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後曹操調整戰略,讓聯軍輪流攻城。又連攻數日,于禁率先登城,在城頭與樑剛激戰百餘招,樑剛不敵于禁,被于禁砍成重傷,曹軍乘機蟻附而上,西門被攻破,樑剛傷重昏迷,爲于禁所擒。
夏侯惇乘機率大軍入城,李豐、樂就等人因手下軍士譁變,雙雙被擒。城內袁軍無主,紛紛向曹軍投降。
李豐、樂就、樑綱不願投降曹操,都被當衆處決。
袁術所造的宮室殿宇被全部燒燬,城池也被劫掠一空。
壽春被攻破,曹呂孫三人忙着分享戰爭紅利,沒有繼續追殺苟延殘喘的袁術。
曹操收得六萬多袁軍降卒,兵力大盛,將淮南地區據爲己有,呂布和孫策不敢與曹操相爭。
呂布奪得錢糧無數,又得到朝廷正式承認的徐州牧印信,名正言順地擁有徐州,也心滿意足。
孫策佔了丹陽和廣陵兩郡,再也沒有什麼可以阻止孫策全取江東。也算實至名歸。
此時的袁術,衰敗之勢已經無法逆轉。其部將陳蘭、雷薄對袁術極度失望之下,率軍發動叛亂,在掠奪了大量糧草後,奔赴於灊山自立。
建安四年(199年),走投無路的袁術,前往灊山投奔雷薄、陳蘭。雷薄沒有讓袁術進入山寨,而是在寨前對袁術喊話道:
“淮南數十萬大軍盡沒,李豐等昔日袍澤盡皆爲袁公的皇冠而戰死,而時至今日,袁公依然頭戴皇冠,不覺得羞愧嗎?”
袁術怒道:“吾昔日對你不薄!你爲何如此無情?”
雷薄道:“何謂不薄?袁公但聽奸妄小人之言,不聽忠直之言,故有今日。若袁公聽閻主薄之言,何來今日之禍?”
袁術默然無語,想起當初閻象勸諫之言,心中悔恨不已。
雷薄見袁術無語,又開口說道:“袁公此時來見吾等,必致曹軍前來追殺。袁公此來,對我等來說,與災星何異,請袁公速去。”
這是着說袁術是掃把星了。袁術無奈,只好與楊弘和紀靈等親信,引殘軍退走。
衆叛親離,窮途末路!
袁術無奈地問計於楊弘道:“楊愛卿可有對策?”
楊弘道:“大勢去也,可將將帝號送於袁紹,求袁紹收留。”
於是,袁術寫信給袁紹,大致意思是說:“天命離開漢室已經很久了,如今的政令亦是出自曹操私人而非天子和朝堂。英雄豪傑爭奪追逐廝殺,分割大漢的疆土,這同周朝末年的七國沒有什麼兩樣,只有強大的一方吞併他方。
袁氏稟受天命應當統治天下,符命祥瑞粲然昭著。現在論實力誰都不可能同您爭強,我恭敬地將天命送給您,希望您使它振興。”
袁紹受到袁術的信後,雖然不願此時接受帝號,但爲了整合袁家的實力,還是同意接納袁術。
於是,袁術率軍前往投奔袁紹,結果經過徐州時,又被呂布截住去路,不讓通過。
袁術只好又退往壽春地界。
曹操聽說袁術又退回了壽春地界,忙令夏侯惇領軍緊追不捨。
此時,被曹操扣押的閻象,在王嵩外情局人員的幫助下,終於找到機會脫困而岀。
閻象的隨從對閻象道:“大人,此時天下形勢已變,陛下已是窮途末路,無力迴天,敗亡不遠矣。我看大將軍王嵩對大人您青睞有加,大人何不投之?”
閻象道:“我乃袁氏家臣,世受袁家之恩,老主公臨走之前,將陛下託付於我,當此危難之時,又豈能不顧而去?”
隨從道:“大人曾死諫陛下,而陛下卻執意稱帝,喜聽奸妄之語而怨大人諍直之諫,而致有今日之禍,大人對袁家,已經仁至義盡了,何需再受其牽連?”
閻象對隨從道:“只要陛下還活着一天,我就仍然是袁氏的家臣。再說,陛下歷經此劫,必已幡然醒悟,再無稱帝之心,若我在陛下身邊,必能保得陛下一命。”
隨從很是爲閻象的忠義所感動,遂與閻象喬裝打扮,向壽春而去。
建安四年五月,夏侯惇統兵三萬多人,在下蔡追上幷包圍了了袁術的這友殘兵。
此時袁術這支殘兵,只剩六千多人,但這六千多人,都是袁家的家丁部曲,也是袁家最精良的軍隊,而且統兵將領是袁術手下頭號大將紀靈。
紀靈見四面被圍,對手下的六千將士道:“我等身受袁家厚恩,現在是報答袁家之時了!不願隨我死戰者,請自離去,我決不阻攔,願隨我死戰者,請隨我衝陣,護陛下逃脫此劫。”
六千將士無一離去,齊聲高呼:“願隨將軍戰死!”
紀靈提起三尖兩刃刀,跨上戰馬,護着袁術,毅然決然地向敵陣衝去。
通過一番血戰,紀靈終於護着袁術等人衝出了戰場,跟在紀靈身邊的六千將土,只剩下不到三百人,楊弘等人,都歿於此戰,連袁術自己,也身受數處創傷。
五月底,袁術逃至江亭,憂懼交加,恰在此時,閻象及數名隨從終於尋到此處,君臣相遇,抱頭痛哭。
哭完之後,袁術才記起閻象出使王嵩之事,問閻象道:“愛卿出使王嵩,何以今日纔回?”
閻象道:“罪臣無能,在經過潁川時,即被曹軍扣留,此番得王嵩細作相助,方纔得以脫困而出。”
袁術又問道:“此番出使王高山,王高山是如何說的?爲何不見王高山出兵相助?”
閻象道:“王高山回覆微臣,說他與曹操有五年不攻的和約,不願做背信棄義之人。”
袁術破口大罵道:“荒唐,王高山真是荒唐,須知春秋無義戰,仁義又值幾銖錢?”
閻象默然無語,隔了一會,才說:“王嵩有書信予主公。”
說罷將王嵩的回信交於袁術。袁術接過一看:只見上面寫着十個大字:
“嘆緣起緣滅,哀夢醒夢碎!”
袁術疑惑地問道:“王高山這是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