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江夏

看着袁術停頓了一下,龐籍也眯起了眼睛道:“袁將軍有話直說,主公在我來之前說過,只要袁將軍同意結盟,那麼只要不是太過分的要求皆可由我來決定。”

袁術笑而不語,楊弘則上前拱手行禮道:“是這樣的,我家主公想要在荊州索要一塊地方,只要得到那我們馬上派兵攻打廬江,將劉辯的目光集中在我們身上。”

聽到這話,龐籍深深的看了一眼楊弘,楊弘不愧是袁術麾下第一謀士,恐怕他早已看出了荊州的驅虎吞狼之計。

“那不知袁將軍想要我荊州何地。”龐籍充滿警惕的詢問道。

對於龐籍而言,楊弘這話擺明着就是想要荊州的某些地方,但在臨出發前劉表也曾經向他透露過荊州的底線,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和武陵郡都可以相讓,就算是給兩個郡劉表也是可以勉強接受的。

楊弘微微一笑道:“就南郡吧,此地靠近劉辯所屬,就將南郡交給我家主公,我家主公也好防止劉辯虎視眈眈。”

聽到南郡後,龐籍皺着眉頭,還真讓他猜對了,袁術的胃口一向都是這麼大,竟然將目標對準了南郡,此地也是僅有的幾個劉表三令五申不允許交出去的地方。

看着龐籍的樣子,楊弘便知道南郡這地方恐怕拿不到了,於是拱手道:“不知龐先生這南郡可否願意交給我家主公。”

龐籍深吸一口氣,隨後拱手道:“南郡是荊州腹地,此地我家主公再三要求不給交出去,若是袁將軍執着於此地,那我荊州只好向劉辯投降,反正我家主公是劉辯的同宗長輩,想必劉辯也不敢做什麼。”

聽到龐籍這話,楊弘也知道不能繼續逼迫龐籍,若是龐籍真的就這麼回去稟告劉表,而劉表狗急跳牆直接投靠劉辯,那劉辯手握揚州?荊州二地恐怕自己難以抵擋。

“如果南郡此地劉荊州實在難以割捨,那就江夏郡吧。”楊弘淡淡的說道。

江夏太守黃祖,半獨立於劉表,雄踞江夏十八年,鼎盛時期擁有兩郡,實力與劉表不相上下。先後七戰孫氏父子,互有攻守,致使魯肅爲孫權制定的“榻上策”戰略第一步便受重挫。

而蔡瑁也曾擔任過江夏太守,那爲什麼他不能像黃祖一樣穩坐釣魚臺,很明顯江夏人只希望由本地人來擔任太守,所以劉表不顧東漢《三互法》本地人是不能做當地最高長官的規定,啓用了黃祖爲江夏太守。

黃祖出自於安陸黃氏,而且威信極高,才能迅速完成了蔡瑁做不到的事,穩定了江夏。江夏人服的是黃祖,自然聽命於黃祖,而不是劉表。但劉表對黃祖有起用、推薦之恩,於是黃祖相對於劉表獨立,與之形成了一種類似於同盟的上下級關係。

龐籍在腦海中思慮着,陷入了沉思中,楊弘微微一笑,他和袁術、紀靈也不去催促龐籍,而是默默的等待着。

片刻後,龐籍彷彿想到了什麼,隨後他拱手正色道:“此事我必須與主公認真商議一番。”

“茲事體大,還請龐先生自便,不過爲了展示我家主公的誠意,我家主公決定馬上派兵攻打廬江,還請龐先生與荊州水師早點聯繫,畢竟遲則生變。”楊弘微笑的說道。

龐籍點點頭,正想拱手告辭時,袁術叫住了他道:“醇之先生如此大才,可知一句話。”

“何話?”龐籍好奇的詢問道。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劉表此人胸無大志,一心只想保住自己的荊州之地,以我來看他配不上醇之先生。”袁術站起來微笑的說道。

“袁將軍莫非是想招攬我?”龐籍皺眉道。

袁術端來一個酒杯遞給龐籍道:“龐先生如此大才,我是求之而不得,我希望龐先生能入我麾下,我當以謀主之位相待。”

“若我得到謀主之位,那不知楊弘先生怎麼辦?”龐籍冷笑道,龐籍自然是看不上袁術的,雖然袁術佔據淮南之地,兵多將廣,錢糧充足,但他認爲天下間除了江東劉辯外也就只有曾被汝南許劭評價爲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的曹操可一統天下,所以龐籍這話一說,也帶着幾分挑撥的意思。

楊弘自然看出了龐籍的用意,只見他微笑對着龐籍拱手行禮道:“龐先生有治國之才,若是真的能到主公麾下自然是極好的,至於謀主之位,弘自覺才疏學淺不能擔任,若是龐先生願意來,那弘就算是就此退隱也心甘情願了。”

龐籍搖了搖頭道:“袁將軍雄才大略,只可惜劉景升認識在前,我家中亦有妻兒老小還在襄陽,若是如此輕易投靠袁將軍,恐怕我這妻兒老小就保不住性命了呀。”說罷擠出一絲眼淚,一把握住袁術的手感嘆道。

袁術喜歡扣押是出了名的,無論是糧草還是人他都喜歡扣押,從十八路諸侯的糧草再到給他宣詔的大儒馬日磾。

馬日磾這個人物大概是沒有什麼名氣的,在漢末三國時期的亂世中,人們更容易記得的是鏖戰於沙場的武將,或者運籌於帷幄的謀士,而馬日磾的主要貢獻卻是在文化事業的傳播和發展上。

