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擴軍十萬

因爲吸引流民的緣故,劉範治下有了足足兩百一十多萬的人口,以及衆多青壯年男子,劉範估摸着,應該可以擴軍了。原先在雒陽朝堂上,漢靈帝曾經許給劉範建立十萬大軍,現在涼州軍只有區區兩萬五千員士兵。以兩萬五千員士兵保護差不多是他們一百倍的百姓,實在是有些捉襟見肘;另外,涼州面積廣闊,需要軍隊駐紮的城池多如牛毛,還有很多股賊寇隱藏在涼州各地,如果涼州軍不擴軍,涼州難以安平;再說了,劉範的目標不僅僅是眼前的涼州,還有比涼州大上幾十倍的天下,還有比他厲害狡猾的天下梟雄。

過了八月,進入涼州定居的流民又新增了三十多萬,之前就進入涼州的流民,也得到了妥善安置,涼州府庫充盈,馬鈞造好了大部分軍用品,山丹軍馬場的戰馬也準備好了,劉範便決心擴軍十萬。

十萬大軍,這可不是個小數目,以往的朝代出兵,中等戰役出兵也必須低於十萬,滅國之戰才能舉數十萬雄兵,因爲十萬大軍花費十分巨大,國家財政受不了,可能一次出十萬兵,一年的賦稅甚至幾年的賦稅就白白徵收了。人民也受不了,男子都去征戰了,就沒有人再來從事生產,很容易導致饑荒,進而引發大規模的民變、兵變。而且但劉範可不怕,現在他要什麼有什麼,連整個雒陽城都不如他富有。

武威郡、安定郡、天水郡、武都郡、隴西郡、北地郡、西海郡、居延郡、敦煌郡、酒泉郡、張掖郡、金城郡、漢陽郡、湟源郡、青海郡、西寧郡,十六個個郡的都尉開設徵兵處,直接對劉範負責。西涼人彪悍狂放,身形高大,脾氣暴躁,這是全天下都知道的道理;還有野蠻的原羌氐兩族,而且涼州的青壯年男子佔總人口的三分之一還多,劉範一點也不擔心兵源。

果然,徵兵告示一經發布,就有衆多男子前來應徵,十六個郡加起來,一共有幾十萬不止。但劉範給士兵定下的標準依然沒變,還是要求兩腳不能是扁平足,身高不低於七尺六,年紀在二十六歲到四十歲之間,但力氣不用衡量,參軍了可以慢慢練上來,假以時日,讓全軍練成八塊腹肌都可以。

這三條苛刻到底的條件,頓時就把不合格的一大羣青壯年給淘汰掉了,剩下的合格的有十幾萬人。劉範對待這些眼睛裡能噴出火焰來的青壯年,還是按照老規矩辦事——打一架,這也是西涼地界上的規矩,衡量一個男子孬不孬,就只用看這個,別的西涼人不屑一顧。青壯年們一聽都十分信服,立即就在擂臺上開打,那陣勢,都比來自燕趙之地的老涼州軍還要厲害。經過殘酷而熱血的擂臺賽之後,合格的七萬五千人正式成爲了涼州軍的一員。

但問題又來了,該怎麼把這七萬五千新兵給劃分好?賈詡和田豐早已擬好了方案。 按照兩人的方案,新兵應充實進涼州軍原有的五個大營,兩個小營,以老兵爲軍官。劉範初步同意了他們兩人的方案,但想到了馬超和魏延,他們都是將才,若不任用爲大將,實在是可惜了。

馬超現在還小,只有十六歲,武力也還沒有升級到足以與其他將領相媲美的程度;而且最重要的是投靠劉範的時間太短,所建立的功勞很少。但籠絡了馬超,就能讓整個馬家爲劉範效力。先不說馬超日後一定能成爲一員武力媲美趙雲的大將,而且他的馬騰善於團結羌氐兩族,他的堂弟馬岱也是一員萬中無一的將才,有了馬家的幫助,劉範就是如虎添翼。

魏延是追隨劉範的“老人”了,從鎮北軍草創開始,他就一直在黃忠之下,做一個校尉。魏延智勇雙全,不僅有謀略、有遠見、有大局觀,而且武力很強,年紀不過二十二歲的他,已經能在黃忠手下走過八十個回合了,十分不簡單,他就是一支潛力股。再想想原來的歷史,魏延爲蜀漢立下過赫赫功勞,只排在五虎上將之下,只可惜後來被諸葛亮給逼反了。更重要的是,魏延再侍奉劉範如此之久,一直忠心耿耿,從來沒有過貳意。劉範已經放下了原本對魏延的警惕。

在賈詡、田豐,以及涼州軍其餘大將看來,魏延擢升爲參將無可厚非,但馬超堅決不行。因爲馬超步入涼州軍不過幾個月,只不過是劉範的一個小侍衛而已,根本不能和履立戰功的魏延相比。在涼州軍中,只以武力和功績爲高,如果提拔馬超,則軍士們多有不服。但劉範力排衆議,堅持簡拔馬超和魏延爲參將,馬岱出任校尉。衆文武吃驚不已,但想到劉範有卓越的識人之術,馬超和馬岱也確實塊當將軍的好料子,這才罷休。

