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九章 師唐改制

劉範視察的原因,是檢驗以涼國的國情是否符合他繼續推出新政的條件。現在看來,涼國的國情不僅很適合,而且也急需再深化推行新政。況且見曹操的新政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讓劉範也生出了一些好勝心:他不僅要在謀略、戰場上勝過曹操,更要在治國理政上壓過他一頭。

於是劉範回到姑臧沒五天,就立即向涼國的百官公佈了他的新政。劉範向來知道,涼國比大漢少了一個完善的中央官制。而且在視察荀攸的法曹時,見《行政律》和《訴訟律》沒能修訂,劉範更堅定了建立一箇中央官制的想法。故而新政第一條爲:建立三省六部制與九品十八級制。

即在劉範自身下,設立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中書制定決策、門下審批封駁、尚書奉命執行;中書省設中書令一、侍郎二、中書舍人六、起居舍人二、通事舍人十六、主書四、主事四、右諫議大夫四;門下省設侍中一、門下侍郎二、給事中四、起居郎二、錄事二、主事四、左諫議大夫四;尚書省設尚書令一、左右僕射二、左右丞二、左右司郎中二。三省的長官,即中書令、侍中和尚書令都爲宰相。本來三省長官都是兩人,劉範自知人才不夠,所以只設一人。

又在尚書省下設立六部,即吏戶禮兵法工。

吏部下統吏部、司封、司勳、考功四司。官員之選授,三品以上者由劉範親自選授,五品以上者由三省之相提名呈報劉範,吏部聽制授官;六品以下者由吏部根據其資歷、才能、功勞、德行的優劣予以“註批”,並報請門下省審復後授職。劉範只是在唐制的基礎上,去掉了身材、言辭和書判三個無甚用處的標準。

戶部,掌天下財政和民政,包括土地、人民、婚姻、錢穀、貢賦等,所屬有戶部、度支、金部、倉部、市部五司。其中戶部郎中和員外郎,掌戶口、土地、賦役、貢獻、蠲免、優復、婚姻、繼嗣之事;度支郎中、員外郎掌租賦、物產豐約之宜、水陸道塗之利,歲計所出而支調之,與中書門下省議定上奏;金部郎中、員外郎掌庫藏出納、權衡度量之數,並供給涼公府中衣服;市部郎中、員外郎掌商賈、貿易、市場;倉部郎中、員外郎掌天下庫儲、出納租稅、祿糧、食稟之事。鑑於涼國商業興盛,劉範多加了一個市部郎中。

禮部掌禮儀、祭享、貢舉之政。所屬有禮部、祠部、典客三司。其中禮部郎中、員外郎,掌禮樂、學校、圖書、冊命、鋪設,及百官喪葬贈賻之數,爲本省尚書、侍郎之副;祠部郎中、員外郎掌天文、漏刻、廟諱、卜筮、醫藥、僧尼之事;典客司掌通譯、交往,接待外來使節,並向各方派遣使節。劉範的禮部司也不同於唐制,能掌管符印、冊命、表疏等;祠部司也不能掌祭祀。

兵部掌六品以下武官選授、考課、主持武舉,以及軍令、軍籍和中央一級的軍訓,但並不直接帶兵。所屬有兵部、職方、駕部、庫部、統練、軍法、軍器、牧監八司。其中兵部郎中一人判帳及武官階品、衛府衆寡、校考、給告身諸事;一人判簿籍及軍戎調遣之名數。員外郎一人掌貢舉、雜請,一人判南曹,歲選解狀;職方郎中、員外郎,掌地圖、城隍、鎮戎,烽候、防人道路之遠近及四夷歸化之事;駕部郎中、員外郎掌輿輦、車乘、傳驛、廄牧馬牛雜畜之籍;庫部郎中、員外郎,掌兵器、儀仗;統練郎中、員外郎掌全國兵馬訓練和演習。軍法司掌全軍法令,軍人犯法由軍法司裁定判刑;軍器司掌所有兵工廠,及兵器打造、管理、分發和買賣;牧監掌全國七十二牧監,供給戰馬和戰爭所用牲畜。

劉範爲分兵權,以統練司奪取將領的練兵權。但帶兵將領也可以作爲副職,參與統練司主持的訓練;演習則由帶兵將領爲主,統練司爲副。軍法司也是爲了奪帶兵將領的軍法權,軍法司派遣軍法官執行軍法。

法部掌律令、刑法、徒隸並平議國家之禁令。其屬有法部、都官、比部、司門四司。其中法部郎中、員外郎掌立法,不受三省管轄,只由御史臺監督;都官郎中、員外郎掌司法,負責審理全國大小案件,只受御史臺監督;比部郎中、員外郎負責通會內外賦斂、經費、俸祿、勳賜缺乏物資,以及軍用物資、器械等事;司門郎中、員外郎,管理門禁關卡出入登記,以及各地上繳失物的處理。