而在歷史上,馬日磾與太僕趙岐奉命出使,撫慰當時地方上已經形成瓦解之勢的各路軍閥,結果就被袁術扣押了,袁術雖然認可馬日磾的價值,無論是本身的才能還是作爲東漢太傅錄尚書事的身份的象徵意義,但是他並沒有禮遇馬日磾,還被袁術囚禁至死,但就算如此,當馬日磾死後,孔融認爲馬日磾被袁術扣留這麼長時間,對袁術的不臣之心應當有所瞭解,然而在袁術表情任用官吏的時候,基本上是在名單表的首位。這就相當於幫助袁術做事,狼狽爲奸,不應該禮葬。最後朝廷竟然同意了孔融的建議。

無獨有偶,這一世的馬日磾依舊奉劉協和西涼軍的命令向各大諸侯加官晉爵,結果又被袁術扣押,真可是時也命也。

第29章 遷都第105章 茶聖爆表第211章 三省六部制第44章 妙計下曲阿第80章 三板斧第72章 說服魏徵第114章 條件第187章 轉盤第103章 真正的精銳第40章 曲聖帶來的煩惱第9章 攻心爲上第97章 有喜第126章 新開一軍第201章 英雄榜第34章 對世家的態度第168章 刑法第190章 四安四平第215章 前朝人物初現第106章 農部第19章 買一贈二第130章 思索第179章 九字真言第213章 尚書人選第101章 建安變故第23章 虓虎之勇第71章 魏噴子第216章 景鯉第225章 不可爲後第165章 下詔第119章 關勝現身第218章 招賢館第78章 大禍臨頭第118章 商議第80章 三板斧第135章 先下一城第178章 東吳四老將第222章 貼身宦官第162章 回馬槍第155章 江東小霸王第87章 針鋒相對第103章 真正的精銳第184章 人才第184章 人才第220章 科技發展第186章 議事第116章 顧雍的野望第72章 說服魏徵第137章 文聘第159章 翻版的神亭嶺大戰第57章 呂布中計第140章 將軍與遊俠第67章 收攏大才第73章 御貓第224章 意圖收服第186章 議事第77章 集結第217章 鴻臚寺第214章 敲定人選第137章 文聘第137章 文聘第182章 周公瑾第91章 大獲全勝第61章 女帝第116章 顧雍的野望第85章 定計第22章 諸侯會盟第86章 十二奇策第136章 埋伏第37章 大召喚和大爆表第128章 又起風波第94章 對決第130章 思索第8章 魏延來襲第74章 生死決鬥第198章 歡聚一堂第135章 先下一城第11章 以後的路第91章 大獲全勝第223章 歷數宦官第204章 說降第197章 醫部尚書第86章 十二奇策第194章 醫聖張仲景第3章 太后做媒第213章 尚書人選第90章 中計第121章 關勝揚威第108章 獎勵第3章 太后做媒第113章 毒士入江東第169章 荊州來使第175章 水路並進第159章 翻版的神亭嶺大戰第48章 董卓上鉤第81章 一線生機第102章 戚少保的戰陣第27章 突襲第216章 景鯉第43章 曲阿城第128章 又起風波
第29章 遷都第105章 茶聖爆表第211章 三省六部制第44章 妙計下曲阿第80章 三板斧第72章 說服魏徵第114章 條件第187章 轉盤第103章 真正的精銳第40章 曲聖帶來的煩惱第9章 攻心爲上第97章 有喜第126章 新開一軍第201章 英雄榜第34章 對世家的態度第168章 刑法第190章 四安四平第215章 前朝人物初現第106章 農部第19章 買一贈二第130章 思索第179章 九字真言第213章 尚書人選第101章 建安變故第23章 虓虎之勇第71章 魏噴子第216章 景鯉第225章 不可爲後第165章 下詔第119章 關勝現身第218章 招賢館第78章 大禍臨頭第118章 商議第80章 三板斧第135章 先下一城第178章 東吳四老將第222章 貼身宦官第162章 回馬槍第155章 江東小霸王第87章 針鋒相對第103章 真正的精銳第184章 人才第184章 人才第220章 科技發展第186章 議事第116章 顧雍的野望第72章 說服魏徵第137章 文聘第159章 翻版的神亭嶺大戰第57章 呂布中計第140章 將軍與遊俠第67章 收攏大才第73章 御貓第224章 意圖收服第186章 議事第77章 集結第217章 鴻臚寺第214章 敲定人選第137章 文聘第137章 文聘第182章 周公瑾第91章 大獲全勝第61章 女帝第116章 顧雍的野望第85章 定計第22章 諸侯會盟第86章 十二奇策第136章 埋伏第37章 大召喚和大爆表第128章 又起風波第94章 對決第130章 思索第8章 魏延來襲第74章 生死決鬥第198章 歡聚一堂第135章 先下一城第11章 以後的路第91章 大獲全勝第223章 歷數宦官第204章 說降第197章 醫部尚書第86章 十二奇策第194章 醫聖張仲景第3章 太后做媒第213章 尚書人選第90章 中計第121章 關勝揚威第108章 獎勵第3章 太后做媒第113章 毒士入江東第169章 荊州來使第175章 水路並進第159章 翻版的神亭嶺大戰第48章 董卓上鉤第81章 一線生機第102章 戚少保的戰陣第27章 突襲第216章 景鯉第43章 曲阿城第128章 又起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