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章 毒計

袁術微微撓了撓頭,賈詡話裡的意思他又何嘗不明白,自古以來以爲帝位繼承的問題而導致的悲劇還少嗎?這可不是他一個人的問題,而是事關整個民族和國家。

這幾年來,他的幾名妻妾又產下了兩子兩女,長子袁耀在孫策的麾下表現也頗好,次子袁英雖然年幼,但卻表現得極爲聰慧,很受袁術喜愛。在繼承人的問題上,袁術雖然比羅馬那個軍人出身的暴躁皇帝要理智的多,但卻也難以抉擇。

身份不同,位置不同,看待事情自然不同。曾經袁術因爲袁耀的能力和品性問題,決心放棄其作爲繼承者,將其作爲武將培養。以袁耀的性格和能力,袁術這麼做確實無可厚非,可袁耀畢竟是自己的嫡長子。

雖說真正歷史上的皇帝沒有幾個是嫡長子,但是立嫡立長基本是古代的一種潛在規則,嫡長子不存了另說,但是嫡長子在的情況下另立他人雖然合理,但於將來而言會有不小的風險。唐朝的前車之鑑在前,袁術可不希望自己將來的子嗣每次將來每次在王朝更迭之時都要掀起一陣腥風血雨,這樣對國家的傷害實在太大。

可是真遵循嫡長子繼承製,這也不太現實。立君理應立賢,長子有一定才能和德行也就罷了,若是明擺着長子不適合爲君,有更好的選擇,又怎麼能捨優取劣呢。而且這麼搞,長子沒有危機感,很可能會被養廢。

在有着後世見識的袁術眼中,這個時代有很多難題都能夠輕易解決,但是也有很多問題,即使是後世,也無法給出一個正確、完美的答案。譬如眼前的子嗣繼承問題,以及國家的體系制度問題。

這兩者似乎永遠找不到完美的答案,顧此就會失彼,就如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般。再好的制度也會隨着王朝的發展、隨着時代的推移而出現問題,因爲這世上沒有完美的制度,凡事都有漏洞。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漏洞會越來越大,到最後無法挽回。

袁術也一直在本能的迴避這個問題,好在他因爲穿越的原因,雖然年齡已經四十多,但身體狀況卻依然保持在二十餘歲的青年狀態,還有充足的時間去思考這個永遠也解決不了的問題。

後人自有後人福,袁術的目標首先是維護華夏的利益,讓華夏的旗幟插遍整個世界。其次,是保證自己的後代能夠有一個儘量好的結局。最後,纔是自己所創建的這個國家能夠儘量長時間的維持下去。

之所以將大楚放在第三,是因爲袁術知道,這個目標很難達成,除非出現核武類似的決定性力量,否則,自己所建的國家終有腐朽滅亡的一天,想要永遠的維持下去基本是不可能的。而前兩個目標,卻是有一定實現的可能。

前者自然不必多說,袁術對於世家的信任和忌憚是一體兩面的,曾經有多忌憚,現在就有多信任他們的力量。只要將這些世家的力量利用好,袁術覺得讓漢人登上世界之巔難度也並不是太大。而後者,有着孔子後人珠玉在前,還有着昔日周朝的經驗,袁術覺得自己曾經的想法也有一定實現的可能。

在三人的矚目之下,袁術晃神了片刻,隨後訕訕道:“文和,你具體說說,此事該如何操作?”

看到袁術裝糊塗的樣子,賈詡三人心中微嘆了口氣,估計袁耀是真的沒有希望了。

相處這麼久了,他們怎能不清楚自己這個陛下的性格。雖然無論是識人之能、自身意志、用人之道、執政之能等都極爲優秀,堪稱不世英主,但卻有些優柔寡斷、心太軟。或許是因爲見識太多,在處理一些後世能夠解決的問題時,袁術極爲的乾脆利落。但在處理一些後世都難以解決的問題時,袁術就有些瞻前顧後了。

不過身爲臣子,對於此事他們也不好太過插手。反正無論袁術選擇誰,只要不出現宮廷政變之類的大亂子就可以了,就是推出來一個白癡,有着諸葛亮、周瑜、陸遜等人將來輔國,外加上孫策等人的扶持,大楚也不會出什麼問題。

其實在賈詡等人看來,將袁耀直接推上太子之座再好不過,直接定下嫡長子繼承,免了許多的麻煩。雖然袁耀能力差些,性情有些莽撞執拗,和如今這個羅馬的皇帝有些類似,但是如今的大楚已經步上正軌,下一代的接班人都已敲定,架子已經搭好,並不需要一個多麼優秀的皇帝,只需要一個明事理知進取的象徵,在諸葛亮、周瑜等人身後喊666就可以了。

而袁耀的性格就很不錯。知軍事,心性不壞,雖然笨了些但是明事理,按部就班的來,即使是當個吉祥物,只要不出意外,將來弄個漢武帝類似的地位都不是不可能,畢竟袁術給他留下的本錢太足了。只要不搗亂,啥都不幹估計都能算上一代明君,袁術現在不也是有些無爲而治的意思嘛。

