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忿恨

鍾繇就是當初跟隨着劉誠一起暗中離開長安的少許人之一。對於這麼個大才,賈詡和郭嘉一直十分關注,但架不住其能耐大,也不知怎麼的就偷樑換柱逃了出來。

鍾繇的逃脫,就是賈詡郭嘉都沒想到。因爲他一直表現出對於袁術有着善意,而且其看似也沒有放棄袁術的招攬轉而冒險投奔曹操的理由。略微疏於防範之下,就出現了這麼一條漏網之魚。袁術當時得知後,心中鬱悶了好一會兒,好在還有個劉虞,否則袁術估計直接殺奔兗州的心都有了。

此人出身潁川,和荀彧的家基本就算隔壁縣,非常近。雙方大小交集就不少,當時年紀輕輕、名聲鵲起的鐘繇被荀家聘請當了一陣荀彧的臨時啓蒙先生,二人的關係亦師亦友。

城主府中發生的種種以及城主府前鍾繇荀彧二人的交談,很快就傳到了曹操的耳中。原本心情壓抑的曹操聽聞了這兩件事,心情複雜無比,有喜有愁,但總的來說還算高興。當即將鍾繇提拔爲司隸校尉,對其委以重任。

“志才,你說文若真當不會選擇嗎?”鍾繇的話在曹操耳邊不斷迴盪,令曹操憂心忡忡道。

戲志纔看着面色複雜的曹操,安慰道:“主公勿擾,文若乃是誠誠君子,性情忠直仁厚,一時爲大義所逼難以自拔也是正常的,主公當年不也是如此嗎?我等曾經都忠於大漢,但只可惜,物是人非、形勢所逼,一步步地走到今天。文若同樣是忠於主公,但不過是其少時受到的教育影響了其選擇罷了。”

曹操聞言,彷彿想到了虎牢關前的自己,感同身受,心中稍寬。不過內心同樣苦澀,曾幾何時,他也不過是個夢想成爲徵西將軍的熱血少年,他以爲自己一直沒有變過。但現在捫心自問,他真的沒有改變嗎?他真的還只是想成爲徵西將軍嗎?

戲志纔看着陷入深思中的曹操,輕嘆了口氣道:“主公,現在形勢還沒到主公能夠換下來思考那麼多的時候。不管主公是想做周公、王莽還是高祖,這一切都得在我們一統天下的基礎上。某說那些只不過是希望主公明白,文若對於主公的忠心不下於任何人,希望主公不要苛責。”

“某從未懷疑過文若對某的忠心,可是如此狀態的文若,某如何能放心其管理後方?當今天子可並非一個仁厚之人啊!”曹操皺眉道。

戲志才微微一笑:“忠與主公所想一般,無論大漢當不當扶,這個涼薄天子定然不當扶。文若放不下大漢,但未必放不下這個天子。以其涼薄無能的個性,只要我等稍使手段,定能斷了文若向漢之心。”

主公,大漢已經不當扶了。您現在已經慢慢醒悟,將來也必然會成爲真正的一方諸侯,甚至新的天子。放心,我會很快讓文若也明白這一切的。

戲志才內心輕嘆道。

出身寒門的戲志纔對於大漢本來就毫無歸屬之感,所謂的大漢養士四百載,根本不包括他這種出身草根,連寒門都算不上的士子。戲志才如李儒一般,對這大漢根本沒有任何好感不說,反而充滿了憤懣。曾經是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憤懣,到見識了許多後一種想要將之推翻重造的憤懣。

王朝輪迴,亂世之中,註定要有新的王朝崛起,無論是不是名漢,是不是姓劉都無所謂,對於戲志纔來說,他的終極目標是扶植英主一統天下,打造一個他理想中的太平盛世。

城主府中的那個小皇帝戲志才關注很久了,其一言一行戲志才都深入的研究過,最終得出的結論。這是一個心胸狹窄、性情涼薄的壞小孩,非但品行極差,就是眼光心計也是極爲差勁,甚至可以稱之爲幼稚,根本不配他和曹操扶助。

東漢後期的皇帝多是幼子,其本身目的就是爲了方便掌控,基本都是作爲外戚、宦官和士人扶持得一個傀儡。若是在太平盛世還好,就算扶持得是一個劉宏一樣的窩囊廢,靠着大漢的威信和諸多的人才也能掌控住大局。但在這亂世之中,這就使得大漢的復興之路變得極爲艱難。能闖出頭的,反而都是劉備、劉表這種外放的劉氏。

想想漢末前期的諸侯中有多少姓劉?且不說掌控幽州而且名義上統領北方四州的劉虞,益州劉焉,荊州劉表,還有其他如劉繇、劉岱哪個不是一方大吏?

