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初顯崢嶸

聽聞這一秘密,劉範不禁嘆道:“李儒真不愧是幷州智者,用此一計,就騙過了所有人的耳目,真乃聰明!”

賈詡站出來,說道:“屬下有一計,可爲大王排憂解難!”

wωω✿ TTKдN✿ CO

劉範笑道:“若本王沒有猜錯的話,文和之計當是離間計!”

賈詡最擅長的計策,就是離間計,這就是一招鮮吃遍天。賈詡依舊如往常一樣,露出有些令人不寒而慄的微笑,說道:“大王英明!還沒等屬下將之全盤托出,大王就已經想到了屬下之前面,屬下這個做謀士的,真是慚愧啊!”

劉範說道:“本王不過只是猜到是離間計,可並不知道文和要如何運作。至於此次離間計的細節,還得文和說出。”

賈詡說道:“喏!大王,此計倒也簡單。現在,我們已經知道李儒並沒死,而是化名李優繼續潛伏在世間。而朝廷曾經用太尉楊彪之計策,故意升遷李儒爲中書令,藉機將其調到京城來,以此來試探董卓是否對朝廷忠心耿耿。李儒使用障眼法後,朝廷自然滿以爲董卓是爲忠臣。但如果皇甫嵩得知李優就是李儒,必定會對幷州軍不再放心。”

劉範說道:“也就是說,首先我們要讓皇甫嵩知道這一點?”

賈詡說道:“正是。現在皇甫嵩統領着官軍,與幷州軍共同堅守在陳倉城中。若是皇甫嵩得知李儒未死、董卓欲反的話,必定會對幷州軍下手。但如若讓皇甫嵩得逞,趁機偷襲幷州軍成功,那還是便宜了朝廷,白白讓朝廷除掉了一大隱患。與其讓皇甫嵩率官軍一方勝出,倒不如讓幷州軍與官軍兩敗俱傷,方爲上策之上策。所以,這第二步又來了!”

劉範的領悟力驚人,在賈詡的引導下,輕輕鬆鬆就理解了賈詡的意圖,脫口而出,說道:“這第二步,就是設法讓李儒清楚,他的身份已經暴露給了皇甫嵩。”

賈詡與劉範默契地相視而笑,說道:“沒錯。當李儒知道,皇甫嵩清楚了他的真實身份,下一步就是趁他無所防備,引軍突襲幷州軍。所以,李儒就算知道這是大王使出的離間計,爲了自保,李儒與幷州軍也絕不會坐以待斃,定會與官軍殺個你死我活。到那時,兩軍在陳倉城中自相踐踏,互相火併,少不得會牽連到鮮卑軍和烏丸軍那裡,引發陳倉城陷入動亂之中。當此時,各軍分崩離析,無暇顧及守城。大王只待陳倉城中響起廝殺聲,便可揮軍攻城,必可毫不費力地攻下陳倉。然後,趁四軍火併,我軍便可將東線四軍一網打盡,一戰而定勝負。從此,東線便可無憂了!”

劉範聽完,激動地撫掌大笑,說道:“賈文和果真厲害,一計就能令陳倉城不攻自破!”衆將也都十分激動。

就在這時,郭嘉站了出來,說道:“慢!屬下有話要說!”

劉範正色,說道:“奉孝難道也有何等妙計嗎?”

郭嘉說道:“屬下慚愧,非有妙計,而是給賈先生作補充。”

劉範說道:“此計天衣無縫,是乃陽謀。就算皇甫嵩和李儒知道這是我等使出之離間計,也定會中計。”

郭嘉說道:“並非如此,此計雖精妙,卻有一個致命漏洞。”

這下滿營帳的人都驚了,心想難道郭嘉還能比賈詡更爲高深?早知道賈詡可是劉範最爲得力的謀士,天下皆知。

郭嘉說道:“賈先生之計中,第二步是要使李儒知曉,他已經暴露,皇甫嵩已經知道李優便是李儒。如此一來,李儒沒有辦法,爲求自保,定會與皇甫嵩火併。其實不然!”