其實,這也是袁術的一種嘗試。以相治國,與明朝的內閣有些類似,君主只需做好底層士子和將士的思想工作,並牢牢掌握軍權、檢察權、審理權以及輿論等方面。具體的治國和治軍打仗,分別由丞相、大將軍及都督負責,君主只是在大方向上進行裁斷,最大程度減少皇帝昏聵對於國家造成的影響同時盡力保證國家意志的統一。

畢竟袁術的智慧有限,這已經是他參考後世所能想到最合適的方法了。要想保證國家只有一個聲音的同時,還要保證權力的相互制衡,談何容易。這個千古難題,袁術也只能想到這裡。

既然袁術對於自己的暗示沒有回覆的意思,賈詡也就不在這個話題上多說。能說出這種話,依賈詡的性格已經是極限了,若不是知道袁術心寬,賈詡連這種話都不會提一句。

“塞維魯的兩個兒子,哥哥名爲卡拉卡拉,弟弟名爲蓋塔。”賈詡道。

“卡拉卡拉繼承了其父鐵血暴躁的性格,能力尚可,但心狠手辣,而且極有野心。而蓋塔繼承了其父對親人和士卒的仁慈,但懦弱無能。若是就這麼發展下去,最後蓋塔十之八九會被其哥哥除掉,卡拉卡拉會成爲一個如塞維魯一般的暴君。而這,恰是羅馬的一些貴族和元老院的元老所不願看見的。但由於塞維魯提高了軍人的地位,使得他們缺乏話語權,無法對蓋塔形成有力的支持。”

“文和你是說,我們暗中扶助蓋塔?從而割裂羅馬,使得他們內鬥?”袁術道。

“不,既然要做,就要做得更加徹底。羅馬與我們不同,他們沒有正統和朝代一說,管理體系落後簡陋,皇帝更迭極爲輕易,簡直可稱得上是可笑。動不動就有皇帝因極爲隨意的刺殺而死,然後就有一些人莫名上位,即使是個普通的親衛也能當皇帝。”說道此處,賈詡心中忍不住的鄙夷。羅馬這個帝國看起來很強,但統治者的管理手段實在是太弱了,統治體系一點都不嚴謹,和玩似的。

從原本一個普通的城市發展至今,管理構架是那麼的鬆散,漏洞百出,簡直令賈詡感到可笑。和陰謀詭計玩透了的漢人相比,這些人就和一羣傻子似的。若是換做是漢人世家在羅馬,刺殺個皇帝就跟玩似的。要知道,袁術身邊的親衛哪個不是經過嚴格審查,起碼祖宗三代都查遍,確定底細和忠心才能被選上。而且管理極爲嚴格,外人基本都沒法接觸。無論何時出門在外,周圍必然是緊隨着無數親衛以及典韋和許褚這兩大保鏢。

中國的皇帝,哪有幾個被刺死的?就是死於非命,也多是因爲政變,而且之後自然會有正統繼位。而羅馬這些國家的皇帝呢?就像卡拉卡拉,因爲區區一個普通的士兵的不滿,就被其伺機刺殺死了,多麼扯淡的一件事。更搞笑的是,皇帝死了之後,繼承人竟然是他的禁衛軍長官,還是選出來的。而且這廝還是一個奴隸出身的黑人,堪稱傳奇,簡直難以想象。

賈詡眼中隱隱有寒芒閃過:“我們第一步,應扶持蓋塔、打壓卡拉卡拉。然後,鼓動卡拉卡拉弒父殺弟,再借羅馬的貴族和元老之手除掉卡拉卡拉。最後鼓動羅馬各軍閥和奴隸起義,再次形成羅馬的亂局。屆時,羅馬就是世家們的舞臺了。”