這些人的力量若是集合到一起,半個大漢的地盤都在腳下,看起來漢室怎麼都能重整旗鼓。但架不住這些人心思各異、不爭氣啊!結果弄到最後,就剩一個草根出身、中山靖王之後的劉備挑大樑,其他全部玩完。

現在的漢室後裔,如劉誠、劉備等人在戲志才眼中都是廢物一樣,不當扶。唯一一個能看的劉虞又不適合爲人主,所以戲志才覺得大漢不當扶了,扶植這羣廢物還不如將曹操打造成一個新的高祖來的簡單。

就在戲志纔不斷寬慰曹操之時,遠在潼關外的劉備此時心中卻是憤懣無比。

“砰!”

劉備將手中的酒杯狠狠地擲向大帳中央的傳令兵身側,驚得其連忙跪在地上扣頭,口中不住的喊:“主公恕罪!”

不過好在劉備的養氣功夫不錯,很快的就將心情平復了下來。對着大仗正中戰戰兢兢地傳令兵道:“你先下去吧!”

“諾!”

待其離去後,劉備癱坐回自己的位置,目露絕望的望着潼關方向,低聲道:“子揚,果真如你所料,曹孟德在潼關之前將我等拒留是對青州有所動作,他已經回到兗州,做好充足的準備,即將發兵青州了。”

劉曄毫不意外的苦笑道:“主公,這本就在我們的預料之內,不是嗎?”

“現在我們該怎麼辦?要不我們強攻潼關?”劉備無措道。

“關內足有三萬曹軍,我們現在不過四萬餘步卒,又是天寒地凍的,強攻定然不行。”劉曄直接否決道。

“那我們總不能就這麼等着曹操吞併青州吧!若是其吞併了青州,我們就真的無路可走了!”劉備焦急道。

“唉!”劉曄輕嘆一聲,看着劉備,低聲道:“主公可願冒險賭一把?”

“都這種時候了還說這種話幹什麼?不賭就是等死,某還有的選擇嗎?”劉備苦澀道。

劉曄看着西涼方向,沉聲道:“希望主公能做好心理準備。若是我們賭輸了,恐怕會一無所有,就是賭贏了,也很有可能爲他人作嫁衣。”

