第80章 迫降劉曄第337章 兵出子午谷(三)第488章 北疆戰事又起第352章 全線潰退第31章 軍器司和飛雲梯第396章 三年之後第387章 呂玲綺的堅持第1章 荊襄才俊第144章 士燮之死第49章 張津之死第160章 廣陵太守陳登第479章 出兵的決定第120章 孫策之死(一)第348章 梟雄末路(三)第116章 太史慈第472章 刺曹(一)第426章 賈詡的用心第187章 竟然是甄洛!第99章 蔡氏的刁難第98章 劉琦大婚(五)第13章 金卯刀和草朋刀第250章 勸降張飛?第464章 彌留之際第410章 趙雲出兵第376章 加封詔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