工部掌土木水利工程和農、林、牧(軍馬除外)、漁業之政,以及諸司官署辦公所需紙筆墨之事。所屬有工部、屯田、虞部、水部、將作五司。其中工部郎中、員外郎,掌城池之工役程式,爲尚書、侍郎之助手;屯田郎中、員外郎,掌天下屯田;虞部郎中、員外郎,掌苑囿、山澤草木以及百官蕃客菜蔬薪炭的供給和畋獵之事;水部郎中、員外郎,管理河流過渡、船艫、溝渠橋樑、堤堰、溝洫的修繕溝通,以及漁捕、漕運諸事;將作司掌全國官私手工業。

在三省六部之外,又設御史臺,設御史大夫一、御史中丞二;下設臺院、殿院和察院,有權監察彈劾三省六部和州郡縣的所有官僚,刺史改爲監察御史;在每省、每部、每州,各設一名監察御史。

在地方官制上,設立州郡縣鄉村五級。於州郡縣三級,依照六部,各自設立曹司。州牧下設六司;太守下設六曹;縣令下設六房。如後世實行雙重領導制,六司、六曹和六房聽從州牧、太守和縣令的命令,也對三省六部負責。

整體上,涼國官制主要學習唐代官制。只是劉範根據自己的需要,做了一些改動。另外,劉範並沒有如唐制,設立殿中省、內侍省、秘書省。劉範認爲,殿中省、內侍省和秘書省其實都是虛職,沒什麼太大的必要設置。

另外,設置八寺,即太府寺、司農寺、鴻臚寺、大理寺、太僕寺、衛尉寺、光祿寺、太常寺。光祿寺司膳食進奉,太僕寺司車馬畜牧,太常寺司宗廟禮儀,大理寺司刑獄審理,衛尉寺司出行儀仗,鴻臚寺司外交事務,司農寺司園林倉儲,太府寺司府藏錢穀。本來唐朝制度是九寺,還有個司皇族宗族的宗正寺。但現在涼國不過是個公國,劉範的爵位只是涼公,自然不好設置宗正寺。其中,司車馬畜牧的太僕寺,也下設牧監,與兵部下屬的牧監司各自管理馬匹的蓄養。不同的是,兵部下屬的牧監司掌管全大涼七十二牧監,牧監中的馬匹牲畜主要供給涼軍;而太僕寺掌管的十二牧監,其中的馬匹牲畜則供給涼國公室的出行,負責優質馬匹和牲畜的選育培養,以及接收和安置外國使節贈送和進貢的良馬和珍禽異獸。其中的大理寺,與六部之一的法部同樣涉及法律,但分工不同。法部負責法律的制定和修改,是立法機構,地位要微微高於其他五部;而大理寺則負責審理案件,解決訴訟,也就是司法機構。

又設五監,即國子監、軍器監、都水監、少府監、將作監。原本的國子監,是爲中央官學,但劉範在涼國各州郡都開設書院,即每個州設立一座大學,每個郡設立一座中學,每個縣設立一座小學,在姑臧和金城這兩座最爲重要的城池單獨再設立兩個書院。這樣,涼國便有涼州大學、天州大學、昆州大學、夏州大學、康州大學、姑臧書院、金城書院七所大學,國子監便顯得可有可無。於是,劉範規定,國子監作爲官員進修學校。涼國的官員需要定期到國子監中進修,以提高治政水平。軍器監,與兵部的軍器司不同,軍器司負責軍器的打造、管理、分發和買賣,而軍器監則負責軍器的研發、測試、技術更新。都水監,掌管河渠、湖澤、陂池、津樑、堤堰等。少府監,掌管冠冕、服飾、珍寶玉器等的製造。將作監負責土木營造,與工部不同,工部負責國家的土木營造,而將作監專門負責涼國公室的土木營造,比如宮殿。

