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四安四平

“不知高熲先生那邊是否可以調回來?”劉辯試探的問道。

荀彧搖了搖頭道:“恐怕不行,微臣前幾日致信給昭玄,曲阿外有一名叫陳策的人嘯聚山林,居然有萬人之多,魏延將軍和昭玄先生正在剿滅這夥山賊。”

聽聞又是一夥山賊,這讓劉辯心煩意亂起來:“又是山越?”

“應該不是,按照昭玄先生所說此人早年是廬江人,後來黃巾兵亂流落到江東,後來趁着兵荒馬亂之時糾集了萬人嘯聚山林,連劉繇都不想和他起衝突,給了他個副將的虛名便置之不理了。”李儒在一旁開口道。

“既然昭玄先生不能來,那子義你想何人爲你的軍師。”劉辯索性將這個選擇拋給了太史慈,讓他自己選擇。

“啓稟陛下,子義一切但憑陛下作主,就算是沒有軍師,子義也必定在半月內拿下廬江。”太史慈斬釘截鐵的說道。

“好,不愧是東萊太史慈!”劉辯讚許的說道。

“末將不敢當。”太史慈恭敬的說道。

“給朕一點時間,明日給你指派軍師吧,幾位將軍就先下去整頓士卒吧。”劉辯擺擺手說道。

太史慈、盧俊義和夏魯奇聽到劉辯這話後,三人恭敬的對着劉辯行了一禮便退下了。

看着三位將軍離開後,劉辯開口道:“諸位愛卿,今日將你們留下來,就是想詢問你們關於四平將軍的人選。”

幾人看着劉辯,等待着劉辯接下來的話。

“朕的本意,是想讓四位四安將軍全部升遷爲四平將軍,不知幾位愛卿意下如何?”劉辯淡淡的說道。

“四位將軍功勞也差不多大,升遷確實應該,只是不知道那四安將軍應該給誰?”荀攸說道。

“啓稟陛下,微臣保舉一人,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就算是任大將軍,微臣也覺得不爲過。”李儒緩緩說道。

衆人都被李儒這話勾起了好奇心,劉辯追問道:“李愛卿說的是誰?若當真有真材實料,可爲安東將軍!”

“此人陛下和諸位同僚一定認識,他就是當初放下豪言要以十擋百的蕩寇將軍戚繼光。”李儒微笑的說道。

其實荀彧、魏徵和張文謙自然也對戚繼光十分耳熟,畢竟當初他說要以御林軍十人對抗金陵守備百人之事太過囂張,就連不通武藝的文臣們也都紛紛打聽最後的情況,讓他們沒想到的是戚繼光竟然不是大放厥詞,他真的做到了以十擋百。

“此人戰陣可謂天下無雙,統兵又有白起韓信之風,此人可當一方大將。”荀彧在一旁笑道。

張文謙和魏徵也不住的點頭,看到諸位心腹大臣都贊同了戚繼光,劉辯也開口道:“那就封戚繼光爲安東將軍,允許其先在金陵招兵至五千,剩餘兵馬待回烏傷後補齊。”

“其餘的三位將軍,諸位愛卿可有人選?”

四人都齊齊皺了皺眉,其實劉辯麾下還有不少武將可爲四安,就說各軍中的副將,從武藝與宇文成都不相上下的夏魯奇,再到文武雙全、統兵不在戚繼光之下的折御卿、還有秦瓊的副將南霽雲、魏延的副將林沖、還有那當朝太尉的長子,平北軍副將盧俊義,他們各個都有四安將軍之才,只可惜現在不能輕易亂動這些副將,不然各個將軍可不會罷休。

“人才還是有些少呀,連四安將軍都湊不夠。”劉辯在心中長嘆一口氣說道。

不過一會,張文謙卻站出來拱手道:“啓稟陛下,微臣這邊有個好人選。”

“噢?是何人呢。”劉辯看向了張文謙詢問道。

“廬江守將、鎮遠將軍周倉,陛下以爲如何?”張文謙小心翼翼的問道。

“周倉啊。”劉辯聽到這個名字頓時就愣住了,他有多久沒有聽到這個名字了,是一個月?還是三個月?

回想了片刻後,劉辯終於想起來,上次聽到周倉的名字還是陸康想回金陵任職,劉辯問他將廬江城的事務交給了誰,而周倉和鄧芝的名字才難得在劉辯耳邊出現。

人人都說周倉是從龍之臣,話裡話外都是羨慕他的機遇,確實周倉加入劉辯麾下比魏延都早,但今時不同往日,周倉的能力值已經完全跟不上現在劉辯召喚的武將,畢竟現在劉辯100點數的召喚,最差都是武力或統率在90,周倉又怎麼能跟這些人比呢?

還沒等劉辯開口,剛剛一直沉默不語的魏徵卻站起來拱手道:“啓稟陛下,微臣覺得不妥。”

劉辯皺眉道:“愛卿何出此言?”

