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 留之一命

這一句話擲地有聲,引得幾乎所有人都側目而視。而只有賈詡看得出來,郭嘉之所以說出這句話,除了他自己的意見外,其實也是劉範的意思。劉範若是真想殺曹操,應該在賈詡說完之後就該同意下來了,而不會還猶豫不決,還逐個地詢問衆將的意見。劉範把郭嘉留到最後,就是想讓郭嘉替他說出來。賈詡看穿了這一點,也就知道,劉範不會殺曹操。

劉範這才欣悅地點點頭。本來他就不想殺曹操,只不過衆人都想要置曹操於死地。劉範身爲主公不好一個個的駁斥,最好是借他人之口說出來,然後他在陳述理由,這樣才能不傷感情,維持身爲人主的威儀,辦事也水到渠成一些。郭嘉本來就是個冒險主義者,而且在原來的歷史軌跡上,劉備被俘入許都,又被漢獻帝認親爲劉皇叔,曹操也曾糾結於殺不殺劉備。當時以荀彧的所有謀士武將都力勸曹操殺了劉備,但只有郭嘉力主讓曹操留下劉備的一條性命。有鑑於此,劉範猜想郭嘉一定也不會勸他殺掉曹操,最爲適合做那個爲他代言的人,所以劉範故意留郭嘉到最後詢問。而郭嘉也沒有讓劉範失望。雖然這本來就是他自己意思,但本着做戲做全套的原則,劉範還假模假式地問郭嘉道:“哦?衆人都勸孤趁此機會殺掉曹操,畢竟曹操此人的威脅太大。爲何唯獨奉孝勸孤留曹操一條命呢?難道,曹操是奉孝的舊相識嗎?”

郭嘉笑道:“大王取笑嘉了。嘉自幼家貧,家中只有老母一人,怎可能結識曹操?嘉之所以勸大王留曹操一條命,其實也是爲了大王着想。放眼天下,當今能與大王匹敵者,只有曹操一人。而且嘉在潁川書院時,也曾參加過月旦評,也得知曹操被高士預言,治世能臣,亂世奸雄。觀曹操所爲,可知此言不虛。誠然,若殺了曹操,大王又少了一個勁敵,天下也能儘早統一於大王手中。”

劉範饒有興致地說道:“是啊!那爲何不殺他呢?”

郭嘉笑道:“大王,您現在才二十一歲,青春鼎盛,將來的日子尚有一個甲子。若是曹操這麼輕易就死了,天下那麼容易統一,那大王豈不感到單調乏味嗎?”

衆人一聽,都有些愣神。劉範還是假模假式地點點頭,說道:“聽奉孝這麼一說,到還真有點這個意思!繼續說!”

郭嘉說道:“諾!大王,嘉以爲,人生在世,尤其是大王這般人物,當與天下英雄逐鹿中原,勝者爲王,怎能平淡無奇地過完一生?現下,天下即將大亂,時局必將變動。這時,正是大王與天下羣英爭奪天下的百年不遇的好時機。大王應當在戰場上堂堂正正地戰勝所有勁敵,而若無敵手,又怎能彰顯得出大王的天命所歸呢?而沒了曹操,大王的敵手不過都是些庸碌無爲之人,戰勝他們而收受天下,豈不令人氣餒乎?設使軒轅氏之無蚩尤,軒轅氏豈能不落寞?設使高祖之無項王,高祖豈能堪稱王者?設使武帝之無匈奴,武帝怎可謂千古一帝?設使光武帝之無王莽,光武帝甚至都不能繼承大統!在大王身上也一樣。雄者如大王,也只有經過與曹操之輩的一番拼殺,方顯英雄本色!”

郭嘉這一番話,驚得衆人都愕然,但也讓衆人激動不已,血脈賁張。劉範滿意地給郭嘉鼓掌,欣悅地說道:“奉孝這番話說的好啊,都說到孤的心頭上去了!”

郭嘉又笑道:“所以啊,大王不僅不能殺曹操,更應該放他一馬,也好日後與大王一爭高下,看看誰纔是天下雄主!再說了,就算大王想殺曹操,嘉還不答應呢!之前大王就曾說過,曹操必將成爲嘉的勁敵。嘉還想和曹操比比誰人智謀更高呢!有如此良機在,嘉一向莽撞,又怎會放過呢?”

