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一章 祭拜

薊城以北五里處的小山上,一塊並不華麗但卻威嚴沉重的墓碑坐落於此。在這孤山野林之中略顯淒涼。

墓碑周圍十分的乾淨,碑前還擺放着爲數不少的新鮮瓜果,香火旺盛,顯然時常有人祭拜。

此時的墓碑之前,站立着兩個人。

“故漢驃騎將軍冠軍侯公孫瓚墓。”

將墓碑上的字輕聲讀了出來,袁術臉上滿是回憶之色。

“或許這正是公孫瓚一生的追求吧。袁本初這次算是做了件好事。公孫瓚雖不爲明主,但卻不失爲一代名將、民族英雄。護佑幽州、驅除胡虜、大敗異族、封狼居胥,這般稱號也算不失其名。”

受自己這隻蝴蝶的影響,公孫瓚雖依然敗於袁紹之手,但卻多了狼居胥山這一驚世之戰。

以一己之力大敗鮮卑、烏桓和南匈奴三方聯軍,將鮮卑屠戮殆盡,並致使南匈奴和烏桓元氣大傷。公孫瓚此生的戰績和戰果絕不遜於霍去病多少。

“如今鮮卑已成過去,烏桓和南匈奴相繼歸順。子龍,你說公孫伯圭在九泉之下會如何反應?”袁術輕聲道。

站在袁術身後的趙雲一臉肅穆的望着墓碑:“公孫將軍自是會欣喜。消滅胡虜、保北方太平是公孫將軍畢生之願。如今業已達成,公孫將軍在九泉之下也可安寢了。”

“朕覺得他還會惋惜和羨慕。惋惜他時運不濟,沒能親自看到這一天。羨慕我袁公路運道好,他所做的一切平白爲朕做了嫁衣。”袁術輕嘆了口氣道。

“以公孫將軍的性格,恐怕還真會如此。不過更多的肯定還是欣喜,在公孫將軍心中漢人比什麼都重要。”

“昔日於虎牢之前,十數路諸侯多庸碌之輩,能入我眼者,除袁曹劉三人外,也就公孫伯圭一人了。其性格剛烈,雖不爲英主,但卻不失爲一英豪,朕一直以之爲友。與其結盟雖摻雜不少利益因素,但卻也是真心想與之相交。若是可能的話,朕真想保他性命。但可惜,朕可救他,但他卻不願苟活,一心求死。”袁術惋惜道。

當初於薊城之中,公孫瓚看似四面楚歌、無路可逃,實際上袁術早已在遼東準備好接應的人馬,並與其聯繫。只要公孫瓚願意撤往遼東,是可以活命的。但可惜的是公孫瓚並沒有接受袁術的好意,而是選擇了死亡。

“生當爲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昔日之楚霸王,今日的公孫瓚,可惜啊可惜。”

對於公孫瓚的身亡袁術是由衷的可惜。雖然公孫瓚無英主之資,但其征戰之能確是當世絕頂。袁術也有心讓其與曹袁劉三人一樣前往西方開疆擴土。有着自己和曹袁劉三人幫襯,公孫瓚可無後顧之憂的與異族廝殺。同樣,於自己和曹袁劉三人而言,公孫瓚可說是最爲鋒利的尖刀。

人皆有能,所長不同。公孫瓚雖敗於袁紹,但是公孫瓚能做到的事袁紹卻不一定能做到。就如對抗異族而言,公孫瓚麾下的數萬精騎,比之袁紹手中的數十萬步卒要好使的多。公孫瓚不善內鬥,但對外卻極爲強勢。

“子龍,朕沒有讓你和白馬義從參與鉅鹿之戰,你們是否心有怨氣?”