同時,在擂臺賽中,劉範還收穫了兩員西涼大將,他們就是龐德和閻行。在原來的時空中,閻行是韓遂的手下大將兼女婿,韓遂得勢,其中多有閻行之功,而且閻行武功高強,傳言他曾經打敗過馬超,後來又打不過馬超了,可能那時馬超還小吧,隨着馬超長大成人,他的武力也在增長,而閻行的武功已經成型了;龐德是馬騰和馬超的部下,後來馬超被曹操擊敗,他又被曹操招降,爲曹魏後期少有的大將。可惜後來被關羽水淹七軍,于禁沒骨氣的投降了,就他不願投降,被關羽斬殺了。

劉範又考慮到沒有一支直接統領的軍隊,恐怕調動起其他營來不夠趁手,反應太慢,他便決定創立一個營,由他親自統率。自此,涼州軍有了八個大營。爲了便於管理新兵,也爲了獎勵老涼州軍士兵,劉範將老涼州軍兩萬五千人全都給拆分開,任命老涼州軍士兵爲新兵的各級軍官。十萬人就此打亂,劉範便重新劃分涼州軍的編制,典韋統率的虎衛軍增加到三千人,高順統率的陷陣營增加到兩千人;大營者,馬超統率的營爲五千人;其餘六個營均增加爲一萬人;剩下的三萬人爲劉範親自統率的營。

馬超統率的五千人,按照劉範的設計全是重騎兵,不僅騎兵身披最重的明光鎧,而且戰馬也能穿掛具裝鎧,營的名稱爲良駿營;魏延統率的營,和其他營一樣,都是輕騎兵,名稱爲金狻營;劉範的本部人馬三萬人,共爲一營,名爲亢龍營。亢龍營由於編制太大,所以一個校尉統率兩千人。

另外,根據賈詡的建議,爲了有效控制涼州軍,應設立副將和參謀,和參將分權,防止參將的權力尾大不掉。劉範想了想,出於長遠考慮,還是答應了。劉範規定,每個營由劉範欽命兩位校尉爲副將,協助參將行軍打仗;另外,每個營由劉範親自選派出五個識文斷字的文人擔任參謀,他們的職責是,統一士兵的思想,教導士兵識字,管理本營的刑罰、糧草、輜重、醫藥、後勤等事宜,並監督參將,但沒有隻有提供建議的權力,沒有插手軍事的權力。但參將若有違背命令之舉,副將可以干涉、制止和奪取軍事指揮權,參謀只可以干涉和制止。

劉範又給每個營下發兵符,每個兵符代表一個營的調動權,兵符的一半由劉範掌管,另一半由參將掌管,必要時,劉範調動參將時,必須拿出兵符驗看,兵符合一才能參將才能調兵遣將,不然全營的人都不能從命。劉範的亢龍營也設立副將兩名,分別是閻行和龐德,參謀也有五名,還有軍師兩位,就是賈詡和田豐。

爲了保證涼州軍的後備力量充足,劉範又假借徭役名義,每年徵發三萬人爲戍卒,分佈於每個郡,平時就履行警察的義務,幫助郡縣長官緝拿犯人,清掃賊寇;等到戰爭緊張的時候,戍卒就補充進涼州軍,充當職業軍人。