劉範說道:“奉孝說得對!”說着,劉範環顧衆人,說道:“看看在場之人,最年長者文和,也不過三十多歲,最年幼者丁寧尚未加冠成人。孤所願,當是與衆位一道努力,廝殺疆場,決勝千里,殺破羣雄,定鼎天下!若無曹操,我等人生,哪還有什麼意趣可言呢?故孤決意留曹操一命,不再索求朝廷將曹操交出。他日,我等定要與曹孟德在疆場相遇,說不得,更要與比曹操更兇險之勁敵相遇疆場。諸君,可有信心,與孤一道,戰勝之、殺敗之乎?”

“我等必效死戮力,助大王翦滅羣兇,一統江山!”衆人聽得此言,不由得心旌激盪,心潮澎湃,紛紛半跪在地,吼道。

劉範也欣悅地說道:“好好好!有諸君同道,何愁大業未竟,壯志未酬?諸君快快請起,我等再行商議和談條款。”

衆人皆起。賈詡說道:“啓稟大王,在這次靖難之役中,輸給大王的可不止朝廷一家,還有幷州牧董卓、益州刺史賈龍、匈奴單于須卜骨都侯、鮮卑七部大人、烏丸單于蹋頓、貴霜帝國王子崑蘇耶伽。除開他們,烏孫等三個小國已經國滅,羌胡業已破滅,大牂羌還歸附西涼。既然朝廷輸了要給大王賠款,那麼其他人就更應該付出代價了。”

劉範說道:“巴蜀之地物阜民豐,尤其盛產糧食。黃忠和文聘爲孤奪來了漢中郡,又重創張任部,賈龍現在肯定比朝廷還急。因爲漢中郡就是巴蜀的北大門,若是漢中不保,巴蜀之地也就失去秦嶺的天然屏障。更何況,我軍攻下了陽平關,殺了賈龍幾乎十萬的益州軍,要說賈龍不害怕黃忠和文聘順勢南下白水關,攻入蜀地,那鬼才相信。這次一定要多加索取益州的糧食,不能少於兩百萬石。至於蜀道難,難以運糧的問題,就留給賈龍去頭疼好了。”

賈詡點點頭,說道:“諾。大王,那其他的呢?”