劉範和賈詡忽然都想到了什麼。郭嘉繼續說道:“李儒之智計,可是不下於屬下與賈先生。當他清楚他有被皇甫嵩突襲的危險時,定會深思熟慮。李儒必定知道,這是大王意圖使盟軍大亂,引官軍與幷州軍自相殘殺,互相傾軋,而大王坐收漁利。若是真遂了大王的意願,幷州軍必定是與官軍兩敗俱傷。尤其是幷州軍,人數不如官軍多,又有皇甫嵩統領,在兩軍殘殺之中,必定是幷州軍落入下風。這可不是李儒所想看到的結果。李儒一定會設法,儘量避免與官軍產生內鬥,一方面保存幷州軍之主力,一方面不讓大王得逞。而避免幷州軍與官軍之內亂,依靠與皇甫嵩講和是沒有用的。皇甫嵩最爲忠心,必定饒不了李儒。李儒能做的,只有逃!”

這一下,劉範和賈詡可就全明白了。郭嘉說道:“唯有逃出陳倉城,李儒才能避免與官軍兩敗俱傷,才能保存下幷州軍。這樣一來,皇甫嵩也不能出城追擊。一追擊,就必定要受到我軍的攻擊。皇甫嵩能做的,就只剩下繼續固守陳倉城這一件事。這麼算下來,陳倉城絕不是這離間計就能攻克的。大王取得的戰果,也只是將幷州軍驅逐出陳倉城。”

衆人皆歎服。賈詡嘆道:“想不到,奉孝小弟如此高深莫測,深謀遠慮,十倍於賈某。這真是一山更有一山高啊!”

郭嘉說道:“賈先生的離間計仍不失爲妙計,在下只是爲賈先生補充了一點,算不得有多厲害。賈先生過獎了。”

劉範說道:“既然如此,那本王又將如何呢?”

郭嘉說道:“屬下有一計,可將幷州軍殲滅。觀關中之山川地勢,李儒逃回幷州,必定要先從陳倉北門逃出,然後渡過渭水。距離渭水渡口最近的必經之路上有一密林,可藏納數萬兵馬。大王可暗中在密林之中暗藏伏兵,設下埋伏。李儒與呂布等率軍倉皇逃出陳倉城後,李儒想的,必定是儘快逃回幷州,不然容易被我軍追擊。故而,李儒必定會只顧着亡命奔逃,不會觀察沿途形勢,一頭扎向渭水渡口。待幷州軍穿過密林時,大王便可令伏兵四面殺出,定可殺幷州軍個措手不及。密林距離渭水不過半里之遙。若幷州軍能突出重圍,至渭水渡口,大王可順勢放幷州軍逃出重圍。待幷州軍至渭水之畔,不能速速登船渡河,便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大王縱騎兵衝殺之,必能將之大破,直至全殲!”

郭嘉說完,衆人都向他投來更爲驚訝和崇敬的目光。劉範這時才意識到,他得到郭嘉,真是太幸運了!郭嘉初顯崢嶸,便能將幷州軍定下生死,日後必定還會更出色!