第四百五十一章 打擊第七百零一章 勝局第五百五十章 出征遼東第二百三十章 主公之論第七百五十一章 死志第六百八十七章 陽謀第三百四十章 狼狽爲奸第一百零五章 進擊的黃祖第三百二十章 八面玲瓏第六十二章 錢莊初成第七十八章 廬江不能丟第六十一章 培養第九百一十二章 隔岸觀火第六百八十一章 三方結盟第二百九十章 各人算計第三百六十一章 戰前第三百二十一章 諸葛家族第四百零一章 甲士第二百八十一章 平靜的天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趙雲戰張飛第五百六十章 論呂蒙第七百二十九章 出發第二百七十八章 荀家的謀劃第二百一十章 謀求幷州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小二喬第五百八十一章 取巧第七百二十二章 分蛋糕第四章 謀劃第一百五十七章 絕境第四十九章 預謀第八百零九章 賈詡的推拒第七百八十八章 共治第四百九十六章 猶豫不決第四百四十七章 攪局第七百五十二章 情義第二百九十五章 南蠻內亂第六百六十七章 分贓第八百三十四章 生育第九百三十八章 試探第二百八十二章 軍功制度第七百九十七章 城門第五百五十一章 求援第二百四十六章 生路第六十九章 回收土地第九百五十九章 困境第七百四十三章 身陷第三百二十九章 官商第三百零九章 瘟疫來襲第六百八十七章 陽謀第八百零四章 盟交第三百一十六章 揹負罵名第二百一十六章 攻打蒹葭關第七百七十九章 國體第八百五十七章 三板斧第五百一十五章 追逃第四百零八章 連環計第二百二十七章 破釜沉舟之計第六百四十七章 絕境第四百二十一章 敗後良機第三百二十六章 朋友的提醒一百五十三章 劉曄的煩惱第十一章 尷尬第四百二十五章 降書第八百八十三章 恐怖張任第二百章 紛亂的天下第十三章 酒樓相遇第九百六十六章 祭天大典第一百一十八章 拿下荊州第四百三十七章 金城之下第八百六十二章 殺招現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虞的無奈第七百六十七章 妥協第七百四十六章 中伏第五百五十八章 定襄平第八百三十三章 依然是個窮人第四百六十一章 爭搶第四百零五章 夜襲第二百一十九章 被逼急了的劉焉第五百三十八章 抉擇第四百二十六章 糧食第二百五十三章 呂布躺贏第五百零二章 決斷第一百二十二章 換吏第二百章 紛亂的天下第四十二章 醫院第九百六十六章 祭天大典第六十三章 金陵城第五百七十四章 衝撞第一百八十四章 劉焉稱帝第二百一十六章 攻打蒹葭關第一百零二章 補償第一百五十四章 趙雲戰張飛第一百九十八章 連連受挫的楊修第六百一十三章 夜襲第四百九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六百九十三章 全軍壓上第二十二章 根源第二百八十三章 軍階替補第二百六十二章 雪恨
第四百五十一章 打擊第七百零一章 勝局第五百五十章 出征遼東第二百三十章 主公之論第七百五十一章 死志第六百八十七章 陽謀第三百四十章 狼狽爲奸第一百零五章 進擊的黃祖第三百二十章 八面玲瓏第六十二章 錢莊初成第七十八章 廬江不能丟第六十一章 培養第九百一十二章 隔岸觀火第六百八十一章 三方結盟第二百九十章 各人算計第三百六十一章 戰前第三百二十一章 諸葛家族第四百零一章 甲士第二百八十一章 平靜的天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趙雲戰張飛第五百六十章 論呂蒙第七百二十九章 出發第二百七十八章 荀家的謀劃第二百一十章 謀求幷州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小二喬第五百八十一章 取巧第七百二十二章 分蛋糕第四章 謀劃第一百五十七章 絕境第四十九章 預謀第八百零九章 賈詡的推拒第七百八十八章 共治第四百九十六章 猶豫不決第四百四十七章 攪局第七百五十二章 情義第二百九十五章 南蠻內亂第六百六十七章 分贓第八百三十四章 生育第九百三十八章 試探第二百八十二章 軍功制度第七百九十七章 城門第五百五十一章 求援第二百四十六章 生路第六十九章 回收土地第九百五十九章 困境第七百四十三章 身陷第三百二十九章 官商第三百零九章 瘟疫來襲第六百八十七章 陽謀第八百零四章 盟交第三百一十六章 揹負罵名第二百一十六章 攻打蒹葭關第七百七十九章 國體第八百五十七章 三板斧第五百一十五章 追逃第四百零八章 連環計第二百二十七章 破釜沉舟之計第六百四十七章 絕境第四百二十一章 敗後良機第三百二十六章 朋友的提醒一百五十三章 劉曄的煩惱第十一章 尷尬第四百二十五章 降書第八百八十三章 恐怖張任第二百章 紛亂的天下第十三章 酒樓相遇第九百六十六章 祭天大典第一百一十八章 拿下荊州第四百三十七章 金城之下第八百六十二章 殺招現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虞的無奈第七百六十七章 妥協第七百四十六章 中伏第五百五十八章 定襄平第八百三十三章 依然是個窮人第四百六十一章 爭搶第四百零五章 夜襲第二百一十九章 被逼急了的劉焉第五百三十八章 抉擇第四百二十六章 糧食第二百五十三章 呂布躺贏第五百零二章 決斷第一百二十二章 換吏第二百章 紛亂的天下第四十二章 醫院第九百六十六章 祭天大典第六十三章 金陵城第五百七十四章 衝撞第一百八十四章 劉焉稱帝第二百一十六章 攻打蒹葭關第一百零二章 補償第一百五十四章 趙雲戰張飛第一百九十八章 連連受挫的楊修第六百一十三章 夜襲第四百九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六百九十三章 全軍壓上第二十二章 根源第二百八十三章 軍階替補第二百六十二章 雪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