“臣不敢,陛下自有陛下的思量。”

袁術聞言,嘴角微微苦笑:“朕沒有讓白馬義從參與此戰,是怕白馬義從一時義憤,把袁本初給殺了。”

“義之所至、生死相隨;蒼天可鑑、白馬爲證。朕知道,這不是一句虛言。當面對袁本初時,那三百餘白馬義從舊部絕對會忍不住給袁紹來上一箭,爲公孫瓚報仇。”

對於白馬義從的義氣,袁術從不懷疑。白馬義從既稱之爲義從,自是以義爲先。像是爲主報仇殺了袁紹然後自裁以謝袁術的事,絕對幹得出來,而且有不少人願意這麼幹。到時候非但袁紹會死,三百餘白馬義從舊部怕是一個都活不下來,袁術怎麼可能會讓這種事情發生。所以將之支開、不讓二者相遇是最好的選擇。

“陛下的苦心,臣明白。然公孫將軍始終是...”

“朕知道。朕與公孫伯圭從無舊怨,唯有感激。朕相助於其物資,其爲朕招攬人口。非但如此,其還爲朕背了稱帝的黑鍋,碎了傳國玉璽,助朕平定胡虜,甚至將白馬義從推至巔峰之後贈與朕。是朕虧欠於其。”袁術坦誠道。

說實在的,對於公孫瓚袁術確實是感覺極爲的虧欠。因爲這貨幫自己背鍋和提供的幫助太多了,讓袁術都不由得感到有種愧疚。

袁紹是他牽制的,很多人口是他拉來的,北方三大異族也是他打殘了之後讓自己撿了個便宜,在自己奪天下的路上更是數次幫自己背鍋吸引仇恨。最後還把白馬義從送給了自己,當真是大漢好隊友,最強打工仔。

曹操、劉備替袁紹牽制中原和自己,好歹還是袁紹安排的,而且還玩脫了。公孫瓚這事自己除了和其做了些互惠互利的商貿交易外,幾乎沒怎麼動手,他自己就傻乎乎的把該乾的事全乾了。有時候袁術都懷疑這貨是不是上天專門派來幫助自己的,絕對的無私好隊友啊!整個天下都找不到第二個。

犧牲自己,照亮他人。這就是袁術給公孫瓚最中肯的評價。

“白馬義從那三百餘舊部,朕對其絕無一絲介意。因爲朕也喜歡忠義的人,而且公孫瓚已經死了,白馬義從如今是僅次於陷陣營的存在,朕沒有理由不喜他們。也正是因此,朕纔會不讓他們參與這一戰,以免致他們於兩難的境地。”

“多謝陛下。”趙雲躬身道。

袁術如今也有些理解原來的歷史軌跡之中袁紹爲什麼要殺麴義了。團滅了白馬義從的先登死士,估計其戰力不亞於現在這個狀態的白馬義從,戰力妥妥的高於尋常大軍兩個大檔次。打大戟士就和玩似的。這麼恐怖的存在,其領將又是個傲慢的主,換誰能不忌憚?和呂布雪藏高順是一個道理。

袁術現在好在麾下這種強悍的軍團爲數不少。而且高順、趙雲等都是忠義謙謹之輩,又有許褚虎賁護佑,方纔高枕無憂。

爲君者,要想不忌憚臣子,不讓臣子功高蓋主,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強大自身,培養更多強大忠誠的將領,而不是打壓和殘害。就像現在的袁術,就是呂布都不敢有絲毫反叛之心,因爲他很清楚,一旦反叛,袁術殺他如殺雞一般輕鬆。

野心的出現往往是因爲能力的不平衡,君主自強,自然文武歸心。

“公孫續現在情況如何?”