第二百四十九章 備戰西域第一百九十一章 重騎之弊第六百三十章 四王相見第七百一十九章 師唐改制第六十章 欲攬猛虎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家路窄第五百零八章 擒賊擒王第五百五十二章 引君入甕第三百七十三章 陰謀始作第四百三十八章 西涼軍容第五百五十二章 引君入甕第八百八十五章 調包良策第五百一十一章 亡國滅種第六百九十三章 歸途所見第三章 初識盧植第二十六章 忽悠劉焉第八百九十三章 密信傳遞(下)第五百零七章 大勢已去第八百一十八章 爭權奪利第五百五十章 下陽平關第八百七十三章 羅馬使團第二十章 張角身亡第四百八十一章 攻關之難第八百七十七章 篡位方針第一百九十三章 比賽結束第六百零三章 一波又起第八百九十四章 我心匪席第五十一章 拜訪毒士第四百零九章 驚天危機第六百一十六章 少女幻夢第六百五十四章 設計退敵第五百七十八章 逐條妥協第一章 一跌越千年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七百四十七章 喜訊傳來第八十一章 鮮卑無謀第七百零六章 酩酊大醉第六百七十章 木鹿鏖兵第四百八十六章 巧毀箭樓第六百二十八章 圍中相話第四百七十二章 初顯崢嶸第七百八十九章 國之重器第三百零八章 成王敗寇第六百七十二章 木鹿之克第四百零六章 破除謠言第一百零六章 計策之爭第一百五十八章 招攬流民第八百五十三章 再次慘敗第三百三十六章 欒提羌渠第四百三十六章 勢不可擋第八百八十章 榻前遺計第七百零六章 酩酊大醉第一百零九章 馬氏子弟第三百八十三章 曹操之思第九百一十三章 各懷鬼胎第七百四十六章 貿易困局第四十八章 與狼共舞第四百四十一章 巧使離間第三百九十九章 這是真的第八十章 詐敗之計第七十九章 各自備戰第二百八十五章 衆說紛紜第八百二十五章 秩序之爭第二百三十章 所欲爲誰第四百七十二章 初顯崢嶸第一百五十八章 招攬流民第四百八十六章 巧毀箭樓第四百七十四章 李儒中計第一百一十二章 碰上叛軍第五百三十九章 天亡我也第五百六十八章 留之一命第七百七十七章 再次受挫第一百九十三章 比賽結束第一百六十六章 黃氏搬家第四百七十二章 初顯崢嶸第五百四十章 升爲軍師第七百三十七章 史阿之諾第六百三十九章 戰法之爭第二百一十七章 圍追堵截第六百一十章 備戰情況第三百零二章 首輪舌戰第六十五章 馬鐙和馬掌第四百六十五章 青出於藍第四百七十四章 李儒中計第三百七十一章 如火如荼第八百四十三章 虛假和約第六百三十章 四王相見第八百九十二章 密信傳遞(上)第六十二章 又收二將第二百九十五章 脣槍舌劍第三百零八章 成王敗寇第一百五十三章 修路之意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戰已止第六百八十二章 捷報兩至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德破局第一百五十三章 修路之意第六百四十二章 兩相交兵第六百四十五章 危機降臨第一百零八章 偶遇馬騰第四百三十二章 出其不意
第二百四十九章 備戰西域第一百九十一章 重騎之弊第六百三十章 四王相見第七百一十九章 師唐改制第六十章 欲攬猛虎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家路窄第五百零八章 擒賊擒王第五百五十二章 引君入甕第三百七十三章 陰謀始作第四百三十八章 西涼軍容第五百五十二章 引君入甕第八百八十五章 調包良策第五百一十一章 亡國滅種第六百九十三章 歸途所見第三章 初識盧植第二十六章 忽悠劉焉第八百九十三章 密信傳遞(下)第五百零七章 大勢已去第八百一十八章 爭權奪利第五百五十章 下陽平關第八百七十三章 羅馬使團第二十章 張角身亡第四百八十一章 攻關之難第八百七十七章 篡位方針第一百九十三章 比賽結束第六百零三章 一波又起第八百九十四章 我心匪席第五十一章 拜訪毒士第四百零九章 驚天危機第六百一十六章 少女幻夢第六百五十四章 設計退敵第五百七十八章 逐條妥協第一章 一跌越千年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七百四十七章 喜訊傳來第八十一章 鮮卑無謀第七百零六章 酩酊大醉第六百七十章 木鹿鏖兵第四百八十六章 巧毀箭樓第六百二十八章 圍中相話第四百七十二章 初顯崢嶸第七百八十九章 國之重器第三百零八章 成王敗寇第六百七十二章 木鹿之克第四百零六章 破除謠言第一百零六章 計策之爭第一百五十八章 招攬流民第八百五十三章 再次慘敗第三百三十六章 欒提羌渠第四百三十六章 勢不可擋第八百八十章 榻前遺計第七百零六章 酩酊大醉第一百零九章 馬氏子弟第三百八十三章 曹操之思第九百一十三章 各懷鬼胎第七百四十六章 貿易困局第四十八章 與狼共舞第四百四十一章 巧使離間第三百九十九章 這是真的第八十章 詐敗之計第七十九章 各自備戰第二百八十五章 衆說紛紜第八百二十五章 秩序之爭第二百三十章 所欲爲誰第四百七十二章 初顯崢嶸第一百五十八章 招攬流民第四百八十六章 巧毀箭樓第四百七十四章 李儒中計第一百一十二章 碰上叛軍第五百三十九章 天亡我也第五百六十八章 留之一命第七百七十七章 再次受挫第一百九十三章 比賽結束第一百六十六章 黃氏搬家第四百七十二章 初顯崢嶸第五百四十章 升爲軍師第七百三十七章 史阿之諾第六百三十九章 戰法之爭第二百一十七章 圍追堵截第六百一十章 備戰情況第三百零二章 首輪舌戰第六十五章 馬鐙和馬掌第四百六十五章 青出於藍第四百七十四章 李儒中計第三百七十一章 如火如荼第八百四十三章 虛假和約第六百三十章 四王相見第八百九十二章 密信傳遞(上)第六十二章 又收二將第二百九十五章 脣槍舌劍第三百零八章 成王敗寇第一百五十三章 修路之意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戰已止第六百八十二章 捷報兩至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德破局第一百五十三章 修路之意第六百四十二章 兩相交兵第六百四十五章 危機降臨第一百零八章 偶遇馬騰第四百三十二章 出其不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