第四百零七章 天下義理第六百一十一章 面面俱到第七百七十五章 宮中之伏第六百四十七章 敗局已定第九百零四章 諡號爲靈第八百五十一章 羣策羣力第八百九十六章 死前回憶第四百四十一章 巧使離間第一百八十四章 反戈一擊第七百七十三章 怨言又起第五百八十章 捉拿奸佞第七百九十九章 銀刀制敵第六百二十二章 伯樂安出第九十八章 劉家子弟第八百三十章 調虎離山第十七章 幾言定廣宗第四百四十一章 巧使離間第一百一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三百五十二章 監牧制度第七百六十八章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戰已止第五百八十五章 白水條約第二百八十三章 是進是退第四百七十一章 驚天秘密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大發明第五百三十六章 偷襲失敗第五百五十八章 攻入長安第七百一十三章 噩耗傳來第八十四章 鎮北軍首戰第八百六十章 爭執又起第五百零一章 迂迴包抄第三十一章 董卓刁難第八百一十二 人性貪婪第八百四十三章 虛假和約第六百二十三章 鳳宮求官第八百八十五章 調包良策第六百九十三章 歸途所見第三百七十七章 賈詡破計第十二章 定策擊張寶第二百九十六章 何進論策第四百四十一章 巧使離間第四百一十五章 戰意已決第四十二章 芳心暗許第二百八十四章 文人原罪第三百零四章 談判要點第二百九十二章 交鋒開始第七百一十七章 貿易之戰三百二十二章 以工代賑第一百一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一百四十七章 交流心得第八百三十一章 羅馬敗撤第八百一十六章 尼城攻防第八百二十四章 親切攀談第九百零七章 曹操之思第五百一十二章 偶見火油第一章 一跌越千年第四百零六章 破除謠言第五百四十七章 南鄭陷落第九百零八章 董卓上表第六百八十一章 蝕骨銷魂第六百八十三章 毒殺之計第八百七十五章 宣室之談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二百九十四章 撕破臉皮第八百一十一章 利益交換第六百四十七章 敗局已定第三百五十八章 準備就緒第七百二十四章 新政之行(下)第三百六十二章 黑山危機第四百五十四章 騎射戰術第七百七十七章 再次受挫第一百四十四章 商業改革第六百二十七章 突遭重圍第八百二十七章 殊死血戰第七百四十七章 喜訊傳來第四百五十章 內訌初起第一百六十九章 劉誕之思第六百三十五章 月國中計第二百六十二章 全面勝利第七百三十章 對症下藥第七百三十三章 望月懷遠第五百六十章 兵臨洛陽第四百二十六章 噩耗頻至第二百六十三章 撤軍回國第四百八十七章 斷糧之險第一百零九章 馬氏子弟第七百八十九章 國之重器第三百一十章 人心天下第八百零二章 報中端倪第八百四十一章 補充兵力第七百四十八章 重大突破第六百一十四章 屠殺令下第七百二十九章 應對策略第二百五十一章 出征西域第二十五章 父子談話第七百四十六章 貿易困局第七百二十三章 新政之行(中)第七百二十九章 應對策略第一百一十章 巾幗英雄第一百四十三章 農業改革
第四百零七章 天下義理第六百一十一章 面面俱到第七百七十五章 宮中之伏第六百四十七章 敗局已定第九百零四章 諡號爲靈第八百五十一章 羣策羣力第八百九十六章 死前回憶第四百四十一章 巧使離間第一百八十四章 反戈一擊第七百七十三章 怨言又起第五百八十章 捉拿奸佞第七百九十九章 銀刀制敵第六百二十二章 伯樂安出第九十八章 劉家子弟第八百三十章 調虎離山第十七章 幾言定廣宗第四百四十一章 巧使離間第一百一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三百五十二章 監牧制度第七百六十八章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戰已止第五百八十五章 白水條約第二百八十三章 是進是退第四百七十一章 驚天秘密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大發明第五百三十六章 偷襲失敗第五百五十八章 攻入長安第七百一十三章 噩耗傳來第八十四章 鎮北軍首戰第八百六十章 爭執又起第五百零一章 迂迴包抄第三十一章 董卓刁難第八百一十二 人性貪婪第八百四十三章 虛假和約第六百二十三章 鳳宮求官第八百八十五章 調包良策第六百九十三章 歸途所見第三百七十七章 賈詡破計第十二章 定策擊張寶第二百九十六章 何進論策第四百四十一章 巧使離間第四百一十五章 戰意已決第四十二章 芳心暗許第二百八十四章 文人原罪第三百零四章 談判要點第二百九十二章 交鋒開始第七百一十七章 貿易之戰三百二十二章 以工代賑第一百一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一百四十七章 交流心得第八百三十一章 羅馬敗撤第八百一十六章 尼城攻防第八百二十四章 親切攀談第九百零七章 曹操之思第五百一十二章 偶見火油第一章 一跌越千年第四百零六章 破除謠言第五百四十七章 南鄭陷落第九百零八章 董卓上表第六百八十一章 蝕骨銷魂第六百八十三章 毒殺之計第八百七十五章 宣室之談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二百九十四章 撕破臉皮第八百一十一章 利益交換第六百四十七章 敗局已定第三百五十八章 準備就緒第七百二十四章 新政之行(下)第三百六十二章 黑山危機第四百五十四章 騎射戰術第七百七十七章 再次受挫第一百四十四章 商業改革第六百二十七章 突遭重圍第八百二十七章 殊死血戰第七百四十七章 喜訊傳來第四百五十章 內訌初起第一百六十九章 劉誕之思第六百三十五章 月國中計第二百六十二章 全面勝利第七百三十章 對症下藥第七百三十三章 望月懷遠第五百六十章 兵臨洛陽第四百二十六章 噩耗頻至第二百六十三章 撤軍回國第四百八十七章 斷糧之險第一百零九章 馬氏子弟第七百八十九章 國之重器第三百一十章 人心天下第八百零二章 報中端倪第八百四十一章 補充兵力第七百四十八章 重大突破第六百一十四章 屠殺令下第七百二十九章 應對策略第二百五十一章 出征西域第二十五章 父子談話第七百四十六章 貿易困局第七百二十三章 新政之行(中)第七百二十九章 應對策略第一百一十章 巾幗英雄第一百四十三章 農業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