“周倉將軍跟隨陛下已久,勞苦功高微臣不敢否認,但是周倉將軍無論武勇或是統兵都配不上這四安之位。”魏徵緩緩說道。

“周倉將軍跟隨陛下已久,一直在廬江城駐守,曾經多次打退袁術的進攻,這份功勞若是得不到這四安之位,恐怕廬江城那些士卒也頗有微詞呀,這對陛下不利。”張文謙反駁道。

“陛下是選拔人才,不是有資歷就可以混到這將軍之位,若按照張侍郎這麼說,那從軍多年的老兵都可以做到這將軍之位,那以後是不是一個火頭軍也可以做到驃騎將軍的位置。”魏徵冷嘲熱諷道。

張文謙被魏徵噎的說不出話來,只好面紅耳赤的吼道:“魏徵你實在粗鄙,我不屑與你做口舌之爭。”說罷轉過頭去不再看魏徵。

“荀彧立旨吧,然後錦衣衛將各大旨意送到各位將軍手中。”劉辯摩挲着下巴說道。

荀彧點點頭,準備開始記錄劉辯所說的話。

“朕惟治世以文,戡亂以武。而軍帥戎將實朝廷之砥柱,國家之干城也。乃能文武兼全,出力報效詎可泯其績而不嘉之以寵命乎,秦瓊、魏延、趙雲、太史慈四人勞苦功高,文武雙全,朕甚是歡喜,今封秦瓊爲平東將軍,駐守於會稽,魏延爲平南將軍,駐守於曲阿,趙雲爲平西將軍,駐守於吳郡,太史慈爲平北將軍,擇日率軍攻取廣陵。”

第26章 互有勝負第155章 江東小霸王第201章 英雄榜第224章 意圖收服第101章 建安變故第76章 算個好皇帝嗎第135章 先下一城第69章 真相第92章 逃出生天第63章 長安城破第123章 大戰將起第204章 說降第140章 將軍與遊俠第45章 江乘縣裡的大才第159章 翻版的神亭嶺大戰第194章 醫聖張仲景第144章 勾結第1章 穿越廢帝第192章 召喚次數第85章 定計第164章 一場風波第50章 李善長第150章 君臣對話第158章 交鋒第86章 十二奇策第51章 美人計成,董卓身死第4章 沒羽箭張清第9章 攻心爲上第75章 斬祖茂第25章 七探蛇盤槍第154章 前戲第152章 收集功能第107章 醉臥美人膝第72章 說服魏徵第70章 袁術的情況第35章 回江東第170章 徐晃第16章 攻取吳郡第39章 稱帝第19章 買一贈二第49章 董卓入甕第5章 山賊來襲第151章 泄密第213章 尚書人選第208章 舉薦第112章 內部爭鬥第126章 新開一軍第57章 呂布中計第177章 不共戴天第84章 先登攻城第202章 榜單出爐第7章 南陽第120章 往事第112章 內部爭鬥第92章 逃出生天第167章 緣由第159章 翻版的神亭嶺大戰第225章 不可爲後第158章 交鋒第116章 顧雍的野望第48章 董卓上鉤第11章 以後的路第139章 點數上漲第21章 古來衝陣扶危主,唯有常山趙子龍。第138章 敗第83章 負隅頑抗第69章 真相第18章 太守難產第90章 中計第8章 魏延來襲第54章 暗流涌動第192章 召喚次數第22章 諸侯會盟第2章 系統妙用第163章 知曉第146章 財帛動人心第204章 說降第169章 荊州來使第179章 九字真言第47章 美人計第26章 互有勝負第132章 東林黨第204章 說降第216章 景鯉第29章 遷都第197章 醫部尚書第77章 集結第36章 無上限召喚第69章 真相第218章 招賢館第129章 蹤跡何處覓第63章 長安城破第20章 進軍中原,劍指洛陽第202章 榜單出爐第72章 說服魏徵第131章 雙美獎勵第119章 關勝現身第194章 醫聖張仲景第134章 水戰序幕第78章 大禍臨頭
第26章 互有勝負第155章 江東小霸王第201章 英雄榜第224章 意圖收服第101章 建安變故第76章 算個好皇帝嗎第135章 先下一城第69章 真相第92章 逃出生天第63章 長安城破第123章 大戰將起第204章 說降第140章 將軍與遊俠第45章 江乘縣裡的大才第159章 翻版的神亭嶺大戰第194章 醫聖張仲景第144章 勾結第1章 穿越廢帝第192章 召喚次數第85章 定計第164章 一場風波第50章 李善長第150章 君臣對話第158章 交鋒第86章 十二奇策第51章 美人計成,董卓身死第4章 沒羽箭張清第9章 攻心爲上第75章 斬祖茂第25章 七探蛇盤槍第154章 前戲第152章 收集功能第107章 醉臥美人膝第72章 說服魏徵第70章 袁術的情況第35章 回江東第170章 徐晃第16章 攻取吳郡第39章 稱帝第19章 買一贈二第49章 董卓入甕第5章 山賊來襲第151章 泄密第213章 尚書人選第208章 舉薦第112章 內部爭鬥第126章 新開一軍第57章 呂布中計第177章 不共戴天第84章 先登攻城第202章 榜單出爐第7章 南陽第120章 往事第112章 內部爭鬥第92章 逃出生天第167章 緣由第159章 翻版的神亭嶺大戰第225章 不可爲後第158章 交鋒第116章 顧雍的野望第48章 董卓上鉤第11章 以後的路第139章 點數上漲第21章 古來衝陣扶危主,唯有常山趙子龍。第138章 敗第83章 負隅頑抗第69章 真相第18章 太守難產第90章 中計第8章 魏延來襲第54章 暗流涌動第192章 召喚次數第22章 諸侯會盟第2章 系統妙用第163章 知曉第146章 財帛動人心第204章 說降第169章 荊州來使第179章 九字真言第47章 美人計第26章 互有勝負第132章 東林黨第204章 說降第216章 景鯉第29章 遷都第197章 醫部尚書第77章 集結第36章 無上限召喚第69章 真相第218章 招賢館第129章 蹤跡何處覓第63章 長安城破第20章 進軍中原,劍指洛陽第202章 榜單出爐第72章 說服魏徵第131章 雙美獎勵第119章 關勝現身第194章 醫聖張仲景第134章 水戰序幕第78章 大禍臨頭