“現在白馬義從之中爲一百夫長,一直以來盡忠職守,在戰場上勇猛果決,頗有公孫將軍當年的風采。”

“嗯。你平日多指點一下,畢竟是公孫伯圭的血脈,虎父無犬子,好好打磨將來定可爲一良將。”袁術點頭道。

對於公孫一家袁術並無半點忌憚,原因也是一般,因爲他自身很強,無懼任何。公孫續在其眼中不過是子侄一般的存在,若不是由於身份和局面的原因,袁術其實不介意再收一個義子。若是公孫續將來有所成就,袁術讓其代替趙雲掌握白馬義從也無不可。

這天下最有資格統領白馬義從的便是公孫一系,血脈上的傳承,註定了將門世家更易出英傑。隴西李氏一脈不就如此?袁術如今已然看開了,對於世家再無半點歧視,將天下臣民皆平等相視,認可世家自身的優勢。

毫不在意身份的盤腿坐下,袁術揮揮手,從一旁上前的親衛手中接過酒袋。把酒袋打開,將半袋酒水輕輕灑於面前,呈一條直線。

袁術雙手平舉酒袋,面色肅穆,沉聲道:“伯圭兄,你我雖只有數面之緣,但卻神交已久。老兄封狼居胥,一戰成名,足以名垂千古,愚弟敬服。此番某得天之助,僥倖取得天下、平定宇內,收服胡虜、安定百姓。這其中,伯圭兄居功甚偉,愚弟感激之至。如今胡虜將盡、北方已平,老兄九泉之下也可安眠了。”

“老兄放心,範兒不負老兄之望,甚是努力、已初露猙獰,將來必成大器。愚弟也會對其多加照拂,以報老兄之恩。我漢人沉寂已久,如今漢疆一統,當王天下。愚弟欲畢全國之力西伐,以征服各國、擴我漢人疆域,再創我漢人之輝煌盛世。若老兄在天有靈,還請多加護佑,爲我漢人祈福,愚弟在此拜謝。”