總而言之,劉範對涼國的制度設計就是三省、六部、八寺、五監、一臺。

第四百章 鬼才東來第七百六十八章第四百八十三章 袁紹暴走第八百四十一章 補充兵力第四百一十三章 南北無戰第七百六十章 引蛇出洞第八百一十四章 不情之請第四百七十三章 離間計成第三百九十章 多路兵馬第六百七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五百五十七章 妙計奪城第七百四十五章 爭取之心第三百二十一章 改制屯田第六百六十二章 忠臣直諫第三百四十三章 反客爲主第六百七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八百三十七章 襲營得手第七百三十五章 師徒矛盾第七百零六章 酩酊大醉第三百五十九章 朝廷反制第三百九十八章 口乾舌燥第一百五十四章 甄堯獻女第六百九十九章 萬衆迎接第七十二章 鮮卑單于第二百七十章 戰爭賠償第七百零九章 婆媳相認第五百三十六章 偷襲失敗第六百八十二章 捷報兩至第八百三十九章 戰後繳獲第六百七十一章 木鹿城主第六百一十二章 沃洛吉斯第二百零四章 一個頂倆第七百八十八章 出兵問題第四百六十七章 生擒徐榮第六十五章 馬鐙和馬掌第八百六十一章 脣槍舌劍第八百八十一章 雙重保障第六百二十章 驚夢之助第二百二十九章 劇情反轉第六百二十一章 怨恨爲深第二百九十二章 交鋒開始第一百二十九章 降或不降第七百四十三章 農耕放牧第四百章 鬼才東來第六百六十五章 以其人之道第三百五十三章 無敵鎧甲第八百一十九章 戰局現狀第六百八十五章 無藥可救第六百五十七章 酣戰敵將第三百七十七章 賈詡破計第八百九十四章 我心匪席第九百一十四章 李儒詭計第四百七十九章 守關之重第一百九十四章 亂世初現第九百零七章 曹操之思第七百四十五章 爭取之心第五百三十六章 偷襲失敗第三百五十五章 神醫東來第八百六十四章 商議條約第七百九十七章 俠客執照第八百五十七章 達成一致第一百三十四章 涼州光復第四百五十七章 大勢已去第七百零四章 慶典結束第二百一十八章 張讓傲嬌第三百五十三章 無敵鎧甲第二百六十四章 施恩樓蘭第三百三十四章 華佗張機第三十八章 秉燭夜談第六百九十一章 臨別贈言第八百四十章 軍團裝備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家路窄第三百四十一章 天價牛馬第三十九章 梟雄本性第五百六十三章 取或不取第七百四十六章 貿易困局第八百一十四章 不情之請第六章 定計破鄴縣第九百零四章 諡號爲靈第一百九十八章 貢品驚人第八百二十八章 無邊箭雨第一百一十三章 歷史重演第六百五十七章 酣戰敵將第五百八十四章 以打促和第五十八章 鳳欲求凰第六百二十六章 親探虛實第六百六十二章 忠臣直諫第七百三十章 對症下藥第四百八十一章 攻關之難第七百五十九章 最壞打算第八百七十一章 錢幣錢莊第二百八十七章 出師東征第一百二十章 殺機已起第四百二十九章 賈龍惶惶第二百三十五章 家人團聚第一百四十七章 交流心得第八百五十三章 再次慘敗第八百四十五章 破陣破陣第八百六十四章 商議條約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大發明
第四百章 鬼才東來第七百六十八章第四百八十三章 袁紹暴走第八百四十一章 補充兵力第四百一十三章 南北無戰第七百六十章 引蛇出洞第八百一十四章 不情之請第四百七十三章 離間計成第三百九十章 多路兵馬第六百七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五百五十七章 妙計奪城第七百四十五章 爭取之心第三百二十一章 改制屯田第六百六十二章 忠臣直諫第三百四十三章 反客爲主第六百七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八百三十七章 襲營得手第七百三十五章 師徒矛盾第七百零六章 酩酊大醉第三百五十九章 朝廷反制第三百九十八章 口乾舌燥第一百五十四章 甄堯獻女第六百九十九章 萬衆迎接第七十二章 鮮卑單于第二百七十章 戰爭賠償第七百零九章 婆媳相認第五百三十六章 偷襲失敗第六百八十二章 捷報兩至第八百三十九章 戰後繳獲第六百七十一章 木鹿城主第六百一十二章 沃洛吉斯第二百零四章 一個頂倆第七百八十八章 出兵問題第四百六十七章 生擒徐榮第六十五章 馬鐙和馬掌第八百六十一章 脣槍舌劍第八百八十一章 雙重保障第六百二十章 驚夢之助第二百二十九章 劇情反轉第六百二十一章 怨恨爲深第二百九十二章 交鋒開始第一百二十九章 降或不降第七百四十三章 農耕放牧第四百章 鬼才東來第六百六十五章 以其人之道第三百五十三章 無敵鎧甲第八百一十九章 戰局現狀第六百八十五章 無藥可救第六百五十七章 酣戰敵將第三百七十七章 賈詡破計第八百九十四章 我心匪席第九百一十四章 李儒詭計第四百七十九章 守關之重第一百九十四章 亂世初現第九百零七章 曹操之思第七百四十五章 爭取之心第五百三十六章 偷襲失敗第三百五十五章 神醫東來第八百六十四章 商議條約第七百九十七章 俠客執照第八百五十七章 達成一致第一百三十四章 涼州光復第四百五十七章 大勢已去第七百零四章 慶典結束第二百一十八章 張讓傲嬌第三百五十三章 無敵鎧甲第二百六十四章 施恩樓蘭第三百三十四章 華佗張機第三十八章 秉燭夜談第六百九十一章 臨別贈言第八百四十章 軍團裝備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家路窄第三百四十一章 天價牛馬第三十九章 梟雄本性第五百六十三章 取或不取第七百四十六章 貿易困局第八百一十四章 不情之請第六章 定計破鄴縣第九百零四章 諡號爲靈第一百九十八章 貢品驚人第八百二十八章 無邊箭雨第一百一十三章 歷史重演第六百五十七章 酣戰敵將第五百八十四章 以打促和第五十八章 鳳欲求凰第六百二十六章 親探虛實第六百六十二章 忠臣直諫第七百三十章 對症下藥第四百八十一章 攻關之難第七百五十九章 最壞打算第八百七十一章 錢幣錢莊第二百八十七章 出師東征第一百二十章 殺機已起第四百二十九章 賈龍惶惶第二百三十五章 家人團聚第一百四十七章 交流心得第八百五十三章 再次慘敗第八百四十五章 破陣破陣第八百六十四章 商議條約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大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