第二百三十章 主公之論第六百九十六章 暗襲第七白五十五章 七探第三百九十二章 釜底抽薪第六十四章 拍賣第七百八十三章 暗謀第三百七十章 遼東第四百五十三章 情報第一百一十六章 冀州戰事第五百九十一章 底牌第八百一十三章 望其項背第一百七十五章 賈詡到來第六百六十四章 拒絕第五百零七章 西涼諸將第四百二十一章 敗後良機第四百五十二章 袁術的弱點第九百三十二章 進駐第七百八十六章 動亂第九百六十一章 暗盟第十九章 許諾換兵第八百六十二章 殺招現第六百二十四章 爭將第五百五十九章 離遼東第三百一十六章 揹負罵名第四百八十七章 血戰第九百七十章 表演第一百一十四章 敗家第四百四十七章 攪局第一百六十章 軍團天賦第六百零二章 緩退第六百五十三章 蠢蠢欲動第三百二十七章 隱藏着的人第三百七十三章 戰前佈局第五十五章 掌控江東第五百三十二章 死戰第九百三十章 開局第一百三十五章 順水推舟第八百六十章 後撤第八百零二章 勝而降第八百六十六章 應對第七百六十章 虎頭蛇尾第三百八十四章 暫時的平靜第四百七十八章 破關第六百五十七章 謀劃第二百八十一章 平靜的天下第四百四十九章 西域第三百五十七章 鏖戰第二章 何進第五百六十五章 稱帝第八百七十三章 初露鋒芒第一百九十七章 躍躍欲試的二人第八百六十五章 碰撞第十章 資質第七百零一章 勝局第三百四十三章 禍水東引第三百三十三章 暗中角逐第六百零六章 斷後第一百八十七章 曹操結盟第三百三十八章 河內司馬第八百七十八章 揹負第七百九十一章 兗州戰起第三百四十四章 袁紹的野望第二百二十九章 荀氏兄弟第二百二十七章 破釜沉舟之計第二百二十一章 打算一網打盡的郭嘉第一百六十三章 孝廉第一百七十五章 賈詡到來第八百五十九章 悍勇第四百三十章 恐怖的南蠻兵第七十五章 陰謀第五百九十八章 顏良文丑第五十三章 碾壓第一百八十九章 醫學發展第三百零二章 民族自豪第三百五十一章 博弈第二百六十四章 捨棄江北第五百六十二章 稱帝?第二百六十五章 夏侯惇第三百七十四章 戰起第三百一十八章 諸葛瑾出山第九百五十八章 桀驁第六百八十六章 氣魄第二百一十三章 徐庶的見解第八百九十八章 商人第七百八十章 評書戲劇第二百五十二章 南陽局勢第六百四十三章 玉璽第七百三十九章 不解第二百零一章 人口換糧食第六百九十章 戰始第一百二十一章 鹿門書院第六百一十四章 袁紹撤軍第六百四十章 產量第七百九十六章 箭術第二百一十章 謀求幷州第五百九十六章 顏良之敗第一百八十四章 劉焉稱帝第三十四章 陷陣營第三百零七章 影響第六百一十三章 夜襲
第二百三十章 主公之論第六百九十六章 暗襲第七白五十五章 七探第三百九十二章 釜底抽薪第六十四章 拍賣第七百八十三章 暗謀第三百七十章 遼東第四百五十三章 情報第一百一十六章 冀州戰事第五百九十一章 底牌第八百一十三章 望其項背第一百七十五章 賈詡到來第六百六十四章 拒絕第五百零七章 西涼諸將第四百二十一章 敗後良機第四百五十二章 袁術的弱點第九百三十二章 進駐第七百八十六章 動亂第九百六十一章 暗盟第十九章 許諾換兵第八百六十二章 殺招現第六百二十四章 爭將第五百五十九章 離遼東第三百一十六章 揹負罵名第四百八十七章 血戰第九百七十章 表演第一百一十四章 敗家第四百四十七章 攪局第一百六十章 軍團天賦第六百零二章 緩退第六百五十三章 蠢蠢欲動第三百二十七章 隱藏着的人第三百七十三章 戰前佈局第五十五章 掌控江東第五百三十二章 死戰第九百三十章 開局第一百三十五章 順水推舟第八百六十章 後撤第八百零二章 勝而降第八百六十六章 應對第七百六十章 虎頭蛇尾第三百八十四章 暫時的平靜第四百七十八章 破關第六百五十七章 謀劃第二百八十一章 平靜的天下第四百四十九章 西域第三百五十七章 鏖戰第二章 何進第五百六十五章 稱帝第八百七十三章 初露鋒芒第一百九十七章 躍躍欲試的二人第八百六十五章 碰撞第十章 資質第七百零一章 勝局第三百四十三章 禍水東引第三百三十三章 暗中角逐第六百零六章 斷後第一百八十七章 曹操結盟第三百三十八章 河內司馬第八百七十八章 揹負第七百九十一章 兗州戰起第三百四十四章 袁紹的野望第二百二十九章 荀氏兄弟第二百二十七章 破釜沉舟之計第二百二十一章 打算一網打盡的郭嘉第一百六十三章 孝廉第一百七十五章 賈詡到來第八百五十九章 悍勇第四百三十章 恐怖的南蠻兵第七十五章 陰謀第五百九十八章 顏良文丑第五十三章 碾壓第一百八十九章 醫學發展第三百零二章 民族自豪第三百五十一章 博弈第二百六十四章 捨棄江北第五百六十二章 稱帝?第二百六十五章 夏侯惇第三百七十四章 戰起第三百一十八章 諸葛瑾出山第九百五十八章 桀驁第六百八十六章 氣魄第二百一十三章 徐庶的見解第八百九十八章 商人第七百八十章 評書戲劇第二百五十二章 南陽局勢第六百四十三章 玉璽第七百三十九章 不解第二百零一章 人口換糧食第六百九十章 戰始第一百二十一章 鹿門書院第六百一十四章 袁紹撤軍第六百四十章 產量第七百九十六章 箭術第二百一十章 謀求幷州第五百九十六章 顏良之敗第一百八十四章 劉焉稱帝第三十四章 陷陣營第三百零七章 影響第六百一十三章 夜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