言罷,袁術仰頭將酒袋中的酒一飲而盡,起身,轉身離開,無有半點停留。

英雄相惜,無需半點作假;家國天下,無需半句多言。唯有把握此心而已。

第七百一十七章 匠造之術第一百八十五章 陳宮之謀第四十四章 財富循環第八百八十章 相遇第六百五十九章 投降第六百五十七章 謀劃第七百七十三章 初見第九百一十五章 黑吃黑第六百九十九章 危境第八百四十八章 舊日恩怨第八百七十三章 初露鋒芒第七百五十三章 三而竭第五百七十章 爭論第三百五十四章 菜鳥第三百八十五章 長安水深第一百三十三章 可憐的曹操第五百五十八章 定襄平第五百六十二章 稱帝?第三百七十八章 間隙第二百九十七章 楊浦授首第一百九十六章 法正對楊修第五百零四章 民心民意第五百一十九章 逃生第五百三十五章 追殺第四百九十八章 巧舌如簧第三百四十三章 禍水東引第四百四十五章 麴忠第一百四十八章 謀算劉備第九百二十二章 防禦佈局第六十一章 培養第三十三章 明心第九百零四章 海軍第四百二十四章 韓遂第五百八十九章 對峙第四百零九章 大火第二百五十七章 曹操之怒第二百六十六章 連夜撤退第七百四十七章 僵持第四百零四章 慘烈第五百五十四章 圍困第三百七十五章 弩陣第三百三十七章 武器裝備第五百二十三章 暗謀第四十二章 醫院第二百三十六章 得寸進尺第四百零三章 攻關第一百七十八章 賈詡的定位第九百六十三章 拜訪第五百八十五章 震撼與無奈第一百一十一章 軍靈第七百四十一章 準備第五百八十六章 反擊第三百七十七章 神·張遼第七百六十八章 募兵第五百一十九章 逃生第五百九十七章 文丑作死第三百三十六章 行刺第二百四十三章 惜才的袁術第四百二十三章 功高蓋主第七百一十九章 路上第一百六十七章 難以拒絕的誘惑第五百四十八章 怒斥第八百三十九章 賈詡之毒第六十章 法正八百零一章 天命之子第四百一十六章 決斷第三十二章 招賢令第九百零二章 腐敗第六百三十章 離殤第三百九十九章 心在滴血第一百三十二章 水泥第四百零七章 定計第六百零六章 斷後第九百三十五章 城守第四百二十六章 糧食第一百七十六章 李儒之死第六百六十九章 反應第八百一十九章 漢公主第八百六十章 後撤第七百四十章 引誘第九百零九章 放出第九百二十章 定後路第九百二十三章 規則第四百四十四章 狗血第七百六十八章 募兵第二百二十七章 破釜沉舟之計第八百零五章 河北之動第八百零六章 農莊第二百六十二章 雪恨第二百零三章 界橋之戰第八百零二章 勝而降第二百二十五章 做好心理準備的蔡琰第八百二十章 吐槽第八百九十三章 負荊請罪第三百六十章 龜縮第三百零四章 南蠻傳承第四百九十八章 巧舌如簧第七百九十三章 強攻第九十五章 恐怖第三百三十六章 行刺
第七百一十七章 匠造之術第一百八十五章 陳宮之謀第四十四章 財富循環第八百八十章 相遇第六百五十九章 投降第六百五十七章 謀劃第七百七十三章 初見第九百一十五章 黑吃黑第六百九十九章 危境第八百四十八章 舊日恩怨第八百七十三章 初露鋒芒第七百五十三章 三而竭第五百七十章 爭論第三百五十四章 菜鳥第三百八十五章 長安水深第一百三十三章 可憐的曹操第五百五十八章 定襄平第五百六十二章 稱帝?第三百七十八章 間隙第二百九十七章 楊浦授首第一百九十六章 法正對楊修第五百零四章 民心民意第五百一十九章 逃生第五百三十五章 追殺第四百九十八章 巧舌如簧第三百四十三章 禍水東引第四百四十五章 麴忠第一百四十八章 謀算劉備第九百二十二章 防禦佈局第六十一章 培養第三十三章 明心第九百零四章 海軍第四百二十四章 韓遂第五百八十九章 對峙第四百零九章 大火第二百五十七章 曹操之怒第二百六十六章 連夜撤退第七百四十七章 僵持第四百零四章 慘烈第五百五十四章 圍困第三百七十五章 弩陣第三百三十七章 武器裝備第五百二十三章 暗謀第四十二章 醫院第二百三十六章 得寸進尺第四百零三章 攻關第一百七十八章 賈詡的定位第九百六十三章 拜訪第五百八十五章 震撼與無奈第一百一十一章 軍靈第七百四十一章 準備第五百八十六章 反擊第三百七十七章 神·張遼第七百六十八章 募兵第五百一十九章 逃生第五百九十七章 文丑作死第三百三十六章 行刺第二百四十三章 惜才的袁術第四百二十三章 功高蓋主第七百一十九章 路上第一百六十七章 難以拒絕的誘惑第五百四十八章 怒斥第八百三十九章 賈詡之毒第六十章 法正八百零一章 天命之子第四百一十六章 決斷第三十二章 招賢令第九百零二章 腐敗第六百三十章 離殤第三百九十九章 心在滴血第一百三十二章 水泥第四百零七章 定計第六百零六章 斷後第九百三十五章 城守第四百二十六章 糧食第一百七十六章 李儒之死第六百六十九章 反應第八百一十九章 漢公主第八百六十章 後撤第七百四十章 引誘第九百零九章 放出第九百二十章 定後路第九百二十三章 規則第四百四十四章 狗血第七百六十八章 募兵第二百二十七章 破釜沉舟之計第八百零五章 河北之動第八百零六章 農莊第二百六十二章 雪恨第二百零三章 界橋之戰第八百零二章 勝而降第二百二十五章 做好心理準備的蔡琰第八百二十章 吐槽第八百九十三章 負荊請罪第三百六十章 龜縮第三百零四章 南蠻傳承第四百九十八章 巧舌如簧第七百九十三章 強攻第九十五章 恐怖第三百三十六章 行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