第五百二十八章 軍糧再斷第六百三十八章 新月之陣第二百四十三章 烏孫異動第二百九十六章 何進論策第七百零八章 大怒未休第二百九十七章 盡力表演第六百七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二百八十八章 穿鑿關中第四百六十八章 拉攏文良第七百二十九章 應對策略第一百七十八章 幷州軍事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夏陷落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大發明第四百七十六章 合圍呂布第六百三十四章 中平新政第二百二十章 逼上絕路第六百八十二章 捷報兩至第一百四十五章 工業改革第七百四十二章 土地之憂第七十一章 萬里挑一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政之行(又下)第三百零六章 洛陽之盟第五百九十七章 主臣相認第七百四十四章 錦衣之敗第二百二十四章 相愛相殺第五百四十三章 王允智算第三百五十六章 …轉變態度第八百一十一章 利益交換第二百一十七章 圍追堵截第六百四十七章 敗局已定第四百二十二章 最後安排第七百一十二章 狂醉終解第二百七十五章 烏孫陰謀第二百五十章 烏孫昆彌第三百八十六章 曹袁恩仇第八百三十五章 鷹旗落地第一百六十九章 劉誕之思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式開戰第二百七十六章 沆瀣一氣第三百三十七章 權衡利弊第一百七十章 黃氏教媳第六百五十二章 安息饋贈第三百二十六章 金城書院第四百零三章 新任長史第二百五十一章 出征西域第七百四十四章 錦衣之敗第八百零二章 報中端倪第三百六十二章 黑山危機第四百六十六章 敗退入城第六百一十三章 安息公主第六十四章 深夜密謀第八百九十二章 密信傳遞(上)第一百一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六百九十五章 又興二州第二十七章 父子同謀第五百三十章 屯糧之地第二百九十五章 脣槍舌劍第八百五十三章 再次慘敗第八百五十三章 再次慘敗第七百三十九章 宮名之議第八百一十七章 兩軍匯合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式戰法第二百零六章 本初猖獗第七百九十七章 俠客執照第八百三十五章 鷹旗落地第三百六十四章 李肅來使第二百一十七章 圍追堵截第六百五十章 強攻大營第五百一十章 開城投降第九十四章 涼州之牧第五百三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五百二十二章 火燒貴山第七百零三章 四番敬酒第八百五十九章 氣憤填膺第八百六十三章 大舉徵召第六十八章 甄堯獻美第三百三十五章 展望匈奴第二百八十七章 出師東征第八百九十三章 密信傳遞(下)第六百一十九章 盧植點化第二十五章 父子談話第七百八十章 囤積困境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獲成功第二百九十六章 何進論策第一百九十章 百步穿楊第八百零九章 大變將至第八百五十五章 劫掠三省第一百九十七章 決戰時刻第一百五十八章 招攬流民第三百六十五章 決絕果斷第一百二十九章 降或不降第三百七十六章 加封貶抑第六百三十章 四王相見第兩百零一章 大戰前夕第七百七十六章 脫身遁逃第六十七章 甄家買馬第七百三十五章 師徒矛盾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政之行(又下)第三百九十二章 四方皆險第三百三十二章 嘔心瀝血
第五百二十八章 軍糧再斷第六百三十八章 新月之陣第二百四十三章 烏孫異動第二百九十六章 何進論策第七百零八章 大怒未休第二百九十七章 盡力表演第六百七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二百八十八章 穿鑿關中第四百六十八章 拉攏文良第七百二十九章 應對策略第一百七十八章 幷州軍事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夏陷落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大發明第四百七十六章 合圍呂布第六百三十四章 中平新政第二百二十章 逼上絕路第六百八十二章 捷報兩至第一百四十五章 工業改革第七百四十二章 土地之憂第七十一章 萬里挑一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政之行(又下)第三百零六章 洛陽之盟第五百九十七章 主臣相認第七百四十四章 錦衣之敗第二百二十四章 相愛相殺第五百四十三章 王允智算第三百五十六章 …轉變態度第八百一十一章 利益交換第二百一十七章 圍追堵截第六百四十七章 敗局已定第四百二十二章 最後安排第七百一十二章 狂醉終解第二百七十五章 烏孫陰謀第二百五十章 烏孫昆彌第三百八十六章 曹袁恩仇第八百三十五章 鷹旗落地第一百六十九章 劉誕之思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式開戰第二百七十六章 沆瀣一氣第三百三十七章 權衡利弊第一百七十章 黃氏教媳第六百五十二章 安息饋贈第三百二十六章 金城書院第四百零三章 新任長史第二百五十一章 出征西域第七百四十四章 錦衣之敗第八百零二章 報中端倪第三百六十二章 黑山危機第四百六十六章 敗退入城第六百一十三章 安息公主第六十四章 深夜密謀第八百九十二章 密信傳遞(上)第一百一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六百九十五章 又興二州第二十七章 父子同謀第五百三十章 屯糧之地第二百九十五章 脣槍舌劍第八百五十三章 再次慘敗第八百五十三章 再次慘敗第七百三十九章 宮名之議第八百一十七章 兩軍匯合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式戰法第二百零六章 本初猖獗第七百九十七章 俠客執照第八百三十五章 鷹旗落地第三百六十四章 李肅來使第二百一十七章 圍追堵截第六百五十章 強攻大營第五百一十章 開城投降第九十四章 涼州之牧第五百三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五百二十二章 火燒貴山第七百零三章 四番敬酒第八百五十九章 氣憤填膺第八百六十三章 大舉徵召第六十八章 甄堯獻美第三百三十五章 展望匈奴第二百八十七章 出師東征第八百九十三章 密信傳遞(下)第六百一十九章 盧植點化第二十五章 父子談話第七百八十章 囤積困境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獲成功第二百九十六章 何進論策第一百九十章 百步穿楊第八百零九章 大變將至第八百五十五章 劫掠三省第一百九十七章 決戰時刻第一百五十八章 招攬流民第三百六十五章 決絕果斷第一百二十九章 降或不降第三百七十六章 加封貶抑第六百三十章 四王相見第兩百零一章 大戰前夕第七百七十六章 脫身遁逃第六十七章 甄家買馬第七百三十五章 師徒矛盾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政之行(又下)第三百九十二章 四方皆險第三百三十二章 嘔心瀝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